校本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5776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校本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校本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校本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校本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Word下载.docx

《校本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本Word下载.docx

以读促写还要多做笔记,灵活运用。

教师指导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力争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到好文章,要让学生致力于理解、消化,将一些对自己作文有用的材料摘录下来,归类整理,经常翻阅,学习作者的利立意方法、写作方法,举一反三,灵活运用阅读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使之变成自己的阅读储备,进而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其次是勤写勤练,以写引读

广泛阅读,可以给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实践中勤写勤练,才能练出一定的写作能力,才能有效发现读中的不足并为读印路。

我们很难想象有不经勤学苦练的神枪手,不下水的游泳冠军。

写作也是如此,只有经常动笔,反复运用,不断探索,才能逐步解决各种困难,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从不会到会,从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多写多练,对于处在写作起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首先是多进行写作的各种单项训练,扎扎实实地练好写作基本功,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如遣词造句,小的片段练习等。

如果字、词、句、段等的基本功尚且不牢,成篇的文章怎么写得好呢?

其次,多练成篇的作文。

目前,国内有各种流派的作文序列化训练模式,但总的一点是肯定的,练习成篇的文章应根据各阶段的教材重点训练项目和学生实际,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要精心设计,精心安排,不能一味贪多、囫囵吞枣。

在练习内容上,也应由简到繁,由浅入深。

低年级应侧重于说话、写话;

中年级应强调较为有序的句段、语段,后再练习写简单的文章,不必强调特色;

高年级应致力于篇章,尽可能地要求有序、有物。

练习方式力求多样,以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在写的练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阅读中的不足,为读引路,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只要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多读多写,就一定能提高语文成绩,进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小学语文课中的“读写结合”有效性的研究

马埠小学刘西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因此,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长期以来,学生怕作文,感到作文单调枯燥,没内容可写,是件苦差事,对写作持消极态度,甚至厌恶作文,感觉不到习作的快乐。

其原因之一就是读写分离,阅读教学中动嘴多动笔少;

二是设计的随文练笔随意性大,缺少系列的、整体的训练目标;

三是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致使训练低效。

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因此,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做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者。

可常规教学中,人们更多地是把视线聚集在作文教学的研究上,而往往忽视阅读教学中习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其实,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而且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

语文教材是学生阅读的凭借,是写作的典范。

人教版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文质兼美,祖国的语言文字在其中彰显着无穷的魅力,或隽永潇洒,或激越昂扬,或空灵和谐……许多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许多言外之意须去研磨,诸多文本背后的精彩须去探寻。

因此,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还能促使我们的语文教师深入地细读文本,钻研文本,从中寻找出能为深化文本理解“架桥铺路”的“读写结合点”来,把握重点,聚焦难点,提升教学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马埠小学四、五学年语文组,提出了“小学阅读课中的“随文练笔”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重点研究如何开发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空白点,拓展延伸点,有效地挖掘文本中的练笔资源,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习作实践,在阅读中发展习作,在习作中促进对阅读的深化理解,实现两者的双赢。

2、通过开展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习作教学观念,促使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适时捕捉写作教学的契机,改革作文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树立学生的写作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充实学生的写作内容,为学生创设自由倾吐的氛围,使写作成为学生愉快生活的一部分,不再是苦差事。

如果说大作文是正式的“舞台演出”的话,那么,小练笔就是每日的“基本功练习”。

基本功扎实了,上台时才能赢得观众的喝彩。

只要我们活用新教材,巧作小练笔,长期训练,就能在“小练笔”这块“小田地”里创出一番“大天地”。

三、概念的界定。

1、关键词之一:

“阅读教学”。

指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

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和识字、听话、说话、作文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

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作用。

不能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2、关键词之二:

“随文练笔”。

所谓“随文练笔”即紧紧跟随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训练。

它就文取材,把学生的语言组织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相互促进。

它是阅读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

3、关键词之三:

“有效性”。

“有效性”是指能实现预期目的的,有效果的。

此概念原本是相对于“无效”而言,但本课题所说的有效更是相对于“低效”而言。

四、课题核心概念

随文练笔,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读写相结合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

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

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

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

所以,我们觉得在课题研究中抓住它们之间这个联系点,确定“话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丰富的联想或想象,或想象结果、改编故事,或添加内容、补充情节,或联想其他、抒发感想的一种练笔。

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提供内化语言的机会,不仅是提高习作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听、读、说、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知识与能力的形成,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因素。

小学生的作文兴趣来源于“有材料可写”,一旦有了材料,他们就会跃跃欲试,表达兴趣浓厚。

在这种情绪下,引导学生把教材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课堂教学就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2、名家教育理论。

叶圣陶:

“阅读任何文章,主要在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等等,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咱们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须有所领会,可以作为练习写作的借鉴。

”叶圣陶: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

”于永正:

“当学生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大到篇章结构,文章的立意,当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才算真正的语文课堂。

3、符合儿童心理特点:

儿童最善于模仿,充分利用教材中优美的句、段、篇作为读写结合的范本和中介,让孩子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及时运用阅读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写作,不但能满足了儿童好表现的需要,还能激发孩子习作的积极性。

根据儿童“易遗忘”的特点,采取边读边写,学用结合的做法,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由于学生的写作束缚少,自然也就容易动笔,乐于动笔,“心动”而致“笔动”,学生就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1、积累学生在课堂中随文练笔的案例,探索新课程下“随文练笔”的途径和方法。

2、开展“随文练笔”,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从小练笔入手,让他们看到希望,从而达到“要我写”到“我要写”的主观心理变化。

最后达到“我爱写”到'

我会写"

的目标。

3、在指导随文练笔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写作能力和人文素养。

4、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积累感悟精彩而丰富的语言材料,储备多种语言模式的习惯。

5、整合新教材中各种教学资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有效地进行随文练笔训练,提高教师指导学生随文练笔的能力。

6、选择好读写结合的“点”,使“写”成为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一节课内紧紧抓住“读”和“写”两条线,从而实现有效“随文练笔”。

七、课题研究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有着明确的读写训练重点,进行“随文练笔”时,一般应紧扣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设计相应的练笔题,突出其整体性,为提高本单元的习作水平作好铺垫、打下基础。

2、适度性原则。

首先要考虑训练的疏密度,一节课40分钟,有讲有练,都应有时间限制。

不能贪多求全,蜻蜓点水;

也不能草草了事,摆摆花架子。

其次要注意训练内容的难易度。

偏难、偏易的训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也会造成“费时低效”。

再次,指导学生练笔必须有机地贯穿在讲读过程中,就文取材,精心设计适宜随机进行的小练笔。

3、反馈性原则。

要加强信息的及时反馈,对学生运用语言时出现的错误应引导纠正,发挥榜样作用,使“随文练笔”效果达到最优化。

4、激励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应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写出好文章,进行及时激励、分层激励、需要激励、期望激励、目标激励、竞争激励、榜样激励、评价激励等,使每个学生(包括学困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八、课题具体操作实施

(一)明确随文练笔的教学手段。

1、确定具有不同难度的随文练笔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习作要求,将“随文练笔”分为三个层次,低年级以写“句”为主,中年级以写“段”为主,高年级以写“篇(或片断)”为主。

各级的训练除强调侧重点以外,还注意了内容之间的连贯和年级之间的衔接。

2、将小作文与大作文结合起来,以形成统一的作文训练序列。

这里的“小作文”指“随文练笔”,教师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将大、小作文结合起来,使两种训练互相渗透,融为一体。

随文练笔训练与单元教材的习作要求相一致。

3、要求语文课题组教师每学期拟订好研究计划,每月写一次反思,上一节与课题有关的研究课,交一篇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教案,每期写一篇与课题有关的经验总结或论文,收集一部分学生小练笔习作;

每期开展一次与课题有关的经验总结交流会,给予课题研究成绩优秀的教师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

(二)、构建随文练笔的教学模式。

课文是阅读教学的载体,随文练笔因为从课文中精选出一个或几个“训练点”,在每个训练点上组织有层次的一系列听说读写训练,成为一个训练板块。

在一个训练点上,可以采用以下的操作程序:

“疏通文意”,给学生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帮助解决难点,点明重点,了解文脉,概括内容等等。

“重点导读”,主要指有助于学生练笔的部分。

要求词求其义,句宗其旨,充分理解,熟读成诵。

“体会表达”,在充分理解、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紧扣课文训练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学习写作方法,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课堂练写”,围绕随文练笔训练目的要求,抓住“训练点”,让学生进行课堂练笔。

“交流反馈”,学生练笔结束后,争取当堂交流、讲评,欣赏优点,修改不足。

并逐步由教师评价和反馈引导学生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养成完成自我检查、自我修改的好习惯。

(三)精心选择落点,让随文练笔独具魅力。

课堂练笔的关键在于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爆点,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

就教材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落点:

1、练笔的点要选在情感喷发处。

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若没有凝结成文字,过不了多久,会消解,会淡忘。

捕捉这种情感的蓄积点,及时练笔,能将这种情感、感悟沉淀下来,久而久之凝结成学生的思想。

2、练笔的点要选在空白补充处。

在教材中,有的课文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给了学生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

教师要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悟性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让学生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

3、练笔的点要选在文本拓展处。

教材中许多内容留有发挥的余地,存在文本的空白召唤力,在言而未尽之处拓展练笔,充实了文本,也圆满了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情感体验。

4、练笔的点要选在技能迁移处。

运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

迁移文本中的精彩表达方式进行结合文本创设一种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情境进行练笔,能让语文运用鲜活起来。

5、练笔的点要选在意象还原处。

汉字是表意性的文字,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特定的意义世界。

教学时可以词语为基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潜心涵泳体悟,展开词语意象的练笔,那么汉字丰富的内涵、灵动的精神就会生动鲜活起来。

6、练笔的点要选在文章的经典、精彩处。

新教材文质兼美,语感鲜明。

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感悟,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点”进行练笔。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掌握写作方法。

(四)、把握随文练笔的教学方法。

1、读写结合、尝试运用——仿写。

(1)典型句式的迁移练笔。

(2)典型构段方式的迁移练笔。

(3)典型写作方法的迁移练笔。

2、拓展情节、填补空白——扩写。

(1)看课文插图开展“小练笔”。

(2)用课文特殊标点开展“小练笔”。

(3)抓文本关键词开展“小练笔”。

(4)读文本“佳句”后开展“小练笔”。

(5)做课后“思考题”开展小练笔。

3、立足原作、删繁就简——缩写。

4、根据材料、合理构思——改写。

5、创设情境、展开想象——续写。

六、预期达到的研究目标

1、通过对学生进行“随文练笔”的训练,帮助他们积累大量的,不同类型的写作素材,从而改变学生畏惧写作的心理,提高写作技巧。

2、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升华情感;

通过“随文练笔”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研究教学方法的能力。

改变教师作文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指导学生随文练笔的能力

3、在指导随文练笔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写作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促进个性发展。

4、整合新教材中各种教学资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有效地进行小练笔训练。

5、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积累感悟精彩而丰富的语言材料,储备多种语言模式的习惯。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参考文献法:

它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2、案例分析法:

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现象的客观描述。

教育案例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

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

案例分析就是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内容。

3、实验研究法:

以自己的课堂作为实验基地,研究课题内容。

4、行动研究法:

针对如何提高阅读课堂中随文练笔有效性制定相应对策,在课堂上运用,观察效果,并根据反馈的问题,调查对策,继续深入研究。

5、文献资料法,平时自己坚持读好四类书:

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

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

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

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

常上教育教学网站,参与教育教学论坛的讨论,主动向有关专家请教,加强与课题有关的理论学习,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实施。

6、成果展示法,把学生的小练笔结集成册,向全校展示。

八、课题研究阶段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两年(2013年9月-2015年7月)

1、准备阶段(2013年7月-2013年9月)对当前作文教学现状和学生习作水平调查与分析,精选购买相关书籍,学习掌握相关理论,认真选题,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验证阶段(2013年9月——2015年1月)采用行动研究法、合作研究法,课题研究深入实施,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发展。

围绕课题研究方案制定的研究内容及目标在阅读教学中因“文”制宜,合理、有效地开展“小练笔”研究,耐心细致地进行个案分析,撰写教育随笔。

同时结合自身的读书学习,做好读书笔记。

3、总结结题阶段总结(2015年2月——2015年7月)采用经验总结法,通过案例剖析,总结经验,升华理论,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总结习作小练笔的有效策略,撰写相关论文。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总结性研究报告。

2、课题经验论文。

3、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分析、反思、学生个案分析等。

4、学生成果集。

如小练笔习作集、手抄报、日记、作文等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读写运用的研究计划

(2013年秋学期)

一、指导思想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课标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明显告诉广大语文老师,应该好好利用教材资源为作文教学服务,让学生将从阅读教学中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及时地迁移和运用到习作中去。

广东省丁有宽先生在其“读写结合”实验中也指出:

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

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

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

抓住它们之间这个联系点,即读写对应性,也是读写迁移的基本因素,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不仅是提高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听、读、说、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活动目标

1、围绕“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运用的研究”这个主题,学习相关的理论。

2、各课题组成员设计与自己本学期教材相关的课堂小练笔并在自己的课堂实施,并写好教学反思。

3、利用学校教科室安排的教研活动时间及课余时间,加强年级组内教师的研讨与交流,把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到教学与科研一体化。

4、研究讨论,课堂小练笔的设计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有哪些主要环节?

如何进行有效评价?

每个课题组成员,在学期结束时能够认真撰写1-2篇案例。

5、整理学生的课堂小练笔作业,优秀作文编印成册。

三、具体按排

七月:

1.课题组长参加由学校教科室组织的课题研究会议,明确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思路。

2.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计划,筹备本学期的课题工作。

3.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完善本课题的研究计划,落实本学期课题任务。

八月:

1.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

2.各实验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班级进行实验。

3.上好一节课题研究课。

九月:

1.学习相关理论,写好随笔。

2.组织教师听校内研讨课,做好组内听课、评课记录。

3.进行学习沙龙活动。

4.上好一节课题研究课。

十月:

1.各实验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班级继续进行实验。

2.上好一节课题研究课。

十一月

1.对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作业训练,优秀作文编印成册。

2.初步整理课题资料,形成课题阶段总结。

3.制定新学期研究计划。

2013年9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