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杜甫诗三首》练习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5075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杜甫诗三首》练习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杜甫诗三首》练习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杜甫诗三首》练习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杜甫诗三首》练习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杜甫诗三首》练习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杜甫诗三首》练习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杜甫诗三首》练习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杜甫诗三首》练习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杜甫诗三首》练习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外人:

间隔:

无论:

不足:

未果:

问津:

垂髫:

4、文章第一段中间几句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5、文章第二段写渔人初进桃花源所见,写出了桃花源的哪些特点?

6、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皆叹惋”?

7、“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的“咸”“各”“皆”

有什么作用?

8、由《桃花源记》诞生了一条成语是什么?

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9、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封建社会中人们心中的理想社会?

10、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

1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印象中的作者是怎样一个人?

12、根据文章内容,上下两句分别用“桃花林”“桃花源”(在句中的位置不限)。

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

13、用原文回答:

(1)写世外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

(2)、写世外桃源社会环境平静安定的句子:

,。

(3)、写桃源人生活恬静舒适的句子:

(4)、写桃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

(5)、《桃花源记》中写出渔人初进桃花源的感受的成语:

(6)表达世事沧桑变化,浑然不觉的心境,今天常引用陶潜的《桃花源记》中的语句:

(7)、《桃花源记》中可以用来形容春色美妙景致迷人的成语:

14、读完全文,你认为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15、文章开头一段是什么描写?

由此段描写及第二段发现桃源你能联想到古代哪两句诗?

16、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寻找桃源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陋室铭》复习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1)有仙则名 名:

(2)斯是陋室 斯:

(3)惟吾德馨馨:

(4)何陋之有 何:

(5)谈笑有鸿儒鸿:

    儒:

   。

(6)往来无白丁白丁:

  

(7)可以调素琴调:

 (8)无案牍之劳形劳:

     形:

2、解释下列各句中相同的字。

(1)①无丝竹之乱耳 之:

②何陋之有    之:

 ③辍耕之垄上  之:

④操蛇之神闻之 之:

(2)①无丝竹之乱耳 乱: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乱:

3、身居陋室,却不感到简陋,你对此有何看法?

4、

(1)本文选自《》,作者是代的家、家(填人名),

他的字是。

文题中的“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的文字。

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用原文回答:

①本文的主旨句是:

②本文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③表现纵情畅怀、谈笑风生情状的句子是。

(3)指出“龙”、“仙”比喻什么?

(4)《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通过这篇铭文,表达了自己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__生活情趣。

5、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从全文内容看,作者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

7、本文题为《陋室铭》,而作者却没有直接去写陋室,为什么?

既然是陋室,作者就应该倾其笔写尽其陋,然而作者又没有去写其陋,相反却极写其不陋,这又是为什么?

8、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9、有人认为本文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为什么?

10、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是陋还是不陋?

11、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12、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13、文中谈到“诸葛庐”“子云亭”其目的是什么?

14、请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

15、文中陋室的主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品德给我们以启迪。

在我们学习的古诗文中,还有类似的精神的名句,请你写出两句来。

《爱莲说》复习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

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

两个

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

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2分)

①可爱者甚蕃()②亭亭净植()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

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解释“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之: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③无丝竹之乱耳之:

④何陋之有  之:

15、《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6、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在文章结尾抒发了怎样的一种情感?

请你写出体现这一思想的句子。

18、作者认为,菊是“花之隐逸者”,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

19、解释加粗的词。

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陶后鲜有闻宜乎众矣

2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莲怎样的特点?

21、对对联

(1)上联:

爱陋室,刘禹锡安贫乐道下联:

(2)上联:

梦得陋室比圣贤下联:

《核舟记》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粗字注音。

(1)罔不

(2)贻(3)箬篷

(4)八方有奇(5)石青糝之(6)髯

(7)天启壬戌(8)篆章

2.解释加粗词。

(1)罔不:

(2)尝贻余核舟一:

(3)绝类弥勒:

(4)诎右臂支船:

(5)篆章:

(6)视端容寂:

(7)曾不盈寸:

(8)桃核修狭者:

3.《核舟记》选自________朝人________编辑的________,《核舟记》的作者是________朝人________。

4.核舟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课文在介绍核舟时先用________一词(原文中词)总括,结尾再用________一句话相照应,高度评价了王叔远高超的技艺。

5.根据文中表数量的形式,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古汉语表数量的用法。

二、阅读课文1~3节,回答问题。

(1)下面句中加粗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中峨冠而多髯(xú

)者为东坡B.苏黄共阅一手卷(juǎn)

C.石青糁之(sǎn)D.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2)下面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高可(大约)二黍许B.矫(举)首昂视

C.两膝相比(比较)D.清风徐(缓缓地)来

(3)在这段中找出一个通假字并解释:

________同________解释________

(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为”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B.士卒多为用者

C.为人五,为窗八D.中轩敞者为舱

(5)第三段文字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后介绍黄庭坚、佛印?

从这三段文字中各找一点理由。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段细致描写鲁直“如有所语话”,佛印“神情与苏、黄不属”,“珠可历历数也”是为了说明什么?

试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舟记》同步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罔不()贻()有奇()黍()箬篷()

糁()峨冠()髯()髻()衣褶()诎()楫()椎髻()壬戌()虞山()篆章()矫()

二、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1.有奇巧人()2.罔不因势象形()()()

3.尝贻余核舟一()()()4.盖大苏泛赤壁云()

5.高可二黍许()()()6.启窗而观()

7.箬篷覆之()()()8.雕栏相望焉()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10.石青糁之()()

11.中峨冠而多髯者()()()12.如有所语()

13.其两膝相比者()()14.佛印绝类弥勒()

15.矫首昂视()16.神情与苏、黄不属()17.珠可历历数也()

18.居右者椎髻仰面()19.其人视端容寂()()

20.若听茶声然()21.其船背稍夷()22.钩画了了,其色墨()()

23.长曾不盈寸()()2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2、诎右臂支船()

3、左手倚一衡木()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四、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

①木:

能以径寸之木()②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以至鸟兽、木石()文曰“初平山人”()

③奇:

明有奇巧人()④有:

明有奇巧人()

长约八分有奇()长约八分有奇()

⑤为:

为宫室、器皿、人物()⑥而: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启窗而观()

为人五;

为窗八()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⑦可:

高可二黍许()⑧云:

盖大苏泛赤壁云()

珠可历历数也()此中人语云()

五、按要求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

作者是,字,嘉善人。

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_________。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中的句子;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中的句子。

3.黄庭坚是朝的文学家,字。

4.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5.“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

6.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一个动作和“”的神态看出来。

7.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的性格特点。

8.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

9.从第四段对右边舟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的神态,而左边舟子的神态则显得。

10.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

11.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12.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13、写出两句其他诗词中与船有关的语句。

六、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苏、黄共阅一手卷。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七、回答下列问题

1.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2.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

文中哪句话赞叹了雕刻技艺的高超?

3.“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

4.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5.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

6.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和相互关系的?

7.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

八、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交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珠可历历数也。

 

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峨冠guān   B.手卷juà

n  C.不属shǔ   D.矫jiāo首昂视  

2.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绝类弥勒(绝):

很   B.历历数也(历历):

清清楚楚  

C.如有所语(如):

比如  D.勾画了了(了了):

线条简单

3.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诎右臂支船(诎)B.左臂挂念珠倚之(倚)C.东坡右手执卷端(执)D.绝类弥勒(类)

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

B.中轩敞者为舱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D.其人视端容寂

5.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苏、黄共阅一手卷译文:

(苏、黄在一起共读一横幅的书画。

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译文:

(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

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

(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D.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6.这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_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为说明顺序。

语言上生动,人物情态栩栩如生。

九、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这段文字具体介绍“核舟”的形状、构造等情况。

请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这段文字介绍的内容。

(不超过12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的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  )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D.分类别

3.第2至3句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中描写核舟上交代舟上人游览的地点以及周围景物、环境的句子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大道之行也》练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1)选贤与能,讲求修睦与:

睦:

(2)矜、寡、孤、独、废疾者矜:

(3)男有分,女有归分:

(4)货恶其弃于地也恶: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选贤与能。

通意思: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可爱者甚蕃。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男有分,女有归分:

归:

(2)货恶其弃于地也恶:

(3)盗窃乱贼而不作乱:

作:

(4)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闭:

大同:

4.翻译下列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盗窃乱贼而不作。

5.指出加点字在句中的词性及用法。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亲:

子:

6.填空

(1)《礼记》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它是由(朝代)的(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全书共有篇。

(2)“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不是一本书,而是《》《》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的统称。

其中《大学》《中庸》是《》中的两个篇章。

7.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文中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8.给下列各字注音。

睦()矜()分()恶()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讲信修睦信:

修:

(2)货恶其弃于地也货:

(3)盗窃乱贼而不作贼:

(4)故外户而不闭闭:

10.给选文加标点。

在“”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11.根据对上面文段的理解,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看法。

(二)

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

何谓人情?

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礼运》)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

“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

(《学记》)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大上贵德,其次务施报。

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人有礼则安;

无礼则危。

故曰礼不可不学也。

(《曲礼》)

12.给下列字注音。

弗()琢()兑()尚()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弗学而能弗:

(2)其次务施报施:

(3)玉不琢,不成器琢:

(4)人有礼则安安:

14.《礼运》中“然后能为之”中的“之”是指文中的(原句)。

15.平常所说的“七情六欲”中的“七情”是指,“六欲”是指。

16.解释下面两个词语并造句。

天下为公解释:

造句:

礼尚往来解释:

17.翻译下列句子。

(1)何谓人情?

(2)玉不琢,不成器;

(3)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不可不学也。

18.熟读《曲礼》中的选文,结合实际浅谈你对礼的见解。

《杜甫诗三首》练习题

第一部分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岱宗(  ) 决眦(  ) 溅泪(  ) 簪(  ) 逾墙(  ) 戍守(  ) 

老妪(  ) 幽咽(  )

2.杜甫字子美,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著有“三吏”,另外两篇分别是 和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词。

⑴齐鲁青未了(青未了:

)⑵造化钟神秀(钟:

⑶荡胸生曾云(荡胸:

)⑷会当凌绝顶(会当:

⑸家书抵万金(抵:

)⑹浑欲不胜簪(浑:

⑺老翁逾墙走(逾:

)⑻吏呼一何怒(一何:

⑼有孙母未去(去:

)⑽犹得备晨炊(犹得:

4.填写:

⑴《望岳》一诗中表现诗人登临泰山极顶的决心和坚毅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⑵《石壕吏》一诗中反映官吏残暴对待百姓的句子是。

⑶《春望》一诗中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妻子儿女强烈思念的诗句是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反映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6.对《春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自己。

作者看到的是战乱中的春景,一片苍凉,感伤国事,见花落泪,闻鸟而惊心。

B、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的妻子,在这战乱连绵的日子,期盼外出游览的丈夫早写信来。

簪,妇女束发的首饰。

C、作者所经历的这场战乱,是指唐代的藩镇割据。

D、“烽火连三月”,意指战争接连打了三个月,入侵者是吐蕃人。

7.《石壕吏》中流露出的诗人感情是(  )

A、诗人对老妇一家的同情。

B、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关注。

C、诗人对老妇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

D、诗人对官吏暴虐的愤怒。

8.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

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钟”是聚集的意思。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高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

D、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