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中学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文档格式.docx
《天津市南开中学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南开中学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素养情境独树一帜暴发
B.素养情形独树一帜爆发
C.素质情形不落窠臼爆发
D.素质情形不落窠臼暴发
【答案】A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科学家们发现在过去一百年的时间里撒哈拉沙漠面积已扩大10%,这主要是由于自然气候循环和气候变暖所导致的。
B.今年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都充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力求产生最佳的示范效应。
C.坏境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得到人民认可的一个关键,要坚决打好打胜这场攻坚战。
D.建立监督机制非常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都纳入监督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强执行力。
【答案】C
A项,结构混乱,“这主要是由于……所导致的”句式杂糅,可改为“这主要是自然气候循环和气候变暖导致的”。
B项,“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语序不当,应把“海选”提到“决赛”前。
D项,“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搭配不当,将“对”改为“把”。
点睛: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
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
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
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
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4.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室内座位,以坐西向东为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坐南朝北,最卑坐东朝西。
B.帝王将相死后有“溢号”,谥号是根据其生前品德行为来定的,有专门的《谥法》为依据。
帝王赐给大臣的谥号褒扬的居多。
C.古人叙述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江右指长江下游以西地区。
江表,泛指长江以南地区。
淮左,淮东。
D.古人纪时,南北朝以后运用天干地支纪时及五更报夜为主要办法;
古人纪月,把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
古人纪年,则运用帝王年号纪年法,如《兰亭集序》“永和九年”。
【答案】D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D项,“古人纪年,则运用帝王年号纪年法,如《兰亭集序》‘永和九年’”不全面,古人用帝王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如《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宋诗选注·
序(节选)
钱钟书
南宋时,金国的作者就嫌宋诗“衰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连他们里面都有人觉得“不已甚乎”。
从此以后,宋诗也颇尝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
在明代,苏平认为宋人的近体诗只有一首可取,而那一首还有毛病,李攀龙甚至在两部从商周直到本朝诗歌的选本里,把明诗直接唐诗,宋诗半个字也插不进。
在晚清,“同光体”提倡宋诗,尤其推尊江西派,宋代诗人就此身价十倍,黄庭坚的诗集卖过十两银子一部的辣价钱。
这些旧事不必多提,不过它们包含一个教训,使我们明白:
批评该有分寸,不要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
假如宋诗不好,就不用选它,但是选了宋诗并不等于有义务或者权利来把它说成顶好,顶顶好,无双第一,模仿旧社会里商店登广告的方法,害得文学批评里数得清的几个赞美字眼儿加班兼职、力竭声嘶地赶任务。
整个说来,宋诗的成就在元诗、明诗之上,且超过了清诗。
我们可以夸奖这个成就,但是无须夸张、夸大它。
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被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
紧跟着伟大的诗歌创作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
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辽远,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
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向后人挑衅,挑他们出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打破纪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
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了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
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
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语言和技巧方面精益求精;
同时,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模仿和依赖的惰性。
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
明人学唐诗是学得来惟肖而不惟妙,像唐诗而不是唐诗,缺乏个性,没有新意,因此博得“瞎盛唐诗”“赝古”“优孟衣冠”等绰号。
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
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借了唐诗,宋代的作者在诗歌的“小结裹”方面有了许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艺术上的整个方向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
(选自钱钟书《宋诗选注•序》)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整体创作成就上看,作者认为宋诗虽不及唐诗,却在元、明、清诗之上。
B.宋人在唐诗面前“学乖”“偷懒”,结果是落在前辈的“势力圈里”。
C.明诗之所以不如宋诗,是因为它在学唐诗时学得外表十分相像却缺乏个性。
D.与明诗比,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就在于它的那一点学唐诗又不像唐诗之处。
6.对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大幸”、“大不幸”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大幸“指的是唐代诗人给宋代诗人开拓了宽广的创作领域,“大不幸”指的是宋代诗人无法在唐代诗人的基础上再去开拓。
B.宋代诗人有接受挑战的机会是“大幸”,而在挑战中难以打破唐代诗人创造的记录,又是宋代诗人的“大不幸”。
C.“大幸”指的是宋代诗人以唐代诗人为榜样并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大不幸”是唐诗的超越之难和宋人因模仿和依赖产生了惰性。
D.能够模仿唐代诗人创作的作品是宋代诗人的“大幸”,而唐代诗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使宋人难以超越又是宋人的“大不幸”。
7.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羽是南宋诗歌评论家,他的诗歌论著一定会有反对苏轼、黄庭坚诗风的观点。
B.江西派为诗歌流派,其风格自成一家,黄庭坚为其主要代表。
C.同光体是同治光绪年间发展起来的一种诗歌体类,没有达到宋诗的水平。
D.明代诗人李攀龙看不起宋人对唐诗的模仿,提倡创新。
【答案】5.B6.C7.D
【解析】
5.试题分析:
B项,“结果是落在前辈的‘势力圈里’”不正确。
由原文“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语言和技巧方面精益求精;
同时,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模仿和依赖的惰性”可知,“学乖”是指“在语言和技巧方面精益求精”,而非“落在前辈的‘势力圈里’”。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
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
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
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
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6.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
解答时需要仔细阅读原文,找到“大幸”和“大不幸”所在的位置,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
从文中看,“大幸”是指唐诗在风格意境等方面为宋人提供了榜样,“大不幸”是指唐诗的疆域广阔后人再开拓就很艰难以及给宋人创作上提供了模仿和依赖的可能。
由此可知,答案应为C项,其他三项都存在着内容概括过于狭窄、不全面的问题。
7.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清晰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
D项,“李攀龙看不起宋人对唐诗的模仿”推断不正确。
原文是说“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由此可看出,明人是没有理解宋诗对唐诗的模仿,而不是“看不起”。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沈贞甫墓志铭
归有光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
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
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
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
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
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
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
至于一时富贵翕吓①,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
嗟夫!
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
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为人伉厉,喜自修饰。
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
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
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
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
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
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
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
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
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
可悲也已!
铭曰:
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①翕(xī)吓:
显赫。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以予之穷于世穷:
贫穷
B.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了:
全然
C.而贞甫不予易也易:
轻易
D.予甚畏其志畏:
畏惧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志之勤而止于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C.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而竟以病死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
B.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
C.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
D.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沈贞甫“志之勤”的一组是
①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
②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
③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
④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
⑤不幸而病;
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12.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明代后期散文家,他继承了西汉和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反对当时浮饰雕琢的文风。
本文和《项脊轩志》都显得文笔质朴简洁,情感真挚动人。
B.作者以自己同沈贞甫的交谊为线索,简要记叙两人从初识到交厚的过程,重点介绍贞甫的身世以及他的为人和为学。
最后简介其卒年,并以铭文作结。
C.文章在平实质朴的记叙中,揭示了贞甫为人耿直,交友诚笃,鄙弃趋炎附势,抵制浮躁学风的性格特点。
这正是平凡读书人的不平凡之处。
D.本文记叙和抒情紧密结合:
自己狼狈不堪却受敬重,失知音,不能不恸;
畏其志,忧其力,而竟以病死,不能不悲;
昔同啜茗论文,今独处寂寞,不能不叹;
最后赞其勤学不倦,至死方休的精神。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②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
【答案】8.B9.C10.C11.A12.B
13.
(1)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一定要来我这里考核订正,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是对的。
(2)我在安亭的时候,常常到他雅洁的书房,和他一边品茶一边谈论文学,有时谈到一整天。
8.试题分析:
本题把所给选项逐一放回到原文中,就会发现,A项,“以予之穷于世”意思是“当我在世上处境困难的时候”,“穷”意思为困厄,仕途不通达;
C项,“而贞甫不予易也”意思是“但贞甫并不改变对我的看法”,“易”意思为改变;
D项,“予甚畏其志”意思是“我很敬佩他的志向”,“畏”在文中是敬重的意思。
该考点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
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
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
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
从这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更为命题者青睐,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9.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A项,前一个“于”,介词,“在”;
后一个“于”,介词,“比”。
B项,前一个“之”,助词,取消主谓短语独立性;
后一个“之”,代词“他”。
C项,两个“其”都是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作“他的”。
D项,前一个“以”,介词,“在”;
后一个“以”,介词,“因为”。
故答案为C项。
10.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正确断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中,“以……为”是固定结构,意思是“把……作为”,且“通经学古”是互文结构,因此“以通经学古为迂”中间不应断开。
“贞甫”是人名,在句中一般做主语或宾语,且上文写了贞甫“好书”的事,根据这些信息可推知画线句子的大意是:
现代时兴科举考试速成的学习方法,都把通晓经书学习古人作为迂腐,贞甫独自对于书像这样了解爱好,这是正进入到古人的学问还没有停止的时候。
根据句意可知正确的选项是C项。
11.试题分析:
“志之勤”意思是“勤谨忠恳”,所给五个句子中,①的意思是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一定找“我”考订,可以体现“志之勤”;
②的意思是说贞甫完全不因为别人的说法在心里对“我”的评价有所动摇,以致和那些人一起表示支持或反对,是说贞甫对作者的态度,与“志之勤”无关;
③是说贞甫耿直地保持自己的节操,不是自己心目中欣赏的人就不会给他好话好脸色,与“志之勤”无关;
④是说听到有书的人家,多方去把书借来,亲手抄写,达到几百卷。
可以体现“志之勤”;
⑤意思是说不幸而病重了,病重已经几年了,但他对读书更勤奋,可以体现“志之勤”。
故此题答案应为A项。
1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B项,“重点介绍贞甫的身世”分析不正确,文中重在介绍沈贞甫为人和为学的态度,对其“身世”基本没有介绍。
13.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1)“虽”,即使;
“疑”,疑惑;
“过”,拜访;
“考订”,考核订正;
“卒”,最终;
“以”,认为;
“然”,正确。
(2)“每”,常常;
“精庐”,雅洁的书房;
“啜”,喝;
“论文”,谈论文学;
“或”,有时;
“竟日”,一整天。
参考译文
自从我初次认识贞甫,那时他很年轻,在马鞍山寺庙旁读书。
到我娶妻子王氏,我的妻子和贞甫的妻子是姊妹,常常跟着我到妻子的娘家。
我曾经进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和我共住,天天游览虎山、西崦周围各个山,观看太湖七十二峰的美景。
嘉靖二十年,我在安亭选地方居住。
安亭在吴淞江边,地处昆山、嘉定的地界之间,沈家世代在这里居住。
贞甫因此更和我亲近友好,通过文字往来,没有空过一天。
当我在世上处境困难的时候,唯独贞甫相信我。
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一定找我考订,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是对的。
我独自居住在江海边,二十年中间,经历亲人死亡、家庭忧患、科举失败、处境狼狈,被世人讥笑,(这时候,)贞甫完全不因为别人的说法在心里(对我的评价)有所动摇,以致和那些人一起表示支持或反对。
到了我突然富贵,显赫一时,一般人看见感到吃惊,但贞甫并不改变对我的看法。
唉,读书人在不被赏识的时候,听到别人一句好话,也不能在心里忘记,我凭什么从贞甫那里得到这种赏识啊。
这正是贞甫去世,我不能不为他极度悲伤(的原因)啊。
贞甫为人正直严厉,喜欢讲求自己的仪表修养。
耿直地保持自己的节操,不是自己心目中欣赏的人就不会给他好话好脸色,遇到事情情绪激动,即使受到挫折也不躲避。
尤其喜欢读古书,一定要去游历名山及佛庙道观。
在所到的这些地方扫地焚香,图书摆满了桌子。
听到有书的人家,多方去把书借来,亲手抄写,达到几百卷。
现代时兴科举考试速成的学习方法,都把通晓经书学习古人作为迂腐,贞甫独自对于书像这样了解爱好,这是正进入到古人的学问还没有停止的时候,不幸而病重了,病重已经几年了,但他对读书更勤奋。
我很敬佩他的志向,却担心他的力量不能继续,但他终于因此病故了。
真叫人伤心啊!
当初,我在安亭没有事情的时候,常常去他那精致的房屋,边喝茶边谈论文章,有时达一整天,到贞甫死我又去,又是经过战乱以后,我独自徘徊无处可去。
更使人有江水滔滔荒凉寂寞的感叹。
他在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某日逝世,时年四十二岁,真该悲痛啊。
铭文是:
天意命运不可预料,勤谨忠恳英年早逝!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思考题。
木棉花歌
[清]陈恭尹
粤江二月三月来,千树万树朱花开。
有如尧时十日出沧海,更似魏宫万炬环高台。
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
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后出棠榴枉有名,同时桃杏惭轻薄。
祝融炎帝司南土,此花毋乃群芳主?
巢鸟须生丹凤雏,落花拟化珊瑚树。
岁岁年年五岭间,北人无路望朱颜。
愿为飞絮衣天下,不道边风朔雪寒。
14.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出粤江木棉花开的繁盛景象。
B.诗人以“尧时十日”的传说与“魏宫万炬”的典故,形象写出了木棉花红艳热烈的特征。
C.诗的前十二句由近及远,虚实相生,选取不同角度,对木棉花着意刻画,意象鲜明,声情激越。
D.这首诗描写木棉花形神兼备,既写了木棉花动人的形色,又体现了木棉花内在的精神品格。
15.诗歌中画线句以“棠榴桃杏”陪衬“木棉花”,下列诗句所用手法与之相同的一项是()
A.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屈原《国殇》)
B.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李白《蜀道难》)
C.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
其一》)
D.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苏轼《新城道中·
16.木棉花也称“英雄花”,请结合诗歌内容解说木棉花为什么被称为“英雄花”。
【答案】14.C15.B
16.①外在形态:
木棉树高大,花色红艳,花形硕大,具有挺拔伟岸的形象②内在气质:
木棉大气沉稳,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
不惧环境艰难,富有“愿为飞絮衣天下”的博大情怀。
14.试题分析:
C项,“由近及远”不正确。
诗的前十二句由远及近,由此及彼,选取不同角度,通过比喻、铺陈、对比、拟人等手法,对木棉花进行了着意的刻画,用心细密,在雄健中有沉浑圆美之致。
“粤江二月三月天”四句,诗人似乎站在高山之巅,放眼望去,到处是花的海洋,从高远着笔,辉煌壮阔,气势宏大。
接下来,“覆之如铃仰如爵”四句又仿佛诗人伫立在木棉树下,澄神凝视,仔细玩味着木棉花。
最后“后世棠榴枉有名”四句,以枉有芳名和自惭轻薄的棠榴桃杏之花与木棉花相对比,显示出木棉花的磊落不凡。
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其中A项鉴赏诗歌化用的手法,B项鉴赏诗歌中的典故,C项鉴赏诗歌写景的角度和手法,D项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15.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诗歌中的衬托手法。
所给的四级诗句中,A项,诗句意思是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项,诗句意思是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用黄鹤和猿猱衬托出蜀道的高与险;
C项,诗句的意思是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D项,诗句的意思是竹篱边野桃含笑,溪边柳的枝条在春风吹拂下摇曳多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此题答案应为B项。
16.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中意象的鉴赏能力。
解答时可从木棉的外在形象和内丰气质两方面来思考。
诗的前十二句从不同角度,对木棉花进行了描写、歌颂和推崇。
“粤江二月三月天”四句,从高远着笔,辉煌壮阔,气势宏大。
接下来,“覆之如铃仰如爵”四句又仿佛诗人伫立在木棉树下,澄神凝视,仔细玩味着木棉花,一个个花冠覆之如铃仰如酒爵,厚实华美;
赤红的花瓣象闪烁跳跃着的星光,熊熊然喷射出夺目的光芒,把花写动了写活了。
“浓须大面”“壮气高冠”是将军的风仪雄姿,这里运用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