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县政府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4705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泗水县政府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泗水县政府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泗水县政府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泗水县政府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泗水县政府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泗水县政府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泗水县政府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泗水县政府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泗水县政府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实施218项各类水利工程,贺庄、华村、龙湾套3座中型水库及19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通过竣工验收,杨柳灌区全线贯通增加灌溉面积3万亩,泉林、柘沟安全饮水工程惠及群众2.45万人,新开工济河上游段治理和龙湾套西干渠节水改造2项工程。

新发展畜牧规模养殖场446户、达到2672户,重新启动星村、黄沟两个育肥场,年内出栏肉牛2257头,新增5家省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连续四年被确定为“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

新购置各类农业机械1560台(套),机械化程度大幅提升。

农业品牌创建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创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与监管示范县”、“全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以及“全省绿化模范县”;

“泗水地瓜”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泗水花生”新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慧丰花生晋升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三品”认证基地达到51个、31.1万亩;

新增九奇山、圣公山2处市级森林公园,泗河源、尹城2处省级湿地公园以及凤仙山、黄山2处省级森林公园。

农村各项改革有序推进,依法流转土地4.9万亩,勘界确权集体林地33.2万亩;

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77家、达到128家;

我县被列入国家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县,新发展扶贫互助试点村20个、达到46个;

发放各类惠农补贴5590万元。

(二)工业经济平稳回升。

实施六大优势行业调整振兴规划,点对点地帮助企业解决土地、资金、立项、环评等问题,工业经济实现规模与效益的同步提高。

新增规模企业53家、达到264家,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分别为136亿元、17亿元,分别增长22%、26%;

六大优势行业贡献份额增加到90%,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15.9%;

惠丰铸造、圣鲁制药上交税金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全县税金千万元工业企业增加到5家。

工业调整振兴成效显现,在建项目76个,完成投入29.92亿元,增长93.49%,其中技改投入16.71亿元,增长164.45%,华金集团24万吨白卡纸、圣鲁制药克林霉素、利丰粉条扩产等技改项目顺利实施;

争取上级节能改造项目16个,其中华金集团、利丰食品、水晶淀粉、山东工具4家企业获得扶持资金1970万元。

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完成,对能耗高的15家企业实施限电限产,拆除25家实心粘土砖厂及小石灰窑,关停3家水泥粉磨企业,并启动建材行业10个改造升级项目;

投资8900余万元,实施12个重点治污工程,其中华金集团关闭麦草纸桨生产线。

外经外贸进出口实现1.6亿美元,其中出口8500万美元,增长11.4%,实际利用外资1384万美元,增长37%。

(三)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继续实行招商引资大会战,呈现出招商项目总量大、投资企业实力强、引进资金结构优的显著特点。

年内引进500万元以上项目163个,总投资18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0.6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分别是投资30亿元的浙商工贸园、投资10亿元的惠丰球墨铸管、投资10亿元的康得新复合材料;

在海螺、汇源投资落户泗水的基础上,新引进康得新、康师傅、雨润三家上市公司;

在集中招引工业项目的前提下,新兴产业、商贸物流、生态旅游、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都引进了一批大项目。

县经济开发区路网及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已吸引80个项目入区,67家企业建成投产,成为我县招商引资的“主载体”,柘沟、杨柳、黄沟等创业园区也初具规模。

同时,把招商引资项目及时转化为现实在建项目,综合运用指挥部、推进组、服务组运作模式,强力推动项目加快建设。

年内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167个,总投资194.2亿元,完成投资61.5亿元。

海螺水泥一期日产5000吨生产线点火试运行,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第二条生产线将于年内开工建设,并新上9兆瓦微风发电项目,开创了水泥企业余热发电加微风发电的世界先河。

汇源矿泉水、力伟新材料、山东工具、和顺玩具、龙昕电工、万达有机硅等项目建成投产;

山东味珍食品、康得新复合材料、兴阳木业等亿元以上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凯赛生物科技、科大重工等项目正在全力推进。

抓住国家扩内需政策机遇,12个项目争取上级扶持资金4020.2万元。

(四)现代服务业纵深推进。

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全力打造跨越发展的新优势。

商贸物流载体建设全面起步,投资30亿元的浙商工贸园,计划利用2至4年的时间,建成集工贸、物流、商住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其中一期投资10亿元,正在建设一期市场、回迁楼等工程;

投资5600万元的新汽车站,钢结构主体安装完毕;

投资1.5亿元的汽车贸易园,前期工作正在扎实推进;

大鲍村瓜菜批发市场、泗河路瓜菜市场、青年路农贸市场等专业市场建成使用,方便了群众购销农副产品,净化了城区马路市场;

泗城舜和商业街、龙城商业区投入使用,银座商城正式落户;

建设和改造农家店380家、中心店4家、配送中心2家,组建镇级超市5个、村级超市15个。

生态旅游业加速崛起,2010年我县被评为“山东省最佳旅游生态示范县”,已建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6处,省级旅游强乡镇2个、特色村4个。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76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社会总收入1.26亿元;

西侯幽谷新增投资5700万元,完成民俗村一期主体、酒吧一条街主体、网球会馆、环山水电和山区绿化等工程;

万紫千红新增投资9800万元,入口景观、区内道路、配套别墅酒店、办公楼及职工宿舍楼等投入使用,正在建设五星级度假养生酒店、自驾游露营地。

圣源度假村三期、黄山林场及泉林泉群等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

举办了中国泉乡(泗水)首届泉水节、首届儒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和第八届桃花旅游节,协助省市成功举办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尼山圣源书院成为永久会址。

(五)财税金融运行稳健。

科学把握财税形势,坚持依法征税管费,把经济发展成果真实反映在财政增收上来。

突出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主体税种征收,同比增加2851万元,拉动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45个百分点。

综合治税成效明显,房地产和建筑业实现税收5400万元,增长92.86%,契税、耕地占用税完成4515万元,增长96.9%。

紧紧抓住列入财政“省管县”机遇,争取各类资金6.95亿元。

同时,严格预算约束,压缩一般支出,拨付6.23亿元支持教育卫生、劳动就业、环境保护、农林水牧、公共安全等民生支出。

特别是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为县乡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两次增加工资,人均月增资600元、实领416元。

银企合作关系更加密切,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金融机构实际增加贷款7.67亿元,吸引外地金融机构贷款2.62亿元,不良贷款下降1.02亿元。

济宁银行在泗水设立分行;

全县首家利丰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达到5000万元,金昌公司为80多家企业担保过亿元。

(六)城乡建设全面提速。

城乡规划体系更加完善,编制完成4平方公里城市东片区控制性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和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规划。

市政基础设施更加配套,投资2.5亿元,新建泉福路、圣昭路、新城路、圣哲路等11条城市道路、4.5公里;

完成日处理200吨垃圾处理场一期、污水处理厂一级A改造及中水回用工程;

启用2万吨新水厂,延伸供水管网34.7公里、热力管网8.5公里、燃气管网3.5公里;

完成文化公园一期,启动建设圣源湖市民休闲公园;

新增绿地10余处10.6万平方米、达到51万平方米。

城市开发建设加温提速,投资16.7亿元,拆迁改造果品公司、公安局、经贸局等片区,实施滨河水苑、圣融庭院等13处住宅小区建设,开发面积92万平方米,完成44万平方米;

建成安置房2300套、保障性住房310套。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面启动,投资10.8亿元,实施示范点25个,新建农房1.38万户、改造危房2725户。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效果明显,投资7300万元完成244省道南段,投资2000万元完成尼山圣源书院连接线立面改造,投资1860万元完成327国道泗水段隔离带建设及北外环路面罩油,投资6000万元的迎宾大道改造提升正在加紧建设;

乡镇驻地首个片区开发杨柳新苑顺利启动,实施泗张镇、圣水峪镇驻地仿古建筑改造3.9万平方米,拆除城乡违章建筑1.65万平方米。

(七)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年初承诺的10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

新增就业再就业4560人,新招录教师120人、卫生技术人员28人,阳光安置城镇退役士兵147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新增城市低保对象392人、农村低保对象1112人,人均月补助分别提高到145元、65元;

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2700元,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1680元。

投资360万元改造农村贫困家庭危房300户,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一期开工建设。

医疗卫生环境持续改善,县医院新病房楼投入使用,新门诊楼开工建设,特种病医院即将竣工;

新农合参合农民达到44.9万人,参合率为99.2%,累计报销6239.5万元;

实施医疗大病救助167人;

免费为贫困残疾人治疗786人。

龙城系列学校投入使用,新建学生宿舍楼及教学楼6处、1.15万平方米,维修校舍36处、1.13万平方米。

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25‰以内。

新建农民健身广场80处、农家书屋110处,创建省级文明村镇2个、市级3个。

全面完成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依法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实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5200亩。

“平安泗水”建设扎实有效,“五五”普法顺利通过市级验收。

建立县级领导接访长效机制,一批信访积案要案得以妥善化解。

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确保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同时,行政审批、安全生产、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事务、老龄、气象、人防、史志、档案、地震、应急管理、信息产业、知识产权、广播电视等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同志们,2010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极其不易。

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各位代表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县政协和各位委员大力帮助的结果,更是61万泗水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县人大和各位代表,向县政协和各位委员,向各人民团体、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全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各级干部群众、退下来的老同志,向下派帮扶泗水的同志们,向所有关心支持泗水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前进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

县域经济总量依然弱小,综合竞争实力不强;

三次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工业传统行业占比较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为贯彻中央大力度出台的一系列民生政策,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等刚性支出比往年大幅提高,加之落实应对物价上涨的各项补贴制度,财政收支的矛盾会进一步加剧;

信贷融资、项目用地、科技创新等发展瓶颈仍相对突出;

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到位,个别部门和工作人员作风不实、效率不高、服务不优。

对于以上问题,我们一定会高度重视,切实找准症结,务求有效解决。

二、今年主要任务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起步年,做好2011年的工作意义重大。

根据县委十二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的总体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是:

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市全委会议精神,高点定位,负重奋起,紧紧围绕富民强县这一首要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强县、环境兴县“两大战略”,加快推进工业高端化、农业品牌化、旅游特色化“三化发展”,继续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现代服务业、城乡建设“四项重点工作”,加快“工贸重县、果牧大县、生态名县”建设进程。

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2‰以内。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必须坚持好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加快发展后发赶超。

面对发展不足不够的现实情况,敢于正视困难和挑战,树立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的勇气,做到困难多、办法更多,压力大、动力更大,在迎接挑战中负重奋起,在瞄准标杆上全力赶超。

二是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泗水进入外延扩张与内生增长并重的高端高质高效发展轨道。

三是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

工业化城镇化是拉动增长、促进消费的主导力量,通过改造传统行业、培植新兴产业,加速工业信息化进程,推动工业在膨胀规模中实现结构优化;

通过实施城镇化追赶战略,让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发展成果。

四是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惠及民生,着力加强社会建设,提供更优更全的社会公共服务,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民利民。

(一)坚定不移大搞招商引资,全力突破重点项目建设。

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优势资源更多地配置到招商引资和项目运作上,把工作精力更多地集中到抓招商抓项目中。

创新举措大力招商引资。

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更大力度地推进科学招商、专业招商。

突出三大领域招商。

围绕实施工业六大行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开展上下游配套项目招商,延伸拉长产业链条,形成集群规模效应。

以打造全国优质矿泉水水源地、新型建材生产基地、国家级农副产品专业加工园区以及生态示范区为目标,致力于优质矿泉水、石灰石、陶土、农副产品、生态环境等独特资源深度开发,加强与国内外大型企业的联系对接,持续引进战略性、龙头型的大项目。

紧扣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和生态环保四个重点,精心运作落实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项目,抢占新兴产业和技术制高点。

落实四项保障措施。

优化招商引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招商引资指挥部作用,提供从洽谈签约到落地建设的全方位服务;

实行面对面专题招商,提高项目引进的成功率和高效率;

对招商功臣更大力度地进行经济奖励和政治激励,调动更多有志之士投入招商。

主攻重点区域招商,密切关注产业资本流动趋向,分赴长三角、京津塘、珠三角等区域上门招商;

紧盯我国港台、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重点客商,力争实现利用外资的新突破。

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引导企业以股权、产权为纽带,主动攀高结强,争取引进关键部件、核心技术、研发机构、地区总部。

同时,提高金庄经济园区承载能力,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整体提升园区设施配套、产业配套能力,引导新上项目向园区集中、配套企业向园区聚集、生产要素向园区流动、创新成果在园区转化,提升集约集聚效应。

集中精力建设重点项目。

按照“现有项目高速度、策划项目高水平、服务项目高效率”的要求,形成项目梯次跟进的局面。

高速度推进现有项目。

举全力推动海螺水泥二期,力争年内开工建设;

对康得新复合材料、山东味珍食品、可降解包装材料等在建项目,实行挂图作战,赶超时间节点;

对科大重工、森仕服饰、风力发电等合同项目,集中对接攻坚,直至落地建设。

精心包装策划项目。

无论是招商引进项目,还是政策争取项目,都要舍得花大本钱进行高端策划,拿出高水平的项目推介书,为项目引进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优化项目服务环境。

继续推行指挥部、推进组、服务组运作机制,叫响立即办、马上办,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畅通项目运作“绿色通道”;

挂钩置换城乡建设用地,尽最大可能地提供项目用地;

加强银企对接合作,支持金融机构、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项目建设;

抓好创新型人才队伍引进与培育,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比重。

(二)坚定不移加快工业调整振兴,全力提升工业规模效益。

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坚持优化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并重,在增量调整中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一是高端提升传统产业。

深入实施六大优势行业调整振兴规划,围绕打造造纸、建材、食品饮料三大百亿产业和机械制造四十亿产业、医药化工三十亿产业、包装彩印二十亿产业,更多地利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实现产业转化升级。

年内实施好华金系列项目、利丰红薯鲜食加工、山东工具数控磨床、龙昕电工变频变压器、慧丰铸造球墨铸管等重点技改项目,确保技改投资增长30%以上、占工业投资比重提高到60%以上。

二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编制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配套出台系列扶持政策,以重点项目建设带动新兴产业发展。

新材料,以聚丙烯高分子、陶土深加工、可降解树脂颗粒等产品为重点,打造新材料产业聚集区。

新能源,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开发为重点,争取实施海螺微风发电、风力发电等项目。

新医药,大力发展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品种,积极推进凯赛生物科技项目建设。

生态环保,扶持发展硬硅钙石隔热材料、高活性氧化钙、锅炉节能设备、节能炉具等优势产品。

三是集中培植“强企方阵”。

扶持华金、利丰、圣鲁等龙头企业,放大带动效应。

引导海螺、汇源、康师傅、大宇、康得新等上市公司扩大优势产能。

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引导中小企业壮大规模、晋档升级。

四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学研结合体,推进县企业科技孵化器建设,筹建省级产品检测中心,创建机床附件、食品加工、石材加工等行业优质产品生产基地,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创业载体。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施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加快建设大宇水泥余热发电变频技术改造、华金生化污泥资源化等重点节能环保项目,着力打造济宁(泗水)新型建材循环经济工业园。

做好聚财理财用财文章。

找准财政增收与结构调整的结合点,发挥财政资金吸附引导作用,集中支持经济效益好、税收贡献大、地方留成多的优势企业和重点项目,促其尽快形成新的财税增长点。

持续加大组织收入力度,完善综合治税机制,保证各项税收应收尽收、足额入库。

切实优化支出结构,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按照保工资、保民生、保法定支出的要求安排开支预算,严格预算刚性约束,最大限度地压缩公用经费和一般性开支,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三)坚定不移发展现代农业,全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稳定粮食面积、提高单位产量的前提下,深度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落实惠农补贴政策,把泗水建成具有浓郁山区特色的现代农业大县。

一是实施规模化布局。

围绕实施瓜菜、果业、畜牧、林木、中药材五大优势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建设一批优势特色农业生产基地。

抓住我县被列入全省52个设施蔬菜基地县之一的机遇,瓜菜产业重点以西瓜、马铃薯、大蒜、黄姜、池藕等为主打品种,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订单农业、观光农业,打造30万亩瓜菜基地;

以建设鲁西南优质果品基地为目标,果业产业重点发展核桃、苹果、黄金梨、桃四大品种,建设30万亩果品生产基地;

借助我县被列入全省鲁中南生猪生态生产区、沿黄肉牛肉羊高质高效产业区的发展平台,畜牧产业重点发展生猪、肉牛、肉羊、肉兔、笨鸡五大品种,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标准化示范场(区);

以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县”为目标,林木产业重点推进水系生态、生态林场、荒山造林等工程,大力发展以华金集团、兴阳木业为龙头的林木加工业,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

以建设鲁西南中药材基地为目标,中药材产业重点发展金银花、芍药、桔梗、丹参等主要品种,建设传统、适生、特色、藤本等四大药材种植区,打造10万亩中药材基地。

二是实施标准化生产。

健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防疫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机构。

建立农业化学投入品监控、农产品质量标准、监测检验、质量可追溯等体系,推广“三品”生产标准规程和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建设具有产业特色的农产品标准化基地。

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和就业创业能力。

三是实施产业化经营。

坚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培植龙头带动企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经营大户,实现企业获利、农民增收、产业发展。

四是实施集约化发展。

大力发展节约型循环型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继续实施山区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项目,加速土地流转经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大幅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和集约经营水平。

五是实施品牌化销售。

积极开展“三品一标”系列认证,引导优势特色农产品申请集体证明商标,支持一批有条件的出口企业和生产基地开展国际认证。

引导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加工企业与专业市场、连锁超市建立紧密的营销关系,力争更多农产品打入大中城市和高端市场。

六是实施水利工程化。

把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利用工程建设发展民生水利。

年内重点实施泗河险工段治理工程,完成济河上游段治理和龙湾套西干渠节水改造工程,继续实施库区移民、流域治理、饮水安全、节水改造、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争创国家级、省级水利风景区。

(四)坚定不移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以生态旅游业发展为龙头引擎,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增强素质、提升层次为重点,全面提升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率。

一是集中突破生态旅游业。

以创建“山东省旅游强县”为抓手,以“突破泉林、突破泗张”为着力点,加快建设以泉水和生态为鲜明特色的鲁南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突破泉林,以泉林泉群开发项目落地建设为新起点,建立以泉林泉群、雷泽湖、青龙山等为核心的东部泉林泉水文化生态旅游区,集泉、园、湖、山为一体的新兴旅游景观名镇。

突破泗张,以万紫千红为核心,组团开发安山寺、黄山林场、圣地桃园、圣公山等在内的圣源农业生态旅游区,近期重点建设万紫千红养生酒店、度假洋房、自驾游露营地,实施圣源度假村三期,启动黄山林场开发。

同时,加速推进西侯幽谷、尼山圣源书院等在建项目,大力推介大云寺、望母山、凤仙山等储备项目。

注重“中国泉乡·

圣源泗水”品牌宣传,提升“桃花旅游节”、“中国泉乡(泗水)泉水节”等节会影响。

依托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等资源,统一开发设计、生产制作旅游商品,推动旅游商品的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二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

全力推进浙商工贸园建设,借助新汽车站的地域辐射优势,将西城南片区建设成为集商贸建材、家具装饰、机动车辆、农资配送等为主导的商贸物流仓储基地。

加快建设银座商城、金域中央商业区,完善龙城商业区、舜和商业街等商贸中心。

三是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

发掘圣源文化、仲子文化、泗河文化等深刻内涵,实现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的辉映联动。

启动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园,引导制陶、砭石、鲁柘砚、影视制作等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扶持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兴服务业态。

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超市下乡”、“一个网络、两个平台”等工程,健全农村零售网络,以工业产品的进村入户激活农村的消费需求增长。

(五)坚定不移实施城乡建设,全力营造生态宜居环境。

围绕打造“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城市”,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