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4691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5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不得私自超挖。

2、施工顺序不合理:

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施工顺序进行土方开挖施工,注意先从低处开挖,分层、分段依次进行。

3、开挖尺寸不足。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一、施工准备

(一)材料

1、胶合板:

规格1860×

1200×

18mm;

2、方木:

规格50×

100mm;

3、钢管、直径Ф48,壁厚3.5mm;

4、穿墙螺栓:

规格Ф14;

5、穿墙螺栓套管:

PVC管或竹管,直径20mm;

6、元宝卡扣件;

7、水溶性脱模剂。

(二)作业条件

1、按工程结构图进行模板设计和配套,确保刚度及稳定性。

2、弹好楼层的墙身线、门窗洞口位置线及标高线。

3、墙体钢筋绑扎完毕,水电管线及予埋件安装好。

二、模板的类型选择及设计计算

1、模板类型

本工程所有板均采用18mm履面竹胶板作为板面,50×

100mm方木做为次梁,48mm钢管作为主梁的钢木组合体系。

2、设计计算书

A、剪力墙及平台模板采用钢木组合体系,其强度可达10kpa,完全满足施工要求,故不另作计算。

B、采用钢管顶撑,沿高度方向每0.9-1m一道,内外每1.5米高加设一道斜撑,以保证模板的稳定性和垂直度。

三、施工工艺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安装前,要做好模板的定位基准工作,工作步骤为:

a、进行中线位置的放线:

首先引测轴线,并以此轴线为起点,引起每条轴线。

b、模板放线时,根据施工图用墨线弹线弹出模板的内边线和中心线,以便于模板安装和校正。

c、做好标高测量工作:

用水准仪把建筑物水平标高根据实际标高的要求,直接引到模板安装位置。

d、进行找平工作:

模板承垫底部应予先找平,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防止模板底部漏浆。

找平方法为沿模板边线用1:

3水泥砂浆找平层。

2、按施工需用的模板及配件对其规格数量逐项清点检查,未经修复的部件不得使用。

(二)模板的支设安装

1、模板的支设安装,应遵守下列规定:

a、按配板设计循序拼装,以保主模板系统的整体稳定。

b、配件必须装插牢固,支柱下的支承面应平整垫实,要求足够的受压面积。

c、予埋件与预留孔洞必须位置准确,安设牢固。

d、支柱所设的水平撑和剪刀撑,应按构造和整体稳定性布置

2、模板的支设方法

(1)柱模板

a、先把柱根基层清理干净,弹出柱子轴线,校正柱子的主筋,然后开始支柱子模板,柱模板下部预留清扫口,待混凝土浇注前,将柱子根部清扫干净,然后采用细石砼或水泥砂浆将柱子模板根部及清扫口封堵严密即可。

b、成排柱支模时,先把两端柱模支好,再支中间柱模。

模板的高度控制,应以50cm水平线控制为准,量到梁底,按尺寸配好模板,柱模上口支到梁底。

c、整根柱子模板立完后,用线坠在两个方向吊直,上口用短钢管卡成管箍,牢固地锁在操作架上,两端的柱模吊直固定后,上下端及柱中分别挂通线校正中间的柱模(柱子较高时,应增加挂线段数)。

柱模上口要拉通线找平。

柱模中间每隔70~30cm加一道管箍。

这样支模可以确保柱子的长度、宽度、高度位置的尺寸准确。

(2)梁模板

a、梁底模板:

按设计标高标出标高线,然后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梁长大于4m,应按规范起拱。

b、梁侧模板:

根据墨线安装梁侧模板,固定竖龙骨,间距其制作高度应根据梁高及楼板模板压旁确定。

c、梁模板安装时,应特别注意梁口墙模板的连接;

梁模支柱采用双支柱,间距以80cm为宜,纵横方向的水平拉杆的上下间距不宜大于1.5m,纵横方向的垂直剪刀撑的间距不宜大于6m。

(3)楼板模板

a、楼层地面支柱前垫通长脚手板,采用多层支架支模时,支柱应垂直,上下层支柱应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

b、从边跨一侧开始安排,先安第一排支柱,再安第二排支柱,依次逐排安装,同时安装大龙骨,支柱的间距为80cm,大龙骨(Ф48,壁厚3.5mm)间距为80cm。

支柱高度,将龙骨找平,铺小龙骨(5Х10方木),间距为20cm。

(5)楼梯模板

a、施工前应根据实际层高放样,先安装休息平台梁模板,再安装楼梯模板斜楞,然后铺设楼梯底模;

安装外侧模和踏步模板。

b、安装模板时要特别注意斜向支柱(斜撑)的固定,防浇筑砼时模板移动。

4、模板拆除

(1)柱模板拆除:

先拆除穿墙螺栓等附件,再拆除斜撑,用撬动模板,使模板离开墙体。

(2)楼板、梁模板拆除

应先拆梁侧模,再拆除楼板模板;

楼板模板拆模先拆墙水平拉杆,然后拆除楼板模板支柱,每根龙骨留1-2根支柱暂不拆;

操作人员站在已拆除的空隙,拆去近旁余下的支柱,使其龙骨自由坠落,拆莫区域应设警示线。

楼层较高,支模采用双层排架时,先拆上层排架,使龙骨和模板落在底层排架上,上层模板全部运出后,在拆底层排架。

(3)剪力墙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受损,方可拆除;

当板与梁模板拆模,砼强度必须达到75%。

(4)拆下的模板及时清除粘结物,涂刷脱模剂,拆下的扣件及进集中收集管理。

四、质量标准

a、模板接缝宽度不得大于3mm,翘曲不大于3mm。

b、模板表面清理干净并打扫防止粘结措施。

3、允许偏差项目

a、墙、梁轴线位移<

3mm。

b、标高在+2,-5mm之间。

c、柱、梁截面尺寸在+2,-5mm之间。

d、垂直度<

e、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f、表面平整度<

5mm。

g、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移<

h、预留洞中心线位移<

10mm。

五、施工注意事项

1、避免工程质量通病

(1)梁模板容易产生问题是:

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梁侧面鼓出,梁上口尺寸加大,板中部下挠。

2、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1)登高作业时,各种配件应放进工具箱或工具袋中,严禁放在模板或脚手架上;

各种工具应系挂在操作人员身上或放在工具袋,不得掉落。

(2)高层建筑施工时,应有防雷措施。

(3)装拆模板时,上下应有人接应,随拆随运转,并应把活动部件固定牢靠,严禁堆放在脚手架上和抛投。

六、成品保护

1、吊装模板时轻起轻放,不准碰撞已完楼板等处,也防止模板变形。

2、拆模时不得用大锤或撬棍硬撬。

3、拆下的模板,应把余钉拆除并堆放整齐,便于下次使用。

外脚手架施工方案

一、架子设计方案:

1架子类型:

采用扣件式48钢管脚手架,均刷铁红色油漆,满挂密目安全网封闭,脚手架下设50×

200通长垫木及钢制底托,作业面满铺钢制脚手板或木、竹质脚手板,下挂水平安全网。

2脚手架搭设高度:

婴儿部、儿童部、少年部搭设高度约为12m,教育中心、餐厅、浴室约为10m,综合楼约为13m,锅炉房约为8m。

3.1南北两侧架体

南北两侧沿阳台外侧满搭双排脚手架,南北侧因场地限制,立杆横距1.05m,内侧立杆距结构阳台边25cm。

无阳台处,在两阳台之间,于上述双排架的内侧另设一排立杆;

即该处为三排立杆。

内排立杆距空调板、飘窗板板边100mm,有采光井处,内排立杆自采光井底搭设,无采光井处,灰土尚未回填前,该排立杆采用斜撑杆悬挑,与外侧双排架连接。

如图所示。

3.2东西侧外墙架体

东西侧外墙外脚手架因大模板施工需要立杆横距为1050mm,立杆纵距1500mm,步距1800mm。

该处架体在基底处理后,自坑底向上搭设双排脚手架。

回填时将立杆埋设于坑内灰土内,该处脚手架拆除时,立杆使用倒链拔出。

内侧立杆距结构边200mm。

4架体立杆、横杆

立杆间距10.5m,大横杆步距1.8m。

5、脚手架基础:

因脚手架主要基底主要为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强度在320kPa以上,表面不再做樱花处理,立杆下设200×

50通长架木及底座。

有采光井的地方架子立杆从采光井井底搭设上来。

自坑底搭设的脚手架,回填土上铺设100厚C15素混凝土基础,基坑内每隔20米设一集水坑,混凝土垫层向基坑找坡。

6卸料平台搭设

6.1卸料平台搭设位置:

每层设置两处,分别设置在沿楼体长度的三等分点处,平台搭设跟随结构施工进度逐层向上搭设。

6.2卸料平台设计:

卸料平台自脚手架上向外悬挑,采用扣件式钢管搭设,下面斜撑,上面斜拉,中间满铺脚手板。

平台尺寸为(自架体外排立杆)外挑2m,宽3m,设1.5m高的护拦,平台下设三道双杆挑梁,每道梁下设两道双杆斜撑,与脚手架横、立杆采用扣件固定,上边在设两道Ф12.5钢丝绳斜拉。

如下图所示。

斜拉钢丝绳,每端用三道钢丝绳卡,结构上安装Φ22钩头螺栓,上两道螺帽加垫片;

支撑杆件应在端部增设一个安全扣件,平台杆件应与外架子用扣件连接,挑出杆件伸入结构内长度不小于500mm,斜撑(拉)杆件与垂直面控制在45度角以内。

卸料平台使用荷载按2.5kn/m2设计,最大使用荷载15kn。

二、脚手架构造要求:

1立柱构造要求:

1.1单管立柱的构造要求:

立柱接头采用对接扣件对接,对接搭接应符合以下要求:

1.1.1立柱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个相邻立柱接头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两相邻立柱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一个步距,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步距的1/3。

1.1.2立柱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一个步距,不少于两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1.2双杆立柱的构造要求:

主立柱与副立柱采用悬转扣件连接,扣件数量不应少于两个。

1.3立柱顶端应高出建筑物檐口上皮高度1.5m。

1.4每根立柱均应设置底座或垫块、垫木。

1.5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下皮不大于100mm处的立柱上,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柱上,当立柱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柱固定。

2纵向水平杆构造要求:

2.1纵向水平杆设于横向水平杆之下,在立柱的内侧,并采用直角扣件与立柱扣紧。

2.2纵向水平杆一般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接头应交错布置,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相邻接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0mm,并应避免设在纵向水平杆的跨中。

3.3横向水平杆构造要求:

1.每一主接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并采用直角扣件扣紧在纵向水平杆上,该杆轴线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在双排架中,靠墙一侧的外伸长度不大于500mm,且应离开结构墙体200mm;

另一端的外伸长度应统一为200mm;

2.操作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撑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柱距的1/2。

3.4脚手板的构造要求:

3.4.1脚手板一般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并应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以防倾翻;

3.4.2脚手板宜采用平铺,并可采用搭接铺设,挑出板头长度不大于150mm;

3.4.3自顶层操作层的脚手板往下计,每隔12m(或根据需要)满铺一层脚手板。

3.5连墙拉结件构造要求:

3.5.1构造方案:

采用刚性连墙件,在门窗洞口处由连墙杆(48钢管)扣件及垫木等组成,如附图。

3.5.2.布置要求:

3.5.2.1间距:

考虑层高为3.0米,且垂直拉结间距不大于6米,故垂直方向按每层一拉结,水平间距小于等于6米;

两侧脚手架为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该处脚手架每层一拉结。

3.5.2.2连墙件应呈梅花型均匀布置;

3.5.2.3连墙件宜靠近主节点位置,偏离主节点距离不应大于300mm;

3.5.2.4连墙件必须从底部第一根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位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

3.5.2.5连墙件中连墙杆或拉筋宜呈垂直于墙面设置,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可稍微下斜,不得向上翘起。

3.6支撑:

3.6.1双排脚手架应设剪刀撑与横向支撑;

3.6.2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3.6.2.1每道剪刀撑宽度4跨,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o之间。

(40米以下双杆);

3.6.2.2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

3.6.2.3剪刀撑的接头除顶层可以采用搭接外,其余各接头均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3.6.2.4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柱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距主节点距离不应大于150mm。

3.7门洞:

3.7.1构造方案:

在卸料处或有需要的地方应采用门洞型式,挑空两根立柱,如附图。

3.7.2构造要求:

3.7.2.1洞口处增设的斜杆应采用旋转扣件优先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距中心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

3.7.2.2增设的短斜杆端部应增设一个安全扣件。

3.8安全网:

3.8.1垂直方向随外架搭设在脚手架外侧满挂阻燃密目安全网,安全网封闭并与外架固定牢靠。

3.8.2水平安全网在架内设置,随架高每四层设一道水平安全网,第一道水平安全网设于二层楼面处,同时随施工高度提升的工作面下方必须设水平安全网。

3.8.3安全网绑牢于脚手架上,绷紧,圈牢,拼接严密。

3.9防避雷:

脚手架必须安装防雷装置,做法是利用已在建筑物内设好的接地线与脚手架连接,接地线位置应在每个大角上设置,独立架子应单设避雷接线,避雷设置应与水电配合,用18钢筋将脚手架与避雷线连接。

三、脚手架施工:

1施工准备:

1.1按施工方案的要求,逐级向架设和使用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1.2材料准备

项目

名称

单位

数量

1

6米钢管

20000

2

1.3~1.8m短钢管

11000

3

2~4m短钢管

7500

4

扣件

50000

5

一字连接扣件

7000

6

旋转扣件

3200

7

脚手板

m2

600

8

钢底座

1100

9

垫板(50×

200)

800

10

密目安全网

15600

11

安全网

2800

12

Ф12.5钢丝绳

m

13

Ф22勾头螺栓

420

应按要求对钢管、扣件、脚手板等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的构配件不得使用,经检查合格的构配件应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平稳,堆放场地不得有积水;

1.3应清除地面杂物,平整搭设场地,并使排水畅通;

1.4材料准备见下表

2地基处理与底座安放:

2.1地基处理应按前述要求进行;

2.2按脚手架的柱距、排距进行放线、定位;

2.3铺设垫板(块)和安放底座,并注意以下事项:

2.3.1垫板、底座应准确的放在定位线上;

2.3.2垫板必须铺设平稳,不得悬空;

2.3.3双管立柱应采用双管底座或电焊于一根槽钢上。

脚手架下设通长垫木,应选用较长的50×

200木板;

木板应无裂缝、翘曲等质量缺陷,并在木板两头及中间每隔1.5m用10#铁丝作箍,以防木板开裂。

3杆件搭设:

3.1脚手架搭设顺序如下:

放置纵向扫地杆→立柱→横向扫地杆→第一步纵向水平杆→第一步横向水平杆→连墙件→第二步纵向水平杆→第二步横向水平杆……

3.2搭设立柱的注意事项:

3.2.1外径48mm与外径51mm的钢管严禁混用;

3.2.2相邻立柱的对接扣件不得在同一高度内,错开距离应符合前述要求;

3.2.3开始搭设立柱时,应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撑,直至连墙件安装稳定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

3.2.4当搭至有连墙件的构造层时,搭设完该处的立柱、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后应立即设置连墙件;

3.3搭设纵、横向水平杆的注意事项:

3.3.1搭设纵、横向水平杆时,其构造应符合前述要求;

3.3.2封闭型脚手架的同一步纵向水平杆必须四周交圈,用直角扣件与内外角柱固定;

3.3.3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靠墙一端至墙装饰面的距离不应大于100mm。

4搭设连墙件、剪刀撑、横向水平杆等注意事项:

4.1连墙件的构造应符合前述要求,当脚手架操作层高出连墙件两步时,应采取临时稳定措施,直到连墙件搭设完后方可拆除;

4.2剪刀撑、横向支撑应随立柱、纵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剪刀撑、横向支撑的构造应符合前述要求。

5扣件安装的注意事项:

5.1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

5.2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不应小于40Nm,并不大于65Nm;

5.3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或纵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支撑等扣件的中心线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

5.4对接扣件的开口应朝上或朝内;

5.5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6铺设脚手板的注意事项:

6.1应铺满、铺稳,靠墙一侧离墙面距离不应大于150mm;

6.2采用对接式搭接应符合前述要求,脚手板的接头应采用直径3.2mm(10#)的镀锌钢丝固定在支承杆上;

6.3在拐角、斜道平台口处的脚手板,应与横向水平杆可靠连接,以防止滑动。

7搭设栏杆、挡脚板的注意事项:

7.1栏杆和挡脚板应搭设在外排立柱内侧;

7.2上栏杆上皮高度1.2m,中栏杆居中设置;

7.3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50mm。

四、脚手架拆除:

1.1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等是否牢固;

1.2拆除安全技术措施应由工长逐级进行技术交底;

1.3清除脚手架上的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1.4划出工作区,并作明显标志,设专人看管,禁止行人入内。

2拆除工艺:

2.1严格遵守拆除顺序,由上而下,后绑者先拆,先绑者后拆,先拆栏杆、脚手板、剪刀撑,而后拆横、纵向水平杆、立杆等;

2.2专人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扣件时,应先告知对方,以防坠落。

3拆除要求:

3.1拆除顺序应逐层由上而下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②所有连墙件应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两步,如高差大于两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③当脚手架拆至最后一根长钢管的高度(约6.5m)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拆连墙件;

④当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应先设置连墙件和横向支撑加固。

4卸料要求:

①各构配件必须及时分段集中运至地面,严禁抛扔;

②运至地面的构配件应按要求及时检查整修与保养,并按品种、规格随时码堆存放,置于干燥通风处,防止锈蚀。

五、安全技术措施:

1人员要求:

1.1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国家现行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体检合格者方可发上岗证;

从事架子搭设的人员须持证上岗,凡患高血压病、心脏病、贫血病等人员不得从事架子搭设作业,饮酒后禁止作业。

1.2进入施工区域的作业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

1.3高空作业或从事无法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的作业人员必须使用安全带,安全带应挂在搭好的立杆或水平大横杆等牢固的地方,不能挂在带有剪断性的物体上。

1.4高空作业人员衣着整齐、灵便、绑好裹腿,禁止赤脚或穿拖鞋与硬底、易滑的鞋。

2搭设阶段:

2.1搭设时设专人协调指挥并负责作业人员的安全;

作业人员注意力集中,严格听从指挥,禁止违章作业,多人协同配合作业时,其动作应协调一致,

2.2严禁往下抛扔工具、扣件等物品,必须用专用工具袋。

搭设过程中,当日没有完成的架子,下班前必须将架子固定好,避免失稳上人。

2.3架子搭设前,将搭设区域设置围栏,在显著位置挂置“无关人员擅自穿行”的标牌,并派专人看守。

2.4六级及以上大风和雾、雷雨天以及35度以上高温天气严禁施工作业。

2.5严禁上下垂直交叉作业。

2.6脚手架的构配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要求,合格后方可使用;

2.7脚手架搭设应按下列阶段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校正:

①基础完成后及脚手架搭设前;

②操作层上施加荷载前;

③每搭设完10m高度后;

④达到设计高度后。

检查人员有:

使用人、施工员、技术员、质量员、安全员、主任工程师等。

3使用阶段:

3.1操作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3.0KN/m2),不得超载。

3.2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雪天气应停止脚手架作业,雨、雪后上架作业应有防滑措施,应扫除积雪;

3.3应设专人负责对脚手架进行经常检查和保修:

3.3.1在下列情况下,必须对脚手架进行检查:

a在六级大风和大雨后;

b寒冷地区开冻后;

c停用超过一个月,复工前。

3.3.2检查保修项目:

a各主节点处诸杆件的安装,连墙件、支撑、门洞等的构造是否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

b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柱是否悬空;

c扣件螺栓是否松动;

d脚手架立柱的沉降与垂直度允许偏差是否符合要求;

e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3.4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任意拆除下列杆件:

①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

②连墙件;

③支撑;

④栏杆、挡脚板。

要拆除上述任一杆件均应采取安全措施,并报主管部门批准。

3.5严禁任意在脚手架基础及其临近处进行挖掘作业,否则应采取安全措施,并报主管部门批准;

3.6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守;

3.7脚手架必须有良好的放电、避雷装置,应有可靠接地(需经电工检验),施工期间遇雷雨时,脚手架上的操作人员应立即离开。

4拆除阶段:

拆除脚手架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一切非操作人员入内。

六、脚手架搭设的技术要求与允许偏差:

项次

技术要求

允许偏(mm)

检查方法与工具

表面

坚实平整

排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