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3132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形成对流,达到制冷效果。

五、课后反思

通过实验来了解对流层的特点,学生易于接受。

补充大气的作用,使学生对大气与生活的关系更了解。

对于飞机和卫星在大气中的分布学生很难理解。

其实,包括老师也难以理解。

第2节天气和气温

(一)天气是什么

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

刮风、下雨、雷电等都是天气现象。

[读图]2-6、2-7感受天气

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

(二)气温

1、气温的含义:

空气的温度叫气温。

描述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

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2、测量气温的工具:

温度计

[分类]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金属温度计等;

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

温度计的结构和制造原理

3、气温度量单位:

摄氏度(℃)

4、气温与人类生活和其它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

[举例]1、人类的生产方面:

春播、夏收;

冬季作物的防冻;

农作物有各自最适宜的生长温度;

2、人类的生活方面:

空调、暖气;

避暑疗养;

3、生物的行为:

狗在高温时的表现;

蛇的冬眠、蛙的产卵等。

最高温度计和最低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什么?

这个问题学生提了出来,但是教师真的很难搞懂,何况学生。

限于学校的实验条件,气温的观测只能放在课后或者是要求学生自主完成。

探究实验的难度较大,学生尽管测出了温度,但很难达到教学所要求的整理和比较能力。

故而也难以得出结论。

如果能够补充气候的有关知识,通过对比教学,学生更易于掌握天气的描述词语

 

第3节大气的压强

(一)大气压的存在

[实验引入]

1、器材:

一杯水(染成红色),一个空杯,一个胶头(或橡皮套),一根玻璃管(两端开口,粗细均匀,长20cm,内径约5~10mm均可)

2、演示过程

  1).出示玻璃管,将空杯置于管的正下方,然后向管内倒水,可看到水从管底流出。

  2).左手拿管,并且用食指紧紧堵住玻璃管的下端,仍然向管内注入水,至满。

  3).教师提问:

为什么水不会从下面流出?

  学生微笑,齐答:

因为管底被手指堵住了。

笔者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指出:

由于管底被手指堵住,所以手指对管内的水产生向上的压强,支承住了水柱。

接着置疑:

若此时将管倒拿,使其开口端朝下,水会不会流出?

学生纷纷猜测,形成悬念。

  4).左手拿管不变,同时用右手中指抵住玻璃管的上口,然后将管倒置,(倒置过程中,手指不要松开)。

  5).接着故意缓慢移开右手指,使下面的管口露出。

这时可见红色水柱并没有流出来!

  学生大吃一惊!

教师自言自语:

咦,为什么水没有流出来呢?

(可用左手倒拿着管,夸张地放到眼底瞧一瞧)难道管里的水突然没有了重力吗?

难道是老师会气功,‘发功’将管内的水吸住了吗?

  学生轻笑,同时产生了想获知正确答案的强烈欲望。

  6).启发:

虽然我们看不见管口有物堵住它,但管口附近是不是任何物体都没有呢?

  学生茅塞顿开――有空气存在。

因势利导:

在管口四周存在着我们看不见的大量空气,这些气体起到了手指的作用,堵住了管口,使管内的水竟然无可奈何地呆在里面。

这说明了这些大气对管底的水面有向上的压强,支承着水柱。

  7)这时,仍有学生半信半疑,可进一步说明:

因为现在管内的水只有下面受到了大气压强的支承作用,所以很难流出;

但如果同时有大气作用在管的上水面,那么上、下作用的气压相互抵消,水就会在重力作用下流出来。

  8)松开左手食指,水应声落下。

(学生开始相信大气有压强)

  9)改用胶头,套住玻璃管的一端,再做一遍,同样获得满意效果。

[学生实验]探究大气压强是否向各个方向都有.

①向上.玻璃杯装满水用纸片挡住,倒立玻璃杯,纸片不脱落,如图1.说明向上有大气压.

②向下.将剥了壳的熟鸡蛋塞住刚烧过酒精棉球的广口瓶口,很快鸡蛋就被压进广口瓶中.说明向下有大气压.

③猜想向左、向往是否也有大气压,如何证实?

(让学生自己证实)

通过上述演示实验及日常生活经验得知——在气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解释]图2-14、2-15、2-16(学生动手实验体会吸盘的作用)

倘若没有大气压强作用在液体的表面,各种液体就不可能被抽吸起来。

从这个含义上讲,一切抽吸液体的过程,其实都是大气压强将液体“压”上来的过程.

[演示实验]抽出可乐瓶中的气体

实验现象:

可乐瓶变瘪

实验结论:

气体向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

[设问]大气压确实是存在的,而且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

那么大气压究竟有多大呢?

[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两个半球需用很大的力才能拉开

提出疑问:

是什么力使两个半球合得那么拢?

讨论后得出:

是大气的压力把两个半球紧紧压在一起的,进而让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

因为地球周围的大气受到地球的吸引,即大气也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大气对浸在其内的物体就有压力、压强。

如果半球内为真空,那么要拉开半球需要的力约为7065牛。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说明大气压是很大的。

[阅读]人体中的“马德堡半球”

(二)大气压的大小

大气压的大小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应该知道大气压的测量方法。

1、大气压的大小可以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进行测量。

[出示]空盒压强计(或叫金属盒压强计、无液压强计)观察:

其上有两行刻度,一行以百帕为单位,一行以毫米汞柱为单位。

说明它的原理和构造。

[出示]水银压强计

补充实验:

托里拆利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说明、数据读数和分析,大气压支持着玻璃管中的水银柱。

当大气压发生变化的时候,水银柱的高度会发生变化。

从中说明水银压强计的原理。

[简单比较]:

两种压强计的优缺点

2、大气压的变化:

1)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有关--解释:

大气压的产生是由于大气有重力。

2)大气压的大小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解释:

大气的密度随着高度而减小。

实例:

高山上气压很低。

有些登山运动员在进入高山地区后,会发生高山病。

高山病的症状差别很大,包括:

头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脉搏和呼吸加速、四肢麻木等。

每个人的反应随一系列的条件而不同,主要决定于训练的程度和海拔高度的转变速度等。

登山运动员初次迅速攀登很高的山峰时,会出现以下现象:

睡眠不好,全身感觉不舒服,软弱无力,懒散和情绪低落,动作协调性差。

呼吸系统的症状是:

气喘,时常感到空气不足,睡眠时发生周期性的呼吸停顿,夜间感到窒息发闷。

由于心脏血管系统机能状况变化引起头晕、鼻出血、耳鸣和血管跳动的感觉,皮肤和粘膜变得青紫或苍白,常常恶心和呕吐。

严重的会陷入昏迷、甚至死亡。

高山病的主要原因是高山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压低,人们呼吸时吸入的氧气的分压也低,造成肺泡中的氧分压降低,血液中含氧量减少。

平原地区的青年人在高山地区居住一段时间后,对高山气候的适应能力和缺氧的抵抗能力都会提高。

一般地说,高山病的急性症状就会逐渐减轻,以至消失。

身体健康的人和训练有素的登山运动员对高山气候的适应能力也强。

3在海平面附近,大气压的数值接近1.01×

105帕(760毫米汞柱)规定:

这个大气压值称为标准大气压。

[讨论]要求简单地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并与砖的压强进行比较。

[问题]这么大的压强,我们为什么没有受压的感觉?

--解释:

人对环境的适应,人的体内也有压强,它抗衡着体外的大气压。

教案3.2.4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一)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1、大气压的特点:

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2)、同一高度的不同区域,大气压的数值也不一定相同

3)、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大气压也会不同

2、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高气压多晴朗天气,低气压区多阴雨天气。

(二)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

大气压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

1、人的情绪、心情受气压影响较大

2、人对气压的变化有逐步适应的过程(高山病的说明)

3、减压实验说明:

人体内也有压强。

当体内外压强失去平衡后,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

[讨论]我们的周围的大气压大约有105帕,这么大的气压作用在我们身上,我们为什么没有感觉?

猜测原因:

可能时我们已经适应了,也可能时我们的体内也有压强,它跟体外的大气压相平衡。

(三)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

[提出问题]为什么高山上用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煮熟?

[实验]研究液体的沸点和气压的关系

[现象]增大气压时原来沸腾的水不再沸腾

减小气压时原来不在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

[结论]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

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

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降低。

[练习]用该知识点解释现象:

1、高压锅煮饭的原理

2、低压锅的原理

(四)生活用品与大气压

1、真空压缩保存袋;

2、吸尘器吸尘器工作

第5节风

(一)风

1、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

风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

2、风的两个基本要素:

风向和风速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表示方法:

用一短线段表示。

风向标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测量风向仪器的主要部件。

在风的作用下,尾翼产生旋转力矩使风向标转动,并不断调整指向杆指示风向。

风向标感应的风向必须传递到地面的指示仪表上,以触点式最为简单,风向标带动触点,接通代表风向的灯泡或记录笔电磁铁,作出风向的指示或记录,但它的分辨只能做到一个方位(22.5°

)。

地面风指离地平面10─12米高的风。

风的来向为风向,一般用十六方位或360°

表示。

以360°

表示时,由北起按顺时针方向度量。

2)风速:

指单位时间里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其单位是:

米/秒、千米/时或海里/小时表示。

测试风速的仪器叫风速计,它利用风杯在风作用下的旋转速度来测量风速。

风速仪有以下几种:

①风杯风速表②桨叶式风速表③热力式风速表。

风速常用风级表示。

3)风对人类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有些动物的行为也和风有关。

第6节为什么会降水

(一)空气的湿度

1、对空气湿度的认识:

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的空气中都含有水汽。

2、湿度的含义:

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

3、湿度的表示方法:

一般用相对湿度表示--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

4、空气的相对湿度与气温的关系:

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

5、观测湿度的仪器:

湿度计

湿度计种类:

干湿球湿度计、毛发湿度计、自动感应湿度计等。

其中干湿球湿度计是最常用的湿度计(用实物讲解)。

干湿球湿度计的结构:

由一支干球温度计和一支湿球温度计组成,湿球温度计的球部有湿棉纱包着。

干湿球湿度计的工作原理:

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越小,湿棉纱布中的水蒸发得越快,带走得热量就越多,湿球温度计上得读数就越小。

干湿球温度计上得读数差值,能反映出空气中水汽得丰富程度。

干湿球湿度计的使用方法:

先读出干球温度计刻度,再读出湿球温度计刻度,然后计算它们的温度差。

最后通过查相对湿度表(学生读懂相对湿度表的意义),得出相对湿度。

6、湿度与人类生活、降水等自然现象的关系:

湿度越大,空气中水汽越丰富,成云、降水的可能性越大。

故能根据湿度来判断天气变化的趋势。

(二)降水

[实验]水汽凝结实验

现象:

烧杯的空气中出现水雾--即发生水汽凝结。

结论:

在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所能容纳水汽得能力下降而达到过饱和,水汽就发生凝结。

1、水汽凝结的条件:

⑴气温降低到一定程度⑵相对湿度达到100%以上⑶空气中微小的尘粒

2、降水的形成:

空气上升、冷却降温、水汽凝结、云滴增大、降水形成--凝结的水珠和冰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水汽的最增多逐渐增大,最后形成雨滴、雪、或冰雹降落到地表,形成降水。

(以图2-45讨论与讲解)

降水的形成条件:

空气的上升运动(冷却降温)--必要条件

充足的水汽(形成雨滴等)--基本条件

3、降水量的观测:

⑴度量单位:

毫米

⑵表示一定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

⑶常用雨量筒把雨水收集起来,观测时把贮水瓶中的雨水倒入雨量杯内,读出刻度即为降水量(说明:

雪、冰雹待熔化后测量)

[讨论]P80的讨论题:

降水是人类用水的主要来源。

水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

降水的不稳定会对人类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

[补充]根据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把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

降水强度

1小时降水量

24小时降水量

小雨

小于2.5毫米

小于10毫米

中雨

2.6-8.0毫米

10.0-24.9毫米

大雨

8.1-15.9毫米

25.0-49.9毫米

暴雨

大于16毫米

大于50毫米

[制作]课后自制一个简易的雨量筒

[阅读]人工降雨人工降雨的方法也可用于消雨:

即在降雨云团移来前,对云团先期实施人工降雨,把雨下到其它地方。

[小结]

[探究活动]动物行为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为什么做]生活在一定自然环境中的生物为了生存,就要适应环境。

在其与生存环境的协调过程中,往往通过其行为、生理或结构的改变来增加其存活和繁衍的机会。

在对天气各要素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后,探究动物行为与天气变化的关系,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知识,拓展知识视野,还可以培养学科学、探究自然的兴趣。

[怎样做]

1、先确定探究的任务,可以是教材提供的内容——探究蟋蟀的鸣叫频率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也可以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其它探究任务。

如蜘蛛的结网行为与天气变化的关系,或家鸡在晚上睡觉时,鸡头的睡相与天气变化的奇秒的联系等。

2、确定探究的任务后,应提出一个科学而可行的研究问题,再建立假设。

然后根据建立的假设设计观测实验,并对假设逐一进行检验。

这里重点是如何针对建立的假设设计切实可行的实验,。

如要研究蟋蟀的鸣叫频率与气压的关系,就要创设气压不同的实验环境;

要研究蟋蟀的鸣叫频率与气温的关系,就要有温度不同的实验条件。

3、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可分为两类:

观察法和实验法。

我们往往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这就是平常说的综合法。

按要求准备好必需的仪器设备并进行实验。

要求精确、真实、详尽、客观地反复观察,作好观察记录。

再对实验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论。

然后利用互联网或报刊书籍查阅资料,验证你的假设是否正确。

4、交流评价:

将你的探究方法和结论,与其它小组进行交流。

看一看你的探究方法和结论是否合理。

然后写篇小论文或探究报告。

[学到了什么]通过这个探究活动,使我们确信动物行为与天气变化有密切的联系,了解了动物与环境之间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的关系。

而且培养了我们科学探究的能力。

[进一步的研究]根据网上的资料,在课外可以就其它动物的行为与天气变化的关系作出进一步的探究。

这里附一篇文章。

趣谈动物行为与天气变化

俗语说: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这句话生动说明了天气变化与动物行为的关系。

动物的生存、发展,必然与周围环境发生一定的联系。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动物沉积了许多本能,以适应自然界环境的变化,而有些先天行为是人类所无法比拟的,充分了解动物的本能,可给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

昆虫类

1.蜜蜂蜜蜂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一个蜂群由3种蜂组成,即蜂王、雄蜂和工蜂。

蜂王、雄蜂负责繁殖后代,而工蜂负责群体的日常生活,分工非常细致。

常言道:

“蜜蜂窝里叫,大雨就来到;

蜂不出窝,风雨快如梭。

”生动地说明了蜜蜂的行为与天气变化。

2.蚊子蚊子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常见种类有库蚊、按蚊、伊蚊3种。

雌雄异体,雄蚊吸食草汁,雌蚊吸食人血,且能传播疾病。

民间常言:

“蚊子集堂中,明朝带斗篷;

蚊子乱咬人,不久雨来临;

蚊虫咬得凶,雨在三日中。

3.蚂蚁蚂蚁是昆虫纲,膜翅目昆虫,营社会性生活,一群蚂蚁中有20多种类型,蚂蚁也是一种非常忙碌的昆虫,行为复杂。

“蚂蚁排成行,大雨茫茫;

蚂蚁搬家,大雨哗哗,蚂蚁衔蛋跑,大雨就来到。

4.蜘蛛蜘蛛是节肢动物门,蛛形纲动物,种类较多,且有结网的行为。

“蜘蛛结网准送睛,蜘蛛收网准阴。

”道出了蜘蛛收结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鸟类

1.喜鹊喜鹊是鸟纲,雀形目,鸦科动物。

在我国民间,喜鹊是一种吉祥鸟,有传报喜讯之说,喜鹊巢居,有在古树叉上筑巢的行为,据笔者观察,喜鹊筑巢的高低与常年雨水的多少有一定关系,如果看到喜鹊在高处筑巢,常年雨水则会偏多,如果看到喜鹊在低处筑巢,则预示常年雨水偏少。

2.鸡鸡是鸟纲,鸡形目动物。

我国鸡形目种类十分丰富,而家鸡是其中的一种。

家鸡营巢居生活,据笔者观察,家鸡在晚上睡觉时,鸡头的睡相与天气变化有奇秒的联系,如果鸡头向外睡,则天气晴朗;

如果鸡头向里睡,则天气要变有雨;

如果鸡头不里不外,身体横向鸡窝,则天气阴郁。

民间又言:

“鸡登高鸣晴”。

哺乳动物

狗和猫狗为食肉目,犬科动物。

狗的种类较多,看家狗性情温和忠实于主人,故有“狗不嫌家贫”之说。

近年来有些名贵家犬,成为上流社会的宠物,身价倍增,而狗的行为复杂。

家猫为食肉目,猫科,性情机灵,善长捕鼠。

“狗洗脸,猫吃草,不到三天雨来到;

狗咬青草晴,猫咬青草雨;

狗卧灰堆,天阴雨摧。

”道出了两种动动的行为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动物的行为与天气变化的探究活动,实用性不强。

而且蟋蟀的鸣叫频率对于城市学生来说,确实存在着认识上的空白--一般都不大会去注意。

但从理论上讲作为探究思维的训练倒是可以的。

干湿球湿度计学生经过老师的实验和讲解能够理解,也很有兴趣。

第7节明天的天气会怎么样

(一)获取天气预报的常用方法:

⑴通过看电视、听广播、拨气象预报电话、互联网上查看等获取气象预报信息

⑵通过分析天气图,自己预测天气⑶通过气象观测,自己制作天气预报

(二)怎样看天气预报

了解天气预报用语的含意

⑴“阴”指天空的总云量在8/10以上,“多云”指天空总云量在5/10到7/10,5/10到3/10为少云,3/10以下为晴。

⑵12小时内降水小于5毫米为小雨,5-15毫米为中雨,大于15毫米为大雨。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

⑶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表示方法。

⑷空气质量指数

(三)天气图

用来表示天气形势,是一种可以表现不同地方气象信息的地图。

⒈分析天气图时,首先要了解一些重要的术语(以图2-47为例)

⑴等压线:

气压相等的地方的连线。

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特点,可以分析出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高压、冷锋等

⑵锋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

冷暖空气的交界面叫锋面;

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冷锋,常带来降雨、大风和降温天气;

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暖锋,常带来降雨天气,气温升高。

⑶高压、低压、台风等。

还要明白锋面系统的移动机理,高气压和的气压系统的移动机理等。

⒉观测天气图上的图例,如暖锋、冷锋,还有天气图上的日期等。

明确冷锋、暖锋系统及锋面,同时关注等压线上的数字来得知高压区和低压区。

然后根据锋面系统的移动方向来判断该锋面系统对所预报地区产生的影响,判断该地的天气趋势。

第8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一)气候

⒈气候的含义: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⒉我国各地气候差异很大,是由于不同的地区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同。

(二)纬度对气候的影响

纬度位置不同的大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量不同,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

根据接受太阳辐射的多少,地球表面分成五个温度带。

我国的纬度位置跨五带中的哪几带?

(三)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㈠比热:

我们把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升高1℃使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为比热。

㈡比热单位:

焦/(千克.℃)读作:

焦每千克摄氏度

符号:

J/(kg.℃)

㈢水的比热:

4.2×

103焦/(千克.℃)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㈣比热表的阅读:

得出:

⑴水的比热最大。

(由此说明水作冷却剂、保温剂的作用)

⑵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

所以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放热的多少无关

⑶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的比热不同,说明比热与物质状态有关。

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对降水和气温的影响不同。

海洋使得气温变化小,降水丰富。

(四)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⒈气温随着地势的升高而降低。

一般海拔增高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6℃。

⒉山地的迎风坡比背风坡多雨,向阳坡比背阳坡气温高。

(五)季风

⒈季风是在不同的季节里风向相反和接近相反的风。

⒉世界上季风区域很广,以亚洲季风最盛行。

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

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地形、季风等。

第9节中国东部的季风雨西部的干旱气候

(一)东部季风气候

1、季风气候区是指夏季风能够到达的地区。

2、我国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是季风气候区。

分布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3、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

冬季气温低,降水少;

夏季气温高,降水多,全年降水比较丰富。

但南方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北方,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更大。

4、季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有利有弊。

A、降水充沛,集中夏季,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B、我国季风气候的大陆性强,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使我国洪涝和旱灾频发。

C、冬季的低温又常形成寒潮、冻害、暴雪等恶劣天气。

(二)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

⒈夏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旱各半干旱气候区。

⒉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的特点:

全年降水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