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前三章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30304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前三章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前三章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前三章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前三章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前三章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前三章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前三章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前三章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前三章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2.常见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1)实例探究

写出上述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序号

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

2Ca+O2===2CaO

化合反应

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

复分解反应

C+O2

CO2

CO2+H2O===H2CO3

H2CO3+Ca(OH)2===CaCO3↓+2H2O

(2)探究归纳:

单质到盐的转化关系

3.确定制取物质的方法

(1)确定依据

(2)实例——碱的制备

(3)工业生产方法的选择

①最适当方法的选择

②实例——工业上制取NaOH

a.不采用Na2O与H2O反应的原因:

Na2O作为原料,来源少、成本高;

b.主要采用方法:

电解饱和食盐水;

c.过去曾采用方法:

盐(如Na2CO3)与碱[如Ca(OH)2]反应。

三、电解质

1.实验探究

在烧杯中分别加下列物质,按下图连接装置,将石墨电极依次放入烧杯中,分别接通电源,观察并记录现象。

实验装置

存在状态

NaCl

KNO3

蒸馏水

纯净物

不导电

溶于水

导电

熔融状态

2.电解质

(1)概念: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作电解质。

在上述条件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作非电解质。

(2)常见的电解质:

①酸:

HCl、H2SO4、HNO3、H2CO3等②碱:

KOH、NaOH、NH3·

H2O、Mg(OH)2等③盐:

KCl、Na2SO4、Mg(NO3)2等④活泼金属氧化物:

Na2O、CaO等⑤水。

(3)常见的非电解质:

①部分非金属氧化物:

CO2、SO2、P2O5等②非酸性气态氢化物:

NH3③部分有机物:

蔗糖、酒精、CH4等。

(4)强、弱电解质:

①强电解质:

全部电离,如强酸、强碱、大多数盐等;

②弱电解质:

部分电离,如弱酸、弱碱、水等。

四、电离

1.电解质能够导电的原因

(1)物质导电的前提——物质存在能够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粒子。

(2)物质导电的原因——自由移动粒子的定向移动

NaCl固体

NaCl溶液

熔融NaCl

含有微粒

Na+和Cl-

水合钠离子、水合氯离子

能否自由移动

能否导电

当在NaCl溶液(或熔融NaCl)中插入电极并接通电源时水合钠离子(或Na+)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移动,水合氯离子(或Cl-)向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移动,因此NaCl溶液(或熔融NaCl)能够导电。

2.电离:

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3.电离方程式

(1)练习——写出下列各组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①HCl、H2SO4②NaOH、Ba(OH)2③Na2CO3、NH4Cl

五、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

1.离子反应

(1)实验探究

产生白色沉淀

Na2SO4和BaCl2的电离方程式

Na2SO4===2Na++SO

,BaCl2===Ba2++2Cl-

混合前两种溶液中的离子

Na+、SO

,Ba2+、Cl-

混合后溶液中的离子

Na+、Cl-没有变化,SO

、Ba2+减少

实验结论

反应实质:

Ba2++SO

===BaSO4↓

(2)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2)书写步骤(以Na2SO4溶液和BaCl2溶液的反应为例)

①写:

正确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SO4+BaCl2===BaSO4↓+2NaCl;

②拆:

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如强酸、强碱和大部分可溶性盐)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2Na++SO

+Ba2++2Cl-===BaSO4↓+2Na++2Cl-;

③删:

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并将方程式化为最简

SO

+Ba2+===BaSO4↓;

④查:

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3)应用

①体验——写出表中几种不同的酸与不同的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NaOH+HCl===NaCl+H2O

OH-+H+===H2O

KOH+HCl===KCl+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2KOH+H2SO4===K2SO4+2H2O

②归纳——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六、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复分解反应型离子反应

(1)实质:

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2)条件:

①生成沉淀,如生成BaSO4、AgCl、CaCO3、Fe(OH)3、Cu(OH)2等沉淀。

②生成气体,如生成CO2、SO2等气体。

③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生成H2O等。

2.置换反应型离子反应

一般来说,较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如锌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Zn+2H+===Zn2++H2↑。

七、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

二、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图示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双线桥法

单线桥法

含义

表示的是反应前后同一元素由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电子转移的情况

表示的是反应物中同种元素或不同种元素之间的电子转移的情况

示例

四、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概念:

在反应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即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反应时本身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

还原剂概念:

在反应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即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反应时本身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钠:

1.钠的原子结构

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失去1个电子。

因此,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表现出强还原性。

2.

钠的性质

(1)钠与氧气的反应

条件

常温

加热

新切开的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在空气中很快变暗

钠先熔化成小球,然后剧烈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固体

4Na+O2===2Na2O

2Na+O2

Na2O2

①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金属,硬度小,熔点低

②钠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2)钠与水的反应

原因解释

钠浮在水面上

钠的密度比水小

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

钠熔点低,反应放热

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最后完全消失

反应产生气体推动小球运动

与水反应发出“嘶嘶”的响声

钠与水反应剧烈

溶液的颜色变红

反应生成碱性物质

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化学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1.氧化钠

(1)物理性质:

白色粉末状固体。

(2)化学性质:

一种碱性氧化物,能与水、酸、酸性氧化物等发生反应。

①与水反应:

Na2O+H2O===2NaOH

②溶于盐酸:

Na2O+2HCl===2NaCl+H2O;

③与CO2反应:

Na2O+CO2===Na2CO3。

2.过氧化钠

(1)物理性质:

淡黄色粉末状固体。

(2)化学性质①与水反应

[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Na2O2与水反应生成O2和碱性物质,同时放热。

2Na2O2+2H2O===4NaOH+O2↑,反应中氧化剂是Na2O2,还原剂是Na2O2。

②与CO2反应

2Na2O2+2CO2===2Na2CO3+O2,反应中氧化剂是Na2O2,还原剂是Na2O2。

(3)重要用途:

供氧剂和漂白剂。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1俗名、用途以及相互之间的转换(可参照教材)

②Na2CO3、NaHCO3分别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

+2H+===CO2↑+H2O、HCO

+H+===CO2↑+H2O。

焰色试验

1.定义:

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特征颜色,根据火焰呈现的特征颜色,可以判断试样所含的金属元素,化学上把这样的定性分析操作称为焰色试验。

[注意]焰色试验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2.操作步骤

3.应用

(1)检验金属元素的存在,如钠元素的焰色呈黄色,钾元素的焰色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2)制作节日烟花。

氯:

1.氯的原子结构及存在

2.物理性质: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3.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

反应现象

与钠反应

2Na+Cl2

2NaCl

产生大量白烟

与铁反应

2Fe+3Cl2

2FeCl3

产生大量棕褐色烟

与铜反应

Cu+Cl2

CuCl2

产生大量棕黄色烟

(2)与非金属(H2)反应

在空气中点燃H2,然后把导管缓慢伸入盛满Cl2的集气瓶中

H2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H2+Cl2

2HCl

燃烧结束后,抽去盖在集气瓶口处的毛玻璃片

瓶口上方出现白雾

1.氯气的溶解性:

在25℃时,1体积的水可溶解约2体积的氯气,氯气的水溶液称为氯水。

2.氯气与水反应

(1)新制氯水能杀菌、消毒,是因为溶于水中的部分氯气与H2O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

(2)新制氯水的成分:

除水分子以外,还含有Cl2、H+、Cl-、HClO、ClO-、OH-等微粒。

3.次氯酸的性质

弱酸性

酸性很弱,比碳酸还弱

不稳定性

只存在于水溶液中,不稳定,见光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HClO

2HCl+O2↑

强氧化性

用于漂白、杀菌、消毒

1.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取漂白液

(1)化学方程式:

Cl2+2NaOH===NaCl+NaClO+H2O。

(2)离子方程式:

Cl2+2OH-===Cl-+ClO-+H2O。

(3)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

2.与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

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2)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漂粉精的主要成分是Ca(ClO)2。

(3)漂白粉的漂白原理:

利用复分解反应原理,漂白粉中的次氯酸钙与酸(如盐酸或碳酸等)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

3.应用:

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既可做漂白棉、麻、纸张的漂白剂,又可做游泳池等场所的消毒剂。

四、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氯气制备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

反应原理

MnO2+4HCl(浓)

MnCl2+2H2O+Cl2↑

离子方程式:

MnO2+4H++2Cl-

Mn2++2H2O+Cl2↑

2.NaOH溶液的作用:

吸收多余的Cl2以防污染环境。

五、氯离子的检验:

向样液中加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少许,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

1.物质的量:

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

2.摩尔

(1)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

(2)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约为6.02×

1023。

3.阿伏加德罗常数

(1)定义:

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其符号为NA,通常用6.02×

1023__mol-1表示。

(2)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N)之间的关系为n=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其符号为M,常用单位为g/mol(或g·

mol-1)。

2.数值:

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3.物质的量、质量和摩尔质量的关系为n=

阿伏加德罗定律: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

三、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2.单位和符号:

常用单位有L/mol(或L·

mol-1)和m3/mol(或m3·

mol-1),符号为Vm。

3.表达式:

Vm=

4.特例:

标准状况下(即0℃和101kPa),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__L/mol。

1.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表达式:

w(溶质)=

×

100%。

2.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体积的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为cB,常用单位为mol/L(或mol·

L-1)。

cB=

,其中的“V”指的是溶液的体积,而非溶剂的体积。

3.简单计算

(1)已知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求其他离子的浓度

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化学组成中的离子个数之比。

例如:

Na2SO4溶液中c(SO

)=1mol·

L-1,则c(Na+)=2__mol·

L-1,c(Na2SO4)=1__mol·

L-1。

(2)已知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计算浓度

2.0gNaOH固体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则该溶液的浓度为0.1__mol·

(3)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气体溶于水形成VL溶液,计算浓度

标准状况下,11.2LHCl气体溶于水配成200mL溶液,则该溶液的浓度为2.5__mol·

1.容量瓶:

用于配制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溶液。

(1)构造特点:

细颈、梨形的平底玻璃瓶,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标有温度和容积。

(2)常用规格:

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

(3)注意事项

①不能用容量瓶溶解固体或稀释浓溶液。

2容量瓶不能用作反应容器或长期存放溶液。

③选择容量瓶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即所配溶液的体积等于或略小于容量瓶的容积。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操作步骤(以配制100mL1.00mol·

L-1NaCl溶液为例)

(1)主要仪器:

托盘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100__mL容量瓶。

(2)实验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

第三章、铁金属元素

一、铁Fe

1、单质铁的物理性质:

铁片是银白色的,铁粉呈黑色。

2、单质铁的化学性质:

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3Fe+2O2Fe3O4★(现象: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2Fe+3Cl22FeCl3,Fe+SFeS。

②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Fe+2HCl=FeCl2+H2↑(Fe+2H+=Fe2++H2↑)

常温下铝、铁遇浓硫酸或浓硝酸钝化。

加热能反应但无氢气放出。

③与盐溶液反应:

Fe+CuSO4=FeSO4+Cu(Fe+Cu2+=Fe2++Cu);

④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反应现象:

加热时试管内铁粉红热,点燃肥皂泡可听到爆鸣声。

实验装置:

★反应方程式:

3Fe+4H2O(g)

Fe3O4+4H2↑

一、.铁的重要化合物

(1)铁的氧化物(FeO、Fe2O3、Fe3O4)

①FeO、Fe2O3、Fe3O4的物理性质比较

氧化亚铁

氧化铁

四氧化三铁

分子式

FeO

Fe2O3

Fe3O4

俗名

铁红

磁性氧化铁

色、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铁的化合价

+2

+3

+2、+3

水溶性

不溶

不溶

②化学性质

a、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b、与酸反应:

氧化亚铁,氧化铁是碱性氧化物

FeO+2HCl=FeCl2+H2OFeO+2H+=Fe2++H2O

Fe2O3+6HCl=2FeCl3+3H2OFe2O3+6H+=2Fe3++3H2O

Fe3O4+8HCl=2FeCl3+FeCl2+4H2OFe3O4+8H+=2Fe3++Fe2++4H2O

c、FeO不稳定易氧化

d、均能被CO还原成Fe

(2)铁的氢氧化物(Fe(OH)3和Fe(OH)2)

①Fe(OH)3和Fe(OH)2的制备

a、Fe(OH)3的制备现象:

产生红褐色沉淀。

FeCl3+3NaOH=Fe(OH)3↓+3NaClFe3++3OH-=Fe(OH)3↓(红褐色沉淀)

b、Fe(OH)2的制备现象:

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FeSO4+2NaOH=Fe(OH)2↓+Na2SO4Fe2++2OH-=Fe(OH)2↓(白色沉淀)

4Fe(OH)2+O2+2H2O=4Fe(OH)3

②铁的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Fe(OH)2+2HCl==FeCl2+2H2O;

Fe(OH)2+2H+==Fe2++2H2O;

Fe(OH)3+3HCl==FeCl3+3H2O;

Fe(OH)3+3H+==Fe3++3H2O;

2Fe(OH)3

Fe2O3+3H2O;

(3)铁盐和亚铁盐是如何让鉴别的?

Fe2+、Fe3+常用的检验方法

①Fe3+的检验:

a.观察颜色:

Fe3+的溶液呈棕黄色

b.加碱液:

Fe3++3OH-=Fe(OH)3↓(红褐色沉淀)

c.加KSCN溶液(显色反应):

Fe3++3SCN-=Fe(SCN)3

(血红色溶液)

②Fe2+的检验:

Fe2+的溶液呈浅绿色

Fe2++2OH-=Fe(OH)2↓(白色沉淀)

4Fe(OH)2+O2+2H2O=4Fe(OH)3(红褐色沉淀)

(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c.将Fe2+转化为Fe3+检验:

加KSCN溶液加氯水

Fe2+无现象血红色溶液

③小结:

Fe2+和Fe3+的鉴别

鉴别方法

Fe2+

Fe3+

直接观色

浅绿色

棕黄色

利用显色反应

与KSCN

不显红色加氯水变红色

血红色

加碱溶液

白色沉淀→灰绿色→红褐色

红褐色沉淀

利用Fe3+的氧化性

a与铜片

Cu被腐蚀溶液变蓝绿色

b与淀粉

KI试纸

试纸不变蓝

试纸变蓝色

酸性KMnO4溶液

褪色

不褪色

a与铜片反应离子方程式:

2Fe3++Cu=2Fe2++Cu2+

b与淀粉KI试纸反应离子方程式:

2Fe3++2I-=2Fe2++I2

二、铝

①铝与稀盐酸的反应

2Al+6HCl==2AlCl3+3H2↑2Al+6H+==2Al3++3H2↑

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2OH-+2H2O==2AlO2-+3H2↑

三、Al2O3

Al2O3是两性氧化物:

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与盐酸反应:

Al2O3+6HCl=2AlCl3+3H2OAl2O3+6H+=2Al3++3H2O

与NaOH反应:

Al2O3+2NaOH=2NaAlO2+H2OAl2O3+2OH¯

=2AlO2-+H2O

既能和强酸又能和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但不与弱碱氨水(NH3·

H2O)反应。

四、氢氧化铝(Al(OH)3)——两性氢氧化物的性质有哪些?

①物理性质:

氢氧化铝是几乎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在水溶液中新生成的氢氧化铝呈胶状,能凝聚水中悬浮物,又有吸附色素的性能。

②用途:

氢氧化铝胶体可用作净水剂、色素吸附剂等。

胃舒平又名复方氢氧化铝,能治疗胃酸过多。

③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氨水(NH3·

H2O)与铝盐反应

现象:

生成白色胶状沉淀

Al2(SO4)3+6NH3·

H2O=2Al(OH)3↓+3(NH4)2SO4

Al3++3NH3·

H2O=Al(OH)3↓+3NH4+

④AlCl3与NaOH的反应

AlCl3+3NaOH(少量)=Al(OH)3↓+3NaClAl3++3OH-=Al(OH)3↓

AlCl3+4NaOH(过量)=NaAlO2+3NaCl+2H2OAl3++4OH=AlO2-+2H2O

⑤Al(OH)3的化学性质

a、不稳定性:

加热易分解

2Al(OH)3

Al2O3+3H2O

b、与盐酸反应:

Al(OH)3+3HCl=AlCl3+3H2OAl(OH)3+3H+=Al3++3H2O

c、与氢氧化钠反应:

Al(OH)3+NaOH=NaAlO2+2H2O

Al(OH)3+OH¯

=AlO2-+2H2O

既能和强酸又能和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

是两性氢氧化物。

知识点一合金

1、合金

知识点二铁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