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选修5 第三章第一节 醇 酚第2课时 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3030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选修5 第三章第一节 醇 酚第2课时 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人教版选修5 第三章第一节 醇 酚第2课时 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人教版选修5 第三章第一节 醇 酚第2课时 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人教版选修5 第三章第一节 醇 酚第2课时 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人教版选修5 第三章第一节 醇 酚第2课时 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选修5 第三章第一节 醇 酚第2课时 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人教版选修5 第三章第一节 醇 酚第2课时 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选修5 第三章第一节 醇 酚第2课时 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选修5 第三章第一节 醇 酚第2课时 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异丙酚是一种镇静剂,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异丙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异丙酚的分子式为C12H16O

B.异丙酚与苯酚互为同系物

C.异丙酚易溶于水

D.异丙酚中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B [根据题中的结构简式可知,异丙酚的分子式为C12H18O,A项错误;

异丙酚中含有异丙基、酚羟基和苯环,难溶于水,且所有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C、D两项错误;

苯酚的分子式为C6H6O,异丙酚与苯酚在分子组成上相差6个—CH2—原子团,属于同系物,B项正确。

]

4.能证明苯酚的酸性很弱的实验有(  )

A.常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

B.能跟NaOH溶液反应

C.遇FeCl3溶液变紫色

D.将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出现浑浊

D [判断苯酚酸性很弱的依据是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

A项不能根据溶解度大小判断酸性强弱;

B项说明苯酚有酸性,不能说明是弱酸性;

C项是苯酚的特征反应,用于检验苯酚的存在,而不能说明是弱酸性;

D项H2CO3是弱酸,能将苯酚制出,说明苯酚酸性比H2CO3弱,即为酸性很弱的物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苯和苯酚都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B.苯酚(

OH)和苯甲醇(

CH2OH)互为同系物

C.在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3溶液,溶液立即变紫色

D.苯酚的苯环上的5个氢原子都容易被取代

C [苯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液溴才能发生取代反应,苯酚却可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同系物要求结构必须相似,苯酚和苯甲醇的羟基连接的位置不同,所以两者类别不同;

苯酚溶液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这是酚类物质的特征反应;

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得邻、对位的氢原子比较活泼,容易发生取代反应,而不是5个氢原子都容易发生取代反应。

6.向下列溶液中滴入FeCl3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的是(  )

C.NaI溶液

B [

中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属于酚类,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呈紫色;

CH2OH中虽然有苯环,但羟基直接与—CH2—相连,属于醇类,不与FeCl3溶液反应;

而NaI与FeCl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Fe3++2I-===2Fe2++I2,颜色发生变化。

7.日本冈山大学教授滨田博喜和研究员富良德等通过实验发现,桉树叶子的培养细胞能够消除有害化学物质双酚A的毒性。

双酚A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此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该物质与足量溴水反应消耗2molBr2

B.该物质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CO2

C.该物质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

D.该物质与足量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所得物质的分子式为C15H28O2

D [A中,1mol该物质每个苯环上可消耗2molBr2,共消耗4molBr2;

B中,酚的酸性没有碳酸的强,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CO2;

C中,中间一个碳原子上连的四个碳原子构成空间四面体,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

D中,加成后有两个环,氢原子数为32-4=28。

8.胡椒酚是植物挥发油的成分之一,它的结构简式是HO

CH2CH===CH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1mol胡椒酚最多可与4molH2发生反应

B.1mol胡椒酚最多可与4molBr2发生反应

C.胡椒酚可与NaOH溶液反应

D.胡椒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

B [胡椒酚中既含苯环,又含一个碳碳双键,故可与4molH2发生加成反应;

胡椒酚属于酚,在水中溶解度较小,但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

1mol胡椒酚可与2molBr2发生取代反应,又可与1molBr2发生加成反应,故最多可与3molBr2发生反应。

9.金银花的有效成分为绿原酸,具有广泛的杀菌、消炎功能,其结构简式如图。

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绿原酸分子中有1个手性碳原子

B.绿原酸分子中不一定所有碳原子都能在同一平面上

C.绿原酸能发生显色反应、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D.每摩尔绿原酸最多与含4molNaOH的溶液反应

A [A.连4个不同基团的C为手性C原子,则环己烷中除2个亚甲基外的4个C均为手性C原子(与—OH或与—COOC—相连的C),A项错误;

B.分子中含有6个饱和碳原子,由甲烷的结构可知并不是所有的碳原子都在同一个平面上,B项正确;

C.该分子含有酚羟基,可发生显色、取代反应,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C项正确;

D.分子中羧基和酚羟基都能与碱反应,酯基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羧基,也消耗NaOH,则1mol绿原酸最多与4molNaOH反应,D项正确。

10.白藜芦醇(

)广泛存在于食物(例如桑葚、花生,尤其是葡萄)中,它可能具有抗癌性。

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可与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

c.可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d.可与NH4HCO3溶液作用产生气泡

e.它属于醇类

(2)1mol该化合物最多消耗________molNaOH。

(3)1mol该化合物与Br2反应时,最多消耗________molBr2。

(4)1mol该化合物与H2加成时,最多消耗标准状况下的H2的体积为________L。

【解析】 

(1)由白藜芦醇的结构知分子中含两种官能团即酚羟基和碳碳双键,因此a、b、c正确;

酚不会与NH4HCO3反应,d错;

分子中的—OH均连在苯环上,属于酚,不属于醇,e错。

(2)酚羟基均会与NaOH反应,故1mol该化合物最多消耗3molNaOH。

(3)苯环上酚羟基的对位及邻位上的氢原子均会与Br2发生取代反应,取代时消耗Br25mol,碳碳双键会与Br2发生加成反应,加成时消耗Br21mol,共消耗Br26mol。

(4)苯环及碳碳双键均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故最多消耗7molH2,故在标准状况下H2的体积为7mol×

22.4L·

mol-1=156.8L。

【答案】 

(1)abc 

(2)3 (3)6 (4)156.8

11.A、B的结构简式如下:

(1)A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能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能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可得到B,其反应类型和条件是______________。

(4)A、B各1mol分别加入足量溴水,完全反应后消耗单质溴的物质的量分别是________mol,________mol。

【解析】 

(1)A分子中的官能团是醇羟基、碳碳双键,B分子中的官能团是酚羟基。

(2)A属于醇类,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B属于酚类,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由A到B属于消去反应,反应条件是浓硫酸、加热。

(4)A中含有1mol碳碳双键,消耗1mol单质溴,B中只有羟基的邻位与单质溴发生取代反应,消耗2mol单质溴。

【答案】 

(1)醇羟基、碳碳双键 酚羟基

(2)不能 能

(3)消去反应,浓硫酸、加热

(4)1 2

12.将煤焦油中的苯、甲苯和苯酚进行分离,可采取如下图所示方法和操作:

(1)写出物质①和⑤的化学式:

①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分离方法②和③的名称: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3)混合物加入溶液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层液体④通入气体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离出的苯酚含在________(填图中序号)中。

【解析】 首先仔细分析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性质的差异:

其中苯酚有酸性,能溶于NaOH溶液,而苯、甲苯互溶但沸点差别较大,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分开;

在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可以将苯酚复原,这时的苯酚在水的下层。

【答案】 

(1)NaOH CO2 

(2)分液 蒸馏

(3)

OH+NaOH―→

ONa+H2O

(4)

ONa+CO2+H2O―→

OH+NaHCO3

(5)⑦

[能力提升练]

13.以葡萄籽提取物作为原料直接制成的胶囊,是目前美国天然植物十大畅销品种之一。

其中的主要成分为原花青素,其结构简式为

,原花青素具有生物活性,如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能力等,可防止机体内脂质氧化和自由基的产生而引发的肿瘤等多种疾病。

有关原花青素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既可看作醇类,也可看作酚类

B.1mol该物质可与4molBr2反应

C.1mol该物质可与7molNaOH反应

D.1mol该物质可与7molNa反应

C [结构中左环与右上环均为苯环,且共有5个酚羟基(可看作酚);

中间则含醚键(环醚)和两个醇羟基(可看作醇),故A正确;

该有机物分子结构中能与Br2发生反应的只是酚羟基的邻位及对位上的氢原子(共4个可被取代的氢原子),故B正确;

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只是酚羟基(共5个),故C错;

该有机物分子中酚羟基和醇羟基共7个,均能与Na反应,故D正确。

]

14.莽草酸是一种合成治疗禽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鞣酸存在于苹果、生石榴等植物中。

下列关于这两种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酸都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B.两种酸与三氯化铁溶液都能发生显色反应

C.鞣酸分子与莽草酸分子相比多了两个碳碳双键

D.等物质的量的两种酸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的量相同

D [从两种物质的结构可以看出,莽草酸中含羧基、醇羟基和碳碳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鞣酸中含有羧基、酚羟基,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莽草酸中不含酚—OH,则遇FeCl3不显紫色;

鞣酸中含有苯环,不含C===C,莽草酸含1个C===C。

15.鼠尾草酚可用于防治骨质疏松,鼠尾草酸可两步转化得到鼠尾草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Y、Z互为同分异构体

B.X、Z均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鼠尾草酚的分子式为C20H26O4

D.1molX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3molNaOH

A [X、Y、Z三种有机物的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

酚羟基能够与三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X、Z分子中均含有酚羟基,B正确;

由题给鼠尾草酚的结构简式知其分子式为C20H26O4,C正确;

1molX中含有1mol羧基和2mol酚羟基,最多能消耗3mol氢氧化钠,D正确。

16.含苯酚的工业废水处理的流程图如下:

(1)上述流程里,设备Ⅰ中进行的是________操作(填写操作名称)。

实验室里这一步操作可以用________进行(填写仪器名称)。

(2)由设备Ⅱ进入设备Ⅲ的物质A是________,由设备Ⅲ进入设备Ⅳ的物质B是________。

(3)在设备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设备Ⅳ中,物质B的水溶液和CaO反应后,产物是NaOH、H2O和________。

通过________操作(填写操作名称),可以使产物相互分离。

(5)上图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6H6、CaO、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流程图和每一步新加的试剂进行分析可知:

用苯萃取出设备Ⅰ中的苯酚进入设备Ⅱ,然后用NaOH溶液将设备Ⅱ中的苯酚转化为苯酚钠而进入设备Ⅲ,向设备Ⅲ中通入CO2将苯酚钠转化为苯酚,同时生成NaHCO3而进入设备Ⅳ,向设备Ⅳ中加入CaO时,生成CaCO3进入设备Ⅴ,NaOH进入设备Ⅱ循环使用。

(1)设备Ⅰ中进行的是萃取、分液操作,实验室里这一步操作可以用分液漏斗进行。

(2)由设备Ⅱ进入设备Ⅲ的物质A是苯酚钠,由设备Ⅲ进入设备Ⅳ的物质B是NaHCO3。

(3)在设备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

(4)在设备Ⅳ中,物质B的水溶液和CaO反应后,产物是NaOH、H2O和CaCO3,CaCO3难溶于水,通过过滤可以使产物相互分离。

(5)题图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6H6、CaO、NaOH水溶液和CO2。

【答案】 

(1)萃取(萃取、分液) 分液漏斗 

(2)C6H5ONa NaHCO3 

(3)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

(4)CaCO3 过滤 (5)NaOH水溶液 C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