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品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3012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76 大小:16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品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6页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品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6页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品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6页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品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6页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品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品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品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品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品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6、自然之道………………………………………………

27、蜘蛛脱险………………………………………………

28、心田上的百合花………………………………………

积累与运用(七)…………………………………………

第八单元单元计划…………………………………………

29、颐和园的长廊…………………………………………

30、女娲创造人类…………………………………………

31、古诗两首………………………………………………

32、埃及金字塔……………………………………………

积累与运用(八)…………………………………………

第一单元单元计划

本单元的教材,共分四篇课文和一个积累与运用,主要以写景为主。

教学本单元教材时,可以以朗读为主,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想象课文描绘的景象,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放手让学生去品读感悟,或许能给我们一个惊喜:

学生的发现也许是我们成人所不能感悟到的。

本单元的“积累与运用”与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联系紧密,既注意了美词佳句、写景方法的复习巩固,又注意了单元知识的扩展。

“语海拾贝”是积累古诗中的写景佳句;

“综合性学习”旨在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介绍世界自然风光,扩展学生眼界,提高语文素养;

“习作百花园”为学生将本单元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用于写作实践创造了条件。

在本单元中引导学生多读书、多感悟、多体验、多表达,感受阅读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在阅读过程中,让他们主动认识并正确书写生字,自觉主动背诵相关课文、段落,抄写妙语佳句,相信他们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1.看海

作者:

刘菊香

教材简析

《看海》是一篇描写潮水变化的散文,作者通过不同的观察角度,细致生动地描述了海潮的千姿百态,变幻无穷。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7个生字,并积累相关的词语以及文中优美的词句。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3、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及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像,了解海潮的千姿百态和变幻无穷。

教具准备

收集有关海潮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方法

品读感悟法情感朗读法指导点拨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条理,了解作者的观察和描写的顺序。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

有小朋友到海边旅游过吗?

谁能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

想象一下大海的声音。

你听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同时感受大海的美。

导入:

大海有时平静,有时波浪翻滚。

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大海,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印象,也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海》这篇课文。

看看作者徐蔚南给我们展示的大海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紧扣“看”,引导质疑

1、学生齐读课题。

2、强调题目中的动词“看”,再读一读题目。

3、教师引导学生质疑:

围绕“看”字,你的脑子中蹦出了那些小问号呢?

4、学生反馈,教师归纳。

(1)什么时间看?

站在什么地方看?

(2)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3)看了大海心里有什么感受呢?

三、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画出点明看海时间或是地点的语句。

(3)用“——”画出作者所看到的景象。

2、交流自读情况,认识生字新词。

学生汇报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通过相互交流解决生字读音,教师参与其中,相机指导。

注意指导:

隙(xì

)间、澎湃(pà

i)、潮汐(xī)的读音。

理解“照耀”和“前赴后继”,并造句。

3、师:

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主要是从哪些不同角度看海的?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课文先写了“从山上望”,再写了“到沙滩上看”,还写了“看潮水涌在石块间”。

4、师:

课文主要写了从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大海,构成了全文的第二、三、四段,也是课文的主体部分。

请同学们再浏览全文,看看第一段和第五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第一段的总起作用,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

第五、六段在二、三、四段具体写看海场面的基础上,介绍作者自己的感受:

大海却还和平常一样,看似永无变化,却带给人们太多的遐想。

5、简述课文脉络。

引导学生简述:

课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

接着写从不同的角度看海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最后写自己看海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到作者看海的时间和角度,还跟着作者一起领略了海的美丽景色。

下节课,我们再随着作者的步伐,继续去看海。

第二课时

1、继续学习课文,感受海潮的壮美。

2、总结全文,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像,了解海潮的千姿百态和变幻无穷。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下列词语

征服照耀石隙前赴后继激荡澎湃遐想

2、导入:

作者说“看海是一件愉快的事”,这是为什么呢?

现在我们就和作者一起登上海边的山,去感受一番。

二、深入研读课文,感受潮水不同特点的美

1、品读课文第二段,感受潮水的柔美。

(1)这段课文写的是在什么位置看海?

(从山上望下去……)

(2)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

圈出你觉得用得好的动词。

谁能说说“叠”是什么意思?

从“叠”“拥”“盖”这三个动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从山上望下去,海潮的轻柔、文静,这是一种柔和美。

(3)学生自读,边读边想象潮水轻柔的动作,读出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读出一种柔和的动态美。

2、品读第三段,体会潮水的壮美。

(1)自由读这段课文,看看这段课文写出了潮水的哪几种不同状态?

(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课文描写了初上潮时的情景和高潮时的情景。

(2)读“初上潮时”的情景,注意读出“卷”的轻柔。

(3)理解“等到高潮时”的片段。

抓住“拥”、“跃”、“跌”、“跳”、“飞”、“怒号”、“前赴后继”等表示动作的词,想象高潮时,海水征服沙滩的气势。

抓住“升起一阵阵的白烟……”“那潮水面上仿佛铺满了一颗颗的水晶,跟着潮头滚过来……”“有时还有一两点特别明亮的水花,像是长明灯,照耀在海面上……”等句子,让学生体会海潮奔腾的气势和美妙壮观的色彩,激发学生激越、喜爱的感情。

(4)美读第三段,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朗读的感情由轻柔,逐步激越,力争达到入情入境的朗读效果。

3、自由读课文第四段。

(1)理解“石隙”“激荡”“前窜后缩”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读出涌在石块间的潮水所具有的欢腾、调皮的情趣,体会其“有味”。

4、回顾小结以上三段的内容。

(1)课文这三段分别写了从哪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海?

看到的景象具有什么不同特点?

(让学生简述。

(2)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看海,会产生不同感受。

那么,读了以上内容,你有什么感受。

自由说说。

(3)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海潮的图片或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回归全文,体会作者感情

1、读课文第一段。

体会总起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2、学习课文最后两段,体会作者对大海的赞美。

(1)“潮涨潮落,日复一日,但看潮的人却永不觉得单调无味。

这大概是看似永无变化的潮汐,能带给我们太多的遐想吧。

a.指名说说“遐想”的意思.

b.假如你看到这样的潮水,你会想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所想到的画面或情景)

3、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教师总结:

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看海,会产生不同的感受。

本文的作者观察细致,按照方位的顺序把他所看到的大海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老师希望你们也能用心观察,写下我们身边的美丽景色。

五、课堂作业布置

(1)抄写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

(2)小片段:

写一处自己喜欢的景物

六、板书设计

从山上望  柔美

在沙滩上看 壮美

在石块间  有趣

不觉得单调无味(热爱赞美)

教学反思:

2.古诗两首

杜甫、王安石精读课文

《古诗两首》,一首是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一首是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这是两首写景抒情的古诗,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无比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感情。

2、背诵古诗。

1、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的感情。

2、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方法:

诵读学习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生字词卡片。

两课时。

1、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流露在诗中的喜悦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

春天万物苏醒,充满生机与活力,许多诗人都曾在诗中赞美过春天,你们还记得哪些描写春天的诗?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板书:

江畔独步寻花,它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二、初读古诗

1、介绍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情况。

(杜甫唐朝大诗人,称为诗圣,他的一生跌荡起伏,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后,杜甫来到了成都锦江边的草堂居住,过上了安宁的日子。

这一年春天来了,江水的歌唱,鸟儿的叫声,吸引着他走出草堂,一路上他被春天的美景所打动,写下了这组江畔独步寻花,它一共有七首,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做到字字响亮,字正腔圆。

(点评:

读得声音响亮。

字音咬得真准,尤其是这个“簇”字,是一个平舌音。

3、我们说古诗与音乐一样也有节奏美,现在就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可以试着用“‖”做记号。

读得不错,听出来了吗?

她在哪儿停顿了。

一起试着读一读。

4、光把字音读谁,句子断对,还远远不够,要想把诗读出它的韵味来,必须要理解古诗。

回忆学习古诗有哪些方法。

(板书:

联系上下文,图文结合,查注释,补省略,换词序,了解背景,联系上下文)

三、自学理解古诗

1、师:

下面的时间就交给大家,四人小组之间利用这些方法,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是不懂的?

(评:

要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语去理解)

预设:

东:

向东。

 倚:

靠,拂面而来。

  懒困:

懒洋洋的。

换词序:

倚春风:

怎样靠春风呢?

能靠住吗?

我们知道古人为了押韵,常常颠倒词序,我们只要交换一下两个词的位置就行了,春风倚。

春风拂面而来。

补省略:

春光懒困:

明媚的春光里,人懒洋洋的。

一簇:

一丛,形容花开得茂盛。

可:

究竟,到底。

2、研读“可爱深红爱浅红?

“可”是究竟的意思。

这是一个问句,作者在问谁?

联系上下文(课题)问自己,他是怎样问的?

爱,就是喜欢,喜爱。

这一句用自己的话说:

究竟是喜欢深红的还是喜欢……

让我们看看图,用补省略的方法,想象一下诗人眼中的桃花?

这深红的桃花像——。

这浅红的像——。

请生填。

指名读。

3、指导读“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1)师:

如果你是诗人,当你在春风中困意来时,全身懒洋洋,看到这大片鲜艳美丽的桃花,你会有什么感受?

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句?

指导读出一种惊喜。

(2)走近些,看看深红的桃花如火,多艳丽,很美,再看这粉红的像天上的朝霞,粉嫩嫩的,也很美丽,究竟是深红的美丽,还是粉红的美呢?

作者这时问自己。

指导读:

可爱深红爱浅红?

读出疑问的语气。

是啊,作者也说不清,究竟是深红的美丽还是粉红的美。

它们在诗人的眼里都很美丽。

(3)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感受一下桃花的美丽。

四、说诗意

1、古诗学到这,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呢?

2、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我们知道这是一首写景的诗,那么诗中有哪些景物呢?

前两句写的是什么?

后两句又写了什么?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让我们怀着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读读这首诗。

4、今天我们跟随杜甫一起看到了春天桃花盛开的美景,其实还有很多描写桃花的诗,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以找一找,积累一下。

5、完成课堂作业。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

诗人把对和平宁静的生活的热爱以及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的喜悦之情融入景物描写中,使诗的意境更深远。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因而成了千古名句。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抄写生字“懒”和“倚”,并组词。

七、板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

借景:

古塔、江水、桃花、春光、春风

抒情:

对春光的无比热爱与赞美

八、教学反思

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湖阴先生的形象,细腻而隐讳地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轻松的心境。

一、释题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读题。

2、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

3、师小结并介绍作诗背景:

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

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随口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庭院墙壁上。

二、诵读,明诗意。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了解全诗大意、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基调)

3、师述古诗大意,学生闭眼冥想画面:

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

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

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

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清清的秀色送入眼帘。

4、说说你听后的感受,再带着初步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全诗。

三、精读,悟诗情。

1.默读,抓词感悟,说说你新的体会。

(侧重于人物形象与情感的体会与感悟)

2.汇报交流:

(1)湖阴先生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

清静脱俗,朴实勤劳。

(2)湖阴先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带着新的体会感情朗读。

4.描写景物,赞美主人品格,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抒发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

你感受到了吗?

说说吧!

(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5.诗人是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生动地传递出他的思想情感的呢?

(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6.再次感情朗读。

7.尝试背诵。

王安石访问朋友湖阴先生,即兴写下了这首千古传唱的诗歌。

全文景与人处处照应,融化无痕。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

2.依据诗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六、板书设计

书湖阴先生壁

庭院内:

净庭院外:

护、绕

对眼前美景的无比喜爱

七、教学反思

3.三峡之秋

方纪精读课文

《三峡之秋》是作家方纪的一篇美文。

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了中秋这一天中三峡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景物的方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重点:

作者如何描写三峡不同的景色的及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描写三峡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色的。

情感朗读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1、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条理。

抓住景物特点来描述景物。

一、导入新课:

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

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板书)

二、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长江三峡的资料。

三、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1、易错的字。

橘柚陡峭累累巨蟒荡漾光晕驳船摇曳谷壑清冽

2、词语解释。

  陡峭:

(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累累:

接连成串。

  摇曳:

摇荡。

  宛若:

宛如;

仿佛。

  谷壑:

山谷,山沟。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1、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画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2、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3、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五、全班交流、探究

交流时教师进一步提示:

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划出重点词语。

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

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

明丽。

(3)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

热烈。

(4)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

青色而透明。

(5)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

宁静。

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

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

宁静而神秘。

六、学生小结

学生谈本课时的收获,主要领悟写景要抓住景物特点来写。

七、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三峡之秋一天当中的景色特点,感受三峡的壮美。

2、总结全文,探究本文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如何抓住景物特点写一篇文章。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内容

复习提问: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

景色的特点是什么?

二、探究学习

深入阅读课文,并讨论交流以下问题:

1、本文在写景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并体会它的作用?

比喻:

“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把长江比喻成巨蟒,表现出了长江宏大的气势。

拟人:

“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赋予长江以生机和灵性

2、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一天,正是中秋。

”可不可以删掉?

为什么?

三、朗读练习

你最喜欢这几个时间段里哪个景物?

你能读读吗?

同学评议。

  指导朗读:

朗读的时候应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来读。

在读不同的段落时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

例如读早晨的三峡,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三峡明丽的特点展现出来。

读中午的三峡,语速应快一些,语气是热烈的。

读夜晚的三峡,语速应慢下来,体现三峡的宁静之感。

四、拓展学习:

模仿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段:

《校园秋色》或者是《田野之秋》要求进行细致的观察,写出具有本地特点的秋天的景色。

并能够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写完后出示一两篇,进行交流。

五、教师小结

壮美的三峡让作者感慨万千,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抓住了景物特点,进行多角度的具体描写,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三峡、对长江的喜爱和赞美。

六、作业布置

1、搜集三峡的资料,了解今天的三峡。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早晨:

明丽

中午:

热烈

下午:

朦胧

夜晚:

静谧

4.游漓江

林非略读课文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着重描绘的是漓江两岸独特而神奇的山峰。

先总写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

一座座矮小的山峰像一根根竹笋、一把把宝剑、一座座屏风,在青草丛中直挺挺地冒了出来,像一个个硕大的盆景,蕴藏着许多的妩媚。

然后用优美的语言把最具代表性的象鼻山、斗鸡山、画山的独特与神奇,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了正把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