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修改第四册数学教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2969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25 大小:13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已修改第四册数学教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已修改第四册数学教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已修改第四册数学教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已修改第四册数学教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已修改第四册数学教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已修改第四册数学教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已修改第四册数学教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已修改第四册数学教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1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已修改第四册数学教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3、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

 

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教学措施

1、通过口算训练,切实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联系生活,提高学生的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5、注重对学困生和插班生的辅导。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教法指导: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五、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猜想、归纳、验证等过程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在与伙伴的合作交流中学习新知。

六、教学进度表

单元

教学内容

课时

周次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

4

1

第二单元

除法的初步认识

5

2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7

3

4

整理和复习

1

第三单元

图形与变换

5

剪一剪

第四单元

用7、8、9的口诀求商

3

6

第五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8

89

第六单元

克和千克

10

第七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11

12

有多重

第八单元

统计

13

第九单元

找规律

14

第十单元

总复习

15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

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学习的态度及敢于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小括号的使用。

2、学生学会看题目的已知条件,并会提问题。

课时安排:

约4课时

第一课时

加减两步应用题(课本第4页例1)。

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

学法指导:

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与同伴合作交流学新知。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

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

“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

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

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

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

(1)22+13-6

(2)22-6+13

交流:

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

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六、安全教育:

下课了,请同学们注意课间安全,不在教室或走廊追逐打闹,上下楼梯靠右行。

板书设计:

加减两步应用题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22+13-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22-6+13=29(人)

教后记:

第二课时

连减应用题(课本第5页例2)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探究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

还剩多少个面包?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1)应该怎样计算: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

,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1)54-8-22

(2)54-(8+22)

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

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连减应用题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54-8-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54-(8+22)=24(个)

第三课时

乘加、乘减应用题(课本第8页例3)

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与同伴合作交流学习新知。

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

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

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1)4×

3+7=19

(2)2×

6+7=19(3)2×

8+3=19……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五、课堂作业

乘加、乘减应用题

3=12(人)12+7=19(人)4×

3+7=19(人)

(2)2×

6=12(人)12+7=19(人)2×

6+7=19(人)

(3)2×

8=16(人)16+3=19(人)2×

8+3=19(人)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课本第10、11页练习二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熟练掌握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来解决问题。

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通过反复练习,巩固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1、学会正确分析题意,熟练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

引导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巩固解决问题的步骤及方法。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复习准备

1、根据问题选择算式并连线。

妈妈买了29个果冻,第一次吃了7个,第二次吃了15个。

两天吃了多少个果冻?

29-7-15

还剩多少个果冻?

15-7

第一天比第二天少吃多少个?

7+15

2、根据算式补问题。

学校买来38个排球,分给二年级5个班,每班分7个。

7*5=35(个)

38-35=3(个)

二、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

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

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三、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

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

学生观察后问:

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

学生交流讨论。

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

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

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

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算式可以是:

3-2=25(个)3×

2+7=25(个)3×

3+3×

3+7=25(个)……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

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表内除法

(一)课本P13~36页。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

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

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在不断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使学生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实物图乘法口诀卡片小圆片

用实物演示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通过知识的类推及迁移学习除法。

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平均分,在复习乘法的基础上学习除法。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平均分的认识

(一)(课本13页例1、例2)

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感受平均分。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老师要送给你们。

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

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

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

为什么?

2、分一分:

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

(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

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

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平均分的认识

(二)(课本P15页例3)

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学具、主题图等。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

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

(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

瞧!

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4、学习例3。

出示例3主题图。

5、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

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6、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7、小节: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

问:

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

(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

引导学生思考:

有几个小动物就餐?

一双筷子是几根?

并说说怎么分。

2、练习三第4、5题。

(1)、第4题。

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