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悲剧命运的分析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29194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薛宝钗悲剧命运的分析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薛宝钗悲剧命运的分析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薛宝钗悲剧命运的分析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薛宝钗悲剧命运的分析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薛宝钗悲剧命运的分析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薛宝钗悲剧命运的分析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薛宝钗悲剧命运的分析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薛宝钗悲剧命运的分析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薛宝钗悲剧命运的分析毕业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

我算不如你,他怎么不及你呢?

”[3]143林黛玉到后来也对薛宝钗非常敬服。

这样一个几近完美的备选者,入选的几率是非常高的。

从薛宝钗自身对这次待选的态度看,无疑是心向往之的。

元妃省亲时她对这位高高在上的皇妃姐姐的艳慕毫无遮拦。

贾宝玉因薛宝钗给他讲了“绿蜡”的典故,便说不叫她姐姐,只叫师父。

薛宝钗说:

“谁是你姐姐,上面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

”[3]124元妃命众姊妹作诗时,薛宝钗的诗更是句句颂上,也博得元妃的赞赏:

“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姐妹所及。

”[3]124

这次选秀也是薛宝钗实现其人生理想的一个渠道。

她对仕途经济是极为热心的。

看她的代表作《柳絮词》: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围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

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韵华休笑本无限: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这是何等现世功利的一首词。

因她常劝贾宝玉走仕途经济道路,留意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

引起贾宝玉的极度反感,“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的女儿,也学得沽名钓誉,入了荣国禄鬼之流了。

”[3]248总而言之,“送我上青云”是薛宝钗的人生追求,而“好风”也是她一直在寻找的,这一次,她是将这次待选作为她的“好风”。

然而这次选秀是否就真的是薛宝钗人生的一次蜕变呢?

是否薛宝钗从此就成了一只金凤凰,像元春那样功成名就,也能让她们薛家“鸠群鸦属之中”“征得凤鸾之瑞”?

实则不然。

若这次选秀是成功的,无非她只是步了元妃的后尘。

就算她再怎么有才有德有貌,也终究逃脱不了元妃式的悲剧—人人羡慕的光鲜背后只有自己心知肚明的酸辛。

元妃省亲是虽无时不提皇恩浩荡,但整个省亲的过程却不是欢愉无忧的。

元春向贾母等人哭诉,将皇宫称为“不得见人的去处”。

“田舍之家,齑盐布帛得遂天伦之乐;

今虽富贵,骨肉分离,终无意趣。

”[3]122皇宫的残酷与虚伪,给元春带来的是悲惨和折磨,痛楚与无奈。

薛宝钗要是被选入宫,结局将是与此无异的。

或许还达不到元妃的高度,所以也是悲剧的。

但是这次待选薛宝钗落选了,后文也没有于此相关的叙述。

从某种角度来讲,这次落选是薛宝钗一次十班的人生经历。

她自幼读书识字,长大后博古通今,才貌双全,又不远万里从金陵到了京城,但却没有被选中。

这样的结局击碎了薛宝钗的梦想,让她再也没有机会体验像表姐元妃那样荣华气派,富贵风流的人生。

从此,她也只能走与其他贵族女子一样的道路,那就是嫁人。

最终,薛家母女将目光锁定在贾宝玉的身上,开始她作为“宝二奶奶”人选的路途。

殊不知,这也是一个悲剧的开始。

二、薛宝钗的处世哲学、人生追求与其悲剧命运

薛宝钗是所有红楼女性中最具有淑女风范的。

她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名标准的、完美的封建淑女。

作者给薛宝钗的判词是“可叹停机德”,是说“她有乐羊子妻那种顽强的追求现实功利的精神。

”[6]但是这样的“德”,用今天的进步眼光看却是落后的,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禁锢是的不到认可的。

“作者渲染她的‘才’,描绘她的‘貌’,主要不是为别的,乃是为了更好地批判她的‘德’,否定她的‘德’。

”[1]95她不仅自己恪守封建礼教,而且还试图影响他人。

地四十二回,林黛玉因子行酒令是念了《西厢记》、《牡丹亭》上的句子,她便借机劝导黛玉,“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

”[3]292又说“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你我只该做些针凿纺绩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3]292一番话说得林黛玉心服口服,只有垂头吃茶的份。

贾宝玉因她常劝其走仕途经济道路,将薛宝钗归入“国贼禄鬼”之流。

她妹妹薛宝琴来贾府深的贾母等人的疼爱,贾母特地派人来叮嘱薛宝钗叫她不要管紧了琴姑娘。

可见她平时严于律己也律人。

在为人处事方面,薛宝钗随分从时,她凭借着自己超群的才能与敏锐的洞察力,以及一颗豁达随和的心,在贾府将人际关系处理的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博得贾府上下的夸赞。

第二十二回,贾母要为薛宝钗做生日,在点戏时,薛宝钗点了一出《西游记》,脂批道“是顺从贾母之心也。

”[3]153第三十五回,写她奉承贾母,“宝钗在一旁笑道:

‘我来了这么多年,留神看起来,风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

”[3]243因此也受到贾母与众人的夸赞。

第三十七回史湘云要做东道起诗社,但因“家里又做不得主,一个月通共那几串钱,你还不够盘缠呢,”[3]261薛宝钗便提议她们家当铺有个伙计田里出很好的肥螃蟹,“我和我哥哥说要几篓极肥极大的螃蟹来,再往铺子里取上几坛好酒,再备四五桌果碟,岂不又省事又大家热闹了。

”[3]261这样慷慨的举动让史湘云感激不尽。

第四十五回,薛宝钗探望病中的林黛玉,谈起林黛玉的病来,薛宝钗建议她吃燕窝粥。

“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而[3]310且主动提出将自家的燕窝送几两与黛玉。

这样大方体贴的薛宝钗让林黛玉对她不再心存间隙,“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竟大感激你。

”[3]310她见穷亲戚邢岫烟穿着寒酸,便暗中帮助。

薛宝钗还善于明哲保身第二十八回,贾宝玉给王夫人说出一个药方,王夫人因不信,贾宝玉便让问薛宝钗。

“宝钗听说,笑着摇手儿说:

‘我不知道,也没听见。

你别叫姨妈问我’。

”[3]201这里薛宝钗宁可得罪无关紧要的贾宝玉,也不可能让王夫人没有台阶下。

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虽然并未进薛宝钗的屋,但聪敏的她还是察觉到此地不宜久留,便借口母亲身体不好,搬出园子。

正是因为为她太懂得人间冷暖,将贾府乃至整个社会的冷酷看得太透彻,所以她不得不将自己保护起来。

“罕言寡语”“装愚守拙”成了薛宝钗性格的代名词。

王熙凤也说她“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3]379她这样做,无非是想让自己远离是非,是一种自我保护。

也有人说薛宝钗虚伪世故,心冷藏奸。

如王夫人的丫鬟金钏儿因被王夫人责骂撵出贾府,由于羞愧委屈而投井自杀了。

薛宝钗听闻此事,丢下正和自己聊天的袭人“忙向王夫人处走来到安慰。

”[3]230见王夫人在屋里坐着垂泪,便安慰道:

“姨娘也太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意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了主仆的情了。

”[3]230又听王夫人说没有新做的衣服给金钏儿装裹。

林黛玉到有,又怕她多心。

薛宝钗便“忙道:

‘我前儿做了两套,拿来给他岂不省事’。

”[3]230又说她从不计较这个,也不忌讳。

这样的举动,既给王夫人宽了心,又留下她比林黛玉大方豁达的印象。

对一个生命的消亡,薛宝钗又显得太冷酷太没有感情了。

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薛宝钗在扑蝴蝶时无意听到两个丫头的秘密,便使了“金蝉脱壳”计,将别人的疑心转移到林黛玉身上。

这让人觉得很不舒服,之前宝钗扑蝶给人的美感也荡然无存,觉得薛宝钗是个彻底的利己主义者。

“藏愚守拙,春秋行令,使人如立冰前,乃人中之‘冷香丸’也。

”[1]98

薛宝钗有她自己的人生追求。

她的一首《柳絮词》写得气度不凡。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更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势。

她不像林黛玉,是“世外仙姝”,她只是红尘俗子,需要为自己的未来做一番争取。

然而她错了,“她实质上是条釜底抽薪的游鱼,却把沸水当做浪花,处处迎上去,想从中获得福祉。

”[1]95她也终究没有找到自己的好风,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无可奈何的成为了时代的牺牲品。

这样一个几近完美的宝钗,她所有做的一切并不是白费,贾府上下都对她赞不绝口。

老太太夸她:

“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千真万真,全不如宝丫头。

”[3]243王夫人也说她是个“妥当人”。

史湘云的眼中宝姐姐是个挑不出缺点的完美人。

袭人说:

“真正宝姑娘叫人敬重……真正有涵养,心底宽大。

”[3]227就连赵姨娘那样用敌视眼光看世界的人都夸薛宝钗“真是大户人家的姑娘,又展样,又大方,怎么教人不敬服呢。

”[3]458试问。

出了她,还有谁有那么好的口碑?

林黛玉太孤傲,王熙凤过于毒辣,其他姐妹在聪明才情上又稍显逊色。

以薛宝钗的为人,只有她能担得起这样的赞叹。

我们知道,薛宝钗是一个十分不喜欢装饰的人。

薛姨妈说:

“宝丫头怪着呢,从不戴什么花啊朵啊的。

”[3]49可是人人皆知,她脖子上却直至挂着一个沉甸甸的金锁。

为什么?

因为这锁是和尚给的,而且要拣有玉的人才可以与其结婚,既“金玉良缘”之说。

另外,她手腕上还戴着一串红麝香珠子。

为什么,因为珠子是元妃端阳节的赐礼,而且独她和宝玉一样。

显然,薛宝钗是倾向于这种“金玉良缘”之说的,而且还在为此而努力着。

当然薛宝钗是如此的聪明,她具有十分成熟的内心,她绝对不会将这份心思显露出来。

也深知“金玉良缘”是否实现取决于封建家长是否同意,自由恋爱时不会有结果的。

她要做的,便是迎合封建家长,让最终决定贾宝玉婚姻的王夫人等感到她薛宝钗才是“宝二奶奶”最合适的人选。

从元妃的端阳节赐礼来看,有明显的指婚意味。

第三十六回,王夫人就让薛宝钗帮忙管理家务。

由此看来“金玉良缘”在封建家长的包办下即将实现。

就算如此,薛宝钗也是不幸福的,她的悲剧命运没有因此而得到改变。

“薛宝钗的悲剧是不知道他是谁,她在扮演封建淑女这一角色中失去了本我,她以封建社会标准的女性形象自居,并极力维护这个角色的尊严与地位。

”[7]她所服用的“冷香丸”就是要压制住作为一个青春女孩子的一切热情与情感。

她不能像林黛玉那样随性,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像史湘云那样醉眠于芍药间,因为这不是一个标准淑女所能做的。

她也不能像探春那样有自我意识,主动起诗社,做哪怕只有一个巴掌的反抗,因为她自幼接受的思想就是“女子无才便是德”,更不会像贾宝玉那样,连个小丫头的气都受。

她是薛宝钗,是全力奉行封建思想及行为规范的模范淑女,她的这种思想已潜入她的意识融进她的血液中了,她认为封建的礼教道德是理所当然的。

在她的眼中,主子就是主子奴才就是奴才。

第三十五回,莺儿和玉钏儿到宝玉房中,“玉钏儿自向一张小杌上坐了,莺儿不敢坐,袭人忙端了个脚踏来,莺儿还不敢坐。

”[3]244莺儿的“不敢坐”就能反映出薛宝钗素日里的的主仆卑尊观念。

香菱学诗时也不敢太劳烦宝姑娘。

于此相比较,王熙凤那么厉害,平儿还敢不打帘子自己摔帘子进来。

紫鹃也敢当面批评林黛玉的不是。

至于贾宝玉房子里的丫头们更不用说。

从薛宝钗和莺儿的主仆关系不难看出她对封建等级观念不自觉的极力维护。

这是她的可悲之处,也是导致她悲剧命运的一个因素。

“金簪雪里埋”是薛宝钗的最终结局。

已经说过,薛宝钗的一生是不幸福的,甚至是可悲的。

她规规矩矩的按标准做人做事。

,从不越雷池半步,也从未反抗过当时的社会。

但是社会太残酷了,一切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在当时只能是一种奢求,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薛宝钗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把一切真情实感深深压缩到心底,然后装出一副清冷的面孔去对付那个虚情假意的缺乏真情真性的世界。

”[8]“金簪雪里埋”,正是说她在那个冰冷无情的社会的压迫下香消玉殒。

当时那个冷漠的社会带给她的寒冷之感绝不亚于“雪”!

当时的社会里,为了个人利益,人人都笑里藏刀,面热心冷,那里才是薛宝钗温暖的港湾?

母亲么?

不,薛宝钗为家庭已经牺牲那么多,付出那么多,但是为了家族利益,做母亲的薛姨妈将亲生女儿推向无爱的婚姻,将女儿的终身幸福作为一次振兴家族的赌注。

丈夫么?

不,贾宝玉心里眼里只有一个林妹妹,早在为他刺鸳鸯的时候就听他喊出了只要“木石前盟”的誓言。

他们之间只有形式上的婚姻而没有实质上的爱情。

这个社会里,薛宝钗还能寄希望于谁?

还能从那里得到依靠与安慰?

她,只是一个女子,从凡尘中走来,心灰意冷,最终吞没在黑暗里。

而这场悲剧的根源,归根结底则是薛宝钗与贾宝玉从本质追求的矛盾

三、薛宝钗的婚姻与其悲剧命运

薛宝钗的婚姻,是她人生中最大的败笔。

作为一个青春少女,她也许曾憧憬过,也曾羞涩地想过自己的终身大事。

但现实是如此一把无情的刀,将少女的那一份愿望毁的支离破碎,荡然无存,就那么残酷的将现实与梦想断然隔开。

薛宝钗绝对不会想到,那些美好的期待变成现实会是这样一副令人悚然的场景。

她以为她与贾宝玉的婚姻真是“金玉良缘”。

是啊!

凭她优越的出身,姣好的容貌,过人的才学,良好的修养,只有她才配与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的牡丹齐名。

她可以负世间万物,可是没有,她到底挣扎不出命运的河流,逃脱不了社会的桎梏,被世间的黑暗伤到体无完肤。

她没有奢望贾宝玉能有多爱自己,也没有奢望能过多么富足华贵的生活,仅仅是简单的两人长相厮守,这也可以让她感到满足啊!

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愿望,在当时却成了最遥远奢侈的梦想。

薛宝钗一直在严格的执行着封建淑女标准的条条框框,堪称大观园中的“道德楷模”。

放眼整部《红楼梦》,我们不难发现,在这方面,薛宝钗是对自己要求最严格的。

不是其他人比她大胆叛逆,而是当时的社会风气已趋向开放化,人们的思想已不似以前那般保守顽固,文明进步的思想已崭露头角,所以,薛宝钗大可不必如此慎重周严,没有必要死守前人陈旧落后的禁锢。

但是她那样做了,无论是封建礼教已在她心中根深蒂固,还是她刻意而为之,总体而言,这也是她自己给的束缚,物极必反,什么事情都讲究适可而止,随主流即可,薛宝钗太过于追求完美,不得不说,这也是造成她最终悲剧的一个原因。

薛宝钗最初的婚姻对象也并不是贾宝玉,她有更远大的抱负。

薛宝钗其实也很心高,但不想林黛玉那样气傲,所以给人平易近人的感觉。

她千里迢迢的从南京到北京,皇宫才是她内心梦想的舞台。

“开出薛宝钗并不认为和尚所预言的‘金玉良缘’就一定是嫁给贾宝玉—有玉的男子不止一个啊,皇帝有玉玺,世子、王子都有玉。

”[9]对于待选,薛宝钗各种条件都具备,而且出类拔萃,但是最终落选了,也就是说她的梦想破灭了,心中的那个舞台坍塌了。

无奈之中,薛家母女才把眼光转向贾府,转到带玉的贾宝玉身上。

这次落选给她带来了不小的打击,但她很快振作起来,继续为实现其人生价值做自己该做的事。

薛宝钗的金锁上刻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现在看来,这是多么有讽刺意味的八个字。

若是将薛宝钗与林黛玉看成一对竞争者,论婚姻,薛宝钗赢了,赢得很委屈,因为她是在贾宝玉病的迷迷糊糊中与其成亲的;

论爱情,薛宝钗输了,输得太彻底,因为贾宝玉的爱情全部给了林黛玉,对她只有敬重。

充其量也只不过是爱慕,压根谈不上爱情。

她原本以为,以自己的能力,可以将不通世务的贾宝玉改造成自己心中大丈夫的模样。

她也向往着,凭她的才能,稳住“宝二奶奶”的位置,像王熙凤那样治理家务。

但已经不可能了,贾府最终没落,留下“树倒猢狲散”的结局。

更令她心痛的是婚后不久,丈夫贾宝玉就弃她不顾,自己出家走了。

在将婚姻作为女性生活全部的封建社会,薛宝钗的悲剧是惨痛而且沉重的。

薛宝钗堪称完美,若是在皇宫,她必能成为母仪天下的标准典范;

若是在豪门,必是理财治家、贤能淑惠的理家能手。

若嫁的只是一位平凡的白衣秀士,也能很好的相夫教子,帮他走上仕途。

她的才能,大可治国,小可治家。

若真是如此,她的命运也不至于悲惨到“金簪雪里埋”。

但是命运就跟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她的选择,她最终嫁给的那个人,却是不但自己讨厌仕途,还对薛宝钗的那些仕途经济学问极为不欣赏的贾宝玉。

他喜欢的是富有情调的东西,在这点上就与薛宝钗截然相反。

举例来讲,贾宝玉的房间奢华富贵,有许多当时少见稀罕的摆设,而薛宝钗的如“雪洞一般”,什么玩的摆的东西都没有。

从内在思想到生活品味都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怎么能在同一个屋檐下创造出属于他们的幸福呢?

他们两个人从本质上就相互冲突着,他们永远也不可能走到同一条道路上。

薛宝钗的婚姻,从更深层次来讲,是一次政治联姻。

“薛蟠在金陵为了抢买侍妾,打死人命,他们母子兄妹就上京与贾府同住,得到安全,这是说薛家在社会地位上必须依仗贾府”。

薛宝钗的父亲早逝,哥哥又不争气,薛家即便是皇商,也已经没落了,没有政落治地位。

贾府的没落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经济上出现许多亏空,迎春就是因为其父亲欠了孙家的一大笔银子而无力偿还,所以嫁过去才遭受了那么多非人的磨难,最终欺凌致死。

再者贾、王、史、薛这四家“皆联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

薛宝钗与贾宝玉的婚姻,与其粉饰成“金玉良缘”,还不如坦白的说是一场政治联姻。

两大封建家族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惜牺牲两个年轻人的终身幸福。

这就是薛宝钗的婚姻,可悲可叹可怜。

看整部《红楼梦》,人们大多数都将悲悯的态度给了林黛玉,认为这个痛失双亲,自幼多病,过早仙逝的林妹妹是最可怜的,但是很少有人用悲剧的眼光审视薛宝钗,殊不知,薛宝钗的悲剧才是更深层更令人痛心的。

“她是真正封建道德的点缀品、牺牲品,她的心性表面上是被冷相反解掉,实际上是被封建道德专制理念吃掉、埋葬掉”。

她身上有很多美的东西,天资聪颖,容貌姣好,知书达理,雍容华贵,但她被封建礼教所束缚,因此造成她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

这样的惨痛结局才是直指人心的。

 

参考文献

[1]张锦池.红楼管窥[M].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2]周汝昌.红楼小讲[M].北京:

北京出版社,2002:

73

[3]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

中华书局,2009

[4]李锋军.也谈薛宝钗选秀之谜[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9(11)

[5]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

北京出版社,2003

[6]朱淡文.红楼梦源[M].江苏: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181

[7]郭力华,冯光明.从角色理论看薛宝钗的悲剧[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3(6)

[8]刘再复.红楼人三十种解读[M].上海: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9:

48

[9]刘心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M].北京:

东方出版社,2007:

11

致谢

时光荏苒,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的毕业论文即将顺利完成。

在这里,我首先要对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杨林昕教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他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悉心指导我,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平易近人的深深影响我。

从论文选题、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到正文撰写,杨老师都给予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并且总是在百忙之中抽空一遍又一遍修改我的论文,给予我极大的帮助。

同时,我也要感谢评审老师给予我的论文指导,正是老师们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帮助我完善毕业论文并提高了我的专业理论水平,在这里,我要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另外,我还要感谢在完成论文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同学们,也要特别感谢外语学院的康春回同学,对我外文翻译的帮助。

总之,我在论文过程中得到很多帮助,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河西学院文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审批表

学院:

文学院专业:

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杨林昕

职称

教授

学历

本科

论文作者

刘倩

班级

08级2班

拟选论文题目

薛宝钗悲剧命运的分析

选题内容与要求:

一、内容:

中国古典小说,明清小说,红楼梦研究。

《红楼梦》中,薛宝钗是人们争议最多的人物之一。

毫无疑问,这位几近完美的女性身上,我们能看到许多美好的东西,天资聪慧,容貌艳丽,知书达理,但她终究没有摆脱命运的悲剧,成为又一个时代的葬送者。

她的命运较之其他人具有更深的悲剧意味,她的悲剧才是最直指人心的。

本文从薛宝钗一开始进京待选,到贾府的处世哲学、人生追求,以及最终的婚姻三个方面分析了薛宝钗的悲剧命运。

二、要求:

1、立论要科学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从具体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而来的,而非主观臆想。

选题符合专业要求,体现学科、专业特点和综合训练的基本要求。

参考前人所写论著,运用科学的方法探讨新的问题进行论述。

2、观点要创新

以前的研究主要是某一方面的着重讨论,如薛宝钗的性格、为人、婚姻、最终结局、悲剧命运等。

本文综前人观点,进行宏观的分析。

概括总结其悲剧形成的因素。

3、论述要详实,论证要严密

本文先搜集有关写薛宝钗的著作、论文、期刊,所选的材料都是公正的,反复核实,且去掉个人好恶保留其客观真实。

在引用他人资料时,进行筛选鉴别,做到准确无误,并用大量充分有说服力的理由来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教研室主任审批意见:

签字:

              年月日

学院审核意见:

                         

学院(章)

年月日

注:

本表按选题填写,每题一页,由学院存档。

河西学院文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所属学院

文学院

专业

年级

08级

所在单位

河西学院

开题日期

2011年11月

选题的根据:

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并综述有关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一、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本文在总结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梳理造成薛宝钗悲剧的原因,详细分析了这一人物身上的悲剧内涵。

以薛宝钗的命运为研究视角,从而挖掘曹雪芹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更深刻独特的手法。

本文以薛宝钗为中心,从小处着眼,注重文本细读。

通过对薛宝钗悲剧命运的分析,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

对薛宝钗这一人物的解读,有利于了解红楼人物性格、命运、人际关系以及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状态。

本文合理吸取红学大家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坚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