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解读何以穷国与富国同工而不同酬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1956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论》解读何以穷国与富国同工而不同酬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资本论》解读何以穷国与富国同工而不同酬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资本论》解读何以穷国与富国同工而不同酬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本论》解读何以穷国与富国同工而不同酬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资本论》解读何以穷国与富国同工而不同酬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本论》解读何以穷国与富国同工而不同酬Word下载.docx

《《资本论》解读何以穷国与富国同工而不同酬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论》解读何以穷国与富国同工而不同酬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本论》解读何以穷国与富国同工而不同酬Word下载.docx

  关键词:

资本论;

穷国;

富国;

同工不同酬;

劳动力价值;

生活必需品;

商品交换;

价值规律

  中图分类号:

F01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2674(2008)05―0036―04

  

  一、问题的提出及讨论

  在国内某著名大学的会议上,一位知名经济学家提出了

时期内保护富国低效率缺乏竞争力的部门,但贸易保护并不能解释这些低效率部门何以能与穷国同工而不同酬,其大大高于穷国同样低效率部门的收入是从哪里来的。

  二、从《资本论》劳动力价值理论及工资本质理论看何以穷国和富国同工而不同酬

  其实,我们用不着把简单的问题搞得那么复杂,何以穷国和富国同工而不同酬,依据马克思的《资本论》,就可以作出很好的解答。

所谓“政治经济学从来没有对富国和穷国同工不同酬的事实作出任何最起码的解释”,言不符实。

首先我们可以用《资本论》关于劳动力价值理论及工资本质理论来分析。

  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六篇“工资”和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中,马克思阐述了其工资本质理论和劳动力价值理论。

工资,本质上并非劳动的价格或价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那么,劳动力价值是如何决定的?

马克思指出:

“同一切其他商品一样,劳动力也具有价值。

同任何其他商品的价值一样,劳动力的价值也是由生产从而再生产这种特殊物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可化为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或者说,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的教育费、赡养劳动力所有者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同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决定不同的是,劳动力的价值决定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这是因为不同的国家,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教育文化水平亦不同。

由此维持劳动力再生产即用来满足劳动者物质和文化生活正常需要的生活资料的范围也就不同。

正如马克思所言,“所谓必不可少的需要的范围,和满足这些需要的方式一样,本身是历史的产物,因此多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其中主要取决于自由工人阶级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从而它有哪些习惯和生活要求。

因此,和其他商品不同,劳动力的价值规定包含着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总之,劳动力价值所代表的“生活资料的总和应当足以使劳动者个体能够在正常生活状况下维持自己”的劳动力再生产。

“假如劳动力的价格降到这个最低限度,那就降到劳动力的价值以下,因为这样一来,劳动力就只能在萎缩的状态下维持和发挥”,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社会再生产。

  应该说,马克思的上述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何以穷国和富国同工而不同酬。

从理论上分析,穷国和富国处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

穷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教育和文化发展落后,平均消费水平低,维持劳动力再生产即用来满足劳动者物质和文化生活正常需要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比较有限,因而其劳动力价值低,在本国从事与发达国家相同的工作,工作效率基本相同,所拿到的体现其劳动力价值的工资自然比发达国家同行低得多。

尽管这个工资与富国比很低,但其所代表的生活资料的总和,依然能够使劳动者在本国正常生活状况下维持自己的劳动力再生产。

而富国经济发达,教育和文化发展水平高,平均消费水平高,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比穷国大得多,因而其劳动力价值大,在本国从事与穷国相同的工作,工资自然比穷国同行高得多。

由此可见,穷国和富国经济和文化教育水平不同,劳动力价值决定中的历史和道德因素不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范围和费用不同,决定了各自劳动力价值的大小不同,作为劳动力价值或价格转化形式的工资也必然相异,因而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穷国和富国同工而不同酬的现象。

  从实践上考察,穷国和富国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和费用明显不同。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六篇指出,比较工资的国民差异即各国工资水平的不同,首先要分析的因素是,“自然和历史地发展起来的首要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和范围”。

  与穷国相比,富国生活必需品范围大,质量和档次高,价格总水平高,人均消费水平高。

导致富国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即劳动力价值比穷国大得多,因而穷国和富国必然同工而不同酬。

  尽管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穷国与富国之间的收入差距大为缩小,但仍然存在几倍乃至数十倍的差距。

一般而言,各国人均收入水平绝对数额的大小,反映了各国消费水平的高低,基本上代表了各国劳动力再生产的平均成本,体现了劳动力价值决定中的历史和道德因素,是决定各国劳动力价值的基本依据,这也进一步表明何以穷国和富国必然同工而不同酬。

  三、从《资本论》商品交换理论与价值规律理论看何以穷国和富国同工而不同酬

  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马克思阐述了其商品交换理论与价值规律理论。

马克思指出,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分工使人们从事不同的劳动,彼此之间产生了劳动交换的必要。

这就为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

生产资料及其产品归不同的私有者所有,意味着不同的所有者有不同的经济利益。

为了保证在社会分工的前提下参与交换的各方的经济利益都能得到实现,谁也不吃亏,使商品交换能长期顺利进行下去,商品的交换不能依据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一不同的使用价值。

质不同,量上无法进行比较,只能依据于质相同,量上可以比较的商品价值,实行等价交换,这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商品经济客观规律。

  在商品交换中,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马克思认为,商品价值量不取决于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马克思的上述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地理解何以穷国和富国同工而不同酬。

  客观地讲,西方国家作为富国,其工资总体水平高是建立在生产力发达,劳动生产率高基础上的。

以中美国为例,在物质生产部门,例如采煤业,2003年中国人均年采煤321吨,效率仅为同期美国的2.2%。

在农业,美国农民人均生产粮食8―9万公斤,中国农民人均2―3千公斤。

300万美国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除了满足美国3亿人口过上富裕生活对农产品的需要外,还有大量的农产品可供出口。

  从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看,尽管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在过去近30年中提高很快,但绝对水平与其它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太大。

按名义汇率计算,如果以美国的劳动生产率为100的话,英国劳动生产率相当于83,日本的劳动生产率相当于71,西方七国平均为90,OEED国家75,而中国只有3.9。

仅相当于美国的1/25、英国的1/21,日本的1/18,整个西方七国的1/23,OECD国家的1/19。

  生产决定分配。

西方国家经济发达,其物质生产部门和相当一部分服务业劳动生产率高,创造了更多的财富,自然其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高,人们对此能够理解。

但问题在于,西方国家一部分服务业并没有随物质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多少。

比如属于复杂劳动的医师,属于简单劳动的出租车司机和清洁工,其工作效率多少年变化不大,并且与发展中国家同行相比差别也不大,但他们的工资为什么也会随着物质生产部门和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不断增加,其大大高于穷国同行的劳动力价值是从哪里来的,是源于自身劳动的创造,还是来自全社会创造的价值的平均分配?

很多人认为是来自全社会创造价值的平均分配,其实不然。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按照社会分工从事劳动,为社会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各部门之间的交换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各部门商品的价值,不是取决于各部门劳动生产率,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马克思明确指出,“只是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

……因此,含有等量劳动或能在同样劳动时间内生产出来的商品,具有同样的价值量。

一种商品的价值同其他任何一种商品的价值的比例。

就是生产前者的必要劳动时间同生产后者的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也就是说,社会分工条件下各部门商品价值之间的比例,直接由各部门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决定。

  那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是个什么关系?

马克思说:

“如果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不变,商品的价值量也就不变。

但是,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每一变动而变动。

”这种变动的结果是什么?

马克思做了总结:

“总之,劳动生产力越高,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就越少,凝结在该物品中的劳动量就越小,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小。

相反地,劳动生产力越低,生产一种物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多,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大。

可见,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之所以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是因为,劳动生产率从来就是具体劳动的生产率,可决定商品价值的不是具体劳动,而是抽象劳动。

无论劳动生产率怎么变化,从同一部门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之间的关系看,同一劳动在相同的时间创造的总价值量不变。

因此,部门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时间生产的产品越多,单位产品包含的价值量就越少;

反之,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时间生产的产品减少,单位产品包含的价值量就增加;

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变,同一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不变,单位产品包含的价值量既不增加也不减少。

正因为“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所以西方国家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的物质生产部门和一部分服务业,在一定的劳动时间里,能够创造更多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产品,但其单位产品价值量下降,部门商品总价值量不变。

需要说明的是,劳动生产率提高,总是伴随着技术进步,相应地劳动者的技术素质和劳动的复杂程度会提高,根据马克思关于复杂劳动创造价值是简单劳动的倍加的原理,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价值总量增加。

但如果其他部门劳动复杂程度同步提高,则本部门总价值量不变。

  正因为“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所以西方国家劳动生产率基本上没有提高的一部分服务业,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提供的劳务产品数量没有增加,但社会或者说市场承认其单位劳务产品价值量不变,部门商品总价值量也不变。

  举例来说,医疗部门医师的劳动,属于高度复杂劳动,劳动力价值大,收入高;

而生产部门工人的简单劳动,劳动力价值小,收入低。

二战以前,西方国家医师的收入通常是工人的若干倍。

二战后六十多年来,西方国家生产部门和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有了极大的提高,生产工人无论是名义工资还是实际工资也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医疗部门的医师,无论是门诊看病人数量,还是给病人开刀动手术,其劳动效率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变化,但社会依然承认其劳动价值大,给予很高的收入,医师的收入仍然是工人的若干倍。

在美国,普通劳动者的年收入一般是二三万多美元,而医师的平均收入达到十几万美元,是普通工人年收入的四五倍。

可见不同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并不改变其部门商品价值总量以及部门之间收入比。

  由于这两类部门在同样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里创造的部门总价值量不变,因而在供求平衡的条件下,劳动生产率没有提高的那些服务业部门,在与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的物质生产部门交换产品实现价值时,同量社会必要劳动可以通过交换得到更多的产品;

而后者在与前者相交换实现产品价值时,同量社会必要劳动通过交换得到服务产品不变。

尽管这两类部门通过市场交换实现使用价值会有很大的不同,但在价值规律作用下,它们通过市场交换实现的部门总价值量不变。

由此可见,劳动生产率没有提高或劳动生产率与穷国差别不大的发达国家的那部分服务业,其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同行的高工资或劳动力价值。

  责任编辑:

郭殿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