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10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1696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科学教案10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大班科学教案10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大班科学教案10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大班科学教案10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大班科学教案10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科学教案10篇Word文档格式.docx

《大班科学教案10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科学教案10篇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班科学教案10篇Word文档格式.docx

这样加深印象让幼儿真正做到节约用水。

  师问幼儿:

“你们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呢?

那以后应该怎样节约用水呢?

  教学反思

  首先在活动目标上感知水的基本性质以及水的流动性,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体验了玩水的乐趣,了解了水的作用,知道人离不开水,要节约用水,在活动中目标均已达到,但是通过课后的反思,我觉得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不够准确,有点偏向于科学小实验了,因此在今后的目标制定上,还需要更加的严谨。

我在让孩子第一次自由探索的时候,虽然能强调常规,但是我发现有个别孩子出现争抢材料的现象,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在反思时觉得是不是把材料分成人手一份,这样孩子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虽然我为孩子准备的操作材料也是人手一份,但是是放在一起的,因此孩子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在引导孩子感知水的流动性时,我是通过游戏得出结论,孩子们都能很快的说出来,但是语言表达能力上还是有不足,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很好的表达出来。

  今天的这个活动孩子们还是非常感兴趣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只是在进行操作方面时的常规还需要加强,以及语言的词汇量也需要再日常生活中加以培养。

大班科学教案篇2

  植物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贴近生活,对植物奥秘的探索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

在奇妙的植物王国中,蕴含着许多的奥秘,其中种子传播就是其中的一种。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

  2、产生探索植物种子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种子的旅行

  2、种子旅行配对图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师:

你们都去旅行过吗?

用什么方法去旅行的?

  2、师:

今天呀,范老师请来了一些好朋友,它们也想去旅行,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3、出示PPT课件:

看,谁来了?

  4、师:

认识它们吗?

谁能来说说它们叫什么名字?

(蒲公英、苍耳、莲子)

  归纳提升:

蒲公英、莲子和苍耳,它们都是植物的种子。

  二、认识种子不同的传播方式

这些种子都一样吗?

它们有哪些区别?

这些种子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也不同,有的是毛茸茸的、有的是滑溜溜的、有的是带钩还长刺呢。

这些小种子呀迫不及待的要开始自己的旅行了,它们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钻进土壤里,吸取着阳光和雨水,落地、生根、发芽。

但是,小种子没有手也没有脚,它们要怎样才能开始自己的旅行呢?

  追问:

有哪些方式可以帮助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呢?

  3、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幼儿认识蒲公英、莲、苍耳等植物的传播方式。

  ☆蒲公英旅行

  

(1)师:

咦,是谁在说话?

  《蒲公英的自述》:

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有一朵毛绒绒的小花。

微风轻轻地一吹,我离开了亲爱的妈妈。

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

  师:

啊,原来是蒲公英的种子在说话,你们听清楚它说了些什么?

  

(2)追问:

风真的能帮助蒲公英去旅行吗?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播放flash)

  (3)追问:

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着风儿去旅行呢?

因为蒲公英的种子很轻,并且有绒毛,像一把降落伞,所以蒲公英就是靠风来帮它旅行的,风能帮助蒲公英传播种子。

  ☆莲子旅行

谁能帮助莲子去旅行呢?

  

(2)师:

听,这是什么声音?

(播放流水声)

为什么莲子会随着水流去旅行呢?

原来莲蓬像小船一样能浮在水上,莲子落入水中,顺着水流到别处去安家,莲子就是靠水来帮它旅行的,水能帮助莲子传播种子。

  ☆苍耳旅行

  

(1)师:

苍耳旅行要靠谁来帮忙呢?

  

(2)追问:

为什么小动物能帮助苍耳去旅行?

苍耳浑身长刺,容易沾到动物和人身上,动物和人走到哪儿,就把它带到哪儿,所以动物和人都能帮助苍耳去旅行。

  ☆凤仙花种子旅行

我们周围的大自然非常有趣,原来许多种子都由它们的好朋友来帮忙去旅行的。

还有一种种子,它没有好朋友帮忙也能去旅行,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

  

(2)师:

看,它是凤仙花的种子,当凤仙花的种子成熟的时候,果壳裂开,种子就蹦到别处去发芽了。

(播放视频)

凤仙花就是靠自己的种子成熟后果壳裂开来,通过自身弹力把自己弹出去旅行的。

还有许多植物也是靠自己来传播的,象我们常见的黄豆、赤豆、绿豆等。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种子是靠这些方法去旅行的?

现在我们知道了种子的传播方式有很多,有的靠风,有的靠水,有的靠人和动物,还有的靠自身弹射的力量。

  三、操作配对连线图

今天呀,范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请你们帮助这些种子找到能带他去旅行的好朋友。

  2、验证:

看看,你们都找对了吗?

  3、师:

你们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夸夸自己吧,棒棒棒,我真棒!

大自然中的植物真奇妙,原来有这么多的种子都由它们的好朋友来帮忙传播的,当然也有的事靠自己的力量来传播。

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植物的奥秘没有被发现呢,它们呀都等待着我们小朋友们用心去观察、去发现。

大班科学教案篇3

  【设计意图】

  儿时玩得很多游戏,都是我们美好的童年记忆。

儿时的一根绳子或一堆石子都可以让我们玩得流连忘返,不亦乐乎。

现在的孩子玩得大都是高档玩具,对传统的很多游戏知之甚少。

为了挖掘有益的传统游戏,我设计了“好玩的绳”大班综合活动。

因为绳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见到用到,但是对于绳子的游戏却知之甚少。

其实,传统的绳子游戏非常丰富有趣,对于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都具有较好的效果。

  【活动目标】

  1、通过一系列有关绳子的游戏,激发幼儿对玩绳的兴趣,让幼儿体会到玩绳的快乐;

  2、通过玩绳,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3、通过玩绳,使幼儿掌握简单的玩编技巧和方法,训练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每人两根绳,一份编织工具(利用纸板按照一定图形制上经线,另一根作为纬线进行编织)课件绳编作品若干、小魔术盒一个。

  【活动过程】

  1、利用魔术盒导入活动。

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个小盒子,你们看里面有东西吗?

老师要变个小魔术,看能变出什么来?

(利用变魔术的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

  2、利用提问和实际操作的方法,让幼儿探索更多的玩法。

小朋友,你们想一想,绳子都能做什么用呢?

  幼:

翻花绳、当鞋带、当头绳、拼图案、当马鞭、跳绳……

绳的用途可真多呀,下面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根漂亮的绳,你们试一试,看一看,玩一玩,看谁还能发现更多的花样。

幼儿都在积极的用一根绳玩,有的系在脖子上当项链,有的当腰带,拼出了许多的花样,象花蝴蝶、蘑菇、花瓶、小树、鞋子、星星……

刚才小朋友说可以翻花绳,现在小朋友就把绳的两头系在一起,翻一翻花绳,动脑筋,看谁的花样多,可以自己翻,也可以与伙伴一起翻。

翻出了太阳、花布、大桥、死扣、星星。

小朋友,玩翻花绳,玩的真高兴,玩出许多花样,现在把绳子套在脖子上做个漂亮的项链吧。

孩子们都用自己的方法把绳系在了脖子上。

  (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使孩子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都能积极地去探索、去表现,也使幼儿在玩中乐意与伙伴一起合作,体会到了玩绳的快乐,使重点得以突破,而且把绳系在脖子上这一环节,又为进入下一环节做好了准备,使孩子们自然把绳放好。

  3、丰富幼儿的知识面,展示绳的其他作品。

小朋友刚才玩花绳,玩得非常好。

下面看看绳还可以作什么?

播放课件,让幼儿欣赏。

孩子们感到非常好奇,啊,真漂亮u

老师把这些用绳子制作的东西带来了,请小朋友们到前面来看一下。

孩子们非常高兴地看、摸着这些作品,议论着,辨别着,这个是龙,那个是小猪……我在电视里看过(通过近距离观察、触摸,使幼儿的好奇心进一步得到提升,为下一环节做好了铺垫)。

  4、让幼儿探索绳的编织方法

小朋友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看一看,老师也给你们准备好了编织的绳,你们自己试一试,怎么编,编什么?

有的幼儿在尝试中把纬线和经线混在了一起,有的幼儿很快就找到了规律,让纬线在经线中穿上穿下,一会就编成了漂亮的花纹、小动物等等……

刘逸彤小朋友让纬线在经线上下跳舞,真好玩,还没编出图形的,也可以向旁边的小朋友学习一下……

孩子们大多数都找到了规律,掌握了简单的编织技巧和方法,但也有个别孩子找不到规律,无法编织出规定图形(在幼儿的示范和老师的讲解下,很快全班幼儿都学会了简单的编织技巧和方法,整个过程,孩子们都积极主动,充满着成功的快乐和喜悦)。

  5、结束部分:

刚才我们编织的东西都是比较简单的,只要我们以后多加练习,就会编织出更多更漂亮的图案。

请小朋友们把编织好的作品拿给后面的评委老师欣赏(此环节肯定幼儿的操作,并给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幼儿保持对玩绳的兴趣,并进一步鼓励幼儿,使玩绳游戏得到延续和提高)。

  【活动延伸】

  1、利用自由活动,继续探索玩绳的方法和技巧。

  2、回家与家长一起探索玩绳的方法和技巧。

  【活动反思】

  此活动幼儿非常感兴趣,玩出了许多的花样,确实体会到了玩绳的快乐,并在玩中乐于想象创造,达到了此次活动目的。

但由于平时对编制接触的比较少,在编制环节花样还是比较少,还有待于继续开发。

大班科学教案篇4

  1、通过幼儿实验操作,使之了儿解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溶解了的物体虽改变了原有模样,但性质不变。

  2、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3、丰富词汇:

溶解、结晶体、固体、粉末状、盐、味精、调味品等,促进幼儿逻辑思维与连贯讲述能力的发展。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1、实验用具、用品。

每个幼儿一只小碗、一只食用匙;

每组三只小碗,分别装有结晶体的果珍饮料、方糖、红糖;

一盆热开水。

  2、教师准备一只玻璃杯、一段蜡烛头、六支长蜡烛、一盒火柴、一只塑料桶、几只热水瓶。

  3、将雨花石、鹅卵石等物浸泡在水中放在自然角。

  1.观察引导,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小段蜡烛,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2)请幼儿思考:

蜡烛在水是没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观察了解实验用品。

  

(1)教师:

请小朋友看看桌上放着什么实验用具和用品?

  

(2)请幼儿观察:

碗内的果珍、方糖、红糖各是什么样子(形状),什么颜色,什么滋味?

(丰富词汇:

结晶体、固体、粉末状)

  3.开始做实验。

  

(1)让幼儿从上述三种食品中各取少许放在自己的小碗中,再加些热水。

  

(2)引导幼儿观察:

不搅拌饮料,看看有什么变化?

(提示:

颜色怎样,滋味如何?

)用食匙搅拌后,又有什么变化?

然后让幼儿将自己配制的饮料喝完。

  (3)请每组幼儿就以上问题展开议论,请几个幼儿小结,教师补充,同时学习“溶解”一词。

  4.举一反三。

  

(1)教师提问:

还有什么食品也是用开水冲泡解后饮用的?

  

(2)教师提问:

妈妈烧菜时用哪些东西使菜更有滋味?

盐、味精、调味品)

  (3)教师提问:

妈妈平时做家务时还使用哪些会溶解的东西呢?

(如洗衣粉、肥皂等)

  5.教师小结:

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

有的原来是固体状或粉末状的东西,遇到水就会改变它原来的样子。

人们可以利用这些东西的特点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6.观察熔化实验,激发探索科学奥秘、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1)请幼儿思考:

是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在水里都会溶解?

(提示浸在水中的蜡烛)

  

(2)请幼儿讨论:

蜡烛在水是不会变化,那么用什么办法可以使它发生变化呢?

  (3)教师点燃六支蜡烛,分给每组一支,供幼儿观察:

蜡烛在点燃后发生什么变化?

(启发幼儿观察火焰下熔化了的烛油)

  (4)教师:

小朋友做的实验和老师做的实验有什么不同?

糖的溶解和蜡烛的熔化需要什么不同的条件?

请小朋友活动后自由讨论,老师下次再告诉大家。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不管是对我个人,还是对我班的孩子来说都是一次体验课。

所以,总的来说,不管是从最初的选材到活动方案的设计还是整个活动现场,都走的是“保守”路线。

本次活动《溶解》是一个比较经典的科学现象的观察活动,题材紧扣生活,是孩子们熟悉的,这样一次生活化且比较简单的活动,适合初次开展科学活动的教师,也适合第一次接触科学活动的孩子们。

因为简单,教师容易体验到成功感,同时也是一次带领孩子走进科学探索世界的敲门砖。

  “保守”还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因为是第一次尝试科学活动。

我很注重自己的操作常规,也注重培养孩子的操作常规。

每一操作,不管是我的示范,还是请个别孩子尝试,以及到最后全体孩子们的操作,我都在向孩子们强调操作常规。

  为了让孩子在初次接触科学活动时,尽量的感受到规范与完整,我增加了记录这一个环节。

当然,结合班级幼儿实际情况,由于是第一开展科学活动并使用记录表。

所以,我选择的是集体记录的方式。

  小百科:

广义上说,超过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为一个分子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称为溶解。

而狭义的溶解指的是一种液体对于固体/液体/或气体产生物理或化学反应使其成为分子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称为溶解。

大班科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秋天的树,知道几种常见树的名称,感受树与季节发生着同步的变化。

  2.学习用简单的图示记录自己发现的树的不同特征,感受树的多样性。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挂图。

  一、出示挂图,幼儿观察桂花树、橘子树、玉兰树、梧桐树。

  1.提问:

你认识这些树?

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说说这事一些什么样的树?

它们的叶子各是什么样的?

(如桂花树枝头坠满小小的桂花;

橘子树届满了果实,玉兰树长着绿绿的叶子,梧桐树树叶变黄了等)

  2.秋天到了,你发现这些树有什么变化?

(引导幼儿从树的开花、结果、落叶这一明显的变化角度来进行描述)

  3.你还知道关于这些树的特别的秘密吗?

(引导幼儿说出这些树有先长叶再开花、先开花再长叶之分)

  二、幼儿观察《小朋友的书秋天多美好》第16-17页的画面。

这些树你认识吗?

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你是用什么办法认识它的?

  2.这些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幼儿进入树林,在寻找认识树的过程中,巩固对各种树的名称和特征的认识。

  1.教师出示几种树叶,问:

"

这些树叶分别是从哪棵树上落下来的?

你能将这些树叶送回到树妈妈的身边吗?

找到后站在这棵树妈妈旁边。

  2.幼儿说出判断的理由:

你是怎么知道这片树叶就是这颗树妈妈的宝宝呢?

(引导幼儿从树叶的形状等特征来判断、推理)

  3.观察树妈妈:

这颗树妈妈长什么样?

(引导幼儿按整体外观、树干、树枝、树冠、树叶的顺序观察)

  4.给树妈妈制作名称标牌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说出树妈妈的名字。

老师在小卡片上写名称,并挂到树上。

  5.游戏"

摸摸ⅹⅹ跑回来"

,巩固对树的认识。

  幼儿聚集在教师身边,教师说出一种树的名称,让幼儿跑去找,找到桂花树后摸摸树干跑回来,看哪个小朋友的速度快。

  四、收集自己最喜欢的树叶带回幼儿园。

  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教师收集幼儿对树感兴趣的问题,指导幼儿将有关树的问题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张贴在主题墙上。

  五、绘画:

我眼中的树。

  1.幼儿绘画。

  2.分享交流,感受树的多样性。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我结合主题和幼儿一起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我们一起从教室出发,一路走一路看,和着春天的气息,孩子们对这次亲临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在公园,我们看到了垂柳,看到了罗汉松,看到了柏树,看到了梅树……在幼儿的作品中,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各种各样的树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

王伊诺小朋友一个内向的小姑娘,她把柳树画成了一个俏姑娘,有着长长的辫子,随着风在左右摆动,因为在她眼里柳树姑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她的好朋友。

心仪的桃树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红的,黄的,紫的……因为在她心中桃花是最漂亮的,是她最喜欢的。

树木是木本植物的总称,有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之分,树木主要是种子植物,蕨类植物中只有树蕨为树木,中国约有8000种树木。

分为榕树;

杨树;

柳树;

柏树等。

大班科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能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解在水里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3、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杯子、葡萄、盐、记录纸、视频“死海”的有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还记得怎样让鸡蛋浮起来的吗?

”(幼儿回忆经验)

  2、教师质疑小结:

为什么在水里加了盐,鸡蛋就能浮起来的呢?

原来盐溶解在水里,增加水的浮力,鸡蛋就浮起来。

(幼儿一一说说:

浮力)

  二、幼儿操作活动

  过渡:

那是不是加了盐,物体就能浮起来呢?

(幼儿猜测)

  1、那到底是怎样的呢?

我们呆会自己去试一试。

在桌子上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杯水,要求每次加入1包盐,用筷子充分搅拌,放入葡萄,看看结果怎样?

并把它记录在纸上。

记住:

试一次记一次。

  2、幼儿操作

  3、交流:

我发现一号桌的小朋友动作很快,由请他们来说说他们的发现?

(1号组:

我加了1、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4、为什么加了1包、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

加了3包,葡萄能浮起来呢?

(盐变多)

  5、教师小结:

是呀,当水喝1包盐,浮力很小,没有力量托起葡萄,加入2包盐,还是浮力太小,只有当水喝足了盐,才有一定的力量托起葡萄,让葡萄浮起来。

说明盐越多浮力越大。

  6、还有哪一组的愿意来介绍一下你们的发现?

(2号组:

我加了1、2、3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4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7、教师质疑:

刚才你们介绍了你们的发现,老师有了一个疑惑:

为什么一号桌只要加3包盐,葡萄就能浮起来,而2号桌要加4包盐,3号桌要加5包盐呢?

(观察3桌杯子里的水,)水的多少

  8、你们都发现了呀,(出示标记)1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少,2号桌杯子里的水多一些,3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多)噢?

水的多少和加的盐也有关系吗?

到底是什么关系?

(幼儿讨论)

  9、小结:

原来水越多,需要喝的盐也就越多。

只有让水喝足了盐才有力量托起葡萄,让它浮起来。

  三、观看录象

  1、除了鸡蛋、葡萄能浮起来,我们的人能不能浮起来?

(幼儿猜测)告诉你们,其实我们的人也可以浮起来,相信吗?

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录象。

  2、幼儿观看录象

  3、真是神奇呀!

谁来说说看:

为什么人也能浮起来?

原来这不是普通的大海,而是死海,它的含盐量比我们普通的海水要高6、7倍,浮力很大,难怪我们人都可以躺在上面了。

  四、延伸活动

  刚才我们有的小朋友把葡萄都浮起来,那能不能再让它沉起来呢?

你们可以自己去试一试。

  本次活动我拿到的题目是科学领域的中目标: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于是我根据指南中对小班孩子的要求:

1、对感兴趣的食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

2、能恋情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

因此我结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并根据《指南》中的要求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奇妙的盐》,本次活动我主要是想通过实验来了解盐水能使物体浮起来的现象,同时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是孩子能自主探索发现。

  本次活动我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1、激发兴趣。

2、幼儿实验。

3、幼儿再次实验(这个是重点部分)验证盐水能使物体浮起来的现象。

4、拓展延伸。

活动结束后我发现了本次活动中的很多不足之处,很多老师也给了我些很好的建议。

  1、活动的一开始部分引题中,我设置的一个番茄掉入水里的现象不够科学,我设计的是两个番茄同时掉进两杯水中其中一杯水是盐水,所以导致其中一颗番茄是浮起来的状态,但孩子们不知道这是盐水,老师也没说,导致给了孩子一个错误的知识以为番茄掉入水中是会浮起来的,应该就简单设计一个番茄掉入水中沉下去的状态。

  2、孩子实验前教师的师范太多,导致孩子没有了探究欲望,教师已经把实验结果的相关部分告知了孩子。

在孩子实验前我跟他们说有一个魔术粉可以让这个番茄浮起来,我就示范把盐倒入水中出现了番茄浮起来的现象,虽然没有告诉这是盐但事后想想已经把实验结果呈现在孩子面前的,要是这个发现让孩子们自己去操作自己去探究发现那应该更有意义。

可能我是事先课前考虑孩子要是没有教师的示范可能不会自己操作,所以就变成了教师过多的示范操作。

  3、在活动的材料的准备上需要配班和阿姨一起帮忙才能完成,因为我设计的第一个实验是倒入糖看看会不会浮起来,这个实验结束后需要阿姨和配班老师一起帮忙把水换掉,再把糖换成盐,有些费事费时,可以想想在材料的准备上怎样可以既不用阿姨老师帮忙也能让孩子自己操作的方式。

这还需要我仔细思考。

  虽然整个活动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在选材上还是比较吸引小班孩子的,孩子们都比较感兴趣,特别是在操作中很喜欢玩,在第二次实验中当番茄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