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知识要点走进细胞文档格式.docx
《第一章知识要点走进细胞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知识要点走进细胞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核糖体,无其它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它细胞器
细胞核
拟核,无核膜和核仁
有核膜和核仁
DNA
大型环状DNA,不以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在细菌的质粒中也有分布。
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分布。
相同点
都有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
四、有关显微镜的使用(发明者:
英国科学家虎克)
(一)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使镜体保持直立。
桌面要清洁、平稳,要选择临窗或光线充足的地方。
单筒的一般放在左侧,距离桌边3~4厘米处。
2对光:
镜筒升至距载物台1~2厘米处,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反光镜要用双手转动。
3安装标本:
将玻片放在载物台上,注意有盖玻片的一面一定朝上。
用弹簧夹将玻片固定,转动平台移动器的旋钮,使要观察的材料对准通光孔中央。
4调焦:
调焦时,先旋转粗调焦旋钮慢慢降低镜筒,并从侧面仔细观察,直到物镜贴近玻片标本,然后左眼自目镜观察,左手旋转粗调焦旋钮抬升镜筒,直到看清标本物像时停止,再用细调焦旋钮回调清晰。
5观察:
若使用单筒显微镜,两眼自然张开,左眼观察标本,右眼观察记录及绘图,同时左手调节焦距,使物象清晰并移动标本视野。
右手记录、绘图。
(二)注意问题
1换用高倍镜流程:
找(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并调节至清晰),移(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调节光圈及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2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注:
(1)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长度成反比;
(2)物镜放大倍数与其长度成正比,与标本距离成反比;
(3)放大的是细胞的长度或者宽度(注意放大倍数改变时,充满整个视野的细胞数目的计算和单行单列细胞数目的计算)
3污物存在位置的判断:
(1)可能存在物镜、目镜或装片中;
(2)判断方法:
转换物镜、转动目镜、移动载玻片。
4成像特点:
物和像呈中心对称。
(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方法:
目标位于哪个方向就朝哪个方向移动。
)
五、细胞学说
(一)创立者和修正者:
创立者为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修正者为德国的魏尔肖,将第3点改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二)要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三)意义:
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六、生物的分类
第二章知识要点(组成细胞的分子)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一)鲜重和干重的含义:
鲜重是指生物体(细胞)在自然生活状态下测得的重量;
干重是指生物体(细胞)除去水分以后测得的重量。
(二)最基本元素:
C;
基本元素:
C、H、O、N;
主要元素:
C、H、O、N、P、S;
大量元素:
C、H、O、N、P、S、K、Ca、Mg;
微量元素:
Fe、Mn、B、Zn、Mo、Cu;
记忆方法:
他(C)请(H)杨(O)丹(N)留(S)人(P)盖(Ca)美(Mg)家(K)。
铁(Fe)猛(Mn)碰(B)新(Zn)木(Mo)桶(Cu)。
(三)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组成元素的种类相同体现了统一性,元素含量的不同体现了差异性。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一)无机物:
水(鲜重中含量最多)、无机盐;
(二)有机物:
糖类、脂质、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多)、核酸
三、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
(一)糖类的检测:
1还原糖(果糖、麦芽糖、葡萄糖、半乳糖、乳糖)的鉴定:
(1)原理: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甲液:
0.1g/ml的NaOH,乙液:
0.05g/ml的CuSO4,现配现用、混合使用)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深沉;
(2)材料:
苹果或梨的匀浆(含还原糖丰富且不影响观察效果)(3)步骤:
需进行水浴加热
2淀粉的鉴定:
淀粉遇碘呈现蓝色;
(2):
材料:
马铃薯匀浆
(二)脂肪的检测:
1原理:
脂肪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2材料:
花生切片
3步骤:
需在显微镜下观察。
(三)蛋白质的检测:
双缩脲试剂(A液:
0.1g/ml的NaOH,B液:
0.01g/ml的CuSO4,A、B液分开使用)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
鲜肝或豆浆;
(3)注意:
不需水浴加热。
四、蛋白质(组成元素:
C、H、O、N,有些含有P、S)
(一)蛋白质的功能: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
2催化作用;
3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
4信息传递的作用;
5免疫作用;
6作为能源物质。
(二)蛋白结构多样性原因:
1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及多肽链盘绕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三)氨基酸:
1种类: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20种;
2通式:
3八种必须氨基酸:
甲(甲硫氨酸)、携(缬氨酸)、
来(赖氨酸)、一(异亮氨酸)、本(苯丙氨酸)、亮
(亮氨酸)、色(色氨酸)、书(苏氨酸),婴儿有九种(组氨酸)
(四)氨基酸的脱水缩合:
1、一分子氨基酸的氨基(-NH2)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羧基(-COOH)结合脱去一分子水并形成肽键(-CO-NH-)的过程(注意:
水中的H+来自氨基,OH-来自羧基)。
2、脱水缩合形成的产物叫多肽链(有几个氨基酸组成的叫几肽,“肽”字前面的数字要大写)
(五)有关蛋白质的计算:
1、一条多肽链中的氨基数等于首位的一个氨基加上R基上的氨基数,羧基数等末位的一个羧基加上R基上的羧基数,所以一条多肽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2、脱水数=肽键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数。
3、蛋白质质量=氨基酸数×
氨基酸平均分子量—脱去的水分子数×
18。
五、核酸(组成元素:
C、H、O、N、P)
(一)核酸:
DNA(脱氧核糖核酸,一般为双链双螺旋,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少量分布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主要的遗传物质);
RNA(核糖核酸,单链,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参与蛋白质的合成,有些作为遗传物质存在于病毒中)
(二)基本单位:
核苷酸(由磷酸、五碳糖(DNA中为脱氧核糖,RNA中为核糖)、含氮碱基(DNA中有A、T、C、G,RNA中有A、U、C、G)组成)
(三)核酸
(四)观察DNA与RNA实验:
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同时使DNA与蛋白质分离;
2步骤:
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六、糖类:
(由C、H、O元素组成,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物质)
种类
分布
功能
单糖
五碳糖
核糖
细胞中都有
组成RNA的成分
脱氧核糖
组成DNA的成分
六碳糖
葡萄糖
主要的能源物质,可被细胞直接吸收
果糖
植物细胞中
提供能量
半乳糖
动物细胞中
二糖
麦芽糖(葡萄糖+葡萄糖)
都能提供能量
蔗糖(葡萄糖+果糖)
乳糖(葡萄糖+半乳糖)
多糖
淀粉
储存能量
纤维素
构成细胞壁主要成分,支持和保护细胞
肝糖原
储存能量,调节血糖浓度
肌糖原
储存能量(供给肌肉使用)
七、脂质(由C、H、O,有些含有N、P元素组成,O、H含量高,易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
(一)脂肪:
1、存在于皮下、内脏,植物的种子中;
2、作用:
良好的储能物质;
具有隔热保温的作用;
具有缓冲和减压作用。
(二)磷脂:
1、脑、卵细胞、肝脏以及大豆的种子中含量丰富;
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三)固醇:
1、分类:
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脂的运输)、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对Ca和P的吸收)。
八、单体与多聚体:
(一)单体:
是指组成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多糖)的基本单位(核苷酸、氨基酸、单糖);
(二)多聚体:
是由许多个单体经脱水缩合而形成的结构。
如:
蛋白质、核苷酸、多糖。
九、水
(一)水的含量:
1.生物种类不同含水量不同(水生生物>
陆生生物);
2.同一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含水量也不同(幼年>
成年>
老年);
3.在不同的组织、器官中,水的含量也不相同。
(二)结合水:
与其它化合物相结合的水为结合水,不易散失,较稳定,是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约占全部水的4.5%;
(三)自由水:
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易蒸发,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运输营养与废物,参与生化反应。
(四)当代谢旺盛的时,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降低,当代谢缓慢时,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升高。
十、无机盐
(一)主要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含量在1~1.5%左右,
(二)作用:
组成细胞中的某些化合物(叶绿素、血红蛋白的合成);
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缺碘患大脖子病,缺B花而不实,缺Ca会抽搐);
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生理盐水:
09%的NaCl溶液)
第三章知识要点
第一节:
细胞膜
一、实验:
体验细胞膜的制备
(一)原理:
1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壁、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2红细胞在清水中会吸水涨破。
(二)材料:
猪(或牛、羊、人)的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的生理盐水)。
(三)注意:
1必须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2生理盐水在此实验中的作用(稀释血细胞和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3如果此实验在试管中进行,要得到较纯的细胞膜还需采用静置或离心的方法。
二、细胞膜的成分
(一)脂质:
约占50%,其中磷脂最丰富,磷脂呈双层分布,是构成细胞膜的骨架。
(二)蛋白质:
约占40%,有些蛋白质附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些镶嵌在其中,有些穿过磷脂双分子层。
膜上的蛋白质体现膜的功能,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膜的功能越复杂。
(三)糖类:
约占2~10%,与蛋白质、质脂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被)和糖脂,其中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
1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产生了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等物质,而且膜成分的改变造成癌细胞的粘着性降低,使癌细胞容易扩散转移。
2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中还含有胆固醇。
三、细胞膜的功能
(一)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避免了外界对细胞内部的干扰,保证了内部各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生命的起源过程中,细胞膜的出现起了重要作用。
(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选择透过性):
细胞需要的物质(如营养物质)可以进入细胞,而细胞不需要的物质(如病原体等有害物质)通常不能进入细胞,细胞内中的重要物质(如细胞器等)不能排出细胞,细胞内中不需要的物质(如代谢废物)可以排出细胞。
(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如激素识别靶细胞是通过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来实现的;
2如精子与卵细胞之间的识别与结合;
3如植物的胞间连丝。
1死细胞的细胞膜不再具备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受体的本质为糖蛋白。
三、细胞壁:
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具用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注意:
1原核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2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不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第二节:
细胞器
一、细胞质:
细胞内除了细胞核以外的其它物质,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质中除了细胞器以外呈胶质状态的物质,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和细胞器。
二、细胞器的获取:
1、使细胞胀破,释放出各细胞器。
2、根据各细胞器的质量不同,利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细胞器。
三、各细胞器:
存在场所
形态
结构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中
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
有内外两层膜,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嵴着附着跟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内膜内有基质和DNA。
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消耗葡萄糖),被喻为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细胞中(叶肉细胞、幼茎表皮细胞中)
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者球形。
有内外两层膜,内有基质和基粒(由类囊体堆叠形成),含有光合色素,色素分布于类囊体上。
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合成有机物例如葡萄糖),被喻为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粗面内质网
网状
单层膜,表面粗糙,附有核糖体。
以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滑面内质网
单层膜,表面光滑,没有核糖体。
以脂质的合成有关
核糖体
附着核糖体
真核细胞中
颗粒状
无膜包围,由蛋白质和RNA组成。
(附着核糖体固定在内质网上;
游离核糖体游离于细胞质中)
分泌蛋白合成的场所(如消化酶的合成)
游离核糖体
原、真核细胞中
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如参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酶
高尔基体
扁平囊状
单层膜,扁平囊和周围的囊泡构成。
主要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溶酶体
囊状
单层膜包围,内含多种水解酶。
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食消化外侵的病原体等大颗粒物质。
液泡
植物和低等动物细胞中
囊泡状
单层膜,内含细胞液(糖类、色素、无机盐、蛋白质等)。
调节内环境、维持渗透压、保持细胞坚挺。
中心体
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
由两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和周围的物质组成。
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归纳小结: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2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
3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
4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中心体。
5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线粒体(DNA)、叶绿体(DNA)、核糖体(RNA和蛋白质)。
6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液泡。
7跟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消耗葡萄糖)、叶绿体(产生有机物葡萄糖)。
8能形成囊泡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
四、实验:
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一)原理:
1、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在高倍镜可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2、线粒体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
健那绿染液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用高倍镜可以观察到染色的线粒体。
(二)目的: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三)材料用具:
新鲜的藓类的叶,新配制的质量分数为1%的健那绿染液,显微镜,玻片,滴管,镊子,消毒牙签。
(四)方法步骤:
1、制作藓类叶片临时装片;
2、观察叶绿体;
3、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4、观察线粒体
(五)结果:
1椭球形的叶绿体呈绿色,在细胞质中向顺时针方向移动;
2被染成蓝绿色的线粒体分散于细胞质中。
(六)注意:
1之所以选用藓类叶、菠菜叶近下表皮部分、黑藻叶是因为藓类叶、黑藻叶由单层细胞构成,菠菜叶的下表皮是菠菜叶的背阳面,这样的细胞中的叶绿体大且数目少,便于观察。
2观察叶绿体须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以免细胞失水而造成叶绿体缩成一团。
3观察线粒体不选择叶片细胞的原因是经健那绿染色的线粒体与叶绿体颜色相近,观察时会造成颜色的干扰。
五、细胞器间的分工合作
(一)同位素与同位素示踪法
含有相同质子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同一位置)而含有不同中子数的元素称为同位素。
如1H与3H,1H表示H原子中含有1个质子而没有中子,而3H表示H原子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
在自然界中的为1H,而这种原子经过人为处理后,多了2个中子,变成了3H,这种元素也称放射性元素,像这样的放射元素的化学性质不会改变,但是可以通过特定的探测器检测出来,所以在生物学实验研究中,常用作标记性元素来监测该元素生物体中的踪迹。
这种方法也称同位素示踪法。
(二)功能上的联系
(四)生物膜系统的作用
1使细胞具有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控制物质进出,促进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
2为酶提供附着位点。
3将各种细胞器分隔开。
第三节细胞核
一、分布:
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导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二、细胞核的功能:
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控制生长分裂、生命活动、生物性状、形态结构)
三、细胞核的结构:
(一)核膜:
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二)核孔:
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三)染色质:
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四)核仁:
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1、DNA上贮存的遗传信息,在细胞分裂时通过复制从亲代细胞传给子代细胞,从而保证了亲代与子代在遗传性状上的一致性。
2、贮存在DNA中的遗传信息就像细胞生命活动的“蓝图”,细胞依据这个“蓝图”进行物质合成、能量交换和信息交流,完成生长发育、衰老和凋亡,控制着整个生命过程的代谢活动。
关系
存在时期
成分
特性
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存在状态
染色质
分裂间期
细长的丝
主要是DNA和蛋白蛋
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染色体
分裂期
杆状
四、细胞结构识别
第四章知识要点
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渗透作用:
水从相对含量多的地方向相对含量少的地方移动,即水的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
或是水从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
2、渗透作用的条件:
1半透膜(允许小分子通过不允许大分子通过的多孔性膜)2膜两侧有浓度差
3、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内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内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当外界溶液浓度等于细胞内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和失水动态平衡
4、动物细胞中的液体环境主要是细胞质中的液体,而植物细胞中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液泡中的细胞液所以动物细胞中细胞膜充当半透膜,而植物细胞中原生质层充当半透膜
5、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是以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比如干种子细胞和未成熟的植物细胞如根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不能发生渗透作用,它们是靠细胞中的淀粉,蛋白质等亲水性物质吸水,这种吸水方式称为吸胀吸水。
6、原生质层包括:
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膜之间的细胞质
7、制成紫色洋葱鳞片叶的临时装片,在一侧滴加0.3g/ml或者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因为此浓度略大于细胞液的浓度,又不至于使细胞过度失水死亡。
会引起植物细胞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质壁分离即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
要想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的复原细胞必须是活的,必须是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中央大液泡)。
比如导管细胞不行因为它是死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不行,因为它不成熟,不具备中央大液泡,根尖成熟区细胞可以。
将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则会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放入比细胞液浓度略大的KNO3溶液和甘油、尿素溶液中,细胞开始会先发生质壁分离,这些物质在细胞失水的同时,可以进入细胞使细胞液的浓度不断增大,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由失水转为吸水,进而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而蔗糖分子是不能进入细胞所以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
质壁分离时细胞膜与细胞壁之间的空隙应该是外界溶液,因为细胞壁是全透性的。
8、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一旦细胞死亡,这些膜变为全透性。
如红萝卜煮熟,细胞液中色素流出。
9、质壁分离的原因:
内因:
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外因:
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
10、选择透过性的含义:
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允许细胞需要的小分子和离子通过,其它的小分子和离子以及大分子不能通过。
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如果细胞死亡则生物膜变为全透性。
11、选择透过性膜的半透膜的关系:
选择透过性膜都可以当做半透膜,但是半透膜有的是物理性膜如玻璃纸(不具有选择透过性),有的是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12、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生物膜的功能特点:
选择透过性。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荷兰科学家提取了人红细胞中的磷脂分子并将其铺成单层,测得表面积为细胞表面积的二倍从而判定,膜上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甘油,脂肪酸,等小分子脂溶性物质能优先通过生物膜,是因为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注意这里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无关,磷脂和它们结构相似,是相似相容原理:
结构相似的物质更容易相融
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
1、基本支架:
磷脂双分子层。
2、蛋白质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贯穿磷脂双分子层。
3、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所以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糖蛋白:
也称糖被,主要与细胞识别有关,还有保护和润滑等作用。
是判断细胞内外的标志。
能体现流动性的实例:
胞吞胞吐变形虫运动细胞融合等都以膜的流动性为结构基础。
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被动运输:
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其中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实例:
自由扩散:
水、甘油、乙醇、苯、氧气、二氧化碳
协助扩散: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是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需要消耗能量。
主动运输实例:
离子的运输、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等。
载体蛋白数量有限且与其运输的物质之间有专一性。
跨膜运输中的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都是运输的一些小分子物质不是大分子,大分子进出细胞是通过胞吞和胞吐。
它们需要消耗能量,但不属于跨膜运输方式。
因为物质并没有穿膜而过。
例如:
分泌蛋白向细胞外分泌属于胞吐,而白细胞吞噬细菌和病毒属于胞吞。
它们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取决于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细胞代谢与酶
1、细胞代谢的概念:
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活化能:
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3、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使化学反应加快的方法:
加热:
通过提高分子的能量来加快反应速度;
加催化剂:
通过降低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