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考试复习资料药物化学重点总结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1502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49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大学考试复习资料药物化学重点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最新大学考试复习资料药物化学重点总结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最新大学考试复习资料药物化学重点总结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最新大学考试复习资料药物化学重点总结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最新大学考试复习资料药物化学重点总结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大学考试复习资料药物化学重点总结Word下载.docx

《最新大学考试复习资料药物化学重点总结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大学考试复习资料药物化学重点总结Word下载.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大学考试复习资料药物化学重点总结Word下载.docx

软药是容易代谢失活的药物,使药物在完成治疗作用后,按预先设定的代谢途径和可以控制的速率分解、失活并迅速排出体外,从而防止药物的蓄积毒性。

8、电子等排体:

是指外层电子数目相等的原子、离子、分子,以及具有相似立体和电子构型的基团。

如亚甲基与氧原子

9、生物电子等排体:

是指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又能产生相似生物学活性的基团或分子。

第三章镇静催眠药和抗癫痫药物

第一节、镇静催眠药

镇静催眠药按化学结构可分为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咪唑并吡唑类

一.苯二氮卓类〔地西泮,奥沙西泮,阿普唑仑〕

结构特征为具有苯环和七元亚胺内酰胺环骈合的苯二氮卓类母核

本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与其促进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释放或突触间传递有关。

GABA的α亚基上有特异的苯二氮卓类结合位点,称为苯二氮卓类受体。

〔所以苯二氮卓类相当于GABA受体冲动剂〕

1、地西泮〔又名安定〕

主要在肝脏代谢,其代谢产物为替马西泮、N-去甲地西泮和奥沙西泮

本品有肠肝循环,长期用药有蓄积作用;

主要以代谢物的游离或结合形式经肾排泄

2、奥沙西泮

C-3位是一个手性碳原子,因此有一对旋光异构体,右旋体的作用比左旋体强。

临床使用奥沙西泮的外消旋体

本品在酸性溶液中加热水解可生成2-苯甲酰基-4-氯苯胺,这是含芳伯氨基的化合物,经重氮化后与β-萘酚偶合,生成橙红色的偶氮化合物

地西泮与奥沙西泮的区别:

前者在1位氮原子上有甲基,后者没有,地西泮在酸中水解物无芳伯氨基,不能进行重氮化偶合反响,而奥沙西泮可以,且显红色。

3、阿普唑仑〔了解〕

在地西泮的1,2位骈合了甲基取代的三唑环,使苯二氮卓的1,2位不易被水解,因此增强了药物的化学稳定性。

同时,还增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使其活性增强。

二、咪唑并吡啶类酒石酸唑吡坦

三、吡咯酮类佐匹克隆

四、其他药物丁螺环酮

第二节、抗癫痫药物

分类:

按结构类型,抗癫痫药物可分为巴比妥类、乙内酰脲类、二苯并氮杂卓类、脂肪酸类、GABA类似物和其它类。

一、巴比妥类〔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硫喷妥钠〕

巴比妥类药物具有环状酰脲结构。

通常分为:

长效,苯妥英钠;

中效,异戊巴比妥;

短效,司可巴比妥;

超短效,硫喷妥钠

巴比妥类药物的代谢方式主要是经肝脏的生物转化

1、苯巴比妥〔5-乙基-5-苯基-2,4,6(1H,3H,5H)-嘧啶三酮〕

巴比妥类药物存在互变异构现象,有丙二酰脲的酮式和醇式结构共存。

其亚胺醇式呈弱酸性,pKa为7.4,临床上使用苯巴比妥钠。

本品的钠溶液放置易水解开环,产生苯基丁酰脲沉淀而失去药效。

2.异戊巴比妥〔amobarbital〕:

为中时效的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

其5位取代基为异戊基,具有支链,在体内比苯环易氧化代谢,故作用时间较苯巴比妥短。

主要用于催眠、抗惊厥以及麻醉前给药

3.硫喷妥钠〔thiopentalsodium〕:

是将巴比妥结构中2位的氧换成硫的衍生物〔生物电子等排体〕。

硫喷妥钠可溶于水,通常做成注射剂供临床使用,用于控制惊厥和手术时麻醉使用。

因脂溶性强,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为超短时作用的巴比妥类药物。

二、乙内酰脲类

1、苯妥英钠〔5,5-二苯基-2,4-咪唑烷二酮钠盐〕

水溶液不稳定,因此苯妥英钠的注射剂必须制成粉针剂,临用时注射用水溶解使用。

水溶液中参加二氯化汞试液,可生成白色沉淀,在氨试液中不溶。

而巴比妥类的药物,虽也有汞盐反响,但所得沉淀溶于氨试液中,以此可以区别巴比妥类药物和苯妥英钠。

本品为治疗癫痫大发作和局部性发作的首选药,但对癫痫小发作无效。

此外,苯妥英钠还能治疗心率失常。

苯妥英钠与巴比妥类的不同:

本品的水溶液参加二氯化汞试液,可生成白色沉淀,在氨试液中不溶,而巴比妥类药物,虽也有汞盐反响,但所得沉淀溶于氨试液。

三、二苯并氮杂卓类

1、卡马西平

它是该类药物中第一个上市的药物。

最初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因为它的化学结构与三环类的抗抑郁药有相似性,后来发现有很强的抗癫痫作用,现主要用于苯妥英钠等其他药物难以控制的癫痫大发作、复杂的局部性发作或其他全身性发作。

二个苯环与氮杂卓环的10,11烯键成一较大的共轭体系,其乙醇溶液在238nm与285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即有紫外吸收〕,可用于定性和定量的鉴别

10-酮基衍生物奥卡西平,可阻断脑内电压依赖性的钠通道,也有很强的抗癫痫活性

四、脂肪酸类丙戊酸钠(了解)广谱抗癫痫,抑制GABA代谢,提高脑内浓度。

五、其他药物加吧喷丁、卤加比、拉莫三嗪

第四章抗精神失常药物

第一节抗精神病药物

一般认为精神分裂症一般与患者脑内的神经递质多巴胺〔DA〕功能失调有关

按照化学结构分类,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有

(1)吩噻嗪类:

异丙嗪〔2噻吨类〔硫杂蒽类〕:

氯普噻吨

〔3〕丁酰苯类:

氟哌啶醇〔4〕苯甲酰胺类:

舒必利〔5〕二苯二氮卓类:

氯氮平

一、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作用机制是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

1、氯丙嗪第一个用于治疗精神病的药物

2、盐酸氯丙嗪〔冬眠灵〕第一个用于治疗精神病

氯丙嗪和该类药物都具有吩噻嗪母环,其中环上的S原子和N原子都是良好的电子给予体,易被氧化。

氧化产物非常复杂,最初的氧化产物是醌类化合物。

氯丙嗪在空气或日光中放置渐变为红棕色,应避光密闭保存;

重金属离子对氧化有催化作用,遇氧化剂则迅速被破坏。

为防止其氧化变色,注射液中需参加对氢醌、连二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或维生素C等抗氧剂。

遇硝酸后可能形成自由基或醌式结构而显红色,这是吩噻嗪类化合物的共有反响,可用于鉴别。

本品为中枢多巴胺受体阻断剂,主要反响有口干、上腹部不适、乏力、嗜睡、便秘、心悸,对干共有一定影响,停药后恢复;

长期大量使用,引起锥体外系反响

3、奋乃静

含有吩噻嗪母核,因此也容易被氧化变色,溶液中需参加抗氧剂防止变色。

以哌啶环取代氯丙嗪侧链二甲氨基的吩噻嗪类药物,根本药理特性与氯丙嗪相似,抗精神病作用比氯丙嗪强6~8倍。

用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焦虑症等,也有镇吐作用;

可产生锥体外系反响。

利用侧链的醇羟基与长链脂肪酸成酯,可增加药物的脂溶性,在体内吸收减慢,水解成原药的速度较慢,是可延长作用时间的前药,特别适用于需长时期治疗且服药不合作的患者。

吩噻嗪类药物的构象关系

二.噻吨类抗精神病药物〔氯普噻吨〕

将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的吩噻嗪环上的10位N原子换成C原子,并通过双键与侧链相连,得到噻吨类抗精神病药物,又称硫杂蒽类抗精神病药物。

该类药物的链上因存在双键,故有顺式〔Z〕和反式〔E〕两种几何异构体,前者抗精神病作用比后者强7倍,这可能是顺式异构体类似于氯丙嗪的优势构象,能与多巴胺分子局部重叠,有利于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1、氯普噻吨

室温稳定,光照和碱性条件下可发生双键断裂,生成2-氯噻吨和2-氯噻吨酮

三、丁酰苯类〔了〕:

氟哌啶醇

四、苯甲酰胺类

舒必利结构中有手性碳,左旋体是抗精神病的活性结构,亦可用于止吐抗忧郁,优点是锥体外系不良反响少

五、二苯二氮卓类〔了〕如:

第二节抗抑郁药物

现有的抗抑郁药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

吗氯贝胺

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NRIs〕:

盐酸阿米替林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盐酸氟西汀

一、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吗氯贝胺

异丙异烟肼是临床上第一个应用的抗抑郁药物

二、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NRIs〕

NRIs的结构主要是三环类,该类药物是利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将吩噻嗪类药物分子中的S原子以生物电子等排体亚乙基〔-CH2-CH2-〕或亚乙烯基〔-CH=CH-〕替代,而形成的一类二苯并氮卓类抗抑郁药。

在肝脏内脱甲基,生成活性代谢产物去甲替林,两者活性相同而去甲替林的毒性较阿米替林低,已在临床上使用。

三、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盐酸氟西汀又名百忧解

临床使用外消旋体S-异构体的活性交强

第五章中枢兴奋药物和抗帕金森氏病药物

第一节中枢兴奋药物

按化学结构,中枢兴奋药物可分为生物碱类、酰胺类、苯乙胺类和其他类

一、生物碱类

生物碱类中枢兴奋药物主要有黄嘌呤类和其他类生物碱。

黄嘌呤类药物主要有咖啡因〔caffeine〕、可可碱和茶碱,均为黄嘌呤的甲基取代物,只是在取代位置和取代甲基的数目上稍有不同。

中枢兴奋作用:

咖啡因>茶碱>可可碱;

兴奋心肌、松弛平滑肌及利尿作用:

茶碱>可可碱>咖啡因

1、咖啡因1,3,7-三甲基-3,7-二氢-1H-嘌呤-2,6-二酮一水化合物

本品与盐酸、氯酸钾在水浴上加热蒸干,所得残渣遇氨即生成紫色的四甲基紫尿酸铵,再加氢氧化钠,紫色即消失。

此反响名为紫尿酸铵反响,是黄嘌呤类生物碱的特征鉴别反响

饱和水溶液与碘试液及稀盐酸反响,生成红棕色沉淀,在过量的氢氧化钠试液中沉淀复溶解,可用于鉴别。

本品具有酰脲结构,对碱不稳定,与碱共热可分解为咖啡啶〔caffeidine〕。

石灰水碱性较弱不能使其分解。

在肝脏中发生代谢反响,被黄嘌呤氧化酶氧化为尿酸类化合物,还可受微粒体氧化酶的作用而脱甲基,主要代谢产物有:

1-甲基黄嘌呤、7-甲基黄嘌呤、1,7-二甲基黄嘌呤和1-甲基尿酸、7-甲基尿酸、1,3-二甲基尿酸等。

二、酰胺类

吡拉西坦存在明显首过效应,可通过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

具有五元杂环内酰胺结构,为γ-氨基丁酸的衍生物;

可直接作用于大脑皮质,具有激活、保护和修复神经细胞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对谷氨酸受体通道的调节实现。

另外,能促进海马部位乙酰胆碱的释放,增强胆碱能传递。

三、苯乙胺类、成瘾性强

四、其它药物

第二节抗帕金森氏病药物

1、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胆碱能神经功能失衡学说:

因黑质病变,DA合成减少,使纹状体内DA含量降低,黑质-纹状体通路DA能神经功能〔起抑制作用〕减弱,而胆碱能神经功能〔起兴奋作用〕相对占优势,从而产生帕金森氏病的临床病症。

2、多巴胺的氧化应激-自由基学说:

PD患者DA氧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H2O2和O2在黑质部位Fe3+催化下生成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促进神经膜类脂的氧化,破坏DA能神经细胞膜功能,使DA神经元发生进行性退变。

一、拟多巴胺药物

药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需要透过血脑屏障,多巴胺的碱性较强,在体内pH值条件下以质子化形式存在,不能透过血脑屏障,故不能直接药用

左旋多巴L-3-(3,4-二羟基苯)丙氨酸

由于分子结构中含有邻二酚结构,为酪氨酸的羟化物,化学性质不稳定,易被空气氧化而变色;

水溶液加1%茚三酮溶液加热即显红色。

其水溶液久置后,可变黄、红紫,直至黑色,高温、水、光、碱、重金属可加速其变化。

其注射液加L-半胱氨酸盐酸盐做抗氧剂。

对轻、中度帕金森氏病患者效果较好,重度或老年病人较差。

本品本身并无药理活性,在体内多巴胺脱羧酶催化下生成多巴胺。

本品口服后80%于24h内降解成多巴胺代谢物,由肾脏排泄,有些代谢物可使尿变红色;

可通过乳汁分泌。

维生素B6、安定、酚噻嗪类药物、氟哌啶醇、利血平等对左旋多巴有对抗作用,应防止同时使用。

口服后由小肠吸收,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组织,由于肝、心、肺和肾脏部位的酶活性强于脑内的酶活性,左旋多巴服用后95%在外周经多巴脱羧酶脱羧转化成多巴胺而消耗掉,仅有约1%左旋多巴到达脑内,故左旋多巴的用量甚大,存留在外周的大量多巴胺则产生较多副作用。

苄丝肼和卡比多巴为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和左旋多巴合用后能阻止外周多巴脱羧成多巴胺,从而使更多的多巴进入脑内,这样即可使左旋多巴的需要量减少75~80%,又可减少或消除外周副作用。

二、多巴胺受体冲动剂:

溴隐亭,盐酸普拉克索

三、多巴胺加强剂

四.其他〔抗胆碱药:

苯海拉明〕

第六章镇痛药物

镇痛药物是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选择性地消除或减轻痛觉但不影响其它感觉的药物。

分为:

阿片类镇痛药物〔吗啡及其衍生物〕、合成镇痛药物、其他类药物

第一节吗啡及其衍生物〔u受体冲动剂〕-----拮抗剂:

纳洛酮,纳曲酮〔治疗吗啡中毒〕

吗啡是由5环〔A、B、C、D、E〕稠合而成的复杂立体结构,含有5个手性中心〔5R,6S,9R,13S,14R〕,A、B和C环构成局部氢化的菲环,C和E环构成局部氢化的异喹啉环。

吗啡含有5个手性中心,天然吗啡为左旋体,而其右旋体则无镇痛及其它生理活性。

吗啡及其衍生物的构效关系:

1、蒂巴因:

麻醉性较吗啡强,但镇痛性弱,易成瘾,小剂量中枢抑制,大剂量痉挛,呼吸麻痹

2、盐酸吗啡

结构中既有弱酸性的酚羟基,又有碱性的叔胺,是一个两性化合物。

应避光、密封保存。

本品及其盐类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光照下即能被空气氧化,生成毒性大的伪吗啡和吗啡-N-氧化物,伪吗啡亦称双吗啡,是吗啡的二聚物。

故本品应避光、密封保存。

在酸性溶液中加热脱水并发生重排,生成阿扑吗啡

第二节合成镇痛药物〔哌啶类苯基丙胺类吗啡喃类苯吗喃类〕

一、哌啶类

1、盐酸哌替啶〔度冷丁〕

目前最常用的人工合成强效镇痛药

本品经肝脏代谢生成哌替啶酸、去甲哌替啶和去甲哌替啶酸。

去甲哌替啶的神经毒性作用强

肾脏排泄

2、枸橼酸芬太尼〔结构了解〕

口服经胃肠道吸收,但临床一般采用注射给药。

不良反响一般为眩晕、视物模糊、恶心、呕吐、低血压等,严重时为呼吸抑制。

本品有成瘾性,但较哌替啶轻。

二、苯基丙胺类〔美沙酮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本类药物〕:

盐酸美沙酮

三、吗啡喃类:

左啡诺

四、苯并吗啡喃类:

喷他佐辛

喷他佐辛,口服首过效应大,生物利用度低。

临床常用注射给药,用于癌症、创伤和手术等引起的疼痛。

本品的成瘾性小,呼吸抑制作用约为吗啡的1/2,但连续长期使用仍会出现成瘾现象。

1、〔选择〕吗啡结构有ABCDE五个环:

破除D得吗啡喃类同时破除CD得苯并吗喃类喷他佐辛

同时破除BCD得4-苯基哌啶类〔哌替啶〕对其改造得阿法罗定和芬太尼

2、吗啡类镇痛药物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分子中具有一个平面的芳环结构与受体的平坦区,通过范德华力相互作用

一个突出于平面的烃基链与受体的凹槽部位相适应

具有一个碱性中心,能在生理pH下成为阳离子,与受体外表的负离子部位相结合

第三节其他药物

盐酸曲马多

μ阿片受体冲动剂用于治疗癌症疼痛、骨折或术后疼痛等各种急慢性疼痛

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耐药性和依赖性较轻。

无明显抑制作用,但长期服用有成瘾性。

第七章非甾体抗炎药物

炎症是机体组织对损伤和异体物质〔如微生物、抗原等〕产生的一系列应激防御反响。

与炎症反响直接相关的花生四烯酸〔AA〕是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前体,在人体内由油酸转化而来。

其主要有两条代谢途径,一是在环氧合酶〔cox1是生理所需,抑制cox2到达抗炎作用〕的催化下生成前列腺素和血栓素。

另一途径是在脂氧合酶的催化下生成白三烯。

〔炎症因子〕

第一节解热镇痛药

化学结构分类水杨酸类苯胺类氨基酚类吡唑酮类

一、苯胺和对氨基苯酚类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N-(4-羟基苯基)乙酰胺

鉴别:

本品的水溶液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响,呈蓝紫色

其稀盐酸溶液与亚硝酸钠反响后,再与碱性β-萘酚反响,呈红色

此为水解产物对氨基酚的重氮化偶合反响

大剂量服用耗尽肝脏中的谷胱甘肽含巯基的药物是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解毒剂

二、水杨酸类

水杨酸阴离子是抗炎活性必要结构,酸性降低则活性降低,但镇痛不变;

羟基和羧基处于邻位是活性必需,间对位活性消失

1、阿司匹林2-〔乙酰氧基〕苯甲酸又名乙酰水杨酸

在乙醇中易溶,在氯仿或乙醚中溶解,在水或无水乙醚中微溶,在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中溶解,但同时分解。

鉴别:

Aspirin的水溶液加热放冷后,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响,呈紫色

Aspirin的碳酸钠溶液加热放冷后,与稀硫酸反响,析出白色沉淀,并发出醋酸臭气

Aspirin的制备是以水杨酸为原料,在硫酸催化下经醋酐乙酰化制得

作用靶点:

不可逆的花生四烯酸环氧酶抑制剂,抑制血小板中血栓素A2〔TXA2〕的合成,

具有强效的抗血小板凝聚作用

副作用:

主要对胃粘膜的刺激作用,甚至可引起胃及十二指肠出血等症,这主要是由于游离羧基存在的关系

阿司匹林的体内代谢:

口服后,大局部在小肠,小局部在胃,吸收水解成水杨酸,然后经肝脏代谢,大局部与甘氨酸结合,少局部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自肾排泄。

第二节非甾体抗炎药

吡唑酮类芳基乙酸类芳基丙酸类苯并噻嗪类选择性COX-2抑制剂

一、吡唑酮类:

保泰松,羟基保泰松,安替比林

1.羟基保泰松

与冰醋酸和盐酸共热,水解生成4-羟基氢化偶氮苯,随即转位重排,生成2,4-二氨基联苯酚和对羟基邻氨基苯胺;

与亚硝酸钠作用生成黄色重氮盐,再与β-萘酚偶合生成橙色沉淀;

可用于鉴别。

本品是保泰松的体内代谢产物,作用与保泰松根本相似,有解热、镇痛、抗风湿及消炎作用,但无保泰松的排尿酸作用,毒性和不良反响较保泰松低。

二、芳基乙酸类

1、吲哚美辛

血浆蛋白高度结合(97%),代谢失活,大约50%被代谢为去甲基衍生物

2、双氯芬酸钠DiclofenacSodium

作用机制

①抑制花生四烯酸环氧酶系统,导致Prostaglandins和血小板生成的减少。

②抑制脂氧酶,该酶能导致白三烯的生成,特别对白三烯B4的抑制作用更强。

③抑制花生四烯酸的释放和刺激花生四烯酸的再摄入,结果导致花生四烯酸数量的减少

三、芳基丙酸类

1、布洛芬2-〔4-异丁基苯基〕丙酸:

有付克酰基化反响

2、萘普生:

对类风湿类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痛风、运动系统的慢性变性疾病、轻中度疼痛均有肯定疗效,镇痛7小时以上

四、苯并噻嗪类

1、吡罗昔康

2、美洛昔康

本品特异性抑制COX-2

代谢途径是噻唑基上甲基的氧化,代谢物一般从尿液排除,其余粪便排除

苯并噻嗪类构效关系〔了解〕

五、选择性COX-2抑制剂

选择性COX2抑制剂的构效关系

1、塞利昔布

本品对COX-2的抑制作用是COX-1的400倍

第三节抗痛风药:

1.丙磺舒、2.别嘌醇:

环氧合酶抑制剂,6-羟基嘌呤的类似物

第八章麻醉药物

概念:

麻醉药物是指能使整个机体或其局部可逆性的和暂时的失去知觉及痛觉的药物。

根据其作用范围可分为:

1、全身麻醉药物〔作用于中枢,无意识,痛觉〕2、局部麻醉药物〔作用于神经末梢,有意识,无痛觉〕

第一节全身麻醉药物

根据其作用特点和给药方式不同,可分为:

吸入麻醉药、静脉麻醉药

理想的全身麻醉药应满足以下条件:

a、起效快,停药后去除迅速;

b、对身体无害,尤对心、肝、肾等无害;

c、易于控制麻醉的深度和时间;

d、性质稳定,不易燃烧;

e、贮存、运输和使用方便

1、吸入麻醉药物

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或易挥发的液体,脂溶性较大,通过肺泡进入血液。

〔了解〕化学结构类型主要有脂肪烃类、卤烃类、醚类及无机化合物等;

代表药:

恩氟烷〔安氟醚〕;

氟烷、甲氧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

2、静脉麻醉药物

优点:

麻醉作用迅速,对呼吸道无刺激,不良反响少,使用方便

盐酸氯胺酮〔凯他敏〕、依托咪酯〔配合芬太尼、舒芬太尼镇痛药〕、丙泊酚〔入睡快、清醒快、恢复好,门诊短小手术常用

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肌肉松弛作用,大剂量可使意识丧失,广泛用于静脉麻醉药。

二、局部麻醉药物

局部麻醉药物简称局麻药,是一类局部应用能暂时、完全和可逆性地阻断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的药物。

按化学结构,局部麻醉药物可分为:

芳酸酯类〔盐酸普鲁卡因〕、酰胺类〔盐酸利多卡因〕、氨基酮类、氨基醚类、氨基甲酸酯类

局麻药的化学结构通常包含三个局部:

①亲脂性芳香环②中间连接功能基③亲水性胺基。

局麻药的亲脂性芳香环局部保证药物分子具有相当的脂溶性,亲水性胺基局部通常为叔胺结构,既保证药物分子具有一定的水溶性以利转运,也提供了与Na﹢通道受点部位结合的结构根底。

亲脂性芳香环/中间连接功能基/亲水性胺基

局麻的构效关系〔了解〕Z局部的稳定性及作用强度需掌握

一、芳酸酯类

1、盐酸普鲁卡因〔4-氨基苯甲酸-2-〔二乙氨基〕乙酯盐酸盐〕

其芳伯氨基易被氧化变色,化学结构中有酯基,可使酯基水解失效。

其水溶液加氢氧化钠溶液,析出油状的普鲁卡因,放置后形成结晶。

芳香第一胺类反响:

在稀盐酸中与亚硝酸钠生成重氮盐,加碱性β-萘酚试液,生成猩红色偶氮染料,用于鉴别。

在盐酸普鲁卡因侧链的碳链上引入甲基,将侧链上的氮原子包含在杂环中,活性也可以保持不变。

用酰胺键来代替酯键,并将胺基和羰基的位置互换,使碳原子连接在芳香环上,羰基为侧链一局部,就构成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的根本结构。

盐酸利多卡因

酰胺类与芳酸酯类的不同:

1)酰胺键较酯键稳定〔所以作用时间比芳酸酯类强〕

2)两个邻位均有甲基有空间位阻

3)在酸性和碱性环境中不水解

4)体内酶解的速度较慢

三、氨基酮类〔以电子等排体-CH2-代替芳酸酯类局麻药的-O-则成为酮类化合物,其羰基比普鲁卡因的酯键和利多卡因的酰胺键都稳定〕:

盐酸达克罗宁

第九章抗过敏药物

第一节组胺H1受体拮抗剂

拮抗组胺与H1受体结合是抗过敏药的主要作用机制。

按化学结构可分成六类:

乙二胺类、氨基醚类、丙胺类、三环类、哌嗪类、哌啶类等

二、氨基醚类

盐酸苯海拉明〔晕车药〕

竞争性阻断组胺H1受体,主要副作用嗜睡

茶苯海明〔晕海宁〕

是将苯海拉明与具有中枢兴奋作用的嘌呤衍生物8-氯茶碱结合成盐,克服了苯海拉明的嗜睡和中枢抑制副作用,已广泛用于治疗晕动病。

氯马斯汀是氨基醚类中第一个非镇静性抗组胺药

三、丙胺类

马来酸氯苯那敏又称,扑尔敏。

一个手性中心,存在一对光学异构体

四、三环类

氯雷他定〔开瑞坦〕

其结构用中性的氨基甲酸酯代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