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学思考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1392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银行学思考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央银行学思考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央银行学思考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央银行学思考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央银行学思考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央银行学思考题文档格式.docx

《中央银行学思考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银行学思考题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央银行学思考题文档格式.docx

具体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提出货币发行计划,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坚持集中统一原则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集中管理货币发行基金。

无论

纸币还是硬币,无论主币还是辅币,均统一集中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国人民银行具有垄断的货币发行权。

除此之外,财政部、其他金融机构以及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发行货币和代用货币。

(二)程序

人民银行

出库(发行)

商业银行

现金投放,

(发行库)

入库(回笼)

(业务库)

一现金归还

5、简述央行发行债券的主要目的及其与国库券的区别。

(一)发行目的中央银行债券的发行、回购、抵押或兑付会直接减少或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是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

吸收流通领域中多余的货币,以便有效地控制货币供应量。

通常是在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超额储备过多,而中央银行不便采用其他政策工具进行调节的情况下发行的。

(二)发行债券与发行国库券的区别

(1)政策目标不同发行中央银行债券的目的为了调控流通中的货币量,即吸收多余的货币量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

发行国库券的目的是为了弥补政府财政收支失衡或财政预算赤字,以促进经济发展。

(2)持有证券的主体不同中央银行债券的持有者是经过特许的金融机构。

国库券的持有者可以是金融机构,也可以是其他企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的自然人。

(3)金融运行的结果不同

中央银行债券的发行或回购只影响流通中的货币量,其中发行中央银行债券所获得的资金并不直接参加经济活动。

发行国库券所获得的资金直接进入社会生产过程,影响流通中的货币量,其发行数量的多少也会对下一期的财政预算产生直接的影响。

第二章、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1、中央银行的再贴现与贷款业务的意义是什么?

二者有何异同?

(一)意义

(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资金融通和支付保证,是履行最后贷款人的具体手段。

1商品生产和流通的扩大,经济主体对银行贷款需求的增加,客观上要求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资金供给。

2当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出现资金周转不灵,流动性困难时,或出现金融危机时,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融通资金是最后的、也是最有效的解决手段。

(2)再贴现和再贷款是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

在二级银行制度下,中央银行是货币供应量的源头。

(二)异同

(1)中央银行实际投放的货币量不同再贴现是本金扣除利息后的余额,借款人只得到了部分资金。

贷款却是在贷款使用一段时间后或归还贷款时收取利息,借款人获得全部资金。

(2)二者在信用扩张能力上不同信用贷款与再贴现形成的货币投放的性质可能有所不同,中央银行的控制程度也会有所区别。

通过合格的商业票据再贴现形成的货币投放,体现了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求,一般属于经济发行。

通过信用贷款投放出去的货币则不一定是商品交易的正常需要,可能属于没有物质保证的非经济发行。

2、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与贷款业务有何异同?

(一)相同之处

(1)融资效果相同。

中央银行买进证券实际上是以自己的负债去扩大资产,相当于中央银行的贷款;

而卖出证券则相当于贷款的回收

(2)对货币供应量及货币乘数的影响(增加或减少)是一样的

(3)证券买卖和贷款业务都是中央银行调节、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工具

(二)主要区别

(1)资金的流动性不同

贷款到期才能收回,而证券的买卖随时可以进行,不存在期限问题,证券业务的资金流动性高于贷款

业务的资金流动性。

(2)中央银行的收入不同贷款获取利息收入,证券业务则获取买卖差价的收入。

(3)运作中对金融环境的要求不同贷款业务对经济、金融环境要求较低,证券买卖业务对经济、金融环境的要求较高。

3、中央银行应如何有效地保管与经营黄金外汇储备资产?

(一)确定合理的黄金外汇储备数量

(1)从国家支付债务和商品进口方面考虑,满足其周转需要,防止出现支付困难的情况。

多数国家以外汇储备作为周转性手段,持有量相当于2~3个月的进口额,或不少于本国外债余额的20%~30%;

以黄金储备作为保值手段。

若长期债务比重大,外汇储备可偏低;

若短期债务多,需持有较多的外汇储备。

(2)货币政策的考虑国际储备在许多国家也是货币发行准备金,由于其本身就是储备货币发行国,没有必要保持过多的国际储备,重点应考虑调节货币发行,稳定对内对外币值的需要。

(二)保持合理的黄金外汇储备构成

(1)确定黄金与外汇储备的比例

(2)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

分散风险,增加收益,获得最大的灵活性

4、试分析中央银行资产业务与中央银行职能间的关系。

第三章、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服务

1、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1)支付清算体系是中央银行向金融机构及社会经济活动提供资金清算服务的综合安排。

包括:

清算机构,支付结算制度,支付系统以及银行间清算制度与操作内容。

(2)清算机构是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清算服务的中介组织。

支付结算制度是关于结算活动的规章政策、操作程序、实施范围等的规定与安排。

支付系统是由提供支付清算服务的中介机构和实现支付指令传送及资金清算的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用以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的一种金融安排。

同业间清算是金融机构之间为实现客户委办业务和自身需要所进行的债权债务清偿和资金划转。

2、为什么说实时全额清算系统有利于规避支付系统风险?

较之净额结算,实时全额结算(RealTimeGrossSettlement,RTGS)具有明显的效率和安全优势。

首先,RTGS系统的显著特征在于“实时”和“全额”。

”实时”即结算在营业日清算期间内非间断、非定期地持续进行;

“全额”即每笔业务单独处理、全额结算,而不是在指定时点进行借、贷方总额轧差处理,从而实现了支付利息的“随到随处理”,提高了支付效率。

其次,在净额结算中,从支付信息的发出到资金的最终结算之间通常存有一个时间差,即结算时厢。

—般而言,时隔越长,支付完结的速度越慢,风险越大。

RTGS实现了支付信息的即时处理,将结算时隔降至最低(甚至为零),且所有支付业务均是不可撤销的、终局性的,从而减少丁清算过程中的因素干扰,提高丁安全系数。

3、大额支付系统与小额支付系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大额支付系统

地位:

是一国支付清算体系中的主动脉特点:

交易笔数相对较少,每笔金额巨大;

在支付的时间性、准确性、安全性上有特殊的要求构成:

大额支付系统是一种电子资金转移系统

(2)小额支付清算系统

主要服务对象:

工商企业、个人消费者、其他小型经济交易的参与者特点:

服务对象数目众多,支付处理业务量大

每笔交易金额较小,支付比较分散,拥有广阔的服务市场支付清算工具种类较多,具有极强的业务处理能力

4、我国支付清算系统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1)银行行内资金汇划系统

(2)人民银行联行系统(同城与异地票据清算系统)

(3)现代化支付系统

5、支付系统存在的主要风险是什么?

如何控制和防范风险?

(一)主要风险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指在支付过程中,因一方拒绝或无法清偿债务而使另一方或其他当事人蒙受损失

(2)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指资金拖欠方并未发生实质上的清偿危机,只是由于资金不能如期到位而造成不能按期履约支付,致使对方无法如期收到应收款项。

(3)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是指在支付系统运行中,因某一系统用户无法履行债务义务,而造成其他用户无法履约,使系统运行陷入困境

(4)法律风险。

因法律法规建设滞后而引发的风险。

(5)其他风险

(二)控制和防范

(1)对大额支付系统透支进行限制

1对开立准备金账户的金融机构规定最大透支额度

2对平均每日透支金额收取费用

3记账证券交易抵押

4证券转移限额

5加强对金融机构支付活动的监管,对经营不善或没有遵守美联储风险管理政策的金融机构,不予提供透支便利

(2)对大额支付系统进行管理

(3)对银行结算支付活动进行监督

(4)发展RIGS支付系统

(5)加强支付清算领域的法规建设

(6)加强支付系统现代化建设与改造

第四章、货币政策目标

1、如何理解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间的相互关系?

(1)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的冲突菲利普斯曲线的描述:

二者间此消彼长的关系。

说明:

一个国家要实现充分就业,就要增加货币供给

量,降低税率,增加政府支出,以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而总需求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通货膨胀。

如果要稳定物价,就会抑制总需求的增长,而社会总需求的减缩必然导致失业率提高。

经济快速增长T通货膨胀利率中央银行买入证券T债券价格利率MSfT通货膨胀

fT防止通胀而放慢MS的增长T利率和失业率f结果:

中央银行为防止通胀的政策措施,最终反而引发通货膨胀

稳定物价目标和经济增长目标不相容

(2)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冲突当国内物价上涨,外国商品价格相对降低时,导致本国进口大于出口,国际收支恶化当本国维持物价稳定,外国发生通货膨胀时,则本国出口大于进口,发生贸易顺差

解决二者冲突的前提条件:

全球都维持大致相同的物价水平(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冲突

1国内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不同步国内经济增长T国民收入增加T支付能力提高T进口需

求增加

若出口不是同步增长T贸易逆差发生

2国际收支失衡、国内经济衰退时货币政策的两难选择

国际收支逆差T抑制国内需求T减少进口

消除逆差的措施T经济衰退T增加货币供给T经济增长T收入增加T进口需求增加T国际收支逆差

(4)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的冲突

1经济增长需要有货币的超前供给,超前的货币供给量可能带来物价的上涨与币值的下跌

2为高速增长而扩张信用,扩张信用在增加投资的同时造成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物价的上涨

3为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利率的政策又会抑制投资而影响经济增长

2、通货膨胀目标制产生的背景及其内涵。

(1)货币政策传统“名义锚”的失控

货币政策的"

名义锚”(nominalanchor)指保证国内货币价值长期稳定的约束机制

“名义锚”的内涵:

①货币供应量目标和汇率目标;

②可以锁定通货膨胀预期、减弱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降低通货膨胀偏差的机制

从1980-1990年代初期,传统“名义锚”稳定币值作用被减弱的主要原因:

1金融创新削弱了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的操作基础,使货币供应量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不稳定

2不少国家的固定汇率政策遭到失败

3经济内外均衡的冲突,当中央银行不得不以牺牲国内经济增长为代价来实现固定汇率时,则给货币投机者制造了机会

(二)反通货膨胀的要求当传统“名义锚”的币值稳定作用被削弱时,央行不得不寻求其他的名义锚,以控制通货膨胀率如新西兰,1979-1988年的平均通货膨胀率(按GDP缩减指数计算)高达13.1%,是同期发达国家

一般水平的两倍(6.6%)

3、试比较分析充当中介目标的各金融变量的优缺点。

(一)货币供应量

优点:

(1)中央银行对此有较强的控制力,中央银行基本上可以控制基础货币,对货币乘数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2)货币供应量与最终目标之间具有直接明确的相关性,它不论作为经济变量,还是作为政策变量,其变动与经济周期均是顺循环

(3)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能直接反映货币政策的导向

弊病:

(1)中央银行控制能力有限。

中央银行可直接控制的只是基础货币中的法定准备金,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力也很有限

(2)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以及相互之间资产负债业务的替代性,引起货币流通速度非规则变化,中央银行对此无法控制

(3)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效应的关系不稳定

一是货币政策操作内在的抵消作用:

货币量增加t利率下降t货币流通速度减慢t抵消扩张的政策效应二是取决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的效应:

如财政债券的发行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等

(二)长期利率

(1)中央银行易于获得并整理有关利率的资料,随时可观察利率水平的结构与变化,并及时进行分析判断

(2)中央银行对利率有直接的或间接的调控权

(3)利率能反映货币与信用的供给状况、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变化。

利率作为经济变量与经济周期顺循环弊病:

准确性较低

(1)中央银行控制的只是名义利率,通货膨胀引起的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背离,加大了中央银行调控的难度

(2)引起利率变动的因素很多,使利率变动与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不是十分密切

(3)利率的变动常常使政策性效果与非政策效果混杂在一起,使中央银行难以确定政策是否奏效,并容易造成判断错误

第五章货币政策工具

1、一般性政策工具与选择性政策工具的区别是什么?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政策工具,俗称“三大法宝”。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根本特点在干,它是针对总量进行调节的,中央银行经常使用且对整个宏观经济运行发生影响。

(2)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针对个别部门、企业、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政策工具。

2、试述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行机制,并比较分析各自的优缺点。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1)含义: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规定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以改变金融机构的准备金数量和货币扩张乘数,从而达到控制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和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2)运行机制

1通过直接影响商业银行手持超额准备金的数量,调节其信用创造能力,间接调控社会货币供应量

2通过改变货币乘数,使货币供应量成倍的收缩或扩张,达到调控目的

(3)作用特点

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预示器,它的公开性具有较强的告示效应

②法定准备金率的调整具有强制性的影响,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整效果显著

局限:

①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调整对经济产生强烈的震荡,使之缺乏应有的灵活性和弹性,不能成为

一项日常的调节工具

2由于它强有力的影响,会引起大众心理预期的强烈变化,不利于商业银行稳定正常的经营

3法定准备率的调节效果受整个社会货币需求状况的制约

(二)再贴现政策作用机制——利率价格机制

(1)含义:

再贴现是指当商业银行发生暂时性准备金不足时,可用客户借款时提供的票据或中央银行同意接受的其他抵押品作担保,向中央银行进行的短期贴现

(2)政策操作规则:

一般的或主要的是变动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融资的成本,以达到扩大或紧缩信用的目的

T资本市场利率

中长期信贷利率债券收益率股票收益率

(3)利率价格机制运行链:

基准利率T货币市场利率再贴现率同业拆借利率再贷款率票据市场利率

短期证券市场利率

(4)作用特点特点:

既调整货币需求又调整货币供给,因为商业银行相对于市场而言是货币的供给者,相对于中央银行而言是货币的需求者局限:

①在实施再贴现政策过程中,中央银行通常处于被动等待的地位

②再贴现率的调整,通常只能影响利率水平,不能改变利率的结构

3再贴现工具的弹性较小,频繁调整再贴现利率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性波动;

不经常调整又不宜于中央银行灵活地调节货币供应量

(三)公开市场操作

(1)公开市场操作的层次划分:

公开市场业务在一级市场上的操作:

发行短期政府债券或中央银行债券公开市场业务在二级市场上的操作:

抵押贷款、适当资产的单向交易、证券回购协议、外汇掉期交易等)

(2)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调节、控制社会信用和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不足时,中央银行买入债券,增加货币投放。

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时,中央银行卖出债券,形成货币回笼。

(3)公开市场政策工具的优点

1央行可根据金融、经济形势的变化,运用这一政策工具对金融市场进行主动调节,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

2央行可根据每日对金融市场的信息分析,随时决定买卖证券的种类和规模,不断调整其业务,减轻货币政策实施中给经济带来的冲击

3公开市场是一种完全的市场调节行为,需要专门的机构和专门的技术人才根据总的政策方针灵活进行,可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3、金融创新对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效率有何影响?

(1)减弱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力

1金融创新使融资证券化趋势日益强劲。

一方面,大量资金从银行流向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绕开了存款准备金率的约束。

另一方面,创新改变了金融机构的负债结构比例,存款在其负债中所占的比例逐渐下降。

结果:

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范围缩小

2降低了实际提缴的法定准备金。

如:

商业银行通过创造出新型负债种类减少甚至逃避法定准备金率提缴。

商业银行通过不受法定

存款准备金率约束的子公司和新型附属机构转移资金以逃避提缴

3货币市场的高度发达,银行调整超额准备金的途径很多,使银行超额准备金率的弹性增强

(2)削弱了再贴现政策效果

1创新使再贴现条件的规定失去意义。

金融创新使“真实票据说”的理论影响逐渐消失,活跃的工具创新使新型票据都能符合中央银行

的规定

2创新削弱了调整再贴现率的作用力。

创新使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更加多元化,使借入成本降低,提高了借入的便利度,金融机构对再

贴现的依赖减弱

(3)创新强化了公开市场政策工具的作用

1创新为政府融资证券化铺平了道路,为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提供了大量可供买卖的工具,使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的能力增强

2金融机构负债结构的变化,政府债券成了其最主要的流动性资产,使之在补充流动性资产或进行资产组合调整中日益依赖公开市场。

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市场买卖的行为在客观上配合了中央银行的操作,并有利于增强政策效果

3创新加强了政府债券的收益率与价格在金融市场上的主导作用。

证券日益成为社会公众和金融机构所持有的主要的资产形式,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和价格在整个金

融市场中起着基准性和“牵头羊”的作用。

变动政府债券收益率和价格,影响一般证券的收益率与价格,影响公众和金融机构对经济前景的预期,增强公开市场业务的“告示效应”,扩大影响范围

4、你认为应如何提高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的有效性?

第六章货币政策传导

1利率的变动如何影响人们的投资、消费行为。

(1)利率对消费和储蓄行为的引导

利率下降,消费增加,银行储蓄下降

利率变动对消费与储蓄的影响力度,取决于二者的利率弹性

在既定预期约束下,消费的利率弹性较小,以降低利率刺激消费的政策效果不明显

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财富效应影响消费

(2)利率对实际投资行为的引导

利率与投资间的负相关关系:

一是利率作为融资成本会影响投资行为,利率下降减少企业融资成本,刺激投资增长

二是利率作为一般社会收益的标准,投资者在预期投资回报率与利率收益间的比较,使利率下降,投资的动机增强

条件:

良好的投资利率弹性和正常的投资预期

2、试述托宾q效应传导机制理论的内容。

(1)货币政策传导中的q效应:

货币供给的变动通过利率结构和金融资产结构的调整影响股票价格并进而影响q值。

货币量增加使利率下降,导致股票价格上升,q值升高,从而刺激投资扩大,最终引起产出增加

货币量减少引起股票价格下降,q值降低导致实际投资减少,产出下降

(2)传导过程:

M一;

i•一;

巳一;

Q—;

I一;

MS增加t利率下降t减少储蓄t购买债券t债券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升t购买股票t股票

需求大于供给引发价格上升t购买实物资产T实物资产价格上升,边际收益率的提高推动投资、就业、

收入的增加t经济增长消除货币的超额供应,资产结构在新的水平上达到均衡

3、简述凯恩斯、米什金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利率调节资产结构的基本观点:

1通过货币供应量M的增减影响利率i,利率的变化则通过对资本边际收益率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

数方式增减,而投资的增减会影响总支出E和总收入Y

2传导过程:

Mt?

t|tEtY

3其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环节是利率:

MSTt?

JtIfTETtYTtMdTt?

fTD(I、C)JtyJtMdJt……

这个过程的不断往复,直到货币市场供求与商品市场供求达到新的均衡为止

(二)米什金的传导机制理论

(1)从保持资产流动性的角度进行分析

1当货币供给量增加带来个人财富增加时,人们为了保持必要的流动性,以减少发生财务困难的可能

性,会首先增加购买金融资产的支出,然后再增加耐用消费品的支出,从而使社会总收入增加

2传导过程表示为:

MTtPSTtVTtDJtCATtYT

式中,PS为股票价格,V为金融资产的价值,D为财务困难的可能性,CA为耐用消费品的支出

(2)从股票价格变动引起收入水平变化,影响消费需求的角度分析

1股票价格的提高会改善消费者资产负债表的状况,降低其遭受财务困难的可能性,从而提高消费者购买住宅的欲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