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ⅳ人版11课时2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能源的充分利用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1138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ⅳ人版11课时2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能源的充分利用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化学ⅳ人版11课时2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能源的充分利用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化学ⅳ人版11课时2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能源的充分利用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化学ⅳ人版11课时2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能源的充分利用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化学ⅳ人版11课时2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能源的充分利用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ⅳ人版11课时2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能源的充分利用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化学ⅳ人版11课时2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能源的充分利用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ⅳ人版11课时2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能源的充分利用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ⅳ人版11课时2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能源的充分利用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ΔH=ΔH1+ΔH2=ΔH3+ΔH4+ΔH5

②意义:

有些反应进行得很慢,有些反应不容易直接发生,有些反应的产品不纯〔有副反应发生〕,这给测定反应热造成了困难。

如果应用盖斯定律,可以方便间接地把它们的反应热计算出来。

③应用:

利用反应焓变求未知反应焓变。

假设一个化学方程式可由几个化学方程式相加减而得到,那么该化学反应的焓变即为这几个化学反应焓变的代数和。

〔2〕计算方法

C(s)+O2(g)===CO2(g)ΔH1=-393.5kJ/mol

CO(g)+

O2(g)===CO2(g)ΔH2=-283.0kJ/mol

假设C(s)+

O2(g)===CO(g)的反应热为ΔH。

根据盖斯定律,知:

ΔH1=ΔH+ΔH2那么:

ΔH=ΔH1-ΔH2=-393.5kJ·

mol-1-(-283.0kJ·

mol-1)=-110.5kJ·

mol-1。

【二】能源的充分利用

1.定义:

能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

2.分类

化学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能源—|

其他、阳光、风力、流水、潮汐等

3.标准燃烧热

〔1〕概念:

在101kPa下,1mol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

在101kPa下,1g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热值。

注:

物质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所含的氮元素转化为N2(g),氢元素转化为H2O〔l〕碳元素转化为CO2(g),硫元素转化为SO2(g)。

〔2〕单位:

标准燃烧热的单位为kJ·

mol-1,热值单位为kJ·

g-1。

〔3〕意义:

衡量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大小。

课堂师生互动

知识点一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

测定考前须知

〔1〕酸碱溶液应当用强酸、强碱的稀溶液〔0.1mol/L~0.5mol/L〕

①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不能用浓酸或浓碱,因浓酸或浓碱溶于水一般都要放热。

②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不能用弱酸或弱碱,因弱酸或弱碱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假设改用弱酸或弱碱,它们电离时要吸收一部分热量。

〔2〕要使用同一温度计

分别先后测量酸、碱及混合液的温度时,测定一种溶液后必须用水冲洗干净并用滤纸擦干。

温度计的水银球部分要完全浸入溶液中,且要稳定一段时间再记下读数。

〔3〕实验中所用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好后要充分冷却至室温,才能使用。

〔4〕操作时动作要快,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

〔5〕实验时可使一种反应物稍过量,以保证另一反应物完全反应。

但在计算时,应取二者中量小的一种,因为过量的酸碱并不参与中和反应。

〔6〕重复实验三次,取其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特别提醒:

中和热

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热〔即所放出的热量〕。

〔2〕表示方法:

H+(aq)+OH-(aq)===H2O(l)ΔH=-57.3kJ/mol。

考例1在800mL的大烧杯中放入碎纸屑,把盛有50mL0.5mol·

L-1盐酸的200mL烧杯放到大烧杯中,两只烧杯间填满碎纸屑。

用泡沫塑料板做成大烧杯盖,通过盖子通入一根玻璃搅拌棒〔末端呈半圆环的环璃棒〕和一只温度计,测定溶液的温度。

迅速往盐酸溶液中加入50ml0.55mol·

L-1烧碱溶液,盖好,搅拌溶液,观察温度的变化。

当温度保持稳定时,记录读数,取出装反应液的烧杯,倒出溶液,清洗干净,保持内外杯壁干燥。

重复进行三次实验。

用这一实验可以粗略测定中和热。

〔1〕烧杯间填满碎纸屑的作用是。

〔2〕要重复进行三次实验的目的是。

〔3〕烧杯如果不盖泡沫塑料板,所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实验中假设改用60mL0.50mol·

L-1盐酸和50mL0.55mol·

L-1烧碱溶液进行上述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

〔5〕三次平行操作测得数据中,起始时盐酸与烧碱溶液温度相同,而终止温度与起始温度之差(t2-t1)分别为①2.3℃,②2.4℃,③2.9℃,那么最终代入计算式的温度差的平均值为℃。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实验的原理,“量热器”的组成以及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然后按实验步骤进行分析和判断。

〔1〕碎纸屑的作用为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2〕重复实验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3〕不盖泡沫塑料板会损失部分热量,故所测结果偏小。

〔4〕由中和热概念可知,中和热是以生成1mol水为标准的,而与过量部分的酸碱无关。

〔5〕中所测温度2.9℃显然是错误的,代入计算式的温度应是①与②的平均值。

答案:

〔1〕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

〔2〕减少实验过程中的误差〔3〕偏小

〔4〕不相等相等因为60mL0.50mol·

L-1烧碱溶液反应能生成0.0275molH2O,而50mL0.50mol·

L-1盐酸与50ml0.55mol·

L-1烧碱溶液反应只能生成0.025molH2O,因此所放出的热量不同。

但中和热是指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因此所求中和热相等

〔5〕2.35

变式探究1〔2017·

苏州高二检测〕〔1〕H+(aq)+OH-(aq)===H2O(l)

ΔH=-57.3kJ/mol。

回答有关中和反应的问题。

〔1〕用0.1molBa(OH)2配成稀溶液与足量稀硝酸反应,能放出kJ热量。

〔2〕如图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作用是;

仪器B的名称,作用是;

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3)假设通过实验测定中和热的ΔH,其结果常常大于-57.3kJ/mol,其原因可能是。

〔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

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1〕11.46

〔2〕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使溶液充分混合温度计测量温度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实验中不可避免有少量热量损失

〔4〕偏小

〔1〕根据中和热的含义:

H+(aq)+OH-(aq)===H2O(l)ΔH=-57.3kJ/mol,所以0.1molBa(OH)2稀溶液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时生成0.2molH2O(l),故放出热量为11.46kJ。

〔2〕由实验装置知,A为环形玻璃搅拌棒,作用是搅拌,使溶液充分混合;

B为温度计,作用是测量温度;

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减少热量损失是实验的关键,而在实验中会不可避免有少量热量损失,导致结果常常大于-57.3kJ/mol。

〔4〕用氨水代替NaOH〔aq〕,会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因为氨水〔NH3·

H2O〕是弱电解质,电离时需吸收热量。

知识点2盖斯定律

热化学方程式之间可以进行代数变换等数学处理

例如:

H2(g)+

O2(g)===H2O(l)

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完成,如下图所示:

考例2根据盖斯定律,结合下述反应方程式,回答以下问题:

〔1〕NH3(g)+HCl(g)===NH4Cl(s)ΔH=-176kJ·

〔2〕NH3(g)+H2O(l)===NH3·

H2O(aq)ΔH=-35.1kJ·

〔3〕HCl(g)+H2O(l)===HCl(aq)ΔH=-72.3kJ·

〔4〕NH3(g)+HCl(aq)===NH4Cl(aq)ΔH=-52.3kJ·

〔5〕NH4Cl(g)+2H2O(l)===NH4Cl(aq)ΔH=Q

那么第〔5〕个方程式中的反应热是。

新的信息是盖斯定律和上述方程式;

已有信息是方程式之间可以进行数学运算。

新旧信息相结合,即〔4〕+〔3〕+〔2〕-〔1〕与〔5〕相比较得反应热是16.3kJ·

+16.3kJ·

变式探究2以下热化学方程式:

(1)Fe2O3(s)+3CO(g)===2Fe(s)+3CO2(g)ΔH=-25kJ/mol

(2)3Fe2O3(s)+CO(g)===2Fe3O4(s)+CO2(g)ΔH=-47kJ/mol

(3)Fe3O4(s)+CO(g)===3FeO(s)+CO2(g)ΔH=+19kJ/mol

那么FeO(s)被CO(g)还原成Fe(s)和CO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FeO+CO===Fe+CO2ΔH=-11kJ/mol

B.FeO(s)+CO(g)===Fe(s)+CO2(g)ΔH=-22kJ/mol

C.FeO(s)+CO(g)===Fe(s)+CO2(g)ΔH=-11kJ/mol

D.FeO(s)+CO(g)===Fe(s)+CO2(g)ΔH=+11kJ/mol

C

将(3)×

2+

(2)得:

2Fe3O4(s)+2CO(g)+3Fe2O3(s)+CO(g)===6FeO(s)+2CO2(g)+2Fe3O4(s)+CO2(g)

ΔH=+19kJ/mol×

2+(-47kJ/mol),整理得:

〔4〕Fe2O3(s)+CO(g)===2FeO(s)+CO2(g)ΔH=-3kJ/mol

(1)-(4)整理得:

FeO(s)+CO(g)===Fe(s)+CO2(g)ΔH=-11kJ/mol

变式探究31840年,俄国化学家盖斯〔C.H.Hess〕指出,一个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仅与反应物的最初状态及生成物的最终状态有关,而与中间步骤无关,这就是著名的“盖斯定律”。

按此规律回答以下问题。

在很多国家的航天器发射时,其运载火箭可用肼〔N2H4〕作燃料,二氧化氮作氧化剂,这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

且N2〔g〕+2O2(g)===2NO2(g)ΔH1=+67.7kJ·

mol-1①

N2H4〔g〕+O2(g)===N2(g)+2H2O(g)ΔH2=-534kJ·

mol-1②

请计算1mol气体肼和NO2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kJ。

并写出肼与N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567.85N2H4(g)+NO2(g)===

N2(g)+2H2O(g)ΔH3=-567.85kJ·

该题是一道信息题,考查对“盖斯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根据题意,要求以下反应的反应热ΔH的值:

N2H4〔g〕+NO2(g)===

N2(g)+2H2O(g)ΔH3③

根据盖斯定律,一个反应仅与其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其过程无关,有

②-①÷

2=③,即ΔH2-ΔH1÷

2=ΔH3。

ΔH3=-534kJ·

mol-1-67.7kJ·

mol-1÷

2=-567.85kJ·

特别提醒

〔1〕应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时的考前须知

①热化学方程式同乘以或除以某一个数时,反应热数值也必须乘以或除以该数。

②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时,同种物质之间可相加减,反应热也随之相加减。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指反应按所给形式完全进行时的反应热。

④正、逆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2〕计算步骤

明确反应物和生成物

由所给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整理得出结果

〔3〕根据化学键断裂和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来计算反应热

焓变等于破坏旧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与形成新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之差。

ΔH=E(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E(生成物的化学键形成放出的总能量)

知识点3燃烧热

燃烧热是以1mol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计算燃烧反应释放的热量时应先计算出可燃物的物质的量[n〔可燃物〕],然后根据该可燃物的燃烧热ΔHc计算燃烧反应所释放的热量。

其计算公式为:

Q放=n(可燃物)×

ΔHc。

考例325℃、101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kJ·

mol-1、285.8kJ·

mol-1、890.3kJ·

mol-1、2800kJ·

mol-1,那么以下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选项是〔〕

A.C(s)+

O2(g)===CO(g)ΔH=-393.5kJ·

B.2H2(g)+O2(g)===2HO(g)ΔH=+571.6kJ·

C.CH4(g)+2O2(g)===CO2(g)+2H2O(g)ΔH=-890.3kJ·

D.

C6H12O6(s)+3O2(g)===3CO2(g)+3H2O(l)ΔH=-1400kJ·

燃烧热是指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

对C而言稳定的氧化物指CO2〔g〕,对H而言稳定的氧化物指H2O〔l〕。

所以A、B、C错误,正确答案为D。

D

变式探究4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因素。

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日益减少,促使人们去研究如何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以及新能源(如太阳能、氢能、核能等)的开发。

(1)为减少污染,提高燃料利用率,以下措施可以达到目的的是(填序号)。

①将城市居民燃煤改为使用气体燃料

②研制燃料电池

③在农村大力发展沼气

(2)乌克兰科学家用铜和铁混合熔化制成多孔金属,用于制作太空火箭上使用的煤油燃料雾化器,该雾化器的作用是

(3)乙醇是未来内燃机的首选环保型液体燃料,它可以由绿色植物的秸秆制取。

制取乙醇的两步化学方程式是,。

1.0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367kJ热量,表示乙醇标准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①②③〔2〕使煤油油滴变为油雾,增大与氧化剂的接触面积,使煤油充分燃烧。

〔3〕〔C6H10O5〕n+nH2O

nC6H12O6

〔纤维素〕(葡萄糖)

C6H12O6

2C2H5OH+2CO2↑

(葡萄糖)

C2H5OH(l)+3O2(g)===2CO2〔g〕+3H2O〔l〕

ΔH=-62.88kJ·

〔1〕使燃料充分燃烧是消除污染、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途径,〔2〕是保证燃料充分燃烧的有效措施;

发展沼气是解决农村燃烧庄稼秸秆污染空气的有效措施。

〔3〕绿色植物秸秆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由纤维素→葡萄糖→乙醇,不难写出由秸秆制取乙醇的化学方程式。

燃烧热与中和热都属于反应热,但它们各具有各自的定义范围,都属于特殊条件下的反应热,如下图。

燃烧热和中和热之间的异同关系,在下表中阐述得更加明确。

燃烧热

中和热

相同点

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

ΔH

ΔH<

不同点

生成物的量

1mol

不限量

1molH2O

反应热的定义

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物质时放出的热量;

反应物不同,燃烧热不同

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放出的热量;

强酸与强碱的中和热都相同,均为-57.3kJ·

课后强化作业

基础夯实

1.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

H+(aq)+OH-(aq)===H2O(l)ΔH=-57.3kJ·

分别向1L0.5mol·

L-1的NaOH溶液中加入:

①稀醋酸、②浓H2SO4、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它们的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A.ΔH1>

ΔH2>

ΔH3B.ΔH2<

ΔH1<

ΔH3

CΔH1=ΔH2=ΔH3D.ΔH1>

ΔH3>

ΔH2

D

等物质的量的NaOH与稀CH3COOH、浓H2SO4、稀HNO3恰好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水,假设不考虑物质的溶解热和弱电解质电离吸热,应放出相同的热量。

但在实际反应中,浓H2SO4溶解放热,CH3COOH是弱电解质,电离要吸热,应选D。

注意放热越多,ΔH越“负”。

2.以下热化学方程式

Zn(s)+

O2(g)===ZnO(s)ΔH1=-351.1kJ·

Hg(l)+

O2(g)===HgO(s)ΔH2=-90.7kJ·

由此可知Zn(s)+HgO(s)===ZnO(s)+Hg(l)ΔH3其中ΔH3的值是〔〕

A.-441.8kJ·

mol-1B.-254.6kJ·

C.-438.9kJ·

mol-1D.-260.4kJ·

ΔH3=-351.1kJ·

mol-1+90.7kJ·

mol-1=-260.4kJ·

3.CH4(g)+2O2(g)===CO2(g)+2H2O(l)ΔH=-Q1①,2H2〔g〕+O2〔g〕===2H2O(g)

ΔH=-Q2②,2H2〔g〕+O2〔g〕===2H2O〔l〕ΔH=-Q3③。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

1的甲烷和H2的混合气体112L〔标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那么放出的热量为〔〕

A.4Q1+0.5Q3B.4Q1+0.5Q2

C.4Q1+Q3D.4Q1+2Q2

A

常温时水呈液态,可利用①③反应进行计算,112L混合气体n(CH4)=4mol,n(H2)=1mol,即4molCH4燃烧放出的热量为4Q1,1molH2放出的热量为0.5Q3,故总共放出的热量为4Q1+0.5Q3。

4.以下化学反应ΔH的数值〔放热〕最大的是〔〕

A.NaOH〔aq〕+HCl(aq)===NaCl(aq)+H2O(l)ΔH1

B.NaOH(aq)+

H2SO4(aq)===

Na2SO4(aq)+H2O(l)ΔH2

C.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ΔH3

D.NaOH(aq)+

H2SO4(浓)===

Na2SO4(aq)+H2O(l)ΔH4

A、B反应放出的热均为中和热。

C项由于醋酸为弱酸,其电离过程吸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中和热。

D项浓H2SO4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时放出热量,总热量大于中和热。

5.科学家发现,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该反应的热效应是相同的。

在25℃,105Pa时,1molC(石墨)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放热393.5kJ,1molCO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放热283.0kJ,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在25℃,105Pa时,C〔石墨〕燃烧生成CO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C(石墨)+O2〔气〕===2CO〔气〕ΔH=+110.5kJ·

mol-1

B.C(石墨)不完全燃烧,生成CO2和CO混合气体时,放热283.0kJ

C.C〔石墨〕和CO2〔气〕反应生成CO〔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如果金刚石燃烧生成CO2的反应热大于石墨燃烧生成CO2的反应热,那么可以断定从石墨转变为金刚石需要吸热

1mol石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大于1molCO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所以石墨转化成为CO是放热反应。

A错。

C项石墨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吸热反应。

6.H+〔aq〕+OH-(aq)===H2O(l)ΔH=-57.3kJ·

mol-1,计算以下中和反应中放出的热量。

〔1〕用20gNaOH配成的稀溶液跟足量稀HCl反应,放出kJ的热量。

〔2〕用28gKOH配成的稀溶液跟足量稀HNO3反应,放出kJ的热量,该热量比用28gKOH配成的稀溶液跟足量稀CH3COOH反应放出的热量〔填“多”或“少”〕

〔1〕28.65〔2〕28.65多

n(NaOH)=

=0.5mol

n(KOH)=

那么0.5molOH-中和反应生成0.5molH2O(l),中和热为ΔH=-57.3kJ·

mol-1,故放热均为-57.3kJ·

mol-1×

0.5mol=-28.65kJ。

能力提升

1.H2〔g〕、C2H4〔g〕和C2H5OH〔l〕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

mol-1、1411.0kJ·

mol-1和1366.8kJ·

mol-1,那么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ΔH为〔〕

A.-44.2kJ·

mol-1B.+44.2kJ·

C.-330kJ·

mol-1D.+330kJ·

A

由反应:

C2H4(g)+3O2(g)

2CO2(g)+2H2O(g)

ΔH=-1411.0kJ·

mol-1①、C2H5OH(l)+3O2(g)

2CO2(g)+3H2O(l)ΔH=-1366.8kJ·

mol-1②知,①-②得:

C2H4(g)+H2O(l)

C2H5OH(l)ΔH=-44.2kJ·

此题要写出各物质的燃烧方程式,并注意H2的干扰。

2.〔2017·

重庆卷,12〕以下热化学方程式表示正确的选项是〔ΔH的绝对值均正确〕〔〕

A.C2H5OH(l)+3O2(g)=2CO2(g)+3H2O(g)ΔH=-1367.0kJ/mol〔燃烧热〕

B.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3kJ/mol〔中和热〕

C.S(s)+O2(g)=SO2(g)ΔH=-269kJ/mol〔反应热〕

D.2NO2=O2+2NOΔH=+116.2kJ/mol(反应热)

C

A错在H2O应为液态,B错在中和热为放热ΔH为负值,D中未注明各物质的状态。

3.25℃、101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石墨〕+O2〔g〕=CO2〔g〕ΔH=-393.5kJ·

mol-1、C〔金刚石〕+O2〔g〕=CO2(g)ΔH=-395.41kJ·

mol-1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

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

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

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

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根据盖斯定律,将①式减去②式,得到以下热化学方程式:

C〔石墨〕===C〔金刚石〕ΔH=+1.91kJ·

说明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吸收的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