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应用文写作教程.ppt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96043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PPT 页数:793 大小:4.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应用文写作教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3页
新编应用文写作教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3页
新编应用文写作教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3页
新编应用文写作教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93页
新编应用文写作教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编应用文写作教程.ppt

《新编应用文写作教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应用文写作教程.ppt(79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编应用文写作教程.ppt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行政公文,第三章事务文书,第四章日常文书,第五章经济文书,第六章诉讼文书,第七章科技文书,第八章礼仪文书,第九章传播文书,附录,附录一附录二附录三附录四附录五,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应用文概述一、应用文的概念与沿革人类自从有了文字就开始了写作活动。

人类最早的写作即是为了解决各种实际需要而开始的。

就写作目的而言分两大类,一类是文学写作,一类是应用写作,文学写作主要用于抒发作者主观情感,反映社会现实,是为人们欣赏而进行的艺术创作,如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应用写作是为了处理公务和个人私务而写的,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人们通常把实用型文章的写作称为应用写作,而实用型文章是同欣赏型文章相对而言的,是指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撰写的各类文章,是在社会生活中有着特定的用途的文章。

应用文的使用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阶层、每个个人。

比如,科研单位的人员,需要用学术论文;政府机关指导工作,需要用公文;工商企业经营,需要用合同;打官司,需要用诉状;即使个人今天生病了、不能上课,也需要用到请假条;相对于其他文体来说,应用文的使用频率要高得多,许多人可以一辈子不写小说、剧本、诗歌、散文,但他在工作、生活、学习中却免不了要写应用文,小到写张请假条,大到计划、总结、论文等。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

“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学习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

”可以这么说,应用文使用的广泛,已经到了无所不在的程度。

今天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用文是任何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工具。

综上所述,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在处理各项公务和日常事务中为解决实际问题时所使用的具有惯用格式的实用性文章的总称。

我国应用文写作已有3500余年的历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商周时期的钟鼎铭文,周易中的卦辞、爻辞等,都可以看作是应用文的原始形态。

所以,如果说,神话是中国文学的“祖先”,那么甲骨文则是应用文的“祖先”了。

从殷墟甲骨文中可以发现,其多数是生活、生产中某些事项的记载,主要内容是占卜记录(占卜的时间、原因、应验之类),这可以算是我国最早的实用文。

尚书序中说:

“古者伏栖氏之王天下也,即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书契”即文字,“文籍”就是指“实用文”。

由此可见,实用文是随着文字产生而产生的,实用文的,诞生结束了人类结绳记事的历史。

尚书历来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部散文总集,但同时也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应用文专集。

书中记载了虞、夏、商、周四个朝代属于应用文体例的祝辞、誓词、诰言、法令等文书,还有反映各诸侯国之间关系的盟约文书等。

可以说,从有文字开始,就有了应用文写作。

秦汉时期,公文文体分类和公文格式已基本形成,皇帝制作的公文“命曰制,令曰诏”,有了上行文和下行文的区别,臣下向皇上的文书有:

章、表、奏,议,其作用是“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

议以执异”(刘勰文心雕龙章表),皇上向臣的“圣旨”有:

制、诏、策、戒。

秦始皇时期对公文格式作了许多具体规定,例如上行文开头用“臣言”,结尾用“臣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遇有“皇帝”字样时,另起一行,顶格书写,称之为“抬头”。

这些有明显等级观念的公文格式,被后来历代王朝沿用。

汉以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文无论从写作实践上还是从理论上看,都有明显的发展进步,主要代表人物首推曹操、曹丕父子。

曹操亲自动手写过不少公文,代表作有让县自明本志令、求贤令等。

曹丕的典论论文,把文,章分为4类8种:

“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诛尚实,诗赋欲丽。

”这4类8种,多属应用文体。

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把文章分为33类,其中属于应用文的就有2l类之多。

萧统编的昭明文选,选文37类,其中属于应用文的有二十多类。

这些都对应用文写作理论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后人研究文体的的重要理论依据。

唐宋以后,文学创作日趋发展,不少文人致力于诗、词、曲、小说的创作,但应用文写作仍处在“政事之先务”的主导地位上。

著名的唐宋八大散文家就有不少可称为“应用文”的闻名作品。

明清时期,文体分类日趋详细、繁杂。

清代学者刘熙载正式提出“应用文”这一名称。

他在艺概文概中说:

辞命体,推知即可为一切应用文字。

应用文有上行、有平行、有下行。

重其辞乃所以重其实也。

纵观古代应用文写作,佳作如林。

如西汉时期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晁错的论贵粟疏,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三国时期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西晋时期李密的陈情表,张载的剑阁铭;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刘禹锡的陋室铭,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宋代欧阳修的答吴充秀才书,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明代宗臣的报刘一丈书;清代林觉民的与妻书等,都是古代应用文写作中的奇花异葩,至今仍煜煜生辉。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制度,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巨大的社会变革,必然也推动了应用文新的发展。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正式宣布废止几千年的体制,并颁布了新公文程式,规定政府公文为令、谕、咨、呈、示、公布、状等;并取消了“老爷”、“大人”等称呼,代之以“先生”或以职务相称。

1916年7月26日,北洋政府公布了新公文程式类增至13种,并明确规定:

“凡处理公事之文件为公文”,对公文概念作出了明确界定。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应用文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步建立起现代应用文体制。

从1951年到1981年的30年中,党和政府先后发布了十多个关于机关公文写作的文件,使我国公文写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道路。

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1993年,11月对此又作了修订,规定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为12类13种,这是对建国后四十多年公文写作系统的全面的总结。

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了(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了党的机关公文共14种;国务院于2000年8月24日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了行政机关公文13种,标志着我国应用文写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应用文的特点应用文同别的文体比较,有共性,也有个性。

共性是他们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要谋篇布局、用词造句、使用标点符号,讲究条理性、逻辑性,但同时必须体现其个性特征。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实用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相互间的交往更加频繁,需要传递的信息日益增加,人们几乎随时随地都离不开应用文这个记录、传递信息,商洽、处理问题的工具。

可以说,在各种文体中,应用文是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文体。

应用文文种繁多,应用广泛,无论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撰写的公务文书,还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撰写的事务类文书,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处理或解决实际问题,都是具有,实用价值,为实现一定目的而写的。

(二)真实性。

应用文书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写,强调的是方针政策的正确和客观事实的真实。

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行文,事实确凿可信、不虚构,统计数据准确无误、不夸张,有根有据,这是应用文书写作对真实性的基本要求。

(三)简明性。

应用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处理或解决实际问题,它的语言在准确得体的基础上必须做到简洁明快、通俗易懂,不能堆砌辞藻、滥用修辞。

(四)时效性。

应用文为实用而作,为解决实际问题、应对突发事件、迅速及时传递信息情报而作,所以务必及时迅捷,否则贻误时机,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间,将会给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利。

例如,会议通知就一定要在开会前发出,若会后再写通知,就失去了它的效用。

其次,应用文的处理,即传递、阅读、办理的整个过程都要讲究时效。

(五)规范性。

各类应用文一般都有惯用的格式,也就是程式性。

应用文在漫长的使用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规范格式和语言。

各种文体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不可随意交换使用。

三、应用文的作用,应用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宣传教育作用。

借助行政公文的法规制度,党的方针政策得以进行及时和权威的宣传,它们对个人组织作出道德和行为规范,以统一思想和行动;各级企事业单位也可以通过宣传类应用文使自己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则可通过报告等形式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二)权威规范作用。

应用文是行政管理的工具,党和国家的各级组织和各部门的组织系统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上到下都是通过公务文书来传达法律规范、方针政策、意见办法,来部署工作,实现领导职能。

如下达的命令、决定、通知、批复、意见等,具有领导和规范作用。

(三)沟通协调作用。

上级机关可以通过批复、命令等应用文下达指导;下级机关可以通过报告、请示等应用文报请有关事情;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可以通过各种专用书信、启事、函件等应用文来沟通思想、传递信息,加强联系。

(四)依据和凭证作用。

应用文还是单位、团体履行职责、开展公务活动的真实记录,大部分文种在宣传政策、指导工作、规范行为、沟通信息的同时,也具有便于检查、监督的凭证和,依据作用,一旦阅办完毕,便需立卷归档,以便查考。

四、应用文的分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社会活动领域不断拓宽,应用文的使用范围日益广泛,新的文体不断涌现。

应用文的分类目前尚难统一,目前通用的分法是按应用文的适用范围,将其分为公务文书和私务文书。

公务文书分为通用文书和专用文书。

通用文书是指人们在日常的各种生活、学习、工作和生产活动中普遍使用的应用文。

通用文书则又分为法定公文和事务文书。

法定公文,即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的13种公文文种;事务文书,如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简报等。

专用类是指具有一定专业性的应用文。

它包括传播类,如新闻、广告、演讲稿等;财经类,如经济合同、市场预测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等;科技类,如学术论文、科学实验报告、毕业论文等;司法类,如诉状、答辩词、公证书等。

第二节应用写作的基本要素写作包含主题、材料、结构、表达方式、语言、修辞等基本要素,而应用文写作是写作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有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基本要素。

一、内容要素应用文的内容要素是指其所具有的主题和材料。

(一)主题。

是作者通过文章的具体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

是作者的意图、主张或看法在文章中的体现。

主题是统帅全篇文章的灵魂,它决定文章是否有价值,衡量写作是否成功。

对于应用文也是如此。

既然主题是应用文的统帅和灵魂,那么一篇应用文的材料选择、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及文体的选择、表达的方式等等,都要受主题的制约。

这样,应用文的各种要素才能在主题的统领之下,整合为一个互相协调的统一体。

尽管应用的主题随文种的不同,有不同的要求,但对所有的应有共同的要求,即正确、鲜明、深刻、集中。

1.正确。

就是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符合有关的法律法规,符合客观实际情况,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对工作起积极指导作用,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一篇应用文稿,首要的问题是主旨正确,它决定着文稿的质量和价值。

如果主题错误,会给工作带来损失。

2.鲜明。

就是文章的基本思想、作者的态度表现得明确清楚。

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都要表述和交代得一清二楚,决不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这就要求应用文写作者头脑要清楚,思维要敏捷,对事物要有明确的认识,在表达时不出现歧义。

3.集中。

就是应用文的主题要单一、突出,即“一意贯底”,把文章的基本观点集中、突出地表现出来,把中心思想写深写透。

就是要求一篇应用文的主题要相对单,重点突出。

对于某些篇幅短小的应用文,如请示,要做到一文一事,不能表达多种意图。

对于那些内容比较复杂、篇幅较长的应用文,主题也要集中,就是说,虽然其具体观点可能不只个,但这些观点在一篇文章中应存在一种内在的逻辑联系,它们共同表达一个中心思想。

比如,一篇经验总结,具体经验可以有好几条,但这几条经验围绕一个核心,共同表达某种观点。

4.深刻。

就是要求应用文的主题不能停留在表面事实的罗列上,要从事实中归纳出观点,提炼出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