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建刚作文教学六大主张精编版Word格式.docx
《管建刚作文教学六大主张精编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建刚作文教学六大主张精编版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毕业后,保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当时许多学生可望而不可即的
MBA,成绩突出的她,又拿到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博士学位。
如今已是美国证券业界风云人物的她,心存遗憾地说,如果能让我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
有人问她:
“你不喜欢你的专业,为何学得那么棒?
不喜欢眼下的工作,为何又做得那么优秀?
”
“因为我在那个职位上,那里有我应尽的职责,我必须认真对待。
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对写作充满兴趣和热情,都将写作视为人生价值之所在。
然而,并不表示这些学生不能成为写作的高手,日后可以自如地使用文字。
正如苏珊不喜欢工商管理,却能在经济领域出类拔萃一样。
比培养写作兴趣更为重要的,或许是培养写作上的责任感,“在那个职位上”就必须好好写作,就“必须认真对待”。
四
学生有了写作兴趣,怎样维持呢?
一线教师都有体会,学生光有一时的兴趣还不够,还要有长久的“写”的意志。
“写作意志”缺乏,这是一线语文教师必须认真面对的教学现实。
我们是带班教学,打的是持久战,不是图“一时之快”的公开教学。
一线教师要的是扎扎实实的带班功夫,是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一月又一月、一学期又一学期、一学年又一学年的带班。
从开学初到学期末,从你接手到从你手上移交,一年、两年、三年里,你的学生写作兴趣不衰退,持久地旺盛着。
要从带班的角度,而不是只从上好一节课的角度去研究作文教学。
上一节好玩的作文课,那是治标;
带好一个班,那是治本。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眼睛正被大面积的、花花绿绿的“治标”的作文教学所迷乱。
持久维持学生“写”的兴趣,要老师引导,要老师激励。
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必须牢记,引导、激励学生对作文葆有长久的兴趣,本身就是作文教学,是最最重要的作文教学。
我办《班级作文周报》,学生想发表,想交流,想到发表的平台上对话,兴趣被点燃了,然而我很快发现,小学生的兴趣很不稳定,必须有“意志”保驾护航。
为此,我设计了三年的“写作动力系统”(详见拙著《我的作文教学革命》)。
三年下来,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了巩固,写作意志得到了磨练,我才比较放心。
一个好的行为,一分钟就可以完成。
然而,要使这个行为成长为习惯,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持续巩固。
写作兴趣也是这样,要成为写作习惯,至少要三个月的持续巩固。
这个“持续的巩固”,靠的就是“写作意志”。
管建刚作文教学主张之二
比“文字”更重要的
写作到底有没有技巧?
语文老师大都说“有”,鲁迅说“没有”,老舍说“最大的技巧是无技巧”。
“有”还是“没有”?
我以为,有,又没有。
这不是跟你“捣糨糊”。
语文老师说的“有”,属“文字技巧”;
鲁迅、老舍说的“没有”,属“文心技巧”,两个不同的概念。
如“悬念”,属“文字技巧”。
没有悬念的故事,只要你有技巧,也能处理成有悬念的表达。
请看:
“是啊,”保罗点点头说,“这是我哥哥给我的圣诞礼物。
男孩睁大了眼睛:
“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
”保罗点点头。
男孩惊叹地说:
“哇!
我希望……”
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男孩却说:
“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小男孩说的话,是连贯、不停顿的,作者有意处理成“我希望……”,省略号后插入“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形成悬念和反差,这是文字技巧。
“文心技巧”和“文字技巧”,哪个更高妙、更贴近写作的本质?
——文心技巧。
我们的作文教学只注重“文字技巧”,从不想“文心技巧”。
也难怪,文字技巧,一个个字摆在纸上,多少还有点着落;
文心技巧,看不见、摸不着,咋办呢?
铺天盖地的“文字技巧”下,作文会有什么下场?
中国足球队一样的下场。
中国足球的国少队、国青队战绩都不错,到了国奥队,一塌糊涂,臭名远扬。
从国少队起就进行强化性的足球技能训练,其恶果是训练掉了足球的激情和梦想。
作文教学,过早、过分注重文字技巧的训练,其恶果是训练掉了文字的激情与梦想。
常有低年级语文老师问我:
“管老师,你对低年级作文有什么建议?
”我不敢作答。
我没教过低年级,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若一定要我作答,我会说:
少训练“文字”,多养育“文心”。
《南辕北辙》告诉我们方向的重要性。
作文教学的“方向”在哪里?
你清楚吗?
要是不清楚,你随时可能步那个可笑的魏国人的后尘。
课标讲了:
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你的学生要是不懂得“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就不会知道写作的方向在哪里,写作就只是受命于师的作业,就永远享受不到写作纯正的快感、荣耀感和幸福感。
但你看身边,有几个语文老师把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看成作文教学最重要、最迫切的事?
没几个。
很多老师都把这句写在课标上的话,看成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以至到后来都忘了,写作除了作业,除了考试,还能是什么。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一句三秒钟就能背出来的话,它就是“文心技巧”的核。
如果要再细分出一二三四五六来,那就是“发表意识”“读者意识”“真话意识”“作品意识”“心灵敏感力”“现象思辨力”。
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后,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意识,有了“文心技巧”,我信誓旦旦,要建一个小学作文训练系统,向“文字技巧”要写作能力。
我花了数年时间,构建了“我的作文训练系统”,然后用心训练。
学生真能掌握文字上的技巧,我兴奋,我快活。
快活没多久,成功的喜欢就转化为挫败的苦恼:
不少学生掌握了写作技巧,作文却没有了往日的神采;
他们用“技巧”作文,没有了创作的灵性。
一个技法,一个同学用,好;
三个同学用,一般;
一群同学用,恶俗。
知识技能和创造力有三种关系:
一,正相关,知识技能越完备,创造力越强大;
二,负相关,知识技能越完备,创造力越薄弱;
三,无相关,知识技能和创造力没有必然的关联。
中国学生的知识技能比美国学生不知好多少。
中国留学生成为美国学生的活字典、计算器,已不是什么新闻。
有一天,我读到现代建筑运动的旗手——柯布西耶的话:
“艺术反映的只是抽象的关系……过于娴熟的技艺对艺术家来说可能是致命的。
”深深的震撼,深深的遗憾!
一直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以“文字技巧”为核心,并以让学生掌握熟练的“文字技巧”为荣。
有一天,我问老婆大人:
有人要发明一个东西,它能缩短时空,你原本要花三天到的地方,那东西只要三个小时就能到,只是,那东西每年要吞噬10万条鲜活的生命,你认为那东西要不要发明?
老婆大人很愤恨:
如此害人的东西,怎么能发明出来呢!
“很遗憾,老婆大人,这东西已经发明出来了。
”我说,“那就是你天天驾驶的汽车。
文字技巧,就是那汽车。
用得好,它能造福人类;
用得不好,它谋财害命,令你哭断肝肠。
文字技巧,关注的是写出来的“文”;
文心技巧,关注的是写作文的那个“人”。
这是二者的分水岭。
一个人的“写作力”主要有三部分组成:
语言驾驭力、心灵感受力和现象思辨力。
文字技巧关注语言驾驭力,文心技巧关注心灵感受力和现象思辨力。
要提升心灵的感受力,重要的是发现自己心灵的粗糙。
用一颗粗糙的心去抵达细腻敏感,永远也不可能。
了解自己的粗糙,才是克服粗糙的第一法门。
不要去改造粗糙:
以粗糙的心灵去改造粗糙,得到的还是粗糙。
要引导学生不断地“看”自己的内心。
一个经常面对自己内心的人,心灵会逐渐走出粗糙,走向细腻和敏感。
发育,大自然赐予人的提升心灵敏感的重要时刻。
男孩关注自己的发型和服饰,他敏感了,作文发生质变的契机来了。
好的阅读,能够使人变得敏感,并保持人的敏感。
“现象思辨力”是中国人最缺的“写作力”。
几千年,中国文人大都在“风花雪月”中吟唱: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几千年来,古人的词不是想家,就是想朋友。
有点意思的,来个托物言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
为什么要托物?
不敢明打明地说。
现在,文字狱没有了,说话的潜规则依然存在,严重地存在。
再加上文件多、通知多、意见多、原则多,三天两头的出,用不着去思考,只要去执行就行了。
一个长期不思考的人,能有什么思想?
五
文字写到最后,不见技巧,只有思想。
思想的深浅,决定了文字的深浅。
思想的独特,决定了文字的独特。
不要让文字技巧禁锢了学生的自由、灵动!
让学生自由地写作,像大自然的树一样自由地生长,是松树就长成松树,是柳树就长成柳树,各种各样的树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
这就是我所理解和倡导的“独特”。
管建刚作文教学主张之三
比“读者意识”更重要的
一次,总务主任拿了张纸条对我苦笑。
纸上写:
“范老师,我们班的班牌坏了,请你帮我们修一下,好吗?
”哦,那同学没写明哪个班。
他没有想到,范老师不是他们班的。
不是他写得不具体,是他没有“读者意识”。
有了“读者意识”,这类问题就不会发生。
英国的母语课标说:
“针对写作目的和预期读者,采用合适的文章体式。
”“能吸引读者的兴趣,还能写其他种类的依时间顺序的作文。
”“为多种目的和读者,写各种类型的文章;
并注意激发读者的兴趣。
”美国的母语课标说:
“明确写作目的和读者”,“选择一个你认为读者会感兴趣的主题”,“让读者‘看’到故事的环境、人物和事件”。
日本的母语课标说:
“考虑写作的对象和目的”,“依据对象和目的进行写作。
”吴忠豪评说,日本的写作教学把“培养读者意识”作为一个重要目标。
夏丏尊先生指出,读者意识是最大的写作技巧。
怎样让学生形成“读者意识”呢?
让学生具有“发表意识”。
学生有了发表意识,作文不断“发表”出来,知道自己的作文有各种各样的、认识的不认识的人来读,就自然而然地具备了“读者意识”。
一句话,站在“读者意识”前面的,叫“发表意识”。
我一直以为,作文和发表,不是婚姻关系,就是血缘关系。
无视“发表”的作文教学,是断了血缘、破坏了婚姻的残缺的写作教学。
国家元首在思考着他认为当下最重要的事情,科学家在思考着他认为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十来岁的小孩子也在思考着他认为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儿童写一篇批判或赞美班级、同学、老师的作文,其伟大性和成就感,和鲁迅的杂文完全相等。
那是学生心灵的表达,情感的宣泄,是一个生命成长的声音。
课标说“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里面隐含了“发表意识”。
不发表,你怎么“与人交流”?
很多人把“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理解为并列关系,我不赞成。
“自我表达”主要是为了“与人交流”。
要不,你“表达”来干嘛?
有人说,写日记,只给自己看,不给别人看。
绝大多数日记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连主人也险些忘了的动机:
有机会,要把里面的话给别人看,给该看到的人看。
近年来,博客写作很火,原因之一便是能满足发表欲、交流欲。
文字发表了,“公开”了,作者却隐在背后,有安全感。
一位编辑朋友与我探讨:
学生作文不怎么样,博文却叫人另眼相看,为什么?
原因或许不止一个,但不可忽视的一条是:
博文写作有“发表”功能——它有读者。
这里说的“发表”,是面对全班学生的“发表”。
以往的“发表”方式有“朗读”“贴作文墙”,现在有“博客”“班刊”“班报”。
我看好“班报”。
比起作文墙的张贴,它能让人随时随地看,不只班上的同学,爸爸妈妈、亲朋好友都能看;
比起班级博客,它便捷,随身携带,随时携带。
“报”的周期短,更替快,利于刺激学生的作文欲望。
况且,人对纸质的传媒,至今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
——我办了10年《班级作文周报》,500多期、500多万字的“周报”,我用10年的实践说话:
只要你办两个月的“周报”,学生马上知道,作文要发表,作文有人读,有人评,有人对话,有人交流。
有了发表,“读者对象”“读者意识”就有了切实的落脚点。
“读者意识”源自“读者假想”。
假想你的“读者”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喜欢哪些内容,不喜欢哪些内容。
你给校报校刊写文章,跟给市报、省报写文章是不一样的;
你给一线教师写文章,与跟专家讨论、商榷也是不一样的。
我办《班级作文周报》,经常让学生将“周报”送给平行班的同学、老师,送到教导处、校长室,邀请家长一起读,将每一期佳作投给报刊社,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除了班上同学,还有很多潜在的读者。
这个意识一苏醒过来,学生的写作行为就会多一些“读者关照”,作文中会自觉地从虚拟读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写作——这大概就是夏丏尊把“读者意识”看作写作的重要技巧的缘故吧。
文章最初由作者写成,它的价值意义却由读者一起来实现。
发表,几乎是实现读者和作者的价值融合、共生与创生统一的最佳途径。
有了发表,才有真正意义上的读者;
有了读者,才有真正意义上的读者意识。
读者意识改变的,不只是作者的写作视角与技巧,作者渴望用文字交流的热情,也将倾注到文字里。
作文教学得不到根本性突破的一大原因,正是没有读者意识。
没有读者的写作,是没有生命的写作;
没有读者的作文教学,是没有生命的作文教学。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带您——亲爱的读者,重温这些温暖的话语:
“发表,是言语学习的‘成功教育’,它给人以‘高峰体验’,它会影响人的一生。
一旦习作成为指向发表的写作,成为学生自我表现和个性发展的主要形式与方式,学生通过文章的发表,源源不断地获得写作的动力和能源,写作教育就将形成一种良性发展的内在机制。
”“这种发表的意识,言语表现,言语上自我实现的观念,要先于写作的行为技能深深根植于学生的大脑。
“一个合格的作文指导老师,不应该把力量都放在‘指导’学生如何写作文上,他至少应当分出一半力量来,研究一下如何‘发表’这些作文。
”“当他意识到自己的声音是有价值的,他的写作就一定会有重大突破。
发表的价值不只是让学生具有“读者意识”。
作文只有“发表”出来,才能让一个又一个读的人不断传阅、传扬。
发表,既表明作者的才华被认可,又象征着作者获得了“公众言说”的权利,它给作者带来尊严和荣耀。
是的,写作本质上属于“公众的言说”。
绝大多数写作者的目的和荣耀,正在于拥有在公众面前言说的能力和资格。
一个人的声音传得多远、多久,就证明这个人的影响力有多远、多久。
发表,使作者的声音传得更远、更久,刺激着作者以更好的姿态写作。
广播、电视也能使人声音传播得更远、更久,不同的是,获得广播、电视上的说话资格,比起写作要难得多。
广播、电视上的说话更“贵族化”。
文字的声音,具有平民性。
“穷文富武”,只要你买得起纸和笔,你就有望拥有它。
网络时代,连纸笔都省了,你只要拥有一个电脑终端,一切就成为可能。
是的,我以为,比读者意识更重要的,就是发表意识。
管建刚作文教学主张之四
比“真的”更重要的
那年高考作文“战胜脆弱”,把“虚假”推向了极致。
为了拿高分,无数学子不惜“杀父弑母”。
某考场,有30多人在作文中说,父母双亡,“我”战胜脆弱,面带微笑走进考场;
某考场,有30多人考前遭遇车祸,“我”战胜脆弱,面带微笑走进考场。
初中、小学,学生作文的“虚假”也很严重。
一个人说假话,说得脸不红、心不跳,说得振振有词、慷慨激昂,那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不是?
韩寒说过一句风趣辛辣我的作文教学的话:
说假话是从写作文开始的,说真话是从写情书开始的。
中国学生作文的“造假”,确实已成为大问题。
大到什么程度?
大到国家的课程标准都要来管: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于是越来越多的老师看重“真”作文,不许学生写“假”作文。
“真”作文,能那么简单地活跃起来吗?
很多学生的“真”作文,只能叫“不假”。
学生作文里写:
老师叫我去订正作业,我订正好了,高高兴兴回家了。
或写:
星期天,我到同学家去玩,我们一起看电视,一起玩电脑,很开心。
这样的事有没有发生?
发生了。
这样的作文真不真实?
真实。
可你读来总觉得没劲,为什么?
写的都是些没意思、不痛不痒、冠冕堂皇的“真”话。
写作文,决不能停留在这样的“真”上。
这并不是真正的“真话”作文。
真正的“真话”作文,要说真切的话,内心里翻腾的话,有着深切感受的话。
我们班的同学最拿手的是写反驳、反击的作文,下笔一两千字,一点也不觉得累,为什么?
有强烈的情感、情绪在推动。
不是没有话写,而是怕文字追不上、够不着情感。
——这才是真正的作文状态。
这样写作文,说内心的大实话、大白话,多好,多痛快!
前提是,你要允许学生说不正确的话,不健康的话。
成人肚子里错误的真话,要比正确的真话多,何况小孩子呢?
这是我至今坚持的观点。
大人善于将自己不确定的、可能错误的真话闷在肚里,不说。
小孩子肚子里错误的真话也很多,他还没学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伎俩,所以经常说“自认为正确”、实际上不正确的话,撞了一个又一个青青肿肿的“包”,就慢慢学乖了,学大人,闷在肚里,不说。
非要他说不可,就挑一些你喜欢的“假话、空话、套话”来应付。
真理处于不断修正中。
不断淘汰曾经的正确,那叫发展。
学生怎么可能老说正确的话呢?
一个稚气的、稚嫩的、成长中的孩子,哪有那么多正确的话说?
犯错误、出问题,才是一个“真”学生。
人总在不断的错误中趋向于正确。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有一句话,选入《新周刊》编写的《2008年度语录》:
“要让领导同志讲真话不讲套话,讲实话不讲空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就必须允许他讲不准确的话,或者允许他讲错话!
”能人选“语录”的话,都有着极为强烈的受众反应。
汪洋的话道出了官场真实的状态:
套话、空话、照本宣科的话泛滥成灾。
为什么?
怕说错话。
说错一句话,永无翻身之日,你还敢说吗?
你不敢说,场合应酬中又非得说上几句不可,说什么?
只能说些官话、套话、空话。
一个习惯在作文里说正确的假话的学生,今后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谁都不难想象。
一个习惯于在作文里说正确的假话的民族,今后会成为一个怎样的民族,谁都难以想象。
有一位男生,写文章批评某同学。
我说:
“你把文章输入电脑,发给我。
我把它发到《班级作文周报》上。
”迟迟不见他把电子稿传过来。
一问,家长不同意,说会得罪人,会人缘不好,下次班会选举没人投你票。
有一位女生,写作文批评老师。
老师的确说错了话。
录用了,她给我留言:
“管老师,我真怕那老师看到了骂我。
”写“不好听”的真话,要有勇气,大勇气。
鲁迅是一名勇士和斗士,我打心眼里认同。
不勇敢的人,不敢说真话、心里话的人,从来享受不到写作酣畅淋漓的快感。
世上的确有很多的美好和高尚,教育的一大责任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好和高尚。
不过,你也不要忘记,在一个充满叛逆和怀疑的年龄里,你阻碍他发现丑陋、发现肮脏、发现缺陷,你就阻碍他这个年龄段应有的心灵的自由呼吸,阻碍了一份社会进步的、有希望的力量。
该叛逆的时候不叛逆,那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一个从来不叛逆的人,要么是一个无比平庸的人,要么是一个无比可怕的人。
“可怕”或“平庸”,我们都不希望拥有。
你看学生的日记就能发现,其中大都表述自己的不满和生气,烦恼和困惑。
他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顺眼;
看老师不顺眼,看父母不顺眼。
他有那么多的“气话”,你却非逼他说“谁的恩情比海深”,他说得出来吗?
要说也只能说些“假话、空话、套话”。
一次,我受邀做评委,征文主题是“我和我的祖国”。
筷子长的孩子,国家对他们不过是个抽象的概念,有多少话呢?
能写“我和我的妈妈”,已经很不错了。
我看得头晕眼花,心烦意乱,差点吐血而亡。
“气”在哪里?
不是为学生说了“气话”而“气”,而是为那千篇一律、空洞无力的“豪言壮语”而“气”。
怎样让学生写“不好听的真话”?
教你一个靠谱的“招”,让学生写你的缺点,作为一项特殊的、必需的作业来写。
一方面,强化学生写“不好听的真话”的意识;
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考虑写“不好听的真话”的措辞和语气。
难点是,你要有勇气和胸怀,要有真正的平等意识。
没有真正的平等,学生就没有真正的话语权,作文也就只能看老师的脸色说话。
你要能从学生作文中,听到一片“你说我不好”“我说你有问题”的吵闹声。
“吵闹”是真民主的前奏。
“吵闹”的背后是无限的活力。
集权制度下的安静,往往是无尽的死寂。
你的学生能够写“不好听的真话”了,恭喜你,你已经走向了“真民主”。
不过,你还要注意,优等生是否霸占了话语权?
中等生、后进生,是否成为优等生话语强权下的倾听者?
要消除优秀学生的霸权,让“底层的人”也说出逼在心头的话。
那更“乱”了,却更真实了,更民主了,更“人文”与“人性”了。
说内心翻腾的话,哪怕不好听、不正确,这一步最难。
难在会得罪同学,得罪老师,得罪家长。
但这是作文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
真正的写作文,从来都是一种勇敢。
世上勇敢的人不多,因此,真正会写作文的人也不多。
作文只有过了“真切”关,才能步人叶圣陶先生讲的“真诚”关。
说话要“真诚”,那就要考虑自己说的话,是不是随意的、不经考证的,是不是不文明的、不尊重人的,是不是能够让别人接受自己的看法、观点,等等。
没有过“真切”而直接跳人“真诚”,那么学生的作文一定会步入“少年奸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