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册概念及知识框架总概括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9378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二册概念及知识框架总概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二册概念及知识框架总概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二册概念及知识框架总概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二册概念及知识框架总概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二册概念及知识框架总概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二册概念及知识框架总概括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地理第二册概念及知识框架总概括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二册概念及知识框架总概括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二册概念及知识框架总概括Word文件下载.docx

中高级住宅区:

位于城市外缘,面积大,坏境优美,有相应的公共设施。

低级住宅区:

房屋面积狭小,拥挤密集,多分布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环境较差。

工业区:

工业相互集聚而形成,多分布在城市边缘,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的地带,专业化程度较高。

(2)形成原因:

经济原因(主):

不同区域土地利用价值不同,圈层分化显著。

历史原因:

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的功能区有深远影响。

社会原因:

随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的不同而不同。

行政原因:

政府的政策规划引导。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我国的城市等级划分

按城市非农业人口数量的多少将城市分为四类:

特大城市:

人口≧100万

大城市:

50—100万

中等城市:

20—50万

小城市:

﹤20万

服务功能:

城市规模越大,服务功能越强。

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城市化水平随时间可表示为拉平的S形曲线,发达国家多进入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初期中期加速阶段。

特点:

①城市化进程快。

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

③特大城市加速发展。

④出现巨大的城市带。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环境问题:

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等。

交通问题:

表现为交通阻塞、交通事故、停车问题等。

住宅问题:

发展中国家:

住房紧张,存在贫民窟、棚户区。

发达国家:

市中心空房过多并逐渐衰落

社会问题:

表现为就业、贫困、种族歧视、社会争端等。

第三章农业区域的形成于发展

一、农业地域类型:

1、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A、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

B、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交通运输政策

2、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改造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使之适宜农业发展

3、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A、市场区位以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突出

B、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二、农业生产活动

1、定义: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2、特点:

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

3、投入与产出

A、投入要素: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活动

B、产出要素:

各种农产品

4、分类:

A、按农业生产对象:

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

B、根据投入多少分为:

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

C、根据产品用途分为:

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三、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种植园农业商品谷物农业

混合农业乳蓄业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于发展

工业区位因素:

土地

水源

劳动力

政策

原料

动力

运输

市场

对应的各工业类型

工业区位选择的变化(影响因素)

科技

交通

环境

个人偏好

工业惯性

工业联系、非工业联系

工业集聚

工业地域

传统工业区

新工业区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一、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运输方式优点及缺点

铁路运输·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

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

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

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

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

航空运输·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管道运输·

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

货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浆及其它矿浆。

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停,运量很大。

管道运输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二、交通运输布局:

各种交通运输的点、线形成了交通运输网,影响了交通运输的方式。

它们的布局也受到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

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影响很大,表现在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也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交通线的发展也会带动空间形态的变化。

同时交通线的衰落也会影响空间形态的演变。

第三册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 

区域: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

由于目的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2. 

区域的内涵:

①区域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②区域是地表空间单位

③区域的排他性

④区域的区位特征

3.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理

位置

30N附近,地处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的入海口

43N—48N,地处东北地区中部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mm以上,水热充足

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

土地条件

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分散,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黑土为主,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矿产

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

类型

水田耕作业,水产业

旱地耕作业,畜牧业

农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

玉米,春小麦,大豆

熟制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商业贸易

交通便利,对外对内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

地处内陆,对内对外联系不便,商业贸易落后

依托农业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重化工业基地

4.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主要特点

人地关系

面临的问题

初期阶段

区域内城镇往往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基本协调

成长阶段

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发展。

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从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

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低价上涨等

后期阶段

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这时要寻找新的增长活力,区域经济复苏

矛盾加剧

高失业率,人口减少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

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在资源调查,环境检测,自然灾害防御检测,国土资源开发,国土开发规划等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收集

传输

信息处理信息分析

专业图件

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

2.遥感(RS),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区域的感知。

目标物→传感器→遥感地面系统→成果

3.全球定位系统(GPS):

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它包括三个部分:

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受机.

特点:

全球定位系统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并且具有全能性(陆地,海洋,航天和航空),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

4.地理信息系统(GIS):

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信息源

数据处理

数据库

空间分析

表达

5.数字地球:

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是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荒漠化

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土地退化,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2西北地区:

指非季风区年降雨量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地形区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行政区划范围:

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

植被类型:

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对应温带草原;

年降水量50~200毫米对应荒漠草原;

年降水量50毫米以下对应荒漠地区。

反映降水越少,植被越少,荒漠化程度越强。

3绿洲:

在有水源灌溉的荒漠地区。

绿洲主要分布在有水的地方,沿河流呈串珠状分布。

原因是河流水来自冰雪融水补给和盆地地形雨。

4次生盐渍化:

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和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而使地下水上升,水中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并浓度越来越高,最终超过植物忍耐极限,它是荒漠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5森林的作用

⑴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⑵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作用。

此外,还具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方面的环保功效。

6热带雨林:

主要分布于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由南北纬15°

一25°

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片集中分布区。

像若干块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地球。

林中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

但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贫瘠。

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所以地上植被成为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而这又正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

7热带雨林的作用:

——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⑴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⑵亚马孙河流域集中分布着地球上大约一半的热带森林,其全球生态环境效应尤为显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

它的一呼一吸,深刻地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⑶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1.1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有两大类:

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指煤炭、石油、太燃气等矿物能源,它们是经过南昌的地质时期形成的。

1.2干流:

由两条以上大小不等的河流以不同形式汇合,构成一个河道体系。

干流是此河道体系中级别最高的河流,它从河口一直向上延伸到河源。

1.3支流:

一个流域内的水系汇入主流的各级水流。

通常把直接汇入干流的支流,叫一级支流,汇入一级支流的支流叫二级支流

1.4流域:

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

1.5分水岭:

相邻水系(或河流)之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

1.知识框架:

能源的开发—以山西省为例

1.1山西省资源开发的条件: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①储量丰富

②分布范围广:

③煤种齐全:

④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⑤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市场广阔

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1.2能源基地的建设

扩大煤炭开采量

提高晋煤的外运能力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1.3能源的综合利用:

综合利用的过程及结果

1.4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①推动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和废物利用技术

②加强炼焦、电力、化工等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改造及环境保护。

③改变传统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逐步建立起一个具有多品种、多层次的清洁能源生产体系,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调整产业结构

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采取的具体措施:

①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②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三废”的治理

①对于占地面积较大且容易自燃引起空气污染的煤矸石,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和充填露天矿坑及塌陷区;

②对于选煤厂产生的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

③空气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是:

A.做好消烟除尘工作,对矿区道路和作业面洒水降尘,对煤矸石自燃区域进行覆盖阻氧灭火,防止了对大气的污染;

B.营造防风林带,开展复垦绿化造林。

对于废水,主要采取沉淀净化的办法

河流的综合治理—田纳西河为例

3.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地形:

多山,地形起伏较大

气候:

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降水丰富,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水系:

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磷、锌、云母等

3.2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土地退化

植被破坏

环境污染

3.3流域的综合开发

防洪

航运

发电

提高水质

旅游

土地利用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地理条件:

1、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2、地形土壤:

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3、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基础、交通情况、开发程度、人口密度。

农业布局特点:

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

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

第2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发展背景: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3、良好的区位条件:

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问题: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对策:

1、产业结构调整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加强规划和管理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1、西气东输:

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以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它是我国建设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一。

2、天然气:

广义的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一切气体,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中各种自然过程形成的气体。

狭义的是指天然蕴藏于地层中的烃类和非烃类气体的混合物,主要存在于油田气、气田气、煤层气、泥火山气和生物生成气中。

与煤炭、石油等能源相比,天然气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能影响人类呼吸系统健康的物质极少,产生的二氧化碳仅为煤的40%左右,产生的二氧化硫也很少。

天然气燃烧后无废渣、废水产生,具有使用安全、热值高、洁净等优势。

3、煤炭:

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

4、石油:

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

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

5、产业转移: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国内的产业转移叫区域产业转移;

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国际产业转移。

6、内部交易成本:

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其他企业、地方服务业(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方面的资金投入。

7、区域经济一体化:

1950年以前无统一定义,之后经济学家将一体化描述为一种多国经济区域的形成,在这个多国经济区域内,贸易壁垒被削弱或消除,生产要素趋于自由流动。

所谓"

区域"

是指一个能够进行多边经济合作的地理范围,这一范围往往大于一个主权国家的地理范围。

根据经济地理的观点,世界可以分为许多地带,并由各个具有不同经济特色的地区组成。

但这些经济地区同国家地区并非总是同一区域。

为了调和两种地区之间的关系,主张同一地区同其他地区不同的特殊条件,消除国境造成的经济交往中的障碍,就出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设想。

经济的一体化是一体化组织的基础,一体化组织则是在契约上和组织上把一体化的成就固定下来。

8、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是指进行生产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

其衡量的标准是在生产成本中工资与设备折旧和研究开发支出相比所占比重较大。

9、资源密集型产业:

在生产要素的投入中需要使用较多的土地等自然资源才能进行生产的产业。

10、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是指需用复杂先进而又尖端的科学技术才能进行工作的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

特点有:

设备、生产工艺建立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基础上,资源消耗低;

科技人员在职工中所占比重较大,劳动生产率高;

产品技术性能复杂,更新换代迅速。

11、资金密集型产业:

单位劳动占用资金量较多的产业部门,如冶金、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重工业部门。

12、主导产业:

指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通过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联系,主导产业的发展能影响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进而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巨大带动作用。

13、轻工业:

轻工业主要指提供生活消费品的工业部门,包括:

①以农产品为原料的。

如棉、毛、麻、丝的纺织及缝纫,皮革及其制品,纸浆及造纸,食品制造等工业;

②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

如日用金属、日用化工、日用玻璃、日用陶瓷、化学纤维及其织品、火柴、生活用木制品等工业。

轻工业产品大部分是生产消费品,一部分作为原料和半成品用于生产,如化学纤维、工业用布、纸张、盐等。

14、重化工业:

是资金和知识含量都较高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如电力、石化、冶炼、重型机械、汽车、修造船等,其产品市场覆盖面广,为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提供生产手段和装备,是一个地区经济的“脊梁”,是国民经济实现现代化的强大物质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