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考点精选812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8832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点考点精选81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知识点考点精选81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知识点考点精选81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知识点考点精选81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知识点考点精选81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知识点考点精选812Word文件下载.docx

《知识点考点精选812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点考点精选812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知识点考点精选812Word文件下载.docx

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的安定,更不会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必须认识到,增进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2)怎样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

(中学生应该怎么做或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

⑴中学生要自觉做到“三个尊重”:

即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⑵积极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树立民族团结意识⑶敢于同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言行做斗争。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含义:

(课本P95)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地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基本政治制度。

(3)设置的自治区(5个):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4)意义(原因)(课本P94):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5)民族自治区域的自治机关与一般地方国家机关不同的是(课本P94-95):

①民族自治区域的自治机关,除了可以行驶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外,还可以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②自治机关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有权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原则下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6)优越性(课本P95):

民族区域自治既保证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的事物,又保证了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巩固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第三站《维护国家统一》

1、“一国两制”的方针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

(课本P97)“一个国家”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两种制度”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实践(课本P97)“一国两制”方针,它已经被成功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使香港和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大大地促进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意义: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它顺应了历史潮流,有益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益于祖国的统一和繁荣,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1)台湾问题由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请用历史知识加以说明。

答:

(1)元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列岛和台湾。

(2)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3)清朝施琅挫败分割台湾的阴谋。

(4)18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

(5)1943年《的开罗会议》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都在国际法上明确无误地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

(2)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

A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解决台湾问题必须坚持的原则):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最佳方式:

一国两制

(3)态度:

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

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四个决不)。

(4)措施(我国应当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1、坚持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反对“台湾独立”2、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3、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涉。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5、积极发展两岸关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5)为实现祖国统一,我们青少年应当如何做?

1、我们青少年要积极拥护和支持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和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台独;

2、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3、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坚决同一切分裂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6)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意义(说明P45):

1、有利于两岸同胞加强交流合作、融洽感情,2、有利于两岸积累互信、解决争议:

3、有利于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共同繁荣4、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是实现祖国统一,目的是维护和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追求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幸福,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

第九课《振兴民族文化》学案

第一站《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1、民族文化的含义;

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

2、民族文化的产生:

 

中华各民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3、民族文化的特点: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4、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福泽世界的科学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思想,细致完备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

5、民族文化的力量(价值):

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具有生生不息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6、中华文化的影响:

中华文化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中华文化的地位:

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是推动民族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团结和凝聚各民族的思想纽带。

第二站《强化文化认同》

1、文化的多元化:

课本P107

(1)原因: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大量国外的文化产品涌入国门,带来了大量的文化信息。

(2)影响:

文化的多元化,满足了人们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人们以宽广的胸襟海纳百川,丰富了自己。

同时,也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也容易使我们迷失在光怪陆离的文化幻影中,消弱对民族文化的兴趣,逐步失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2、外来文化:

(1)影响:

同上(文化的多元化的影响)

(2)态度:

我们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要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要坚决抵制外来文化中的腐朽、落后、消极文化。

3、如何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

课本108

①我们要汲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②我们必须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能割断与传统文化的血脉联系,不能丧失我们的文化之根,不能动摇我们的文化之基③要正确认识民族文化的价值,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4、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弘扬。

(1)文化认同(含义)课本P109

(2)对待民族文化的态度:

①既要防止全面吸收,又要防止机械的照抄照搬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③要把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继承和发展结合起来,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民族文化

(3)弘扬民族文化的措施:

(怎样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1、我们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使我们的民族文化与时俱进,创造出具有民族风格、中国气派和鲜明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重铸中华文明新的辉煌。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3、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4、努力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5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扩大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5、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1)事例:

2003.10—2005.7中法互办文化年。

2006-2007中俄互办文化年。

2005年“中国文化年”在美国举行。

2007年中韩文化交流年。

2008年中国希腊文化年。

(2)意义:

有利于展示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

有利于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有利于增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交往等。

6、发展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含义:

课本P110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指导思想: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

特点(说明P60):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既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还吸纳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感。

坚持的方向、方针:

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⑤根本任务: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⑥措施:

(同上弘扬名族文化的措施5条)

7、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㈠原因(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只有四者协调发展,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㈡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A思想道德建设

(1)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说P59):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2)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

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教育。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

同以德治国的措施4条(课本P80)

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地位(说P59):

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2)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内容:

教育事业、科学事业、文化事业。

(3)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联系(说明P59)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缺一不可

(4)实施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原因(说明P59)能否有效地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才资源,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

只有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国家的综合国力。

㈢根本任务:

㈣措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⑴要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⑵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文化建设⑶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⑷要学习和吸收一切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⑸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㈤我们青少年怎样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之中?

⑴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增强责任意识,公德意识⑵要学习和吸收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坚决抵制落后的腐朽的文化⑶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⑷礼貌待人、文明交往、依法律己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

8、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原因(说明P60):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措施(说明P60):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3)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4)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第十课《弘扬民族精神》学案

第一站《挺起民族脊梁》

1、民族精神的含义(课本P11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积极向上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是一个民族心里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感情等综合反映。

2、民族精神的意义(重要性)(课本P114):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支柱,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②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它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成长壮大,起着极为重要的引导作用。

③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3、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4、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

5、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6、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关系(课本P113):

①民族精神产生于民族文化,构成了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体现了民族文化的深刻本质②民族文化只有在民族精神的指引下,才有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第二站《培育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民族精神,把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等;

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孔繁森精神、抗洪抢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三峡移民”精神、“青藏铁路”精神、“抗震”精神;

在新时代,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断迸发,自主、平等、竞争、效率的观念不断增强,以人为本、扶贫济弱、公平共享的人文精神得到普遍推崇,知难而进、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不懈奋斗精神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①长征精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集体主义精神;

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②井冈山精神:

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敢于胜利的精神。

③“两弹一星”精神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

④载人航天精神:

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抗洪精神概括为: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抗非典精神概括为“临危不惧,沉着应对;

实事求是,尊重科学;

无私奉献,顽强拼搏;

万众一心,敢于胜利

抗震精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艰苦奋斗、科学重建、自强不息

2、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

(1)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原因)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支柱,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③只有弘扬和实践民族精神,才能焕发我们的进取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百倍的勇气和热情迎接未来的挑战。

(2)弘扬民族精神的措施:

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②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④要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⑤要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心骨”作用,

⑥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等。

3、体现民族精神的名言警句: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⑤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⑦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要以积极的态度,自觉接受民族精神教撼育.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②要从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③在学习中,结合学科内容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

阅读一些优秀的历史文化读物,感悟民族精神,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实践者。

第十一课学案展望祖国未来

第一课时《构建和谐社会》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特征):

应该是民族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1)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2)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3)这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4)这是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

(5)这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各族人们的共同富裕;

②有利于促进物质、政治、精神、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③有利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④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⑤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结合我国国情,运用所学知识从三个方面谈谈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1)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2)我国的人口众多,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3)我国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还较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的迫切要求。

5.就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谈谈你的看法

经济方面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⑵坚持和完善我国已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⑶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⑷实施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政治方面⑴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⑵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⑶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⑷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制度。

文化方面⑴实施科技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2)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⑶学习和吸收一切外来的优秀文化,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生态(社会)方面⑴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⑵解决好“三农”问题,逐步消除城乡差别⑶关注扶持社会弱势群体,重视解决好民生问题。

6.当今社会上还存在着哪些与社会主义社会不和谐的现象?

请为消除这些不和谐的现象献计献策。

(1)①一些人诚信缺失,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现象时有发生。

②社会风气颓废,各种赌博行为泛滥。

③道德素质不高,精神空虚,封建迷信活动屡见不鲜。

④法制观念淡漠,违法犯罪现象普遍存在。

⑤腐败现象屡禁一止,部门腐败和行业腐败依然存在。

(2)面对上述与社会主义社会不和谐的现象,我们必须:

①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国家;

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

③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④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使全体人民懂得依法律已;

⑤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青少年的要求?

(1)要树立崇高理想,要有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和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2)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硬本领。

(3)要在社会实践中学习,自觉投身于火热的改革开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去,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

(4)坚决同一切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为作斗争。

第十一课第二课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总体小康

(1)“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200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总体小康的特点:

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二.全面小康

(1)新“三步走”战略目标

第一步:

第一个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步:

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第三步:

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目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措施(全面小康社会的途径):

参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措施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统筹区域、城乡发展,兼顾各个社会群体的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