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统考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8664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统考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统考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统考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统考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统考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统考文档格式.docx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统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统考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统考文档格式.docx

BCD是学校教育的特点,而生活化针对的是家庭教育。

  6.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感知以获取资料的研究方法是(  )

  A.历史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文献法

题干中的对事物进行感知,以获取资料,说的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进行的研究,说的是观察法。

  7.儿童发现眼睛干涩夜盲症可能主要缺乏(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夜盲症主要缺乏维生素A,补充维生素A营养素或胡萝卜素提取物,鱼类富有丰富的维生素A,最宜夜盲症患食用,可以预防干眼病、夜盲和各种角膜炎。

8.当你注视面前这个棱台框架

时,一会儿觉得小方框平面的前方,一会儿又觉得位于大方框平面的后方。

这种反复变化的现象属于(  )

 A.注重分数B.注重起伏C.注重分配D.注重转移

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的现象是注意的起伏,或者注意的动摇。

  9.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这说明思维具有(  )

  A.间接性  B.概括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思维的间接性说的是我们无法直接看到本质,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研究推理。

题干本身便是此意。

故选A。

  10.不顾外界环境影响,常用自己的内在标准判断客观事物的人,其认知方式属于(  )

  A.独立型  B.依存性  C.整体型  D.系列型

场独立的人具有独立性,有主见,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故选A。

  11.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的心理学家是(  )

  A.罗杰斯  B.斯纳金  C.班杜拉  D.桑代克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中,班杜拉提到动机过程的时候,提到了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的概念。

  12.小英到医院打完针后,在遇到穿白大褂的人就会害怕,这种心理现象是(  )

  A.内化  B.泛化  C.焦虑  D.移情

小英建立了对穿白大褂的医生的恐惧,但是分辨不出水是要给她打针的,认为所有穿白大褂的都会给他打针,就把恐惧泛化到所有穿白大褂的人身上。

  13.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理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现的课程属于(  )

  A.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领略的课程  D.运作的课程

A理想的课程是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与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所规定的课程,也即列入学校课程表中的课程;

C领悟的课程是教师对正式课程所领悟而形成的课程;

D运作的课程是教师在课堂上所实际实施的课程。

另外,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还有经验的课程,是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实际上体验到的东西。

  14.荀子在《劝学篇》中描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句话蕴含的教学原则是(  )

  A.循环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诱导原则  D.直观性原则

荀子的这句话表明学生要从低到高,从小到大,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才能有所成就。

这符合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15.在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时,张老师将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是学习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

  A.知识性目标  B.过程性目标

  C.技能型目标  D.情感性目标

题干表述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这属于一种计算的技能。

区别于知识性目标,如果表述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就属于知识性目标。

  16.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编排课程内容,这种组织方式属于(  )

  A.横向组织 B.水平组织 C.纵向组织D.综合组织

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是说按照学科的逻辑线索展开,属于纵向的组织方式。

而横向组织打破了学科的知识界限,按学生发展阶段和需要为依据来组织的。

  17.体现家国对学校的统一要求,作为学校为法定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构成的是(  )

  A.题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大纲

  D.教学目标  233网校答案:

题干的关键词是统一要求,选择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也叫教学大纲,BC是一个概念,故排除。

  18.小学科学课上,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内部结构,获得有关植物的知识,这种方法属于(  )

  A.参观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实习法

题干强调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获取知识,所以选择实验法,故选B,演示法强调老师示范学生观察。

  19.新学期第一堂体育课张老师对学生进行了体能测试,以作为分组教学的依据,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

  A.过程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对学生进行了体能测试,为以后的教学作为依据,是诊断性评价。

  20.根据《基础教育课理论》,我国小学现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改革并设科学、艺术等综合课程,这体现了课程结构具有(  )

  A.综合性  B.均衡性  C.选择性  D.时代性

【解析】:

题干强调小学阶段的综合课程,即体现了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故选A

二、简答题

2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2、儿童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3、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

三、材料分析题

24、唐老师布置学生回家用泥巴做手工,要求留意制作的过程和感受,给作文累计素材。

不久,小强的爸爸就气势汹汹的来找唐老师,质问唐老师为什么小强一回家就玩泥巴,不学习。

唐老师就将小强的作文读给家长听。

作文中提到小强曾经做过一个坦克模型,但是被他爸爸非常生气,就一脚给踩坏了。

家长听完小强的作文,表示理解了孩子的行为。

(1)评析唐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方法。

(2)试述家校合作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25、杨老师在讲《分数的基本性质》。

采用的导入方式是“猴子分饼”。

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

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三块,分给猴A一块。

猴B见到说:

“太少了,我要两块。

”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六块,分给猴B两块。

猴C更贪,它抢着说:

“我要三块,我要三块。

”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九块,分给猴C三块。

那么同学们,这个猴子这么贪心,你觉得他能吃完吗?

(1)评析杨老师所设计的教学导入环节。

(2)课堂中常用的导入方式?

四、教学设计题。

26、《草》白居易

(1)、描写该诗的意境并分析主题。

(2)、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

(3)、设计针对生字“枯”的写字指导过程。

27、练习:

(1)、多数怎样估计:

①《新编小学生字典》592页,大约是()页

②小俊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个。

③本校有学生688个,大约是()个。

④李平大叔今年的桔子1328千克,大约是()千克。

(2)、刘宁走一步平均长62cm,从操场这头到那头共252步,操场大约长()米。

(3)、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19所小学,全乡有多少小学生?

(4)、燕鸥从北极到南极,形成17000千米,如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

(5)、四年级学生去秋游,每套车票门票49元,共需104套,要带多少签?

问题:

(1)估算与精算的区别?

(2)指导中年段小学生,试拟教学目标。

(3)据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教学活动和理由。

28、Lookandreadourschool(图)

(1)、简述英语课程创设意境的方法。

(2)、指导小学生,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操练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29、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分);

(2)如指定低年级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音的高低知识点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

30、前翻滚

(1)、说明“前翻滚”的教学重点、难点。

(2)、指导水平二的学生练习,拟定教学目标。

(3)、设计犯错纠正和理由。

31、花点心

(1)、美术语言的造型元素。

(2)、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拟定教学目标。

(3)、设计新环节的活动和理由。

2016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答案及解析

1.B2.D3.C4.B5.A6.C7..A8.B9..A10.A11.C12.B13.B14.A15.C16.C17.A18.B19.C20.B

二、简答题:

1.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接着是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处在最高层次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中前四个层次是缺失性需要,最后一种需要属于成长性需要。

低层次的需要要在高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有对高层次的需要。

这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首先满足学生低层次的需要,才能促进他们发奋学习;

其次也要注意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才能更好的调节低层次的需要

2.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

如有的人“少年得志”,有些人则“大器晚成”。

②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着差异。

如有的儿童,他们的数学能力较强,但绘画却很差,而有的同学正好相反。

③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不同个性心理倾向。

如同年龄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等。

④个别差异也表现在群体间.如男女在智力结构上的差异,女生)擅文,男生擅理。

根据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3.《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包括:

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

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三、材料分析

(1)家校联系的主要方式有:

通过与家长相互访问、建立通讯录、定时举行家长会、组织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等加强与学校之间的联系。

材料中老师通过小强的文章让家长更好的来了解小强,加强了家校联系的一致性。

也体现了在教育过程中教育的一致性原则。

唐老师的沟通方式是非常合理的。

(2)试述家校合作应遵循的基本要求1.教育要求的一致性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教育,在方向上要保持一致,共同的教育使学生的努力方向更加明确。

家庭教育要配合学校,家长要和教师沟通配合好,不能各行其是。

2.教育作用的互补性要使学校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除了要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作用以外,家庭教育要侧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创造和谐的家庭成员关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

学校教育则应按照教育目标,从德智体美等几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文化知识基础。

3.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作用在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中,学校教育更自觉,目的性更强一些,并且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因此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学校要经常同家庭联系,这样才可以扬长避短、校内外相结合,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25、杨老师在讲《分数的基本性质》。

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三块,分给猴A一块。

“太少了,我要两块。

”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六块,分给猴B两块。

“我要三块,我要三块。

”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九块,分给猴C三块。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

(学生自主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1)评析杨老师所设计的教学导入环节。

杨老师所设计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能更好结合起来,能更好的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带他们进入课堂教学。

(2)课堂中常用的导入方式?

数学课堂中常用的导入方式复习导入谜语导入图片导入谈话导入结合生活实际导入设置生活情景导入设置悬念导入

26、语文教学设计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描述该诗的意境并分析主题。

诗歌意境:

诗人白居易在古诗中先呈现了生长着茂盛野草的大草原。

紧接着呈现草叶枯黄的秋景,在烈烈劲风中,野火燎原。

最后展现春回大地,小草钻出灰烬,一派勃勃生机的画面。

诗歌主题:

《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抒发对小草坚韧不拔精神的敬佩之情。

2、拟定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会认“枯、荣”两个生字,会写“枯、荣、烧”三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研究古诗,学生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感受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3、设计针对生字“枯”的写字教学设计。

一、学生自学生字,教师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

2、班内交流。

3、教师指导书写。

二、重点讲解“枯”字。

1、询问学生枯字的偏旁结构,并指明为左右结构。

由“木”与“古”组成。

2、提问学生“木”与“古”的含义。

3、结合“枯”字的结构,向学生表明“枯”字的含义就是树木年老了。

4、鼓励学生用“枯”字进行组词造句。

三、练习书写1、安排学生学写枯字。

2、请学生上台展示,书写枯字。

四、拓展延伸询问学生还有哪些字与“枯”字形相似,字音相近,借此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讲解:

姑、咕、估等。

27、数学教学设计

1.区别:

估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经常用到,估算与精算相互补充,在实际运用有不同的功能。

对于一些问题可能只需要估算,就没有必要一定要精算,估算是根据具体情境及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作出的大概推断或估计。

精算则要求有精确的结果

2.知识与能力:

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什么是估算,以及估算与精算的区别

3.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4.

(一)1,自主探索,掌握算法教学例题出示例题问题:

估计一下,买一部电话机和一个电饭煲,大约需要几百元?

提问:

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

板书:

97+192

这道题不要求我们算出准确的钱数?

要求的是什么?

你打算怎么办?

先独立思考,再分组交流,探索算法,再交流中体会估算的方法

学生汇报:

电话机的价钱是97元,97元接近100元;

电饭煲的价钱是192元,192元接近200元。

100元加200元等于300元,所以,买一台电话机和一个电饭煲大约需要300元。

讲述:

这样的算法就是估算(板书:

估算)你们估算的方法是对的,但估算的过程不必全写出来,老师教给你们一种简便的写法。

97+192≈300(元)号讲述:

“≈”这个符号叫做约等号,表示大约相等的意思,读作“约等于”。

(学生练习写约等号)

算式中为什么不能写“=”呢?

你觉得,人们为什么要用它来表示大约等于呢?

(让学生体会既有等于的意思,又表示不完全相等)

2,教学“试一试”

现在你能用刚才的方法估算买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电风扇,大约需要几百元吗?

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自行车的价钱是403元,接近400元,电风扇的价钱是105元,接近100元,400元加100元等于,所以买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电风扇,大约需要500元。

(板书403+105≈500(元))

如果我们带500元能买回这两件商品吗?

可能会有两种答案,通过讨论,形成不能买回的统一认识及原因,把403看作400,少算了,把105看作100,也少算了,所以估算的结果会比实际的结果小。

下面每人设想任意选购两件商品,估计大约需要几百约等

(1)买一部电话机和一辆自行车,大约需要几百元?

97+403≈500(元)

(2)买一个电饭煲和一辆自行车,大约需要几百元?

192+403≈600(元)

小结:

在刚才的计算中,同学们把要买的商品的价钱看成和它接近的整百数,再把这些整百数相加得到买这两样商品大约需要的钱数,这就是加法估算的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进行这方面的练习。

【设计说明】估算的方法虽然是本节课的重点,但学生掌握起来并不难,所以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交流掌握方法,而约等号及其含义则采用讲述的方法告诉学生。

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的统一

(二)小组合作、巩固练习

③本校有学生688个,大约是()个。

(2)刘宁走一步平均长62cm,从操场这头到那头共252步,操场大约长()米。

(3)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19所小学,全乡有多少小学生?

(4)燕鸥从北极到南极,形成17000千米,如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

(5)、四年级学生去秋游,每套车票门票49元,共需104套,要带多少钱?

想一想,其他几道题的笔算结果为什么有的比估算结果大,有的却比估算结果小呢?

为什么有的地方是估算,有的是精算?

【设计说明】笔算和估算都是计算的方法,这样的处理,有利于把估算和精确计算有机结合起来,在计算前让学生估算或计算后让学生用估算验算,有利提高精确计算的正确率,帮助学生认清估算和精算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由被动估算向自主估算的转变

28、英语教学设计

1、简述英语课程创设情境的方法。

英语教学离不开情境。

情境是客观存在,离开了情境,语言就失去了本质涵义。

“创设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是《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提出的要求。

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努力营造学习英语的有利环境,也应该努力创设直观、有趣的英语学习情景,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大胆实践、大胆交际。

一、运用直观、形象的实物教具和图片来创设情景。

二、运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

2、指导小学生学习,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操练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29、音乐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1、简要分析歌曲特点。

《大鼓和小鼓》是一首充满童趣的日本儿童歌曲。

全曲共八小节,四个乐句,独具匠心的旋律用较低的声音和“XX”的节奏相结合,表现大鼓的音色特点;

用较高的声音和“XXX”的节奏相结合,表现小鼓的音色特点,使学生形象生动地感受到大鼓和小鼓声音在高低、强弱、音色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演唱时要注意唱出大鼓声音的强和小鼓声音的弱,把握好歌曲中的力度对比。

2、如指导低年级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养成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培养对鼓的兴趣与喜爱,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求知欲望。

学生能够掌握用声势与歌唱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并应用到歌曲《大鼓和小鼓》的演唱活动中。

(3)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学会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能够背唱歌曲;

能够初步感知声音的高低与强弱。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音的高低知识点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

(1)教学环节:

一、导入1、欣赏图片,认识各种鼓,导入新课。

2、听歌曲《大鼓和小鼓》,出示大鼓小鼓,并认识这两种乐器:

大鼓和小鼓。

二、学习知识

1、听鼓声,看打鼓

(1)师:

请同学们仔细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播放一段打鼓的音乐)听完后叫学生说说你听到可什么声音,学生回答。

(2)师:

刚才我们听到了一段打鼓的声音,同学们知道鼓是怎么敲的吗?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鼓是怎么敲的?

(播放一段打鼓的视频)

2、认识鼓师: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鼓朋友,他们来和大家一块玩呢一个叫大鼓。

×

嗨你好!

一个叫小鼓,也叫小军鼓。

你好小朋友

3、玩打鼓通过敲击、观察正确分辨大小鼓在声响、形状、敲击方式上的区别。

师:

大鼓小鼓真有礼貌,小朋友要不要也和他们问好呢?

运用生动的语言邀请学生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