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观后感精选15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8026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佰》观后感精选15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佰》观后感精选15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佰》观后感精选15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佰》观后感精选15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佰》观后感精选15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佰》观后感精选15篇Word格式.docx

《《八佰》观后感精选15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佰》观后感精选15篇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佰》观后感精选15篇Word格式.docx

观影后觉得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实在是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当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压力。

许多人在夜晚跨越白昼的时间无法自处。

或许这是社会现状,形成这样的原因是我们不够强大,对社会的认知不够多。

和《八佰》里面的战士一样,有了民族信仰,有了对自由的向往,就不会再有崩溃的时刻。

我们没有生在战争时代,我们的今天是祖祖辈辈为我们创造的。

当我们有了梦想,有了要努力的方向,就要去拼搏。

为我们美丽的特钢,我们的德龙集团贡献出一份力量!

要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努力上,学习上。

努力学习自己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学之所用在阚总的带领下会建设出一个更美好的新特钢!

在厂领导的推动与鼓舞下我们会更出色的完成每一项任务,努力向上!

《八佰》观后感3

晚上去看了八佰这个电影,感觉还是挺好的。

讲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后期国民党大部队撤退,只剩一个师独自留守一个仓库里跟日本军交战的几天。

仓库地处市区和租界一河之隔,河这边是士兵应对日军残酷围剿,河那边是各种百姓生活,有商铺戏院也有各国使馆人民,大家都在观望河对岸这场战役。

几次交锋的战争场面很震撼,士兵们身绑炮弹与日军同归于尽往下跳的时候,瞬间泪崩。

但也有临阵脱逃,临时收编的百姓摇摆不定,对于杀人对于战场充满畏惧,不敢迎敌。

感觉挺真实的还原了士兵们的各种心态状态,包括他们聊天时那些话语。

不同于之前看过的战争题材的电影。

还有一匹白马出境,不太明白寓意什么。

河对岸有战地记者不顾风险进入仓库拍摄,也有召集募捐的女同学冒着枪弹游到对岸送旗子,有老外对赌下一场交锋输赢率,也有对岸高楼里用望远镜观察局势的知识分子。

电影里有一句:

战争的背后就是政治,类似这样的一些话。

还有一个片段记得很清楚,有很多百姓排队要支援(需要冒着敌人枪林弹火跑到对岸,很壮烈的行动)报名时需要报哪里来的,听见一人大喊:

聊城东昌府区某某某。

把我惊了,这不我家乡的人吶~

总之电影拍的很好,很真实。

各种视角描述都有。

战争场面也挺震撼。

值得一看。

突然想起十几年前在二环胡同里和管虎导演有过几句近距离聆听和面谈。

全然已忘当时的状态模样。

《八佰》观后感4

因为疫情的原因,我已经有半年多没有走进电影院看电影了。

听爸爸说最近有一部国产抗日片电影《八佰》很火,于是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观看了这部电影。

看完后心里对那些抗日牺牲的英雄们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敬意。

爸爸说这部影片是由1937年10月底“淞沪会战”的尾声战役改编而成的,主要讲了“八佰壮士”实际只有四百多人的一个临时组成的连队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顽强抵抗四天四夜,最后成功突围到租界的故事,场面非常的震撼。

影片中有很多让人感动的地方,触动我的泪点是一位位战士把炸弹绑在身上,拉开引线往楼下跳。

因为当时日军要用炸弹炸楼,如果一旦成功爆炸,那么四行仓库就全没了。

然而日军他们有盾牌举在上面,手榴弹根本扔不下去,所以战士们只能这样从高空跳下去。

一个、两个、三个。

越来越多的战士牺牲,且在跳楼前还报了自己的名字,一句“娘,孩儿不孝了!

”彻底让我忍不住眼泪流下来,他们也是有爸爸妈妈的孩子啊!

但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们奋不顾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部电影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中国军人的精神,我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感到自豪,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是和平年代,但我们那份爱国的精神和那颗爱国心是一直不变。

同时,我们更不要忘记那些为国牺牲的英雄们,是他们用鲜血换来了现在繁荣昌盛的祖国!

《八佰》观后感5

在烈日炎炎的八月,我观看了一部由真实历史改编的大型战争电影《八佰》。

这部电影讲的是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四百多人由团长谢晋元带领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顽强抵御日军进攻的故事。

其中,我感触最深的角色就是端午了。

端午本是一个在家乡种田的农民小伙,因为战争和叔叔弟弟来到了将要沦陷的上海,加入了抗日的队伍。

起初,他苟且偷生、畏战想家、多次想要逃回家乡,战斗时,他连枪都拿不稳,连敌人都不敢杀,是个被整个团蔑视的“懦夫”。

但是后来亲眼看到叔叔被日军杀死,心里埋藏的怒火这才燃烧,他终于意识到逃避是没有用的。

在他的最后之战,他为了保护战地里的旗帜不被日军打倒,不惜拼尽生命攻打敌军飞机,最终不幸中弹逝世,成为了全团的英雄,点燃了队伍的斗志。

端午从一位被鄙弃的“懦夫”渐变为被尊敬的“英雄”,这之间只有短短四天。

是什么让他有这样巨大的改变,我想应该就是他的那颗爱国之心。

只因这颗爱国之心,端午他点燃了全团的斗志,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同时也让河岸租界里的国民知道:

宁作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时间的脚步在不断的前进,世间的尘埃在不断抹去,而历史是永不变的,那些拼命救了中国的烈士们,是永远铭记在我们心里的。

现在和平了,我们每天生活在安全的社会中,但遥想战争年代,中国的英雄们抛头颅,洒热血。

是他们用鲜血为我们换来了当今的美好生活

所以我们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让中华人民共和国伫立在世界的顶峰!

《八佰》观后感6

9月20日,这一天,使我悲哀;

这一天,也使我愤怒,因为我去看了电影《八佰》。

电影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

《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主要故事讲述了在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八百名壮士在上海“四行仓库”奋力对抗三十万日军,并奋战四天四夜的故事。

这场战争是中日第一次正面交锋,持续了大约三个多月,当时上海濒临沦陷,人心涣散。

为了能够稳住人心,取得最后的胜利,第88师262旅524团团长谢晋元率420多战士,收到命令坚守最后一道防线“四行仓库”。

为了迷惑日军,壮大声势,谢晋元对外宣称一共有800将士,但实际上只有四百多人,这也就是电影片名《八佰》的由来。

《八佰》这部电影让我十分悲愤,而最使我震撼的就是陈树生舍身炸日军了。

郑恺饰演的陈树生为真实“八百壮士”之一,在发现敌人企图用钢板阵爆破楼体时,身绑手榴弹毅然跳下仓库,用身体砸进敌阵,与敌人同归于尽,仅给母亲留下“舍生取义,儿所愿也”八字血书。

陈树生豁出命来也要守住阵地的大义凛然,影响了战场上的其他士兵。

他们也纷纷排成一列,身绑手榴弹,高声喊出自己的姓名,一个个一跃而下。

这些画面,深深震撼着我,感动着我,让我泪流满面!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站在苏州河对岸租界的一个人流着眼泪激动地说。

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少年,更要发奋读书,掌握更多科学知识,长大为祖国效力。

周恩来总理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们努力读书就是为了让中国不再落后,不再挨打。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要感谢这些先烈们,这是他们的牺牲换来的!

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辜负先烈们的初心,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八佰》观后感7

十点多,和朋友看完点映《八佰》。

大概有半年多没有去电影院看电影,以至于疫情前最后一场电影和谁看的、看的什么,完全没有一点印象。

时间流淌得真无情,不久之前鲜活的记忆竟然会消失不见。

因为买票晚了,坐得太靠前,一开始出现的音效让我对朋友一直说:

“我害怕。

”现在不自觉惊叹,害怕这种感受,我是多久没有拥有过了。

说说电影。

仅仅一河之隔,对比强烈,炮弹声此起彼伏,一面中国军人在流血流泪,一面租界百姓在犹唱后庭花。

经历炮火的中国军人让人心疼,那么多英勇无畏甘心奉献的,那么多向死而生勇往直前的,让“大无畏精神”不单单是形容词,更成为了中国军人纵身一跃、牺牲自我的动词,“大无畏精神”背后浮现着的中国军人形象让这个词语永远饱含力量。

另一面看热闹的百姓也发生了大的变化,从一开始不允许中国军人跨河到最后伸出想要帮扶的双手,“商女不知亡国恨”渐渐消失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认同支持、奋不顾身越来越多。

的确,日本的炮弹伤了多少同胞、中国军人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气魄让国人不得不警醒:

国不太平,何以为家?

说到如今。

一个民族对我国伤害如此之深,但是我们的历史那样客观地讲给人们,我们的观点那么正确地引导人们,是要多么大的胸怀才能这样毫无恩怨色彩地教育子子孙孙千秋万代:

赞美和平。

影片结束时,朋友边哭边说非常感动,我倒是很久没有过想哭的感动了,等拥有这样的感动我一定第一时间记下来。

《八佰》观后感8

《八佰》这部电影是在前些日子上映的,我妈给我说这是一部抗战的片子,我本以为这是八百壮士抗争成功了呢?

谁成想,最后的结果令人感到伤感!

《八佰》主要讲的是一九三九年,关于“淞沪会战”的故事,位于苏州河北岸的是战火硝烟不断的”四行仓库”的所在地,而河南岸的却是英国人租借处,人民安居乐业,一条河流,将两地分成了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色!

经过不断抗战,最后虽然失败,但依然有大多数战士存活了下来!

在《八佰》中,最让我感到十分“震撼”一个片段是在日军准备爆破大楼时,因为他们四面八方都有钢板防护,手榴弹一扔就弹开了。

于是,一位士兵将炸弹绑到了他自己的身上,他不顾敌人重力的炮火攻击,纵身一跃,直接跳入了一群日军所围成的钢板阵,随着一声响动—“咚——”他与一些日本鬼子同归于尽了:

之后,越来越多的战士也像先殉职的那一位战士一样;

身绑炸弹,与日本鬼子同归于尽!

其中,我还特佩服一个人,他叫“刀子”,他本来在难民过桥时拦下了一个想“逃”的军人,但在德国人运电话线受阻时,他却挺身而出,以身殉国,将电话线安全运到四行仓库!

从大体上看,他们的抗战已经输了,但,他们的精神却被后人所铭记,他们,才是真的中国人!

《八佰》观后感9

因为疫情,已经有半年多没有走进电影院,昨天拿着读书打卡兑换的电影票终于观看了2020年第一场电影—八佰。

实实在在地被感动哭了,怎么能这么好。

电影出现的人物众多,能被记住的角色多达十几二十个,却一点不凌乱,很多情节点通过个体以及几个群体间自由切换的视角下得以完整顺畅呈现,不得不说,管虎导演为这个故事选取的视角以及所做的视角转换是一剂叙事的良药。

一部热血沸腾的爱国教育片,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华夏热血儿郎的家国情怀!

淞沪会战末期,中国军队西撤,只留下四百二十余人固守上海。

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八百壮士”愿为和平、奔赴沙场,发出了不当亡国奴的怒吼。

他们以血肉之躯誓死坚守,彰显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气节。

开头,一条河隔着四行仓库和租界。

河的这边断壁残垣满目苍痍,河的那边万家灯火歌舞升平。

八百壮士,真实又热血。

不是神剧,他们是真实的人,会死,会害怕,也想逃,一堆男人在一起也想讨媳妇,也看着对面一河之隔的美女眼神发直。

这群真实的人,守着一个仓库,守护上海群众的信念。

明知是死,还拼尽全力的样子,有着让人无法直视的美。

我们都知道现实,可是若在现实里完全丢失了理想,就真的有点无趣,是吧?

战场的刻画从小角色入手,角色有成长,最后家国之情是自然的流露。

电影首先展示他们是普通的真实的人,伴随着他们亲历了一些事情,最后都成长为英雄。

坚韧的抉择与觉醒在重压下更显弹性,每一个底层士兵的人性被解析重构,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的民族气节未曾改变。

我歌颂每一位英雄。

无论从何种角度解读,2020年能够在影院看到《八佰》都意义非凡,久违的热血浪漫,愿世间再无喧嚣。

《八佰》观后感10

今年暑期档有一部大热影片——《八佰》,听说好评连连,妈妈迫切地在上映一周后就带我去观影了。

一开始并不热衷的我,看完以后深受触动。

这是一部讲述淞沪会战末时在上海四行仓库,国军顽强抵御敌军的一场战斗。

是以微弱的420多名士兵以少敌多对抗30万日军倭寇的惨烈战争。

然而为了壮大声势,迷惑敌军,当时的团长对外宣称抵抗士兵有800余人,这也是《八佰》这部影片的由来——不是“八百”,而是“八佰”!

这样人数悬殊的战斗无疑是十分艰难的。

其中有一个片段是最让观众震撼的:

有重要人物要与仓库里的指挥官通话,有人捐了电话线却苦于无法送进仓库,爱国人士排队主动请缨跑过桥送电话线,然而无一例外都被日军射杀于桥上,这时看赌场的刀子自报姓名,冒着敌军的枪林弹雨,跑上桥,拾起前面英雄掉落的电话线向桥那头跑去,一枪,他倒下。

又站起来跑出去,接二连三的子弹飞射而来,他无处躲避,两枪,三枪,他已经跑到桥那头,用尽最后力气将电话线抛向仓库,最后倒下。

那边的战士终于顺利拿到电话线。

仅仅是为了一通电话,仅仅为了跑过一座桥,就是数条人命。

我的耳边一片沉寂,还有隐隐的啜泣声。

我没有生活在那样的年代,无法感同身受。

但是这部影片让我知道今天的和平安宁来之不易,没有战争不惨烈,没有牺牲不让人痛心,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要了解历史,好好学历,走科技强国的道路!

少年强则国强!

《八佰》观后感11

这部电影结束时,全场鸦雀无声,都在默默的离开,这样的场景绝无仅有。

大家心情都很沉重,忍不住的默默流泪。

值得肯定的这是一部好的历史题材电影,以历史为框架进行改编,刻画出在抗日时期军人民众的真实写照。

我觉得一部好的历史题材电影,就是在大家观影结束后忍不住思考,并且去了解背后的历史。

让我心生惭愧对这段历史知识的空白,这部影片是我重拾历史认知的契机。

的确这样历史应该被人记住,更多的抗日英雄更应被人铭记。

而“他们”的出现就是群像而非个人,“他们”没有决策的权利,或许姓名都没能载入历史,拼死战场,为抗日战争做最后的牺牲。

《八佰》全篇的'

战场群像是以一群小人物的心理刻画展现,在家国情怀、民族危难之际,小人物随之成长,以细腻的心理写实手法层层递进情感。

在不同小人物的成长过程中,也反映着当时各种类型各种群体各种不同的内心活动。

更是以一条河作为天堂和地狱的讽刺,在战争年代大多数民众由麻木转变为全民抗日的内心转变。

这部影片中你记住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一个群体。

他们向死而生的精神,全场有多个事件不断地有层次的烘托宣扬爱国情怀。

整部影片的故事流畅性很细腻同时也很悲壮。

电影的观感带入性很强,仿佛就在经历着这场殊死搏斗。

“隔岸相顾,盼愿再无喧嚣。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震撼人心,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中华民抵御外侮民族气节未曾改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珍惜和平年代!

无论大家以何种角度去解读这部电影,文明理性讨论。

《八佰》观后感12

蝼蚁尚且贪生,在战争的巨大威胁下,老鼠也要求一个生。

正如预告片中,闸北的大批难民正在涌向灯火辉煌的租界。

有人求生,有人却在赴死。

上海郊外的田野中,一群军人正在艰难地行军,操着湖北口音问离上海还有多远。

这个细节很带感,因为该团其实之前已经打残,一半士兵是从湖北保安团补充的。

而远处的上海城,已经在连番战斗之后遍地烽烟、残垣断壁。

一座仓库,四百多人,四天四夜,淞沪战场的血肉磨盘,已经将整个城市化为废墟。

当谢晋元站在楼顶远望南岸,那一片灯红酒绿的繁华气象,越发衬托得北岸宛如地狱。

预告片有一点非常有趣,至今没有出现任何一位主演的正脸,但这或许就是电影的本意:

没有个人命运,只有家国;

没有个人生死,只有八佰。

电影的历史考据也做得很好。

因为怕重武器打到对岸的租界引起国际冲突,当时的日军也只能用轻型坦克和步枪攻击四行仓库,双方大多数时候都是短兵相接,而预告片里短兵相接的镜头,可以说是惊心动魄。

包括后面,几名战士在楼顶牢牢抓住一杆千疮百孔的战旗,这应该就是四行仓库战斗著名的护旗之战。

电影中将如何呈现,非常值得期待。

从预告片来看,管虎导演一贯的手持写实画风和快节奏叙事依然得以延续,电影可看性极强。

那种血火之间的残酷与忠诚,得以一览无余地表达。

对应片头的偷生老鼠,预告片结尾也是动物,一匹雄壮的白马从残破的战场中一跃而起,飒沓飞驰,其中的隐喻意味令人无比亢奋。

《八佰》观后感13

最近,最火的电影非《八佰》莫属了,也经常看到同学写《八佰》的观后感。

正好妈妈单位发了两张票,趁今天下午没事,就把电影看了。

《八佰》改编于真实事件,电影取材1937年发生在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

讲述了中日淞沪会战交锋近三个月,彼时的国民心中遍布恐惧和迷惘,军人畏战,人心涣散。

在上海濒临沦陷的时候,第88师524团团附谢晋元奉命带领420余人驻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

为迷惑日军、壮大声势,他对外谎称仓库内有800人,“八百壮士”因此得名。

一面天堂,一面地狱。

当时还有英国等国家的租界,所以日军打的时候,不能打租界,轰炸也是如此。

苏州河把1937年的上海一分为二,虽只有一河之隔,但有天壤之别,一面到处是硝烟、废墟、千疮百孔的建筑,衣衫褴褛的人们,而对面灯红酒绿,有唱戏、赌场玩牌,人们有时髦的发型和名贵的衣物。

日军用钢板阵掩护工兵爆破墙体,手榴弹无法击破,壮士们就将炸药捆到自己身上,从楼上跳到日军的钢板阵中。

一位赌场老板说: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一个女孩冒着生命危险,从河对面游了过来,送中华民国国旗,升旗必定会激怒日军,可在自己地盘上,为什么不升?

民国国旗升起来了,日军战斗机扫射,人肉来挡,死一波,上一波,无论如何,国旗不能倒!

致敬英雄,中国人民永远会记住你们!

《八佰》观后感14

看完这部电影,有种悲痛和自豪的感情从心底里涌动着。

我好像透过屏幕,真实的感受到了那些战士的勇敢和无畏。

这些有血有肉的战士就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他们放弃小家,保护国家,用生命和鲜血唤醒了我!

让我懂得了身为中华儿女应该怎么去做。

面对日军无法用手榴弹炸开的钢板,战士们把身上绑上炸药,毅然从楼上跳了下去。

他们的牺牲不是无谓的挣扎,无用的表演!

每一位高声报下自己的名字,伴随着硝烟消失的战士,都是默默无闻的英雄。

一开始百姓隔岸观火,硝烟飘到眼前,却依旧毫无警戒之心,总以为有外国人保护是安全的。

后来亲眼目睹战士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保卫国家的血肉长城时,这些生活在租界的人们慢慢的觉醒了,他们就开始自发的为守备军捐钱捐物,接电话向,送国旗和药品,做一些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这场战斗不仅仅是400人的战斗,更是中华人民的战斗。

影片最后,军队需要向租界撤退时,他们面对敌人的疯狂扫射一点都不畏惧,看着战士们身后的血雾,我不禁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

“苟活者在淡红色的血色之中,会依稀看见渺小的希望,真正的勇士,将更奋然前行。

”没错,在血色之中。

我看见了中华民族的希望。

那希望穿越时间。

在我胸口燃烧,这800人是真真正正的中国人,他们且行在血雾之中,唤醒了沉睡的麻木的自以为是的中国人民!

八佰,不仅仅是八佰人,更是一种向死而生的八佰精神。

《八佰》观后感15

1937年8月,日本进攻中国上海。

淞沪会战爆发,随着三个月的战斗,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

随着国民党军队的全线溃败,国民党军队在上海的据点,就只剩下上海闸北中南部、与租界只隔着一条苏州河的四行仓库。

这座仓库,成为了日本人,在上海唯一没有占领的地方。

驻守这座仓库的军队,构成人员复杂——除了正规的中央军之外,还有从其他地方扩充进来的逃兵。

他们是中国军队驻守上海的最后一道防线。

和以往的抗战影视剧不同,这部电影更加人性化,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抗战伊始,中日两国军人的作战素质存在着极大的差距。

日本军人残暴嗜杀,军国主义的教育已让他们泯灭了人性。

可是守卫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有的压根本就没有想过要打仗,他们只是想来上海观光旅游。

有的根本没有练过射击,更别说杀人,即使钢刀架到脖子上面对死亡的威胁才敢开几枪。

只要战斗稍稍停顿,他们有的人,看着灯红酒绿的法租界,十分向往美好的生活。

更有人甚至有人趁机溜了号当了逃兵。

最终,经历了死亡的洗礼——租界内的老百姓为了给仓库送补给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为了保证仓库的完整性,一些战士奋不顾身扛起炸药包,飞身跳入跳入日本军队之中和侵略者同归于尽。

在看到自己的战友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护战旗不倒自己十分的受感染。

在经历了这些血与火的洗礼之后,四行仓库的守军才真正变成了一名真正的抗日战士。

看完《八百》后我觉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那些逝去的英雄永远不应该被遗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