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气候特点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73175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的气候特点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的气候特点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的气候特点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的气候特点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的气候特点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的气候特点文档格式.docx

《的气候特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的气候特点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的气候特点文档格式.docx

票数:

13214评论:

【条】

30年罕见秋冬连旱突袭北方冬麦区

2008年11月-2009年1月

北方冬麦区

北方冬麦区严重干旱

13153评论:

3.50年来最严重春旱困扰黑蒙等地

2009年4月-5月

黑、蒙等地

相关文章:

黑蒙5月降水创新低

11388评论:

4.50年罕见秋旱灼伤南方大地

2009年8月-11月

南方大部地区

江南华南持续高温

11380评论:

5.华北局地最高气温破6月历史纪录

2009年6月23-27日

华北

北京高温破6月下旬极值

10833评论:

6.四川震区遭受暴雨洪涝灾害

2009年7月-8月

四川震区

四川遭遇强降雨

10219评论:

7.华北黄淮等地遭受今冬寒潮、暴雪夹击

2009年11月

华北黄淮等地

我国中东部今秋首次寒潮

9458评论:

8.华北黄淮大范围暴雨,部分地区降水量创5月历史新高

2009年5月9-10日

华北、黄淮

湖北道路成池塘

9320评论:

9.年度最强暴雨袭击长江中下游

2009年6月28日-7月1日

长江中下游地区

长江中下游暴雨来袭

8962评论:

10.罕见强对流天气袭击我国7省

2009年6月3日-4日

山西、河南等省

豫皖等地遭遇罕见强飑线

8768评论:

2009年国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年初欧洲遭遇罕见寒流造成多人死亡

2009年1月上旬

法英等国

大雪造成德国交通瘫痪

12725评论:

新德里遭遇近50年来最热天气

2009年4月中下旬

新德里

高温袭印度

11297评论:

3.高温热浪导致澳大利亚发生严重火灾

2009年1月底-2月初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罕见热浪助虐山火

10918评论:

4.高温热浪天气导致南亚375人死亡

2009年6月

印度等国

印官员建议将高温定为国难

10865评论:

5.澳大利亚出现近70年来罕见的强沙尘

2009年9月

沙尘暴横扫澳大利亚东部

10757评论:

6.飓风“艾达”袭击美洲多国,导致20万人受灾

“艾达”来袭

9571评论:

7.持续暴雨频袭非洲多国

2009年3月

安哥拉等国

非洲多国遭严重洪灾

9221评论:

8.“凯萨娜”先后袭击菲、越,多省进入“灾难状态”

2009年9月26日-30日

菲律宾等国

第16号台风“凯萨娜”

8542评论:

9.长寿命超强台风“芭玛”诡异多变

2009年9月29日-10月14日

菲律宾、越南等国

第17号强台风“芭玛”

10.北半球中高纬多地创下降雪偏早新纪录

2009年10月-11月初

德国等国

德国波兰降雪之早实属罕见

2004年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近8年中登陆我国内地最强的台风“云娜”重创浙江。

 

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秋旱。

内蒙古东部和东北西部春夏连旱。

川东、重庆等地发生严重雨涝灾害。

2004年7月云南、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发生暴雨洪涝及地质灾害。

雷雨大风、冰雹及雷击灾害影响大。

2004年部分省区局部发生雪灾或冻害。

2004年夏季南方出现持续高温天气。

2003年至2004年冬季为1961年以来第3个最暖的冬季。

春季北方沙尘天气较2003年同期明显增

2006中国十大气象事件:

气候变暖沙尘暴酸雨

本文出自:

水世界网作者:

bluesnail点击率:

662

 

中国气象局30日评出2006年全国十大气象事件。

  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宋连春说,透过这些事件可以看出,2006年中国天气气候异常多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气象灾害种类多、范围广、灾情重。

  这十大气象事件是:

  ——今年是中国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今年中国气温继续升高,全国年平均气温为10.0℃,比常年同期偏高1.0℃,为1951年以来最高值,与1998年持平,也是连续第10年高于常年。

  ——百年一遇超强台风“桑美”登陆中国。

今年8月10日,超强台风“桑美”在浙江苍南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7级,为百年一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登陆中国大陆最强的一个台风。

  ——强热带风暴“碧利斯”横扫中国南方七省(区)。

强热带风暴“碧利斯”今年7月14日在福建霞浦登陆,之后深入内陆历时5天。

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7省(区)出现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天气,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山洪和山地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为近10年单个热带气旋之最。

  ——重庆、四川遭遇历史罕见高温伏旱。

今年夏季,重庆遭遇百年一遇特大伏旱,四川出现1951年以来最严重伏旱。

重庆、四川两省(市)7月中旬至8月下旬遭受罕见的持续高温热浪袭击,其中重庆市≥38℃的高温日数达21天,创历史新高;

22个区(县)最高气温破当地历史记录。

  ——春季森林火险等级高,雷击引发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

今年5月21日至6月2日,黑龙江省黑河市、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旗、牙克石市遭受雷击,相继引发特大森林火灾。

据卫星资料估算过火总面积约为3820平方公里,是1987年以来大兴安岭地区最严重的一次森林火灾。

  ——强沙尘暴频袭中国北方,北京一夜降尘33万吨。

今年春季,中国北方出现18次沙尘暴天气过程,其中强沙尘暴过程达5次,为2000年以来同期最多。

4月9日至11日北方出现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13个省(区、市)遭受影响,造成9人死亡;

北京4月16日至17日一夜总降尘量达33万吨。

  ——暴雪封阻旅客春节返乡。

今年1月17日至20日,山西南部、陕西中部、河南、安徽北部、湖北北部出现大到暴雪。

时至春运高峰,大范围雨雪天气导致河南省公路、民航、铁路全面受阻,仅郑州一地滞留人数就达10多万人;

京广、陇海等铁路沿线部分列车无法正常运行,10多万名旅客滞留北京西站,均为历史罕见。

  ——夏季暴雨洪涝导致福建高考延期。

今年6月上旬,华南、江南、西南地区东部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过程,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部分地区发生了较严重暴雨洪涝灾害。

福建省建瓯市城区被淹,近五千名考生无法按时参加高考,这是近半世纪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高考延期。

  ——北方出现近14年来最严重的酸雨。

据北方7省市(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山西)监测资料显示,2006年北方出现了14年以来最严重的酸雨,降水酸度显著增强,酸雨频率明显提高。

7省市16个监测点的年均降水pH值为4.5,酸雨频率为44%,其中强酸雨频率为23%。

  ——12月太阳连续强烈爆发。

今年12月5日至16日,太阳连续发生强烈爆发事件,这是1957年以来太阳活动低年中最剧烈的一次。

受其影响,中国多次出现长时间、大面积短波通讯信号衰减和中断,电网中出现较强附加电流,国内外卫星工作多次失常。

来源:

中国气象局

2007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1、新疆特强大风吹翻列车2、台风“圣帕”肆虐南方七省(区)

3、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暴雨洪涝

4、我国气温继续攀升,为近57年来最暖的一年

5、强对流天气频繁,雷击伤亡严重

6、罕见暴风雪袭击辽宁、山东

7、江南、华南高温伏旱严重,数百万人饮水困难

8、强台风“罗莎”给浙江造成严重损失

9、城市暴雨影响严重

10、南方地区发生1951年来罕见的秋旱

国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1、拉尼娜事件于2007年8月爆发2、印度洋强热带风暴“锡德”横扫孟加拉国

3、澳大利亚持续多年的干旱加剧

4、夏季欧洲南部遭遇严重高温热浪

5、年初加拿大和美国遭遇严重暴风雪

6、雨季非洲多国发生严重洪灾

7、大西洋两个强飓风狂扫加勒比海和中美洲多国

8、阿拉伯海强热带风暴“古努”袭击阿曼

9、日本出现创纪录高温热浪

10、太平洋台风“利奇马”引发越南严重洪灾

(一)2008年度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1.历史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肆虐南方

  2.台风登陆个数多,登陆时间之早、登陆比例之高破历史纪录

  3.强台风“凤凰”袭击9省,滁河发生大洪水

  4.黄河发生建国以来最严重凌汛

  5.长江中上游和淮河流域发生严重暴雨洪涝灾害

  6.上海遭受超百年一遇暴雨袭击

  7.10月西藏出现罕见雪灾

  8.9月四川地震灾区遭受暴雨及滑坡、泥石流袭击

  9.南方地区出现1951年以来最强秋雨

  10.东北、华北等地发生严重冬春连旱

  中国网:

  

(二)2008年度国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1.暴风雪、严寒和冰冻席卷欧亚多国

  2.风暴“纳尔吉斯”重创缅甸,约14万人死亡失踪

  3.龙卷风频繁袭击美国

  4.4个飓风接连重创加勒比海

  5.飓风“伊万”袭击马达加斯加

  6.蒙古国遭遇暴风雪和沙尘暴

  7.南亚遭遇严重暴雨洪水

  8.春季拉尼娜事件结束

  9.热带风暴“风神”严重影响菲律宾

  10.北极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成为一个岛屿

回眸二00三年十大气候事件

2004年2月26日当代健康报

在过去的2003年,“老天爷”反复无常的脾气表现得淋漓尽致,刷新了自1961年我国全面记录气象资料以来的多项纪录。

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气象灾害,已经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损失,也给公众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

淮河流域特大洪水

2003年汛期,淮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近50年来第二位。

雨区集中,雨带位置偏北,江苏、安徽两省沿淮地区及河南东南部的部分地区达500至60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至2倍。

南方罕见高温热浪

2003年盛夏,南方地区,特别是江南和华南地区,35摄氏度以上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最多,38摄氏度以上高温日数也为1961年以来的极大值。

这种持续高温的天气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温度之高为历史同期罕见。

其中,黄淮南部、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北部及四川东部、重庆等地达到38至40摄氏度;

浙江中部和西南部、福建北部、江西中部等地达40至43摄氏度,浙江丽水高达43.2摄氏度。

江南严重伏秋连旱

2003年盛夏,长江以南大部高温少雨。

福建、浙江、湖南、江西四省7月至8月上旬平均降水量仅80毫米,不及多年平均的一半。

高温加速了旱情发展,旱区波及浙江、江西、湖南、福建、湖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福建、浙江、湖南、江西出现了1971年以来最严重的伏旱。

进入秋季,南方地区仍然少雨。

闽、浙、湘、赣、桂五省区的降水量也为1961年以来极小值。

黄淮流域低温阴雨

8月中旬至9月上旬,华北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及四川东北部地区出现历史同期少见的低温阴雨和寡照天气。

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黄淮及汉水流域等地再次出现长时间的低温连阴雨天气。

持续低温连阴雨天气,致使光照明显不足,部分地区农田内涝和渍害较重,秋收秋播较往年推迟。

黄河中下游秋汛

8月下旬至9月上旬,西北东南部、华北南部、黄淮和湖北西北部、四川东部等地频繁出现强降水过程。

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至2倍,黄河中下游部分地区偏多2倍以上。

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前期,西北东部、华北南部、黄淮西部等地再次出现强降水过程;

黄河中下游水位上涨,出现历史罕见的秋汛。

台风“杜鹃”横扫广东

截至2003年11月底,共有6次台风在我国登陆。

台风带来的降水使南方地区旱情及高温天气得到缓和,对作物生长和增加水库蓄水十分有利;

但第7、12、13号台风登陆时强度强,破坏力大,给华南部分地区造成不同程度损失。

春季沙尘暴异常偏少

2003年是50年来我国沙尘天气最少的年份。

北方地区共出现了7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有2次沙尘暴天气过程,其余5次为扬沙过程。

与过去几年相比,去年的沙尘天气过程偏少、范围偏小、影响较轻,而初春(3月份)我国北方没有出现沙尘天气过程是近年没有过的。

北方秋季降水创新高

2003年秋季,北方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其中,华北、黄淮及新疆南部等地偏多1至2倍。

去年秋季,北方地区平均降水量打破了1961年以来最高纪录。

如天津、河南郑州、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地秋季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最高纪录。

强降水导致山洪频发

2003年5月,江南、华南等地频繁出现集中强降雨过程,其中,江西、湖南、广东、福建、广西、贵州等地先后遭受暴雨或大暴雨袭击,致使部分地区出现洪涝和山洪等灾害,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

东北连续5年春旱

东北西部、内蒙古东部地区旱情较重,部分地区自1999年以来连续5年出现干旱,而去年的干旱又明显重于前几年。

据5月中旬统计,东北地区受旱面积达660多万公顷,近千座水库干涸,数百条河流断流,对春播及作物生长影响较大。

四季更替、气象万千,既是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制约,我们需要吸取大自然给予的教训,谨慎地规范人类的活动,让2004年全国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姚润丰)

2009年我国东部天气气候预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预计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汛期(5----9月)主雨带将集中在华东东北部、长江中游、沿江江南及西南地区东部、华南西部,其中5月中原南部、江汉可能出现连阴雨,对小麦收获有不利影响。

华北中北部、东北东部、中原大部、四川大部将有比较严重的夏或伏旱。

另外,2009年我国主要大江大河没有较大洪水发生。

降水趋势:

主汛期(6----8月)西南地区东部、华南西部、沿江江南、华东东北部降雨量偏丰,有局部洪涝发生。

华北中北部、淮河上游、汉水中游、川中大部、华南地区东部沿海降雨量偏少明显,干旱比较严重。

梅雨趋势:

梅雨期(6----7月20日),长江中游、沿江江南梅雨量偏多,尤其湖南南部、江西中北部偏多明显;

6月上旬入梅(武汉平均期为6月16日),7月下旬初出梅(入梅早、出梅晚)。

台风趋势:

2009年7----9月登陆我国的台风6个左右,较常年平均(6.9)偏少。

气温趋势:

年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正常或略偏高,最热时段将出现在7月中旬后期----下旬前期;

极端最高气温39℃左右(以襄樊为代表站)。

预报依据:

一:

2008年1----10月太阳黑子相对数合计值仅28.7,比历史上1954年同期还少,次年1955年我国大江大河安澜,没有大洪水发生(不含支流),仅局部洪涝灾害明显;

二:

拉尼娜于今年7月结束,历史上类似的仅有1968、1974、1989年,次年除1975年淮河上游发生特大洪水外,我国大江大河均没有大洪水发生。

三:

今年10月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异常偏高(82),超历史同期1995年最大值(75)。

次年1996年我国长江中游6----7降雨量偏丰,梅雨明显,初夏中原南部部分地区小麦发生霉变。

四:

今冬12月以来中原大部干冬明显,至今几乎滴雨未见。

历史上近60年少有,与1987、2005年比较类似。

其中次年1988年江淮、江汉夏秋先旱后涝,入伏高温,秋作改种,旱、涝灾害都比较严重。

2006年我国大江大河均没有大洪水发生,且川、渝发生罕见高温干旱。

美国气候研究预测中心:

2009年三月可能会有拉尼娜现象发生

计算表明,当太阳的位置由南北回归线移向赤道,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日长增加0.00027s(秒),相当于1/3704s,它是春分和秋分时的地球自转速度小于夏至和冬至时的自转速度的原因。

实际上,每年4月9日-7月28日(110天)及11月18日-1月23日(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

1月25日-4月7日(72天)及7月30日-11月6日(109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

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一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一致,与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12月25日圣诞节附近的季节性特征相符。

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12月末的原因还在于,每年1月3日或4日为地球轨道近日点,太阳引潮力增大10.2%,与11月18日-1月23日(66天)地球自转加速阶段相对应,并产生地球各圈层的差异旋转[1]。

7月30日-11月6日(109天)为地球季节性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

11月18日-1月23日(66天)为地球季节性自转加速阶段,是季节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原因。

所以,今年8-10月厄尔尼诺进展缓慢与季节性气象不利因素阻碍有关,表明各种因素相互抗衡,季节性因素决定了异常变化的方向。

这意味着厄尔尼诺的快速进展将发生在2008年11月18日-2009年1月23日(66天)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与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相一致[2]。

我们在10月28日指出,7月30日-11月6日(109天)为地球季节性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

这意味着厄尔尼诺的快速进展将发生在2008年11月18日-2009年1月23日(66天)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与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相一致[3]。

2008年11月18日-2009年1月23日(66天)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并没有改变7月30日-11月6日(109天)地球季节性自转减速阶段所造成的中东太平洋海温下降趋势,表明2007年8月至2008年5月拉尼娜事件的能量还未完全释放,并可能在1月25日-4月7日(72天)地球自转减速阶段形成拉尼娜事件。

我们在2008年年初就指出拉尼娜增强厄尔尼诺后延的可能性[2,4-6]。

2000年全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拉尼娜增强的原因[1,2]。

北京德润林12月28日消息:

据气象专家称,近几周拉尼娜天气已经在赤道太平洋地区快速形成。

这可能致使未来三个月南美部分地区天气更加干燥,而美国明年三月春播期间天气多雨寒冷。

明年全球谷物和油籽作物可能受到拉尼娜天气的威胁。

据美国国家气候及大气管理局的最新预测显示明年形成拉尼娜天气的可能性较大。

目前的气候状况显示,拉尼娜天气还可能持续更久的时间,这可能导致美国天气多雨寒冷,从而影响明年春季的播种工作。

专家表示,许多地区已经察觉到拉尼娜天气的影响,澳大利亚东部地区降雨更加频繁,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天气多雨,而南美东南部地区天气更加干燥。

我们认为拉尼娜天气将会形成[7]。

美国气候研究预测中心每月厄尔尼诺的预测报告说,2009年三月可能会有拉尼娜现象发生。

数个模型,包括国家海洋和大气局的气候预测系统,最近的报告中提及2008年12月到2009年3月的拉尼娜现象发展情况,报告注意到了拉尼娜现象导致海水表面温度再次降低到了门槛线附近,但是在官方宣布拉尼娜现象发生的前三个月,海水表面已经就是这个温度了[8]。

2008年我国天气气候特征和主要气象灾害特点 

(一)2008年我国天气气候主要特征

2008年,我国天气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寒、春秋暖、夏多雨,年平均气温为连续第12年偏暖,年平均降水量偏多,为近10年来降水最多的年份,但阶段性变化大。

具体表现为:

冬季(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气温为近22年来同期最低,降水量略偏多,但前冬干暖、后冬湿冷;

春季(2008年3~5月)气温创历史新高,降水量略偏少;

夏季(2008年6~8月)气温总体偏高,南方高温天气频繁,但黄淮、华北部分地区出现罕见凉夏,季度降水量明显偏多,为1955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多;

秋季(2008年9~11月)气温偏高,江南、华南出现“秋老虎”天气,季度降水量偏多,为2001年以来同期最多。

1.年平均气温连续第12年偏高,但阶段性变化大

2008年,全国平均气温为9.7℃,比常年同期(9.0℃)偏高0.7℃,为1951年以来第七个最暖年,是1997年以来第12个偏暖年份。

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或接近常年,其中东北中北部及内蒙古东部、新疆北部和东部等地偏高1~2℃。

从季节分布来看:

冬季气温偏低,为近22年来同期最低,春、夏、秋季均偏高,其中,春季为有观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高。

2.年平均降水量为近10年来最多

2008年,全国平均降水量为649.8毫米,比常年同期(611.7毫米)偏多38.1毫米,为1999年以来同期最大值。

从空间分布来看,内蒙古西部、青海西部、西藏中部、广西中南部、广东西南部等地偏多20%~50%,局部地区偏多50%以上;

西北西部和东北部、华北西南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