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70746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生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生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生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生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格式.docx

《高中生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格式.docx

试卷分为I、II两卷,I卷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合计60分),II卷非选择题(共4题。

合计40分)

试卷知识覆盖面较广,试题突出了必修三第二章《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的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并体现了适度的综合性。

重视实验探究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察:

探究能力的考查比例很大,并且不是单纯的考查书本的实验,而是利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如第19、32、33题。

重视从相关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题干中的信息的呈现有文字资料(第1、3、29、30及31题)、图表信息(第5、9、12、28及33题)等多种形式。

但也造成试卷的阅读偏大以及对文字表达能力要求较高的特点.

试题知识范围

试题分布情况

题目特点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4题、9题、18题、20题、26题、28题、29题

1、知识覆盖面广,突出了本章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并体现了适度综合性

2、重视实验探究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如第19、32、33题。

3、重视从相关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第1、3、29、30及31题)、图表信息(第5、9、12、28及33题)等多种形式。

通过激素的调节

11题、13题、15题、24题、25题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5题、7题、8题、12题、16题、21题、22题、23题、30题

免疫调节

10题、19题、34题

综合类

6题、14题、17题、19题、

2、答题分析

(1)表扬I卷准确率比较高,得分58分以上的同学:

宋庆浩(全对);

李正茂、刘鸿钰、刘景玉、尚振璞(错1个)。

(2)表扬二卷答得较好,得分在38分以上的同学:

薛景文;

董瑞;

张涵、张晓晓.

3、出错率比较高的试题:

3、6、11、13、14、18、19、22、24、26以及32、33题的个别小题,将上述题目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①选择题错答率较高题目统计

题号

3

13

18

26

6

14

19

正答率

59.2%

56%

55.4%

41.5%

30%

39.6%

集中

错率

AB率

28%

AC率30.2%

CD率

37.9%

BC率

58.5%

B率

A率

50.9%

54.7%

错因

分析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概念认识不清

图表分析能力及知识规律认识不足

提取信息能力不足,考虑问题不全,对知识的迁移运用不够灵活

②简答题失分情况分析

32(6)

33(3)

34

(2)

应得平均分

2

实得平均分

1

错因分析

1、书写潦草,错字别字2、存在部分“空白“3答非所问

二.教学过程

对课前统计的出题率较高及失分率较高的题目进行分类汇总,分三类进行逐项讲评,主要思路为错题重现—学生剖析自己做题思路---其他学生更正---教师点评---变式训练几个步骤,力求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一)共性问题及评析

错误类型1、基本概念不清

例1(选择题3)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错因分析:

对于内环境的概念认识不清

知识回顾:

1、比较内环境与体液与体内环境的区别2、完成概念图(将体液、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关系画示意图)

迁移应用:

让学生写出组织细胞、血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并更正。

例2(选择11)在人体中,由某些细胞合成,并能影响其他细胞生理功能的物质是

A.血红蛋白B.促胰液素C.淀粉酶D.肝糖元

1、对概念认识不清,不能真正理解“能影响其他细胞生理功能的物质”考察的是信号分子的作用。

2、不清楚题目中各类物质的本质

1、信号分子的类型?

(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2、功能(传递信息)

发散思维:

本题还涉及到细胞膜的功能之一:

信息交流。

细胞膜的其他功能?

错误类型2、审题不仔细,难以完成图、表、文字转化

例3(题18)右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

的电流表。

若在A点处给以一定强度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

的情况是(  )

A.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B.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发生一次偏转

--------学生自己分析错因

(1)部分学生不知道电流的传导是否能进行;

(2)部分学生不知道电流表偏转方向的判断方向;

1、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和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

2、电流方向?

规律总结:

判断电表是否出现偏转的依据?

---看局部电流是否能够产生(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方向不同?

)看向哪偏转—看电流方向;

判断偏转几次---看传导方向。

变式训练1:

如果在B点给与一刺激,判断甲乙电表偏转几次?

拓展提升1:

将电流表的两个电极连接到蛙坐骨神经上,在不同位置加以刺激,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一致的是(电流表的指针向电流流出的方向偏转)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答案:

C

例4(题26)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1、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认识不清2、对与反射弧各部分结构与功能不能很好做迁移

(1)非条件反射的完成可以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但条件反射必须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2)感觉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

变式2-1:

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

B.若①处受到破坏,刺激③仍能引起④的反射活动

C.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D.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③④①②⑤

变式2-2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

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

错误类型3、对于题干信息把握不准,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运用能力不足

例5:

(题6)某人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时会引起线粒体原有功能的改变,即虽然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及电子传递但无ATP生成。

根据这一事实,可以预料此人

A.食量小,耗氧量低,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B.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低

C.食量小,耗氧量高,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D.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及从题干中获取信息能力,错因多在于没有理解“能进行有机会的氧化及电子传递但无ATP生成”的内在含义。

1、甲状腺激素的功能(1、促进幼年动物个体发育;

促进细胞代谢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

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甲状腺浓度高,细胞代谢快,物质分解加快)2、呼吸作用中能量的去向

例6:

(题14)如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依次为()

 

A.①②③B.①③③C.③①②D.①①②

本题主要考察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及酶活性影响因素等知识,意在考察学生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给定情境中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1、忽略题目中小白鼠为恒温动物的隐含信息2、不能准确把握温度变化的影响

1、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氧化分解;

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便于氧化分解生成更多能量维持体温)2、温度降低,汗腺分泌减少,内环境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增多3、恒温,体内温度变化不大,酶活性影响不大

:

此类题目身体关键是提前题目中有用信息,同时注重原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及适用范围,善于把新情境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

拓展训练1:

长时间不住人的老屋充满灰尘,某人进人后立即出现了打喷嚏、全身痛痒等症状,离开老屋后不久症状消失,以下对该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机体B细胞首次接触到尘土中的过敏原后,进行一系列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B.该症状是一种过敏反应,一般对机体组织不会造成损伤

C.过敏反应虽然反应强烈,但绝不会引起个体死亡

D.要避免该症状再次出现,应避免再次接触同类过敏原

B

拓展训练2:

甲图和乙图分别表示参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两种细胞的一部分,下列对它们参与的相关调节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1→2→3和乙图中①→②→③都有ATP的水解

B.甲图如果是突触小体,3一定能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如乙图中①→②的变化

C.如果甲图是胰岛B细胞,则3可以促进血糖进入肝脏细胞

D.血液中适当浓度的CO2可以使呼吸中枢产生如乙图的电位变化

答案:

(二)非选择题答卷中存在的问题

1、很多学生失分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不会解题,而是因为其表述含糊不清,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答题的关键是要用准确、精炼的文字表述。

所以应要求学生对答案的表述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严密的逻辑性,力求用专业理论、专业术语进行规范化的表述。

从生物高考的答案可以看出其高度的概括性,这对审题和答题的规范化提出了高的要求。

试题对生物术语、读图的准确性要求都很高,容不得半点马虎,稍有不慎,便会失分。

2、有些题目,看起来简单,但它对答案的准确性、惟一性有很高的要求。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检测考试中,就要对学生在审题的准确性、层次性,答题的逻辑性、严密性,书写的清晰性、规范性,卷面的整洁性、美观性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要求和训练,在讲评时要特别注重这方面的问题,要给学生讲深讲透,让学生在以后的答题过程中始终想着这一点。

◆生物学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理解不到位导致失分。

◆不能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导致失分。

◆实验探究和综合运用能力不强导致失分。

◆书面表达能力低下,思维的严谨度不强导致失分。

◆时间分配把握不准。

存在部分或大面积的“空白”现象,书写潦草、答非所问。

三.小结:

应考和解题策略:

1、明确基本概念的表述和辨析,抓牢其中的关键词

2、注重原理、规律的应用,善于将已有知识与新情境联系。

3、卷面工整,注重言语表达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四、课后作业

1、完成满分卷,将典型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

2、完成试卷分析表

五、板书设计

一、成绩分析:

二、试题分析:

1、考点覆盖面2.各题得分情况

三、试卷讲评:

四、答卷中存在问题: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讲评课

学情分析

考试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而对于试卷的态度,学生则已经养成了考后老师要讲评的习惯,但传统的由教师逐题讲评的方式给学生形成一种“等、靠、要”的思想,在课堂上习惯听、记、却很少动脑思考,主动发问。

练习一做、考试一结束就想要标准答案,这也说明学生不自信;

再一个学生学习是一种被动学习,而且课堂效率不高,教师讲评只是对“面”(部分学生),还不能到“点”(学生个体),学生不能深刻理解考后反思的重要;

再个,学生积极性不高,大家在课堂上容易疲倦。

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特别强调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

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原因,干瘪的传授知识、讲解分析,学生的兴趣当然难以提高。

将课堂设置为一个问题场,回饶着问题展开,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并通过适当的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效果分析

本节课采取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通过适当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措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评价机制和效果分析如下:

一、小组的评分机制

1、规定展示:

对老师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的展示评价分是下列几项分值的累加:

①是小组轮流的同学展示的得1分;

②板书工整、正确,得1分;

评讲时大方、声音洪亮、语言精练、规范等,能赢得掌声或喝彩,得2分。

③能对其他组的同学提出有价值的质疑,得1分。

④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和不同见解,能进行正确的解答和评析的,得1分。

2、成绩汇总和奖励

本次成绩当堂核算,每得1分奖励一块糖。

小组得分即为本小组所有人总得分,总得分最高的小组再额外奖励每人一支中性笔芯。

二、效果分析

在本节课上,老师的教态自然,讲解深入浅出,环节衔接较好。

学生课堂表现积极,讨论热烈,能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融入到了课堂学习之中,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做到了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也比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多;

其次,各个知识点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时间把握的不好;

第三,课堂总结没有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

第四,最后没有布置作业。

第五,板书的设计不够合理。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材分析

上好讲评课的前提是要针对本章内容出好相应的题目,并做好题目在各节中的分布,而要做好此工作,必须了解本章的结构和思路。

地位和作用:

必修1中讲述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而在人体内,细胞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细胞之间又是如何工作的,在必修3中将揭开答案,本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则重点介绍了生命活动的神经-体液-免疫三大调节方式,是整个必修3的一大重点,也是难点。

组成情况及专题间关系:

本单元可以划分为四个专题内容:

第1专题《神经调节》、第2专题《体液调节》,和第3专题《免疫调节》。

1、2专题分别侧重讲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方式和流程,而免疫调节是独立于前2者之外的特殊调节方式。

学习方式:

1.本单元知识点和大量的生活常识有关,课前安排个主题让学生在课外查阅资料,提高兴趣的同时也扩展知识面。

2.对于课本的“思考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探讨的方式进行,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部分抽象的难点,通过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策略,把问题具体化。

4.课下安排学生画出自己理解的相关调节方式流程图,把知识系统化。

预期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首先学生能分别掌握人体中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调节调节方式及实例,进而能独立系统化的形成人体内的调节网络,从而理解内环境的稳态对生命活动能够正常的进行的意义。

另外,根据课本知识积极的去探究生活中的问题(疫苗、糖尿病等),并通过讨论,询问,查资料甚至是实验去解决问题(如葡萄糖对小动物的影响,及胰岛素的作用),做到学以致用。

检测方法:

对照教材内容,做好试题知识点的分布,要做到涵盖所有知识点,侧重重点知识点,并适当综合。

故本次试题各节分布情况如下:

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4题、9题、18题、20题、26题、28题、29题;

2、通过激素的调节11题、13题、15题、24题、25题;

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5题、7题、8题、12题、16题、21题、22题、23题、30题;

4、免疫调节:

10题、19题、34题;

6、综合类:

《动物和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检测试题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

反应,其中有

A.蛋白质消化水解成氨基酸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2.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3.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

4.右图为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冲动在②和④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B.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C.②受损时,刺激④仍能引起反射活动

D.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5.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④下丘脑能够合成和释放神经递质 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⑥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e激素 ⑦上图表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皮肤均为效应器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⑥C.②③④⑤D.④⑤⑥⑦

6.某人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时会引起线粒体原有功能的改变,即虽然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及电子传递但无ATP生成。

B.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低

7.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A.大脑皮层,下丘脑B.下丘脑,大脑皮层C.下丘脑,下丘脑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8.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A.大部分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不受神经系统的调控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C.生物各项生命活动一般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以神经调节为主

D.神经调节具有迅速和准确等特点

9、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A图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有三种类型,兴奋传导方向可能依次为①③⑥⑤②

B.若B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

C.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D.A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10.研究发现两种现象:

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

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11.在人体中,由某些细胞合成,并能影响其他细胞生理功能的物质是(  )

12.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

B.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

C.下丘脑可调节垂体的活动

D.血液中一定含量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下丘脑有抑制作用

13.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

A.静息电位值减小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14.如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依次为()

A.①②③B.①③③C.③①②D.①①②

15.在下列关于酶和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的调节作用密切联系B、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

C、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它细胞D、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16.图甲、乙均表示细胞的一部分,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甲、乙是同一细胞的两个部分,则该细胞为神经元,图乙中a、c为兴奋区

B.若甲、乙是两个同类型细胞的各一部分,则兴奋在两者之间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的

C.若甲乙是两个同类型细胞的各一部分,则甲与乙之间应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且兴奋的传导方向应为甲→乙

D.图示中甲在向外分泌物质,则甲可参与构成突触后膜,该物质的分泌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

17.下列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异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体液免疫中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B.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

C.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中遗传物质一般未改变,而mRNA种类不同

D.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攻击目标是已经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细胞

18.右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

电流表。

19.我国人用疫苗“大流行流感疫苗”获准生产,专家称,这对防控禽流感以及可能的流感大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有关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利用禽流感病毒的衣壳制成的疫苗,能使机体产生抗体 

B禽流感病毒与HIV一样,都是以RNA作为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