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四中学届高三寒假语文作业 Word版无答案docWord下载.docx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四中学届高三寒假语文作业 Word版无答案doc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四中学届高三寒假语文作业 Word版无答案doc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拜:
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
B.视事:
直官员到职工作
C.乞骸骨:
封建社会,大臣老了请求辞职
D.下车:
从乘坐的车上走下来
7.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古人作品命名方式很多,比如以地名命名有柳宗元的《柳河东集》,以“书室”命名有蒲松龄《聊斋志异》,以“谥号”命名有欧阳修的《欧阳文忠公文集》,以“名号”命名有辛弃疾的《稼轩长短句》,以“字”命名有李白《李太白全集》,以“官职”命名有杜甫《杜工部集》。
B.《三字经》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自南宋以来,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古人曰:
“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所反映的思想是儒家的思想。
C.“伯”“仲”“叔”“季”可以用來表示兄弟姊妹行长辈幼排行的序次,分别为老大、第二、第三、第四或最小的。
伯也称孟。
“孟”“仲”“季”,还可以用來表示月份,孟春是指春季头一个月,即农历正月,仲春季春,分别指二月三月。
D.贬谪,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诸多的迁客骚人,也成就了中国古代的贬官文学。
常用来表示罢官与贬谪的词语有绌、黜、窜、免、夺、右迁、放、出宰、署、假、告老、乞骸骨等。
8.关于古代文化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传大禹治水,将全国划为九个州,所以以“九州”这一名词代指中国。
B.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例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的“壬戌”用的就是干支纪年。
C.古人纪月日,除了用序数,还用一些特殊称谓,如用“晦”表示每个月的初一,“望”表示十五,“朔”表示月末。
D.古人非常注意礼节,如果从长者面前过,要小步快走,称为“趋”,以示敬意。
如《滕王阁序》中的“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
9.关于古代文化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3分)
10.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B.“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D.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11.下列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辞,一种讲究句式和押韵的散文。
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
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
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
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B、“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君王上书陈情言事,对君王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在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其中表的内容侧重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C、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人纪年的一种方式,它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六十年周而复始,故称“六十甲子”。
例如《赤壁赋》中的“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和《兰亭集序》中的“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等句中的“壬戌”“癸丑”即是干支纪年法。
D、中国古代文人除了姓名之外往往有字和号。
字是举行加冠礼之后才起的,是对名的解释与补充。
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因此又叫“别号”。
例如,陶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1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A.我国古代有王室祀祖的宗庙,士大夫祀祖的家庙,庙不单祭祖,也可敬神。
《过小孤山大孤山》中的“庙祝”指的是寺庙中管香火的人。
B.“丁”可表示顺序第四,也是天干第四位。
它的意思还很多,如“人丁兴旺”中“丁”指人口,“壮丁”中“丁”指成年男子,“丁忧”中“丁”是遭逢、碰到的意思等等。
“庖丁解牛”中“丁”是厨师的名。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炎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我们所学课文《项羽之死》和《鸿门宴》均出自《史记·
项羽本纪》。
D.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中文体,这种文体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阅读下面这两首元曲,回答下列题。
天净沙·
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请分别说出“轻烟老树寒鸦”的“寒”字、“枯藤老树昏鸦”的“昏”字的妙处。
14.请简要分析这两首元曲的不同之处。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题。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1)清陈廷焯《云韶集》说:
“‘云深无雁影’,五字千古。
”陈廷焯的评语是否得当?
请作简要分析。
(2)试比较“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与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在表达特点上的异同。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
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变做:
纵使。
16.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17.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2)试比较本诗的颔联和杜甫《登高》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现的意境的异同。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田园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9.比较两首诗歌,说出它们描写景物的不同特点。
20.结合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请简要分析说明他们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西城杨柳弄春柔。
韶华不为少年留。
[注]①韶华:
21.分别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2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2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其中的“空”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
试分析。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
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
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
24.下面是“金话筒”播音主持人大赛的会徽。
请从三个角度解读会徽寓意。
25.下图是2015年9月12日至19日在四川举行的“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志愿者标志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
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
26.下面是“中国文化遗产”图标,图标整体是圆形,图案“四鸟绕日”:
四只神鸟环绕太阳飞翔,动感很强,是中华先民崇拜太阳的艺术表现形式。
请根据图标构图要素写出图标寓意。
27.下图是画家吴冠英设计的羊年生肖邮票,请结合其图像构成加以合理想象,揭示其中的寓意,不超过100字。
28.请写出“上海书展”图标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2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幸福就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
这两条是最重要的,没有这两条,①;
有了这两条,物质的东西少一点也是幸福的。
从主观上说,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是好的品质,②,也就具备了幸福的能力。
从客观上说,是好的状态,如果你二者的状态是好的,那么从客观上评价你就是幸福的。
立足于价值观看幸福,幸福问题就变得清楚简单了,你是可以支配自己的幸福的,因为③。
3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前人有诗说: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此语当然有理,不过,在过去的时代里,不仅是国家不幸,①,才能写出血泪交迸与苍生息息相通的诗文。
如果屈原得意于庙堂之上,李白沦为供奉之臣,杜甫也居画屋高楼,②,如同夜空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
柳宗元在政治上失败,生活也坎坷困顿,但让他的政敌始料不及的是,他们把他抛向了生活的底层,陷阱与荆棘造就的,却是中唐第一流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
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是败军之将;
但在精神领域,③,特别是中国的诗歌史与散文史上,他都拥有黄金铸就的一章。
31.阅读下段文字,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使前后文语句衔接流畅自然。
在陶行知看来,不同的生活有不同的教育,“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
,倒退的生活就是倒退的教育”。
“我们要用前进的生活来引导落后的生活,要大家一起来过前进的生活,受前进的教育”。
从生活和教育的关系上来讲,。
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在一般的生活里,找出教育的特殊意义,发挥出教育的特殊力量。
同时要在特殊的教育里,找出一般的生活联系,展开对一般生活的普遍而深刻的影响。
,使生活提高到教育所瞄准的水平”。
3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
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①。
有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②,元曲的灵动俏丽;
有了汉字,才有了张旭、王羲之等人洒脱俊逸字体的千古流传。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③。
人们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横平竖直都难做到,更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
3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6分)
前段时间热播电视剧《虎妈猫爸》和BBC播出的一部关于中国老师到英国“支教”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强来适应中国教育吗?
》引起了社会对教育问题的广泛讨论。
将中国基础教育与西方国家相比,人们普遍看法是,中国教育是,“学多悟少”;
而西方国家的教育是,“学少悟多”。
对此观点,笔者对数百名教育工作者进行了调查,72%的人表示赞同。
另有2.47%的人认为,中国人在基础教育上的投入与价值的收获并不成正比,而西方国家的教育。
3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在人类社会中,代际关系具有不可选择性。
人能够选择职业、住所、生活方式,却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
这一不可选择的事实从消极的一方面理解,是无法逃避的深深的无奈。
不过,从积极的一面来理解,①,恰恰使“孝”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
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正因为如此,②,同时也就为每个人的合作利他品德的修养提供了牢固的依靠。
你想修养你的德行,成为一个仁慈、有合作精神的人吗?
请从③开始,请从孝开始。
35.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
1903年春,川沙小学举行开学典礼,这是黄炎培教育生涯的发端。
作为校长,黄炎培只尽义务,不领薪水。
他还亲自上讲台,每天讲课3小时。
在他的努力下,这所小学办得如火如荼,人们以自己的孩子能入川沙小学为荣。
1906年,黄炎培创办了浦东中学。
从设计蓝图到监督施工,黄炎培都冲在第一线。
所有教师的遴选、聘用,都由他把关、拍板。
黄炎培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勤、朴、诚”人生修养三要点。
革命家张闻天、文学家叶君健、物理学家王淦昌、翻译家卞之琳、教育家夏坚白、会计专家潘序伦、历史学家范文澜、导演谢晋以及蒋介石的两个儿子蒋经国、蒋纬国,都曾就读于浦东中学。
该校在当时享有“北南开,南浦东”的盛誉。
辛亥革命后,黄炎培任江苏省教育司长,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拟出了科学、严谨、可行的《江苏今后五年间教育计划书》,全力以赴进行落实,使得江苏省很快成为中国最有成就的省份,为教育界树立了楷模。
黄炎培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国内外进行多方考察。
1914年2月,他以《申报》记者身份在安徽、江西、浙江考察教育,历时95天,写成《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一集。
同年9月,他又到山东、北京、天津考察教育,历时36天,写成《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二集。
1915年,他又随中国实业考察团在美国考察了25个城市52所学校,历时三个月,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包括总统威尔逊、大发明家爱迪生),尤其注重考察美国的职业教育。
1917年,他还到日本、菲律宾考察,历时两个月。
黄炎培由此获得了“中国教育界的徐霞客”的美誉。
黄炎培考察的重大收获是更加肯定了职业教育的战略意义,他下定决心要在中国大力推行职业教育。
1917年5月6日,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正式成立,黄炎培担任办事部主任。
职教社诞生以后,逐渐形成一个完整、宏大、有机的体系,它的触角伸展到许多领域,成果之丰硕,实属罕见。
光是一个中华职业学校,从1918年创立到1952年被轻工业部接管,培养毕业生多达7000人,其中不乏名人,包括数学家华罗庚、社会活动家徐伯昕、经济学家顾准、演员秦怡等等。
在长期致力于职业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黄炎培不断地发展、深化着自己的职业教育思想。
黄炎培于1913年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批判封建教育脱离生产的弊病,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倡导重视实物教学、直观教学。
这篇文章是黄炎培对于自己教育主张的第一次系统阐述,成为黄炎培职业教育的理论雏形。
后来,在实用主义基础上,黄炎培进一步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即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和沟通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积极地寻求职业教育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
至此,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基本成熟。
黄炎培的教育思想散发着浓厚的平民气息。
他认为,社会的组成,以人民为基本和主要的力量。
要使社会健全,必先注意人民的教育。
黄炎培崇尚简朴生活。
他从不添置家产,卧室就是会客室。
国难当头之时,黄炎培要求职教社同志勤俭节约,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用过的信封还要使用背面。
抗战胜利后,职教社总社迁回上海,由于国统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黄炎培不得不卖藏书、字画以资生活。
杜月笙听说了,送来两千大洋资助他,黄炎培却把这笔数目不小的钱全部捐给了职教社,自己依旧卖字。
黄炎培的朋友江恒源,曾经用“侠骨慈肠、锦心绣口”一语评价他。
对此评价,黄炎培当之无愧。
终其一生,他淡泊从容地面对人世沧桑,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在他的心中居于重要地位的永远是国家、人民、职业教育。
他用一生的执著追求和光辉事业,完美地诠释了“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八个字。
(选自《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有删改)
(补充材料)
①黄炎培始终如一地将爱国主义灌输于日常教导之中。
中华职业教育社章程的第一条是:
同人认此为救国家救社会唯一方法,矢愿相与始终也。
”
②黄炎培始终秉持一个坚定的志向:
拒不做官。
北洋政府两次任命他为教育总长,他坚辞不就,矢志不渝,埋首教育事业。
③黄炎培先生的爱国思想、民主思想和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的思想,贯穿在他一生的业绩之中,是很值得传诸后人的。
(孙起盂1988年11月6日题词)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黄炎培获得“中国教育界的徐霞客”的美誉,是因为他不但经常深入各地考察,而且善于根据考察见闻写出自己的考察日记。
B.1914年以后,黄炎培历时多天,在国内外进行了多方考察,他的考察都是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了解各地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C.黄炎培创办的浦东中学,由于有张闻天、叶君健、王淦昌、卞之琳、蒋经国、蒋纬国等名人在那里就读,使该校享有“北南开,南浦东”的盛誉。
D.黄炎培的一生对职业教育倾注了无数心血,他认为兴办职业教育可以拯救国家和民族,他也因而成为中华民族职业教育的伟大先驱。
E.《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批判封建教育不让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弊病,是黄炎培对于自己教育主张的第一次系统阐述。
(2)黄炎培在教育实践中有哪些重大贡献?
请简要概括。
(3)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黄炎培的崇高精神在生活和工作中有许多体现,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
(1)—(4)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15年10月5日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
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连日来,屠呦呦获诺奖的喜讯传遍全国,振奋人心,也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关注。
新浪微博平台方面,10月6日“屠呦呦”的单日热词搜索峰值为36.8万,《人民日报》官微发起的微话题“2015诺奖屠呦呦”阅读数达70.9万,央视新闻发起话题“央视专访屠呦呦”阅读量已超过400万。
搜索引擎方面,诺奖结果揭晓后,XX搜索“屠呦呦”关键词搜索量超60万,以“屠呦呦”为关键词新闻搜索全文返回数量高达47700篇。
截至10月7号24时,相关微信文章共计6144篇,其总阅读量超1149万人次。
(摘自2015年10月9日《中国中医药报》)
材料二:
北京时间10月5日17时30分,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为在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上的贡献,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我国科学家在本土进行科学研究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具有开创历史的意义。
屠呦呦获诺奖是我国科学界一个里程碑事件。
作为世界上知名度最高、最权威的一个奖项,诺贝尔奖的分量不言自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创新能力。
这是一个不断释放沉睡活力的国家,这是一个不断走向更加开放的时代。
我们希望,将来会有更多的诺贝尔奖向我们走来,不断刷新我们的创新高度。
(摘自2015年10月7日《深圳新闻网》)
材料三: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5日中午11时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当地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揭晓,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新疗法,与其他两位外国科学家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成为我国大陆本土科学家中斩获诺奖的第一人。
疟疾,又称寒热病,是由恶性疟原虫引起的疾病,是经蚊虫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
全世界每年有接近4亿人会得疟疾,几十万人死亡。
20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