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2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62648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2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经济学2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经济学2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经济学2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经济学2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2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经济学2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2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学2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1)在所有制关系方面搞“一大二公”,单一化,把社会主义等同于全民所有制。

(2)在经济运行机制方面,搞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同时又把计划经济等同于指令性的计划;

(3)在收入分配方面,搞“大锅饭”和平均主义。

15、自由市场经济的特点:

(1)市场没有政府干预;

(2)经济活动完全由企业或个人自行决定;

(3)市场机制高效配置资源。

(1)资源配置高效;

(2)促进技术进步。

(1)垄断;

(2)收入分配两极分化;

(3)生态污染;

(4)无法提供公共产品;

(5)盲目生产。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

名词解释

1、市场机制:

指市场本身的运行、调节的方式和规律。

包括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

2、行业:

指为同一商品市场生产和提供产品的所有厂商的总体。

3、市场竞争程度的强弱按厂商和市场可划分为四类:

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

4、价格机制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弹性)。

5、价格机制解决了微观经济学提出的“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资源配置的问题。

价格机制是经济学的核心。

6、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指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

7、弧弹性:

用来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映程度。

弧弹性的公式为:

★еP=(△QD/△P)*(P/QD)。

8、点弹性:

表示的是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

点弹性的公式:

★еP=(△dQD/dP)*(P/QD)。

9、需求函数为:

QD=D(P),需求量QD是价格P的函数。

用线性需求函数表示为:

QD=α-bP。

10、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量:

对应于一个特定的价格,生产者对商品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

10、弹性:

是用来表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于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作出反应的程度。

11、需求的价格弹性:

又简称为需求弹性或价格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1、★商品的需求量不只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还由其他因素决定:

(1)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越喜好一种商品,该商品的需求就越大。

(2)替代商品的数量和价格。

(3)互补品的数量和价格;

(4)消费者的收入,收入增加,消费者对正常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

但有些低档商品则随着消费者收入增加而减少;

(5)收入分配;

(6)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2、供给规律:

商品价格上升,生产的供给量增加;

商品价格下降,供给数量减少。

原因:

(1)当生产者供给数量超过一定的数量时,增加单位供给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会增加;

(2)商品价格越高,生产这种商品就越有利可图;

(3)在特定时间内,商品价格维持在高水平,新的生产者就会进行其中开始进行生产,总的市场供给量增加。

3、决定供给的其他因素:

(1)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越高,利润越低,成本增加时,生产者就会减少生产。

导致生产成本变化的原因为:

A、投入品的价格变动;

B、生产技术的变化;

C、企业组织的变化;

D、政府政策的变化。

(2)替代产品的价格;

(3)连带产品的价格;

(4)自然灾害和其他无法预期的事件;

(5)生产者的目的;

4、供给增加时,供给曲线会向右移动,供给减少时供给曲线则向左移动。

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是供给数量的变化,供给曲线的移动是供给的变化P32图2.4。

(供给量变动:

商品自身价格原因造成。

供给变动:

除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因素造成。

5、均衡价格的变动:

(1)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均衡点变动:

需求增加,均衡价格提高,均衡数量增加;

需求减少,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2)供给的变动:

供给增加,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

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6、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为:

еP=(△QD/QD)/(△P/P)=(△QD/△P)*(P/QD)。

еP表示需求的价格弹性,△QD和△P分别表示需求量和价格的变动量。

注意问题:

(1)需求的价格弹性系统的符号,需求曲线一般向右下方倾斜,价格弹性系数为负数值,但实际应用中以正数值表示;

(2)弹性数值的大小:

A、еP=0,需求完全无弹性;

B、0<

еP<

1,需求缺乏弹性;

C、еP=1,需求为单一弹性;

D、1<

еP<

+∞,需求富有弹性;

E、еP=+∞,需求具有完全弹性。

7、决定需求价格弹性因素:

(1)替代品的数量和替代程度,可替代品越多,与该商品越是接近,需求量的影响越大,从而需求价格弹性也就越大;

(2)用于购买该商品的支出在总支中所占的比重。

商品的花费占收入的比例越大,即收入效应越大,需求弹性越大;

(3)时间。

价格变化后这段时间越长,需求弹性就越大。

8、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总支出的关系,总的消费支出,即总收益等于价格与购买数量的乘积:

TE=TR=P*Q。

(注:

TE为总的消费支出,TR为总收益)

9、需求的价格弹性:

(1)富有弹性的需求:

当价格P上涨,总的消费支出TE(总收益TR)降低;

当价格P下降,总的消费支出TE(总收益TR)增加。

(2)缺乏弹性的需求:

当价格P上涨,总的消费支出TE(总收益TR)增加;

当价格P下降,总的消费支出TE(总收益TR)降低。

//例如:

A、薄利多销,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数量增加,而收益也会增加;

B、谷丰伤农,粮食是缺乏弹性商品,数量增加,而收益则减少。

10、需求规律:

指需求与价格反向规律。

原因两个方面:

(1)收入效应,P↑→实际收入↓→QD↓;

(2)替代效应P↑→购买其他替代商品→QD↓。

P=价格、物价;

↑=上涨;

↓=下降;

QD=需求量;

实际收入=货币收入/物价指数。

)P23

11、商品的需求,可以把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对应关描绘在一张坐标图中,即可以得到商品的需求曲线。

纵轴表示价格,横轴表示需求量。

由于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服从需求规律,因而需求曲线一般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它的斜率是负数值,当价格越高,需求就越少。

12、供给价格弹性的的公式:

еS=(△QS/QS)/(△P/P)=(△QS/△P)*(P/QS)。

еS=0则供给完全无弹性;

0<

еS<

1则供给缺乏弹性,价格的变化比例引起供给量在比例上的变化较不明显;

еS=1则供给为单一弹性,价格和供给量以相同比例变化。

1<

+∞则供给富有弹性,价格的变动比例引起供给量较大比例的变化;

еS=+∞,供给为完全弹性。

13、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产量增加引起的成本增加量。

如果产量增加,供给量增加就多,供给就越有弹性。

反之,供给则越缺乏弹性。

(2)时间因素。

包括

(1)瞬间情形:

在极短的时期内,供给量高度无弹性;

(2)短期情形,会有一些股入增加,供给量会有所增加。

(3)长期情形:

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增加所有生产所需要的投入,同时新的生产者加入其中,则市场供给很可能是高度弹性的。

14、需求的收入弹性,公式为:

еY=(△QD/QD)/(△Y/Y)=(△QD/△Y)*(Y/QD)。

当еY<

0,低档品;

еY>

0(其中еY>

1奢侈品;

еY<

1必需品。

)影响需求收入弹性的主要因素有:

(1)该商品被“需要”和程度;

(2)商品对人们欲望的满足程度;

(3)收入水平。

15、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公式:

еC=(△QDa/QDa)/(△Pb/Pb)=(△QDa/△Pb)*(Pb/QDa).еC>

0为替代产品;

еC<

0为互补产品;

еC=0独立。

16、自由竞争的优点:

(1)为人们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

(2)拥有自主选择的机会;

(3)促进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

(4)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和敏感度。

17、市场失灵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发生配置作用。

市场失灵表现为三个方面:

(1)市场机制运行的条件不能具备;

(2)市场运行的结果不能令人满意;

(3)市场行为不符合道德和意识形态的要求。

市场失灵会产生:

(2)公共产品;

(3)信息不对称;

(4)外部情况。

18、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作用需要的条件:

(1)权力平等;

(2)信息充分畅通;

(3)进出自由;

(4)无外部性。

19、对于市场失灵借用政府干预,政府干预会产生的问题:

(1)导致官僚问题;

(2)经济决策制定的政治化。

20、★政府对市场干预常常采取形式:

配给、价格控制、税收和补贴政策、法律法规、行业国有化等。

21、政府的最低价格政策,又称最低限价,促进某个行业的发展,制定高于均衡价格的市场价格。

政府制定最低价格阻止价格下降到某一水平,可能出于以下原因:

A、保护生产者的收入;

B、制造产品过剩;

C、对于工资制定最低价格可以防止工人收入降到某一特定水平;

D、高价格会引起效率低下,阻碍技术进步。

22、政府最高价格政策又称最高限价,★政府制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市场价格。

政府制定最高价格的原因一般是出于对公平的考虑。

制定最高价格政策会导致短缺的结果:

(1)基于“先来先得”的分配,可能引起排长队;

(2)政府被迫采用定量供应的制度。

(3)最高价格的主要问题是可能出现黑市。

23、政府的税收政策:

这是政府干预市场的另一个方式,就是对商品间接征收间接税,这些税将转嫁到消费者处。

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小,税收中消费者负担的部分就越多,而生产者负担的部分就越小。

如果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那么政府增加的销售税将全部由消费者负担。

计算题

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

QD=20-3P;

QS=2+6P

  

(1)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

  

(2)当供求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

第三章考纲没做要求

第四章厂商理论;

生产和销售

1、厂商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

厂商的利润用公式表示为:

p=TR-TC。

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厂商必须权衡收益与成本。

追求利润最大化。

一方面,在市场条件既定的前提下,增加产量会增加收益;

另一方面增加产量又会带来成本上升。

2、短期:

指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是不可改变的;

长期:

指足够长以至于任何生产要素的投入都是可以改变的。

可变生产要素和不可变生产要素的区别只相对短期而言,在长期中,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

生产函数的公司为:

Q=G(L)。

3、总产量(TP):

表示一定的投入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AP):

表示平均每一单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所生产的产量,用公式表示为:

AP=TP/L。

边际产量(MP):

表示每增加一单位可变投入所增加的产量,用公式表示为:

MP=△TP/△L。

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其他投入不变时,在生产中不断增加某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当这种投入的总量小于某一特定数值时,每增加一单位该投入所导致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即边际产量)不断增加;

但当可变投入的总量超过特定数值时,每增加一单位可变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是逐渐减少的。

5、等成本线:

用不同的要素组合生产相同的数量产品,厂商获得要素必须有所支付,这些支付构成了厂商的生产成本。

1)产量既定,成本最小;

2)成本既定,产量最大。

简单的说就是最优要素组合就是能以最小的成本生产最大产量的要素组合。

公式为:

MPL/PL=MPK/PK。

6、成本:

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用于生产要素的支出。

包括两个方面:

1)是厂商购买生产要素的成本,也就是显性成本;

二是厂商使用自己的资源包含的成本,也就是隐性成本。

简答论述:

7、★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1)等产量曲线有无数多条,每一条代表一个产量,离原点越远,代表的产量越大;

(2)任意两条等产量的曲线不相交;

(3)等产量的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等产量的曲线凸向原点。

8、要素的边际替代率也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用符号MRTS表示,公式为:

MRTS=-△K/△L。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入所代替的资本数量逐渐减少,即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替代率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加而递减。

9、规模收益有三种形式:

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不变、规模收益递减。

规模收益递增是指:

当所有投入按同一比例增加,产出的增加将大于这一比例;

规模收益不变:

是指当所有投入按同一比例增加时,产出也按同一比例增加;

规模收益递减是指,当所有投入按同一比例增加时,产出的增加将小于这一比例。

10、总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

总产量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就是该点的平均量。

该点的切线斜率就是该点的边际产量。

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相交于总产量的曲线最高点。

MP>

AP→AP↑;

MP<

AP→AP↓。

边际产量与总产量的关系:

0,TP↑;

MP=0,TP为最大值;

0,TP↓。

11、将劳动的投入量分成三个区域,理性的生产者会把劳动投入量选择在第二阶段上。

第一阶段为:

AP;

第二阶段为MP<

0;

第三阶段为MP<

AP。

12、正常利润本质上不是利润,而是隐性成本。

14、短期成本曲线的特征:

(1)a.不变成本(FC)曲线不随产量变动而变,是一条平行于产量轴的直线;

b.总成本(TC)和可变成本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c.可变成本曲线随产量增加而增加,增加的速度先减后增。

(2)平均成本(AC)、平均可变成本(AVC)、边际成本(MC)随着产量的增加先递减后增加,呈现U型。

(3)边际成本(MC)与平均成本(AC)、平均可变成本(AVC)都相交于AC、AVC的最低点。

MC<

AC→AC↓;

MC>

AC→AC↑;

AVC→AVC↓;

AVC→AVC↑。

(4)AFC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5)边际成本(MC)递增的规律是从属于边际收益递减律的,由于边际产品曲线的性质(倒U型)才导致了边际成本曲线的性质(U型)。

15、长期成本:

分长期总成本(LTC)、长期平均成本(LAC)、长期边际成本(LMC)。

在长期中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也是先下降,有一个相对稳定和保持不变的阶段,随着产量的继续增加,平均成本最终会上升。

16、规模经济:

指厂商的生产随着其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产量增加,每单位产出的成本逐渐下降的特征;

规模不经济:

是指厂商的生产随着其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产量增加,每单位产出的成本逐渐增加的特征。

决定企业的规模经济状况是:

(1)专业化与劳动分工;

(2)某些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

(3)容器原理;

(4)大机器效率;

(5)副产品;

(6)多级生产;

(7)管理上更经济;

(8)费用分摊;

(9)融资成本更低。

导致规模不经济的原因是:

(1)由于厂商更大、更复杂,信息交流层次更多,合作的管理难度会增加;

(2)如果工人们的工作单调枯燥,它们会被异化的感觉;

(3)这些因素会使劳资关系恶化;

(4)生产的流水线工艺和各种生产相互依赖可以因为其中某一部分发生问题而导致全线停产。

17、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LMC<

lAC→LAC↓;

LMC>

LAC→LAC↑.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曲线。

19、价格不变条件下的厂商收益:

价格不变时单个厂商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曲线是一条平行的直线。

而总收益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8、价格随产量变动时厂商的收益曲线:

,反映面对向右下方倾斜需求曲线的厂商收益情况,要理解表格内的计算方法。

价格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平均收益还等于价格,而边际收益与价格不变时,它不再等于价格,而是小于价格。

21、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是:

MR=MC。

因为如果MR>

MC,厂商将会增加产量;

如果MR<

MC,厂商就会减少产量

已知某厂商产品生产的总成本函数为TC=Q3-4Q2+100Q+70,求:

总可变成本函数TVC、平均成本函数AC、平均可变成本函数AVC、边际成本函数MC。

第五章市场结构;

竞争与垄断

1、市场的结构分为:

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

即以下几个:

(1)完全竞争市场:

有大量的厂商,市场中的所有厂商都是价格的即定接受者;

是可以自由进出的行业;

不同厂商生产的产品之间无差别;

消费者和生产者具有完全信息,即消费者了解产品的价格、质量等,而生产者知晓有关价格、成本、市场机会等信息。

(2)垄断:

行业中只有唯一一个厂商的市场;

(3)垄断竞争:

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厂商,每个厂商的行动相互独立;

行业中进入或退出是自由的;

每个厂商生产的产品都有自己的特点,厂商之间的产品相互区别,即品是有差异的,厂商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控制价格。

(4)寡头:

市场中只有少数几家厂商,可以阻止新厂商的进入。

2、完全竞争市场四个特点:

(1)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

(2)厂商进出行业完成自由;

(3)所有厂商生产完全相同的产品;

(4)厂商和消费者都具有市场的完全信息。

3、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

(1)市场中存在大量的厂商;

(2)这个行业是可以自由进入的;

(3)每一个厂商生产特征相互区别的产品。

4、垄断竞争市场厂商的收益:

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不稳定的,竞争压力加大,需求曲线就会向左方移动,反之向右方移动。

5、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选择厂量的标准是:

MR=MC;

在短期内,垄断竞争厂商的经济利润:

当P=AR>

AC时,厂商获得超额利润;

当P=AR<

AC时,厂商处于亏损状态;

当P=AR=AC时,则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厂商获得正常利润。

6、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在长期中垄断竞争厂商的经济利润是零,这迫使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长期利润最优化的条件是:

MR=LMC;

P=AR=LAC。

7、垄断竞争市场与公共利益:

(1)垄断竞争厂商在长期中无超额利润,比垄断相对公平

(2)与完全竞争相比,有剩余生产力,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3)产品多样化,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福利水平;

(4)P>

MC,不能真实反应资源相对于偏好的稀缺性,长期中,P=AC起成本信号作用。

8、寡头市场的主要特征:

进行障碍和相互依赖。

、寡头市场厂商对付其他厂商的选择是:

串谋或者竞争。

(一)有利于串谋的因素:

(1)行业中只有很少几个厂商,相互之间非常了解;

(2)关于生产成本和生产技术相互之间没有什么秘密;

(3)有相似的生产方法和平均成本使他们愿意在相同时间以相同的比例改变价格;

(4)生产的产品相似,容易在价格上达成一致;

(5)有一个主导厂商;

(6)存在有效的进行障碍;

(7)市场是稳定的;

(8)没有政府对厂商之间串谋进行控制。

(二)串谋分为公开串谋(也称卡特尔)和隐蔽的串谋(或称默契)。

(三)隐蔽的串谋形式是价格领导

(四)非串谋人寡头理论为博弈论,也称为纳什均衡,是单个厂商自认为是最优定价导致的收益。

第六章有关厂商的其他理论

简答:

1、传统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困难是:

(1)需求曲线不确切,边际收益不确切;

(2)机会成本不确切,边际成本也不确切;

(4)时间因素。

2、在权利义务关系中,权利一方又可以被称为“委托人”,而义务一方可以被称为“代理人”。

(一)“委托—代理”理论:

(1)委托人的利益取决于代理人的行动,但是代理人的行动动机是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不一定是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

(2)激励的基本方法一般是给予对方一定好处的承诺;

(3)股东应该给经济多少报酬呢?

(4)股东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仅仅是要鼓励经理努力工作,还要设法鼓励经理讲实话,讲信用;

(5)经营者的经营动机取决于职位给予他的权利—义务关系。

3、短期销售收益最大化的产量大于利润最大化的产量,销售收益最大化的价格低于利润最大化的价格。

4、兼并和收购的区别:

兼并是指任何一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体形成一个经济单位的交易。

它与收购的共同点都是最终形成一个经济单位,但兼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形成一个新的实体,而收购则是被收购方纳入到收购方体系之中。

(一)兼并主要有三种类型:

(1)横向兼并:

是两个同一行业,并在生产经营上是处于同一阶段的企业的兼并。

例如:

两个汽车制造公司的兼并;

(2)纵向兼并:

在生产经营上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兼并,例如汽车制造厂商和汽车配件厂商的兼并;

(3)混合兼并:

是不同行业两个厂商的兼并。

(二)企业兼并的原因:

(1)为了增长的兼并;

(2)为了规模经济的兼并;

(3)为了垄断权力的兼并;

(4)为了市场价值的兼并;

(5)为减少不确定的兼并。

第七章考纲未做要求

第八章政府微观经济政策

1、在微观上政府干预经济的方法有两种:

(1)通过法律进行干预;

(2)政府直接参与经济活动。

2、导致市场失灵一般有四方面:

(1)公共产品;

(2)垄断;

(3)外部影响;

(4)非对称信息;

3、政府干预市场的局限性:

(1)自由和独立本身就是一种福利,政府管制目的为社会成员提供更为广阔的合法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而不是剥夺个人自由;

(2)市场机制在配制资源时的灵活性是政府很难具备的;

(3)政府制定的规则应该来源于社会成员的实践,而不仅仅依赖政府部门的权威性。

4、交通拥挤从政府方面解决为:

(1)政府是交通系统中的整个交通系统的供给者,市民只是乘车者;

(2)道路实际上是汽车产业的互补物品,但公路却是由政府提供;

(3)解决比较经济的方案是政府提供公共交通,同时也要为汽车产业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5、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由于资源稀缺的约束,政府需要用衡量的重要方法是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