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吸烟行为分析文献综述定稿文档格式.docx
《大学生吸烟行为分析文献综述定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吸烟行为分析文献综述定稿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其中,压力分为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两个方面。
措施主要从三方面着手:
教育方面、药物治疗方面、大学生自身方面。
【关键词】:
大学生;
吸烟;
文献综述
吸烟已成为当今世界危害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且吸烟年龄正从老年向青少年方向发展,而大学生正是青少年人群中吸烟的巅峰。
鉴于吸烟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危害,国内外学者对这一问题作了广泛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危害
吸烟被喻为二十世纪的瘟疫,是一种慢性自杀行为。
学术界普遍认为,对社会来说,吸烟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吸烟导致疾病和过早死亡,造成大量劳动力的丧失和医疗费用的增加[1]。
浩德文等人[2]发现对个人来说,香烟烟雾是健康的一个大敌,香烟烟雾中有大约3000余种有害物资对人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有很大影响,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据调查,吸烟者患冠心病的可能性是不吸烟者的3倍。
李庆国[3]发现吸烟可诱发多种癌症,其中肺癌病例中,85%是吸烟的结果,吸烟量越大,患肺癌的可能性越大。
女性青年吸烟还可导致不育、早产、流产、月经紊乱、痛经、宫颈癌等。
二、大学生吸烟行为发生的原因
吸烟原因多种多样,国内外专家也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笔者总结如下:
(一)家庭因素
余玉群等人[4]发现父母吸烟行为对大学生吸烟行为有重要影响。
一般而言,父亲或母亲吸烟的大学生,其吸烟率高于父亲或母亲不吸烟的大学生,如Rossow等人[5]就发现,父母都吸烟的大学生,其吸烟率两倍于父母只有一方吸烟的中学生,四倍于父母都不吸烟的大学生。
余玉群[6]等人认为父母的态度对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也很大。
母亲的态度与男生的吸烟行为有更显著的关系。
在父母对男女生的影响方面,研究也得到了不同的结论。
Murray等人[7]发现,父亲吸烟,则男生吸烟的多,母亲吸烟,则女生吸烟的多。
而Nolte等人[8]发现父亲吸烟行为对男女的影响无明显差异,而母亲吸烟行为对女孩有更大的影响。
Langhanrichsen等人[9]发现大学生的吸烟行为与母亲的吸烟行为有着更高的一致性。
在父母吸烟态度方面,研究得出了不太一致的结论。
Lauer等人[10]发现,父母对吸烟持赞成态度的大学生,其吸烟的可能性远远超过父母对吸烟持反对态度的大学生。
(二)社会榜样
陈平财[11]认为社会榜样对大学生吸烟行为影响深远。
香烟具有多种象征作用,历史上许多伟人都喜欢吸烟,例如丘吉尔的雪茄,斯大林的大烟斗,毛泽东的烟癖,这些伟人形象会让许多大学生去模仿。
他们会认为连伟人都吸烟,说明吸烟并不是有害的,况且很多医生也在吸[12]。
陈平财[13]还指出现在大学生心里都有他们崇拜的偶像,如某教师、家长、名人、影视名星等等。
在追星的过程中,他们对偶像的言行、举止常常表示羡慕而刻意模仿,当然也包括偶像吸烟时的“优美”姿态和“潇洒”风度。
这些因素都成为了大学生吸烟的正当理由。
余玉群[14]认为,很多同学路遇、串门也会学习递烟,有的同学甚至在学生干部竞选、评优、评奖等都离不开“以烟开路”,认为香烟会使办事顺利,而且还可以联络感情。
总之这种以烟引路的行为在大学校园里见怪不怪。
(三)压力
李丹[15]等人认为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
他们作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一员,都要求他们履行相应的义务,扮演好相应的角色。
正是因为大学生的这种特殊的角色,以至于大学生
国内外学者都对戒烟方法作了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健康教育方面。
印爱平[25]认为健康教育是大学生烟草控制的主要形式,目前我国高校还未系统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戒烟教育未得到重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引导和干预作用没有发挥。
培养健康行为是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进行研究与规划。
印爱平[26]还发现控烟健康教育要从一般意义上的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引人到系统的健康教育计划中,通过提高大学生对吸烟危害的认识,掌握别人递烟时拒绝的技能,在整体上控制吸烟率。
这种教育应当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使吸烟者能摒弃健康危害行为,使不吸烟者能远离烟草,从避开为主的自我健康保护转变到劝阻、监督吸烟行为,自觉抵制吸烟的危害,才能在整体上控制吸烟率。
另外在家里,家长要做好榜样,不要在孩子面前吸烟,为孩子营造不吸烟环境。
如果可能的话,跟孩子一起戒烟。
(二)药物治疗方面。
贺尚荣等人[27]发现药物治疗可以分为中药和西药。
赵澜等人[28]认为,从古代开始就有了戒烟方法,《鸦片瘾戒除法》一书中提到了赵军制松毛膏一方法。
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郑明祺[29]发现自从尼古丁被认为是吸烟成瘾物质后,瑞典首创了含尼古丁的口香糖型咀嚼块(尼可戒)。
到了90年代初,美、英等国又发明尼古丁戒烟贴。
杨小丽等人[30]发现近年来药物戒烟方法日新月异,有非尼古丁药物疗法、可乐定疗法、缓释盐酸安非他酮、针灸疗法五日戒烟法还有恶意疗法等等。
杨晓辉等人[31]指出在2006年的时候发现了一款戒烟新药----varenicfine(chantix)。
FDA批准了varenicline(chantix)片剂用于辅助吸烟者戒烟。
Varenicline为α-4-β-2尼古丁受体的部分拮抗剂,它通过两种途径发挥戒烟作用:
一是提供某些尼古丁作用以减轻戒断症状;
二是对复吸者,能阻断香烟中尼古丁的作用。
(三)大学生自身方面。
李绍昆[32]认为戒烟最主要还是要自身认识到戒烟对自己健康有利。
要控制大学生吸烟,大学生本身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克己[33]认为当他自己意识吸烟的危害性,他就会下定决心戒烟。
就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保尔.柯察金那样,一旦说戒烟就当即把正在抽着的烟揉成碎末,从此他真的永远戒除吸烟的习惯。
三、研究评述
相关研究对大学生吸烟行为原因的探讨从多角度出发,不仅考虑到大学生本身的原因,还考虑到了家庭因素、社会榜样、同伴影响等等,在一些方面达成共识,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但这些研究成果距今较早,随着形势的变化出现了很多新问题,因此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应成为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XX
[2]浩德文、傅征.吸烟的危害.人民军医,1980年第1期
[3]李庆国.男大学生吸烟状况调查分析.医药论坛杂志,2007年3月第28卷第5期�
[4]余玉群、李钋、王莉、邢勇等人.大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现代预防医学,1998年第25卷第1期
[5]RossowI,RiseJ.ConcordanceofParentalandAdolescentHealthBehaviors.Soc.Sci.Med.1994,38(9):
1299-1305.
[6]余玉群、李钋、王莉、邢勇等人.大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现代预防医学,1998年第25卷第1期
[7]MurrayM,KirylukM,SwanAV.Relationbe2tweenparents'
andchildren'
ssmokingbehaviorandattitudes.JournalofEpidemiologyandCommunityHealth.1985,39:
169-174.
[8]NolteAE,SmithBJ,O'
RourkeT,TheRelativeImportanceofParentalAttitudesandBehavioruponYouthSmokingBehaviorJournalofSchoolHealth.1983,53(4)
[9]LanghinrichsenJ,LichtesteinE,SeeleyJR,etal.Parent-AdolescentCongruenceforAdolescentSubstanceUse.JournalofYouthandAdolescent,1990,19(6).
[10]LauerRM,AkersRL,MasseyJ,etal.EvaluationofCigaretteSmokingamongAdolescents:
TheMuscatineStudy.PreventiveMedicing,1982,11:
417-428.
[11]陈平财.大学生吸烟动机剖析及解决途径.那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4月
第21卷第2期
[12]XX
[13]陈平财.大学生吸烟动机剖析及解决途径.那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4月
[14]余玉群、李钋、王莉、邢勇等人.大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现代预防医学,1998年第25卷第1期
[15]李丹
[16]祁家骥、金永堂、胡传来.合肥市大学生吸烟行为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学习卫生,1993年第14期第6卷
[17]贺兆涛、丛聿、张峰.大学生吸烟行为调查分析.中国行为医学辩学2000年弟9卷第3期
[18]贺兆涛、丛聿、张峰.大学生吸烟行为调查分析.中国行为医学辩学2000年弟9卷第3期
[19]裘欣,项海青,程彬,姜彩霞,王增珍,姜敏敏.杭州市大学生吸烟状况及社会心理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8月第26卷第8期
[20]田本淳,安家敖,任学锋等.关于学校预防吸烟教育新模式的研究.中国健康教育杂志,1999,15(11):
38-40
[22]祁家骥、金永堂、胡传来.合肥市大学生吸烟行为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学习卫生,1993年第14期第6卷
[23]杨小丽,综述,尚琪,杨焱,审校.国内外戒烟方法研究.卫生研究,2003年10月17日第3卷第3期
[24]周雷、黄敬亨.大学生吸烟行为调查及健康教育干预对策.中国健康教育,1994年10月4日
[25][26][27]印爱平,贺尚荣,王博恺等.男性大学生吸烟行为影响因素访谈结果及分析.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年12月第25卷第6期
裘欣,项海青,程彬,姜彩霞,王增珍,姜敏敏.杭州市大学生吸烟状况及社会心理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8月第26卷第8期
[28]赵澜、王旭.古今中医戒烟思路方法与研究.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6月第12期第6卷
[29]郑明祺.戒烟方法ABC.科技文萃,2004年5月
[30]杨小丽,尚琪,杨焱.国内外戒烟方法研究.卫生研究,2003年10月17日第3卷第3期
[31]杨晓辉,姚崇华.药物戒烟方法.中华医学会杂志2007年1月第4l卷第1期
[32]李绍昆.吸烟与戒烟.中国医学伦理学,1993年8月第4期总第30期
[33]克己.戒烟方法琐谈.医学文选,1992年05月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