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61101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厦门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建省厦门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福建省厦门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福建省厦门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福建省厦门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厦门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福建省厦门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厦门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厦门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羊毛和腈纶

在空气中灼烧,观察现象,闻气味

B

检验铵态氮肥

与碱共热,观察产生的气体能否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C

除去硫酸锌溶液中少量的硫酸

加入过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D

获取纯净的氮气

用木炭燃烧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A.AB.BC.CD.D

8.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乙为催化剂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C.物质甲为氧化物

D.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

3

9.已知:

Na2CO3+H2O+CO2=2NaHCO3。

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Na2CO3溶液中,测得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变量y可表示的是

A.溶剂的质量B.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

C.碳酸钠的质量分数D.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

10.“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的热是来源于铁粉的锈蚀反应。

用“暖宝宝贴”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进入集气瓶(容积为250mL)中水的体积为45mL(铁粉锈蚀消耗的水忽略不计)。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本次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

C.若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偏低,可能是铁粉不足

D.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

二、填空题

11.

(1)大米是入们日常的主食之﹣,它为入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_____。

(2)“加碘盐”含有碘酸钾(KIO3),碘酸钾中碘的化合价是_____。

(3)打开盛有白醋的瓶盖时,很快就闻到了酸味。

请从微观角度解释_____

(4)丙酸钠(C3H5O2Na)是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丙酸钠中C、O元素质量比为_____。

(5)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原理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2.能源、环境与入类社会密切相关。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_____和天然气,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

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污染环境,写出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一种常见污染物:

_____。

(2)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可发生燃烧的是_____(选填“a”“b”或“c”)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媳灭,可能的原因是_____(选填字母标号)

A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B管内氧气耗尽

C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13.水是生命之源。

(1)活性炭常用于净水,其作用是_____、过滤水中的杂质。

(2)生活中常用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电解水实验如图1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的气体可_____检验。

(4)配制5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先计算需葡萄糖和水的质量,其中葡萄糖的质量为_____g;

再进行称量、量取、_____,最后完成装瓶和贴标签。

(5)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①3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比较:

甲_____乙(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40℃时,两份100g水中各加入40g甲、乙,则_____(选填“甲”或“乙”)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三、推断题

14.如图是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X的浓溶液能挥发出剌激性气味的气体,A﹣D的反应过程中有蓝色沉淀生成,E为白色沉淀。

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

(1)B的化学式为_____。

(2)写出X→D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E的化学式为_____。

X与AgNO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pH_____7(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A溶液与铁粉充分反应后,取剩余固体加入盐酸,没有气体放出,则A与铁粉反应后的溶液组成中除了H2O和物质B外,还可能存在的物质有_____(写化学式)。

四、实验题

15.实验一: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选填字母标号,下同)。

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图_____。

如E图所示,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燃烧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和_____。

实验二:

已知Fe2O3样品中含有杂质FeS2.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测定样品中FeS2含量。

称取mg样品置于玻璃管Y内。

充分灼烧该样品,根据实验后装置Z增加的质量推算FeS2质量(装置管内发生反应:

4FeS2+11O2

2Fe2O3+8SO2)

(4)连接好仪器,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

在装置Z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末端,关闭开关b,加热玻璃管Y,观察到___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5)使用“实验一”装置B制得的氧气进行实验,装置X瓶内需盛放的干燥剂是_____。

玻璃管Y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若立即停止通入氧气,会导致误差,其原因是_____。

(6)试验后测得Z质量增加6.4g(忽略装置Z中水分挥发),则样品中FeS2为_____g。

(7)若将通入的氧气改为空气进行同样的实验(样品反应完全),则测得FeS2含量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数据。

五、计算题

16.已知:

Na2CO3+CaCl2=CaCO3↓+2NaCl。

根据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计算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A

【解析】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故选A。

2.C

【详解】

A、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错;

B、Ca(OH)2属于碱,有腐蚀性,不能做肥料,故B错;

C、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C正确;

D、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D错。

故选C。

【点睛】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3.C

A、火药使用是火药与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A错误;

B、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错误;

C、指南针定向,过程中,只是指向南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正确;

D、铁的冶炼需要还原剂与铁的化合物反应生成铁,该反应过程中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错误。

4.A

A、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

小苏打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常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A正确;

B、甲醛的水溶液有毒,所以不能浸泡海产食品。

C、电器着火应该立即关闭电闸,而不能用水灭火。

C错误;

D、亚硝酸钠是一种有毒的盐类物质,不能用作调料。

故选A。

5.B

A.取用块状固体时试管要横放,以免打破试管,故错误;

B.稀释浓硫酸要将浓硫酸加入水中,并要不断地搅拌,故正确;

C.不可将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测pH,故错误;

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错误。

故选B。

6.D

A、氯的原子序数为17,说法正确;

故不符合题意;

B、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说法正确;

C、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说法正确;

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说法不正确;

故符合题意;

故选D

7.D

【分析】

A、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B、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进行分析判断。

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将空气中氧气除去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

(1)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

(2)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

(3)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A、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在空气中灼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得到的固体用手能捏成粉末的是羊毛制品。

接近火焰时迅速卷缩,有特殊的气味,趁热可以拉成丝,燃烧后成球状,不能捏成粉末的是腈纶,可以鉴别。

A正确。

B、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与碱共热,观察产生的气体能否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以此来进行鉴别。

B正确;

C、硫酸能与过量锌粉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

D、木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木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虽除木炭能与氧气反应,但是生成了新的杂质气体,不能获取纯净的氮气。

故选D。

8.D

由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了氮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A、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物质乙为反应物。

B、反应物甲是氨气,是化合物、反应物乙是氧气,是单质、反应物丙是氮气,是单质、反应物丁是水,是化合物。

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C、甲是NH3,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属于化合物。

D、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微粒个数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与之比。

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

6=1:

3。

D正确。

9.B

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随着反应进行,溶剂水的质量不断减少,因此变量y不能表示溶剂的质量,故错误;

B、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随着反应进行,二氧化碳不断反应进入溶液中,因此溶液中碳元素质量不断增大,因此变量y可表示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故正确;

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随着反应进行,碳酸钠的质量不断减少,溶液质量不断增大,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因此变量y不能表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故错误;

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随着反应进行,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变量y不能表示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故错误。

故选:

B。

10.B

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注意事项及结论分析。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要想结论准确,做该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外界大气会补充进入集气瓶中。

铁粉生锈消耗了氧气,放出了热量,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打开弹簧夹,若没有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集气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会导致回流的水偏少。

待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由于铁粉生锈消耗氧气,则瓶内压强减小,此时会导致外界大气压将量筒中的水压入集气瓶中。

回流的水的体积就是被消耗的气体的体积。

A、根据分析可知,该反应中有氧气参加反应,涉及到压强的变化,所以在实验前必须检査装置的气密性。

B、根据题意可知,本次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C、根据分析可知,若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偏低,可能是铁粉不足,不能将氧气全部消耗掉。

D、根据分析可知,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

11.糖类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9:

8CaO+H2O═Ca(OH)2

(1)根据大米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进行分析。

(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3)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

(4)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

(1)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故答案为:

糖类;

(2)在碘酸钾(KIO3)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碘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可得:

(+1)+(x)+(-2)×

3=0,解得x=+5。

(3)打开盛有白醋的瓶盖时,立刻就闻到了酸味,这是因为白醋中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立刻就闻到了酸味。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4)丙酸钠(C3H5O2Na)是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丙酸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3):

(16×

2)=36:

32=9:

8。

9:

8;

(5)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可以用于做食品干燥剂。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12.石油

CO(答案合理即可)aB

(1)根据常见的化石燃料、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以及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来分析;

(2)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烟尘、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

石油、

、CO(答案合理即可);

(2)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可燃物、接触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a处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与氧气接触,所以能燃烧。

B处的红磷虽然解除了氧气,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

C处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是缺少助燃物氧气,所以不能燃烧。

由于Y型试管内的氧气的量少,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

a、B。

13.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肥皂水

用带火星的木条50溶解大于乙

(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异味等;

(2)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4)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5)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1)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常用于净水,其作用是吸附水中的色素、异味等。

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因此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肥皂水;

(3)水在通电的条件下会分解出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中,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的气体是氧气,检验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若复燃,则为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

(4)配制5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其中葡萄糖的质量为:

500g×

10%=50g。

再进行称量、量取、溶解,最后完成装瓶和贴标签。

50、溶解;

(5)①根据图像可知,3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大于;

②40℃时,甲的溶解度是50g,乙的溶解度是40g,含义是在40℃时,在100g的水中,最多能溶解甲50g,最多能溶解乙40g。

则向两份100g水中各加入40g甲、乙,则乙的溶液为该温度的饱和溶液,甲为该温度的不饱和溶液。

乙。

14.FeCl2NaOH+HCl=NaCl+H2OAgCl<CuCl2

根据A﹣G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X的浓溶液能挥发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X和铁粉、氢氧化钠会反应,所以X是盐酸。

从A→D的反应过程中有蓝色沉淀生成,依据复分解反应原理可知A中含有铜离子,A就是铜盐,且A可以由X盐酸转化而来,则A是氯化铜。

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也会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D是氯化钠。

氯化铜和铁粉反应会生成氯化亚铁和铜,盐酸和铁反应会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B是氯化亚铁。

E为白色沉淀,X、B、D中都含有氯离子,和硝酸银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所以E是氯化银。

(1)根据分析可知,B物质是氯化亚铁。

FeCl2;

(2)根据分析可知,X→D的反应是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也会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NaOH+HCl=NaCl+H2O;

(3)根据分析,E的化学式为AgCl。

X与AgNO3反应,即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稀硝酸,硝酸显酸性,故反应后所得溶液的pH<7。

AgCl、<;

(4)通过推导可知A是氯化铜,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后,取剩余固体加入盐酸,没有气体放出,说明反应后的固体中没有铁粉,铁粉可能刚好与氯化铜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亚铁,有可能铁粉不足,没有与氯化铜完全反应,此时反应后的溶质是氯化亚铁、氯化铜,所以A与铁粉反应后的溶液组成中除了H2O外,一定存在的物质有FeCl2,可能存在的物质有CuCl2。

CuCl2。

15.长颈漏斗C

CaCO3+2HCl=CaCl2+H2O+CO2↑B密度比空气大装置Z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一段时间,长导管内液面上升浓硫酸生成的气体没有全部被吸收6偏大

(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长颈漏斗;

(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

C、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混合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应该选择固液混合不加热。

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燃烧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所以蜡烛熄灭。

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先聚集在烧杯底部,则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aCO3+2HCl=CaCl2+H2O+CO2↑、B、密度比空气大;

(4)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

在装置Z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末端,关闭开关b,加热玻璃管Y。

Y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会逸散到左右两只集气瓶中。

由于左侧的X装置关闭了开关b,则无明显现象。

受热膨胀的空气进入到右侧的Z装置后,观察到装置Z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停止加热后一段时间,由于温度恢复到室温,则压强逐渐减小,则外界气压会将Z装置中的液体压入长导管内,使液面上升。

装置Z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一段时间,长导管内液面上升;

(5)氧气可以用浓硫酸、碱石灰来干燥。

而X装置中盛放的是液体,则X内盛放的是浓硫酸。

玻璃管Y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若立即停止通入氧气,则会使一部分二氧化硫无法被吸收,从而会导致误差。

浓硫酸、生成的气体没有全部被吸收;

(6)实验后测得装置Z的质量增加6.4g,则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为6.4g。

设FeS2的质量为

解得

=6g。

所以样品中,FeS2的质量为6g。

6;

(7)若将通入的氧气改为空气进行同样的实验,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使测得的二氧化硫气体质量偏大,所以会导致FeS2含量偏大。

偏大。

16.50%

根据图中所给的数据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然后可以根据沉淀的质量求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出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相等。

而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的沉淀碳酸钙的质量,即:

21.2g+100.0g+87.2g﹣198.4g=10g;

设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

=50%

答: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