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传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杜甫传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传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
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
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
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
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
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选白《新唐书·
杜甫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B.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C.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D.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颂,文中指两种文体,其中赋常用于写景叙事,如苏轼的《赤壁赋》。
B.六经,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
礼、乐、射、御、书、数。
C.行在,亦称“行在所”,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指皇帝行幸所至的地方。
D.三司,古代地位或职能相近的三个官署合称,历代构成与职能各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颇有才学,献文获赏。
杜甫乘皇上举办典礼时进献了三篇赋文,皇上读了大为惊奇,并命令宰相考查他的文章,让他担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B.杜甫白恃才高,炫耀文彩。
杜甫多次向皇上进献文章,还常自己夸耀自己,说自己的文章即使不足以光大《六经》,但还是可以比得上扬雄、枚皋的。
C.杜甫为了交情,仗义执言。
杜甫和房琬曾是贫贱之交,房琯罢免了幸相后,杜甫上奏章为房琯说情,惹得皇上大怒,皇上让三司会审他。
D.杜甫不拘礼节,险遭祸患。
严武任剑南节度使时,杜甫行为放诞,曾经喝醉酒登上严武的坐床,被严武当场训斥;
后严武又想杀害杜甫,被他母亲阻止才作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2)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各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曾祖依艺,位终巩令。
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
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
天宝末,献《三大礼赋》。
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
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
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
明年春,琯罢相。
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
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
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
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
”武虽急暴,不以为忤。
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
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
既至而适卒。
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
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
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
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5.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B.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C.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D.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6.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第,犹落第,谓科举考试不中,文中杜甫在天宝初年考进士没有考中;
后来泛指未被选中或成绩不及格,鲁迅《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
"
同学一百余人,我在其中,不过是没有落第。
B.刺史,职官,汉初,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
刺"
,检核问事之意。
后来逐渐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C.庐,指草庐。
杜甫在成都浣花里结草庐而居,后来演变为著名的4A旅游景区——杜甫草堂。
D.岳庙,多称为岳王庙,位于太湖湖畔,明朝天顺年间改为"
忠烈庙"
;
因岳飞追封鄂王而称岳王庙,历代迭经兴废,现存格局于清代重建后形成,分为墓园、忠烈祠、启忠祠三部分。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B.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陈涛斜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D.由于郭英乂对待杜甫不好,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以及《寡人之于国也》中的选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宗武子嗣业,自来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⑵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甫,字子美,京兆人。
审言生闲,闲生甫。
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
“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
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
”帝怒,诏三司杂问。
宰相张镐曰:
”帝解,不复问。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従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关辅饥,辄弃官去。
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
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
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
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
”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
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
B.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
C.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
D.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B.擢,在表示官职变动时,意为“升官”。
C.布衣,形容生活非常节俭,穿粗布衣服的人。
D.工部,是古代“六部”之一,“六部”指工部、礼部、户部、兵部、吏部、刑部。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少年时生活贫困,但很有才能。
他客居在吴越等地,李邕很看重他,杜甫就率先去看望他。
杜甫参加进士考试没有考中,滞留在长安。
B.杜甫和房琯是平民时的朋友,房琯当时打了败仗,杜甫受到牵连,又因为琴师董廷兰的缘故,杜甫被罢免了宰相之职,他进言又惹怒了皇帝。
C.杜甫跟随朝廷回到京城,后又离开京城任华州司功参军。
关中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直到依附严武,生活才相对稳定。
D.《唐才子传》的作者认为杜甫喜欢谈论天下大事,调子虽高却不切实际,与我们了解的杜甫有所不同,可见该书有褒贬失实之处。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2)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汨罗江之祭
李元洛
①在中国的河流中,汨罗江远算不上波高浪阔源远流长,但却是一条名闻遐迩的圣水。
它温柔而温暖的臂弯,曾先后收留中国诗歌史上两位走投无路的诗人。
不过,一位在下游,今日的汨罗县境,以水为坟,年年端午,竞渡的万千龙舟还在打捞他的魂魄;
一位在上游,如今的平江县域,堆土为墓,少人拜谒,与凄清的墓地长年相伴的,多是春风秋雨夕阳晨雾,还有偶然在坟头点燃的几炷清香。
②大历五年秋冬之际,也就是公元770年秋冬之际,杜甫出峡入湘在湖南流寓三年之后,从长沙出发,准备顺湘江而下洞庭,然后入长江而至汉水,转道襄阳回归河南故里。
然而,他其时年近花甲,早已病体支离,舟入朔风凛冽的洞庭,病重的他只得转道前往湘阴与巴陵途中的昌江县城,去投亲靠友。
今日的平江,唐时称昌江,在汨罗江的上游。
但在距县城仅十里的小田村附近的江上,巨星即告陨落,他年幼的儿子只得将父亲草草葬于小田村天井湖,也就是我们今日见到的平江杜墓。
如果你远道前来,不仅可以一瞻遗迹,而且风行水上山间,鸟过田头陌上,还会向你叙述许多有关杜甫的传说。
③我居杜甫曾经流寓过的长沙,虽然离平江地不远,而且心向往之,但人事倥偬,竟然直到最后的一个秋冬交割之日,才得以拜谒那一座山中的也是我心中的坟茔。
オ和我昔日的学生余三定、朱平珍夫妇以及也曾是学生的段华偕行。
去今日江平江大桥乡小田村天井湖,拜谒那一座山中的也是我心中的坟茔。
④车出平江县城,驰过汨罗江大桥,往南行二十余里,拐上一条泥泞曲折的乡间小道,颠颠簸簸,终于看到山丘间有一溜白色的粉墙,那就是光绪十年重修的“杜公祠”。
祠门额上有一方青石,刻有“诗圣遗阡”字样。
祠前有一方可供停车的大坪,据说那就是“天井湖”干涸后填成。
“杜公祠”如果是书名,白色粉墙就是它的封面,封面之内有些什么精彩文章呢?
三张大门关闭已久,大约平日也少人问津,我们是不速之客,杜甫也早已长眠不起,蓬门今日当然也不会再为君而开,我们只得从旁侧围墙已经坍塌拆毁的缺口进去。
杜公祠为砖木结构的两进一天井结构,几间敞旧的房舍现在已改为小学的教室,桌持破旧,秋冬之日光线更是暗淡,窗户没有玻璃,糊窗纸早已破碎,秋风与朔风于其间畅通无阻。
⑤祠堂后面的小山丘上,有一栋建于多年前的房舍,现在也改为三间教室。
门楣石匾上刻有“铁瓶诗社”四字。
诗社不知成立于何许年?
诗社而名“铁瓶”,不知瓶内有藏什么纶音妙旨?
为什么“瓶”而谓“铁”呢?
但铁定无疑的却是,建社的人与诗有缘,并欲继承发扬老杜的流风余韵。
我甚至忽发痴想:
有诗灵作伴,得天独厚,现在不起眼的莘莘学子之中,将来会不会有人一登诗坛而咤叱风云呢?
正遐思远想之时,管理基墓园的老人已被请来,他领我们走到诗社下侧围墙的一扇小门边,打开那把资历不浅犹有古风的铜锁。
小门吱呀一声推开,在一座小小的山包之上,在几株青松翠柏的守护之中,猝不及防,近在咫尺,杜甫墓怆然轰然巍然,撞伤撞痛也撞亮了我的眼睛!
⑥秋风吹来,墓草萧瑟。
墓前的香炉小小,炉中残留三四根燃尽的香头,也不知是何方来客对他的祭奠。
我不由想起杜甫生前身后的凄凉。
忠厚谦逊的他,于前辈、同辈和晚辈的诗作,他奉致了许多景慕、褒扬与提携之辞。
本身有至高成就却胸怀宽广,厚以待人,然而他当年不仅命运多舛,没有进入主流社会获得一官半职,时人也缺少慧眼,未能识珠。
世上许多有抱负有才华的人,常常得不到认识和赏识,有如明珠暗投于尘封的角落,好似良骥局促于偏远的一隅,有的人还屡遭厄运,抱憾甚至抱恨终生。
⑦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杜甫如此评价和叹息李白,不知他对自己是否也有这种预感?
杜甫和李白一样有千秋万岁之名,这已是毫无疑问的了,李白的故里与墓地我还无缘瞻拜,但河南巩县现为巩义市的杜甫故居,却依然湫隘寒伧,杜甫墓园也只是封土一堆,青碑一块。
而平江杜墓呢?
60年代初期,墓顶和墓围的红色麻石,东边的附碑及碑柱,均被挖掘一空去兴修水利,好像一栋屋宇被揭瓦掀顶破门拆墙,远比茅屋为秋风所破惨淡得多了,然而那是为农村水利事业做贡献,杜甫该不会有多少怨言的。
不料“文革”期间,他也被大张挞伐,一个位高名重的学者一反昔常,对曾经极力赞颂的诗人横加批判,红卫兵挖开封土堆的东前角,据说取出石制油灯两盏,霉烂古书手稿一堆,在“兵荒马乱”之中,这些遗物都已下落不明,无从查找,而闻讯前来的文物工作者考证东墓室的质地与结构,断定为唐代墓葬,(学术界考证杜甫冢,有好几种观点)这,大约是那些“破四旧”者所始料不及的功绩吧?
磨难仍然接踵而来,古已有之于今为烈的盗墓贼,不久前竟然也在诗人头上动土,将杜墓打了一个大洞,时值年关,守墓的老人过了几天才发觉,虽然报了案,公安局也来人调查,但到底盗走了一些什么,众说纷纭。
盗墓贼是绝不会读杜甫的,杜甫从来不是大官也非大款,儿子无力将他的遗骸安葬故里,孙子也是穷困的平民百姓,山河修阻,烽火遍地,40年后到底将祖父的灵柩迁回河南没有,至今仍是疑案。
生前两袖清风,死后一贫如洗,有什么好盗的呢?
⑧于是,在汩罗江的上游,在拜别小田村杜甫墓之际,在惟有江声似旧时的千古江涛声里,我轻声吟诵北宋初年徐屯田《过杜工部坟》一诗,权当专程来的我们的心祭:
水与汨罗接,天心深有存
远移工部死,来伴大夫魂
流落同千古,风骚共一源
江山不受吊,寒日下西原
(本文在原文的基础上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江之祭”这个标题容易让人以为是要祭悼伟大诗人屈原,读到正文オ发现是写杜甫。
这种心理错位令人耳目一新,甚至能给人以某种震憾。
B.杜公祠的荒僻、破旧,杜甫墓的冷清、萧条,让读者看到了一代诗圣身后的寂寞。
这和诗人“穷年忧黎元”的博大心怀相对照,令人无限叹息。
C.文章倒数第二段中。
划线的两个句子都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
表达了作者对那些破坏杜甫墓的人的深恶痛绝。
D.作者满怀悲愤地说到杜甫墓至今依然还在遭受各种无耻无知的破坏,表达了自己对国人文化素养不高和文化精神断层的忧思。
14.结合上下文,分析第5段划线句子的含意。
15.文章结尾引用了徐屯田的《过杜工部》一诗作结,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
杜甫,字子美,京兆人。
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先臣(祖)(杜)恕、(杜)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到)审言以文章显。
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
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诸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至德二年,亡走凤翔(地名),上谒,拜左拾遗。
“罪细(小),不宜免大臣。
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甫见之,或时不冠,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
”武中衔之。
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
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
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大历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
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经历)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
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
为歌诗,情不忘君,人皆怜之。
坟在岳阳。
有集六十卷,今传。
(节选自《唐才子传·
卷第二》)
16.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禄山乱,天子入蜀会天大雨,道不通会:
恰逢
B.自七岁属辞属予作文以记之属:
写作
C.伏惟天子哀怜之伏惟启阿母伏惟:
表示伏在地上想,下对上陈述时的表敬之辞
D.陛下其忍弃之其孰能讥之乎?
其:
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C.甫若抵罪,绝言者路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是杜审言的孙子,年轻的时候家里贫困不能养活自己,在吴、越、齐、赵等地漂泊。
后来考进士落榜,困居在长安。
B.杜甫的性格急躁,气量狭小,又傲慢放肆,经常对严武无礼,严武为此心中怀恨。
有一次严武想杀掉杜甫,因为严武母亲尽力阻止,此事才算罢休。
C.杜甫多次献上赋颂,抬高自己,陈述自己重操祖上旧业的愿望。
恰逢安史之乱,玄宗入蜀,杜甫逃到三川。
后来杜甫身穿破旧衣衫想要从鄜州投奔玄宗所在之地,被叛军俘获。
D.杜甫旷达不拘礼俗,又不自我约束检点,喜欢谈论天下大事,夸夸其谈。
他与李白齐名,当时称为“李杜”。
杜甫多次身经叛乱,但能坚守节操,没有污点。
19.翻译以下三个句子
(1)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
(2)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
甫见之,或时不冠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左拾遗。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来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禄山陷京师陷:
破坏
B.玄宗奇之,召试文章奇:
认为……不一般
C.儿女饿殍者数人殍:
饿死
D.自棹舟迎甫而还棹:
用桨划
21.(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杜甫凄苦人生的一项是()
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②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③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④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⑤瞪视武曰:
”⑥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④⑥
22.(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3.(小题4)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左拾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