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检查中考官经常问的问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556504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格检查中考官经常问的问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体格检查中考官经常问的问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体格检查中考官经常问的问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体格检查中考官经常问的问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体格检查中考官经常问的问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体格检查中考官经常问的问题文档格式.docx

《体格检查中考官经常问的问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格检查中考官经常问的问题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体格检查中考官经常问的问题文档格式.docx

二、浅表淋巴结

1.局部淋巴结肿大应想到哪些疾病?

(一)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由相应淋巴结所引流部位的某些急慢性炎症所引起。

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牙龈炎可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

初肿时柔软,有压痛,表面光滑无粘连,肿到一定程度即停止增大。

慢性者较硬,最终可缩小或消退。

(二)淋巴结结核

肿大的淋巴结常发生在颈部血管周围,呈多发性,质地较硬,大小不等,可互相粘连或与周围组织粘连,如组织发生干酪样坏死,则可触及波动,晚期破溃后形成瘘管,愈合后可形成疤痕。

可伴有全身结核中毒症状。

(三)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

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时,淋巴结质地坚硬或有象皮样感,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易推动,一般无压痛。

胸部肿瘤如肺癌可向右侧锁骨上窝或腋部淋巴结群转移。

胃癌、食道癌多向左侧锁骨上淋巴结群转移,因此处为胸导管进入颈静脉入口。

因此可根据淋巴结转移的部位推测肿瘤来源。

(四)恶性淋巴瘤

早期可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质地较硬,呈软骨样,可活动,亦可粘连融合成块。

2.为什么胃癌、食道癌易出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3.淋巴结结核所致淋巴结肿大有何特点?

4.如何鉴别良、恶性淋巴结肿大?

良恶性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及各特点:

良性:

1.非特异性淋巴结炎由所属部位的某些急慢性炎症引起,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牙周炎可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初肿时柔软、有压痛、表面光滑、无粘连,肿大到一定程度即停止。

慢性较硬,最终仍可缩小或消退。

2.淋巴结结核肿大的淋巴结常发生在颈部血管周围,多发性,质地稍硬,大小不等.可互相粘连,或与周围组织粘连,如组织发生干酪性坏死,则可触到波动。

晚期破溃后形成瘘管。

3.其他:

局部感染可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有压痛。

恶性:

1.白血病及淋巴瘤:

常有全身淋巴结肿大。

肿大的淋巴结质硬而有弹性,多无疼痛或压痛,不与皮肤粘连,不破溃。

有的发展迅速,形成肿块。

2.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质地坚硬,或有橡皮样感,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易推动,一般无压痛。

胸部肿瘤如肺癌可向右侧锁骨上窝或腋部淋巴结群转移;

胃癌多向左侧淋巴结群转移;

因此处系胸导管进颈静脉的入口,这种肿大的淋巴结特称为Virchow淋巴结,为胃癌、食管癌转移的标志。

三、眼

1.支配眼球运动有哪几种颅神经?

主要是动眼、滑车、外展神经

2.自发眼震见于哪些疾病?

自发的眼球震见于耳源性眩晕、小脑的疾患等。

3.检查对光反射的目的是什么?

瞳孔对光反射消失见于什么疾病?

对光反射是检查瞳孔的功能活动的,直接、间接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常见于昏迷病人。

4.支配调节反射和辐辏反射的颅神经有哪些?

主要是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

四、颈部

1.甲状腺肿大分几度?

如何判断?

一、甲状腺肿大分度

1.Ⅰ度肿大为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

2.Ⅱ度肿大为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外缘以内者。

3.Ⅲ度肿大为肿大的甲状腺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

2.甲状腺肿块与其他颈前肿块如何鉴别?

甲状腺(thyroid)位于甲状软骨下方,正常约15—25g,表面光滑,柔软不易触及。

在作吞咽动作时可随吞咽向上移动,以此可与颈前其他包块鉴别。

3.常见的导致甲状腺肿大的疾病有哪几种?

1.甲状腺功能亢进肿大的甲状腺质地较柔软,触诊时可有震颤,或能听到“嗡鸣”样血管杂音,是血管增多、增粗、血流增速的结果。

2.单纯性甲状腺肿腺体肿大很突出,可为弥漫性,也可为结节性,不伴有甲状腺功

能亢进体征。

3.甲状腺癌触诊时包块可有结节感,不规则、质硬。

因发展较慢,体积有时不大,易与甲状腺腺瘤、颈前淋巴结肿大相混淆。

4.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呈弥漫性或结节性肿大,易与甲状腺癌相

混淆。

由于肿大的炎性腺体可将颈总动脉向后方推移,因而在腺体后缘可以摸到颈总动脉

总动脉博动,而甲状腺癌则往往将颈总动脉包绕在癌组织内,触诊时模不到颈总动脉搏动,可借此作鉴别。

5.甲状旁腺腺瘤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之后,发生腺瘤时可使甲状腺突出,检查时也

随吞咽移动,需结合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加以鉴别。

4.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为何可触及到震颤或听到“嗡鸣”样血管杂音?

甲状腺功能亢进,由于基础代谢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心率加快,血流加速,形成震颤和杂音。

5.那些疾病可使气管向健侧移位?

根据气管的偏移方向可以判断病变的位置。

如大量胸腔积液、积气、纵隔肿瘤以及单侧甲状腺肿大可将气管推向健侧,而肺不张、肺硬化、胸膜粘连可将气管拉向患侧。

6.结核性胸膜炎初期有大量胸腔积液时气管向哪侧移位?

不规范治疗形成胸膜粘连时气管是否还有移位?

与初期有何不同?

早期大量胸腔积液气管推向健侧,晚期胸膜粘连可将气管拉向患侧。

五、胸部

1.胸式、腹式呼吸互换,见于何种病理情况?

正常的男性和儿童的呼吸以膈运动为主,胸廓下部及上腹部的动度较大,而形成腹式呼吸;

女性的呼吸则以肋间肌的运动为主,故形成胸式呼吸。

实际上该两种呼吸运动均不同程度同时存在。

某些疾病可使呼吸运动发生改变,肺或胸膜疾病如肺炎、重症肺结核和胸膜炎等,或胸壁疾病如肋间神经痛,肋骨骨折等,均可使胸式呼吸减弱而腹式呼吸增强。

腹膜炎、大量腹水、肝脾极度肿大、腹腔内巨大肿瘤及妊娠晚期时,膈向下运动受限,则腹式呼吸减弱,而代之以胸式呼吸。

2.潮式、间停呼吸的发生机理是什么?

临床见于何种情况?

1.潮式呼吸又称Cheyne—Stokes呼吸。

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

潮式呼吸周期可长30秒至2分,暂停期可持续5—30秒,所以要较长时间仔细观察才能了解周期性节律变化的全过程。

2.间停呼吸又称Biots呼吸。

表现为有规律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即周而复始的间停呼吸。

以上两种周期性呼吸节律变化的机制是由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降低,使调节呼吸的的反馈系统失常。

只有缺氧严重,CO2潴留至一定程度时,才能刺激呼吸中枢,促使呼吸恢复和加强;

当积聚的CO2呼出后,呼吸中枢又失去有效的兴奋性,使呼吸又再次减弱进而暂停。

这种呼吸节律的变化多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及某些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巴比妥中毒等。

间停呼吸较潮式呼吸更为严重,预后多不良,常在临终前发生。

然而,必须注意有些老年人深睡时亦可出现潮式呼吸,此为脑动脉硬化、中枢神经供血不足的表现。

3.何谓“三凹征”?

发生机理是什么?

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患者,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故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征”(threedepressionssign)。

因吸气时间延长,又称之为吸气性呼吸因难,常见于气管阻塞,如气管异物等。

4.乳房视诊的内容是什么?

乳房的检查应依据正确的程序,除检查乳房外,还应包括引流乳房部位的淋巴结。

检查时患者的衣服应脱至腰部以充分暴露胸部,并有良好的照明。

病人采取坐位或仰卧位。

一般先作视诊,然后再作触诊。

包括:

1.对称性

2.表现情况

3.乳头

4.皮肤回缩

5.乳房恶性肿瘤时视诊有何异常改变?

①乳房体积的变化。

常缩小

②乳头的内缩和拾高。

乳头的内缩亦可能是发育上的缺陷,但乳头的拾高是乳癌的特征。

乳房皮肤的改变。

在弥散型癌时皮肤发红,类似急性乳房炎。

皮肤在乳癌早期往往已显有凹陷;

让病人高举两臂,或用手抬高整个乳房,凹陷部分更为明显。

6.语言震颤增强或减弱的临床意义分别是什么?

1.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主要见于:

①肺泡内含气量过多,如肺气肿;

②支气管阻塞,如阻塞性肺不张;

③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

④胸膜高度增厚粘连;

⑤胸壁皮下气肿。

2.语音震颤增强,主要见于:

①肺泡内有炎症浸润,因肺组织实变使语颤传导良好,如大叶肺炎实变期、肺栓塞等;

②接近胸膜的肺内巨大空腔,声波在空洞内产生共鸣,尤其是当空洞周围有炎性浸润并与胸壁粘连时,则更有得声波传导,使语音震颤增强,如空洞型肺结核、肺脓肿等。

7.触诊乳腺肿块包括哪些项目?

如有包块存在应注意下列特征:

(1)部位必须指明包块的确切部位。

(2)大小必须描写其长度、宽度和厚度。

(3)外形包块的外形是否规则,边缘是否钝或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

大多数良性肿瘤表面多光滑规整,而恶性肿瘤则凹凸不平,边缘多固定。

然而,必须注意炎性病变亦可出现不规则的外形。

(4)硬度包块的软硬度必须明确叙述。

一般可描写为柔软的、囊性的、中等硬等。

良性肿瘤多呈柔软或囊性感觉;

坚硬伴表面不规则多提示恶性病变。

但坚硬区域亦可由炎性病变所引起。

(5)压痛一般炎性病变常表现为中度至重度压痛,而大多数恶性病变压痛则不明显。

(6)活动度检查者应确定病变是否可自由移动,大多数良性病变的包块其活动度较大,炎性病变则较固定,而早期恶性包块虽可活动,但当病程发展至晚期周围结构被癌肿侵犯时,其固定度则明显增加。

8.肺下界移动度减弱临床上见于何种情况?

肺下界两侧肺下界大致相同,平静呼吸时位于锁骨中线第6肋间隙,腋中线第8肋间隙;

肩胛线第10肋间隙。

正常肺下界的位置可因体型、发育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矮胖者的肺下界可上升1肋间隙,瘦长者可下降l肋间隙。

病理情况下,肺下界降低见于肺气肿、腹腔内脏下垂,肺下界上升见于肺不张、腹内压升高使膈上升,如鼓肠、腹水、气腹、肝脾肿大、腹腔内巨大肿瘤及膈麻痹等。

9.胸部异常叩诊音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1.过清音成人过清音常见于肺气肿的患者。

2.鼓音类似击鼓的声音,正常人鼓音可于左胸下侧方可叩得,此系左侧膈顶下胃肠内含气的结果。

3.浊音与清音相反,见于肺部含气量减少或有炎症浸润渗出实变时,如大叶性肺炎等。

4.实音极似叩击装满液体的容器时所发出的声音,见于大量胸腔积液的患者。

10.肺部听诊的内容有哪些?

(一)正常呼吸音

(二)异常呼吸音

11.正常支气管呼吸音的听诊部位是什么?

支气管呼吸音为吸入的空气在声门、气管或主支气管形成湍流所产生的声音,颇似抬舌后经口腔呼气时所发出的“ha”的音响,该呼吸音强而高调。

吸气相较呼气相短。

正常人于喉部、胸骨上窝、背部第6、7颈椎及第1、2胸椎附近均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且越靠近气管区,其音响越强,音调亦越低。

12.异常呼吸音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1.异常肺泡呼吸音

(1)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与肺泡内的空气流量减少或进入肺内的空气流速减慢及呼吸音传导障碍有关。

可在局部、单侧或双肺出现。

发生的原因有:

①胸廓活动受限,如胸痛、肋软骨骨化和肋骨切除等;

②呼吸肌疾病,如重症肌无力;

②支气管阻塞,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狭窄等;

④压迫性肺膨胀不全,如胸腔积液或气胸等;

⑤腹部疾病,如大量腹水、腹部巨大肿瘤等。

(2)肺泡呼吸音增强:

双侧肺泡呼吸音增强,与呼吸运动及通气功能增强,使进入肺泡的空气流量增多或进入肺内的空气流速加快有关。

①机体需氧量增加,引起呼吸深长和增快,如运动、发热或代谢亢进等;

②缺氧兴奋呼吸中枢,导致呼吸运动增强,如贫血等;

②血液酸度增高,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深长,如酸中毒等。

一侧肺泡呼吸音增强,见于一侧肺胸病变引起肺泡呼吸音减弱,此时健侧肺可发生代偿性肺泡呼吸音增强。

(3)呼气音延长:

因下呼吸道部分阻塞、痉挛或狭窄,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导致呼气的阻力增强,或由于肺组织弹性减退,使呼气的驱动力减弱,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

均可引起呼气音延长。

(4)断续性呼吸音:

肺内局部性炎症或支气管狭窄,使空气不能均匀地进入肺泡,可引起断续性呼吸音,因伴短促的不规则间歇,故又称齿轮呼吸音(cogwheetbreathsound),常见于肺结核和肺炎等。

必须注意,当寒冷、疼痛和精神紧张时,亦可听及断续性肌肉收缩的附加音,但与呼吸运动无关,应予鉴别。

(5)粗糙性呼吸音:

为支气管粘膜轻度水肿或炎症浸润造成不光滑或狭窄,使气流进出不畅所形成的粗糙呼吸音,见于支气管或肺部炎症的早期。

2.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如在正常肺泡呼吸音部位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则为异常的支气管呼吸音,或称管样呼吸音(tubularbreathsound)。

(1)肺组织实变:

使支气管呼吸音通过较致密的肺实变部分;

传至体表而易于听到。

支气管呼吸音的部位、范围和强弱与病变的部位、大小和深浅有关。

实变的范围越大、越浅,其声音越强,反之则较弱。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的实变期,其支气管呼吸音强而高调,而且近耳。

(2)肺内大空腔:

当肺内大空腔与支气管相通,且其周围肺组织又有实变存在时,音响在空腔内共鸣,并通过实变组织的良好传导,故可听及清晰的支气管呼吸音,常见于肺脓肿或空洞型肺结核的患者。

(3)压迫性肺不张:

胸腔积液时,压迫肺,发生压迫性肺不张,因肺组织较致密,有利于支气管音的传导,故于积液区上方有时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但强度较弱而且遥远。

异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为在正常肺泡呼吸音的区域内听到的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其产生机制为肺部实变区域较小且与正常含气肺组织混合存在,或肺实变部位较深并被正常肺组织所覆盖之故。

常见于支气管肺炎、肺结核、大叶性肺炎初期或在胸腔积液上方肺膨胀不全的区域听及。

13.干、湿啰音的形成机理是什么?

两者的区别及临床意义是什么?

(一)湿啰音。

系由于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的稀薄分泌物如渗出液、痰液、血液、粘液和脓液等,形成的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故又称水泡音。

或认为由于小支气管壁因分泌物粘着而陷闭,当吸气时突然张开重新充气所产生的爆裂音。

湿啰音的特点温啰音为呼吸音外的附加音,断续而短暂,一次常连续多个出现,于吸气时或吸气终末较为明显,有时也出现于呼气早期,部位较恒定,性质不易变,中、小、泡音可同时存在,咳嗽后可减轻或消失。

(二)干啰音

系由于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空气吸入或呼出时发生湍流所产生的声音。

呼吸道狭窄或不完全阻塞的病理基础有炎症引起的粘膜充血水肿和分泌物增加;

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管腔内肿瘤或异物阻塞;

以及管壁被管外肿大的淋巴结或纵隔肿瘤压迫引起的管腔狭窄等。

干啰音的特点干啰音为一种持续时间较长带乐性的呼吸附加音,持续时间较长,吸气及呼气时均可听及,但以呼气时为明显

六、心脏

1.心脏视诊的内容有哪些?

(一)心前区隆起与凹陷

(二)心尖搏动

(三)心前区异常搏动

2.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及范围如何?

正常心尖搏动位置在胸骨左缘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1.0cm处,范围以直径计算为2.0-2.5cm。

一般明显可见。

肥胖者或女性乳房垂悬时不易看见。

3.影响心尖搏动位置的病理因素是什么?

病理条件下,心尖搏动位置可由以下原因发生改变:

(1)心脏疾病:

左室增大: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右室增大:

心尖搏动向左移位,甚至可稍向上,但不向下移位。

左右室皆增大: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并可伴有心界向两侧扩大。

右位心:

心尖搏动在胸骨右缘第5肋间,即正常心尖搏动的镜相位置。

(2)胸部疾病:

①一侧胸腔积液或积气,可将纵隔推向健侧,心尖搏动随之稍向健侧移位;

一侧肺不张或胸膜粘连,纵隔向患侧移位,心尖搏动亦随之稍向患侧移动。

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如无移位,提示心包纵隔胸膜粘连。

胸廓或脊柱畸形时,心脏位置发生改变,心尖搏动亦相应移位。

(3)腹部疾病:

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瘤等,使腹内压增高,脂位置升高,心脏横位,从而使心尖搏动位置上移。

4.心脏疾病时心尖搏动位置可发生哪些变化?

5.心尖搏动增强见于哪些情况?

心尖搏动增强见于左室肥大、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贫血时,心尖搏动增强,范围大于直径2cm,尤其是左室肥大,心尖搏动明显增强。

6.心尖搏动减弱见于哪些情况?

心尖搏动减弱心肌病变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等,心尖搏动减弱;

心包积液、左侧胸腔大量积液或积气、肺气肿时,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

7.何谓负性心尖搏动,有什么临床意义?

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者,称为负性心尖搏动。

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此现象又称Broadbent征。

右室明显肥大时,亦可出现负性心尖搏动。

8.胸骨左缘2、3、4肋间出现收缩期搏动各见于哪些情况?

1.胸骨左缘第2肋间搏动见于肺动脉高压,有时也可见于正常青年人。

2.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见于右室肥大。

9.剑突下搏动常见于哪些情况?

右室搏动与腹主动脉瘤鉴别要点有哪些?

剑突下搏动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右室肥大时,亦可见于腹主动脉瘤。

两者鉴别方法是:

嘱病人深吸气,如搏动增强则为右室搏动,搏动减弱则为腹主动脉瘤;

或以手指平放于剑突下,指端指向剑突,从剑突下向上后方加压,如搏动冲击指尖且吸气时增强,则为右室搏动;

如搏动冲击掌面且吸气时减弱,则为腹主动脉瘤。

10.心脏触诊内容有几项?

(一)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

(二)震颤

(三)心包摩擦感

11.抬举性心尖搏动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当左室肥大时,用手指触诊,被强有力的心尖搏动抬起,这种较大范围增强的外向运动,称为抬举性搏动,这是左室肥大的可靠体征。

12.何谓震颤?

说明了什么问题?

震颤是指用手触诊时感觉到的一种细小振动,此振动与猫在安逸时产生的呼吸故又称猫喘,是器质性心血管病的特征性体征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如触到震定心脏有器质性病变,常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及心脏瓣膜狭窄时如(二尖瓣狭窄)型的病变,震颤出现的时期亦不同。

其临床意义按震颤部位和时期而不同。

13.不同部位和时期的震颤各有何临床意义?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时期部位常见疾病

收缩期胸骨右缘第2肋间主动脉瓣狭窄

胸骨左缘第2肋间肺动脉瓣狭窄

胸骨左缘第3—4肋间室间隔缺损

舒张期心尖部二尖瓣狭窄

连续性胸骨左缘第2肋间动脉导管未闭

14.何谓心包磨擦感?

见于什么情况?

是心包发生炎症时,渗出纤维蛋白,使其表面粗糙,心脏搏动时,壁层和脏层心包磨擦产生振动,胸壁触诊可感知。

15.正常心浊音界如何?

正常心脏相对浊音界

右(cm)肋间左(cm)

2-3Ⅱ2.3

2-3Ⅲ3.5—4.5

3-4Ⅳ5-6

Ⅴ7-9

16.心脏叩诊顺序如何?

心脏叩诊的顺序是先叩左界,后叩右界,由下而上,由外向内。

左界叩诊的具体方法是从心尖搏动最强点外2-3厘米处开始(一般为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稍外),由外向内,叩诊由清音变为浊音时用笔作一标记,如此向上逐一肋间进行,直至第2肋间。

右界叩诊时先叩出肝上界,于其上一肋间(通常为第4肋间)由外向内叩出浊音界,逐一肋间向上,抵第2肋间,分别作标记。

用硬尺测量前正中线至各标记点的垂直距离,再测量左锁骨中线至前正中线的距离。

17.何谓心脏的相对浊音界及其临床意义?

叩心界是指叩诊心相对浊音界(心左右缘被肺遮盖的部分),一般不要求叩诊心绝对浊音界(不被肺遮盖的部分),因为相对浊音界反映心脏的实际大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8.心脏叩诊的方法如何?

叩诊的方法与采取的体位有关。

病人坐位时,检查者左手叩诊板指与心缘平行(即与肋间垂直);

病人仰卧时,检查者立于病人右侧,则左手叩诊板指与心缘垂直(即与肋间平行)。

19.主动脉型心、二尖瓣型心、普大型心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如何?

1.左心室增大心左界向左下扩大,心腰加深近似直角,心浊音界呈靴形。

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性心脏病,故又称主动脉型心。

2.右心室增大轻度增大,只使心绝对浊音界增大,心左界叩诊不增大;

显著增大时,相对浊音界向左右扩大,因心脏长轴发生顺钟向转位,故向左增大明显,但浊音界不向下扩大。

常见于肺心病、单纯二尖瓣狭窄等。

3.双心室增大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且左界向下扩大,称普大型心。

常见于扩张型心肌病、克山病、重症心肌炎、全心衰竭。

20.心浊音界随体位而变化说明什么?

心包积液时心界向两侧扩大,极似双侧心室扩大,坐位时心浊音界呈三角形(烧瓶形),仰卧位时心底部浊音区增宽,这种心浊音界随体位改变而变化是心包积液的特征。

21.如何区别第一、二心音?

(1)第一心音产生机制:

二、三尖瓣关闭,室壁和大血管振动,半月瓣开放,心室肌收缩,心房收缩终末部分共同作用所产生的声音。

特点:

①音调低(55-58Hz);

②强度较响;

③性质较钝;

④历时较长(0.1秒`)⑤与心尖博动同时出现;

⑥心尖部听诊最清楚。

(2)第二心音产生机制:

半月瓣关闭,房室瓣开放及大血管壁、乳头肌、腱索的振动所产生。

①音调高(>

62Hz);

②强度较S1低;

③性质较S1清楚;

④历时较短(0.08秒`)⑤与心尖博动之后出现;

⑥心底部听诊最清楚。

22.第三心音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