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学校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30857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7学校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07学校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07学校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07学校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07学校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7学校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07学校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学校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7学校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四是新建四层综合实训楼(新征卧牛办事处、供电站用地)8521平方米,计划投资1278万元(1500元/平方米);

五是整修2号教学楼,计划投资6.8万元。

六是加固整修1号教学楼(即弘文楼),计划投资225.5万元。

3.优化实训条件,购置新建设实训楼及实训车间配套设施。

一是购买新建汽修车间及4S汽修店配套实训设备,计划投资1000万元;

二是购置新建综合实训楼配套数控设备等,计划投资700万元。

更新充实现有实训车间设施,计划投资300万。

使各车间设备性能达到企业生产设备标准,实现学生实训与企业生产零距离对接,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提供保障。

4.改善师生办公、学习条件。

力争实现实现班班(含实训车间及实训课堂)多媒体,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全面实施信息化工程,提升学生微机房的档次,完善学校教育网络平台及软件建设。

(二)紧贴市场,优化专业建设体系

1.总体目标

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培养目标,围绕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针对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新要求,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调整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

采取有重点、分层次、滚动建设的办法,重点发展经济发达地区便于就业的专业群和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评选特色与重点专业,以重点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2.具体目标

(1)调整、改造原有专业根据学校《三年制专业教学计划制(修)订指导意见》所规定的修订依据、指导思想、原则、课程设置的要求调整改造原有专业,所有三年制专业实行“2.5+0.5”(即5个学期在校学习,1个学期在企业实习)模式;

在课程设置上重新进行了选择、整合,使原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加适应社会对人才能力结构需求的变化。

(2)巩固和发展现有专业。

根据当地实际和我校特点,现有的汽修、机电、数控、计算机、幼师、建筑和财经类人才在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我们要充分利用自身师资、设施等优势,力争实现2—3个省级重点示范专业,4—6个市级骨干专业,以利于我校可持续发展。

(3)创办新专业。

按照优化专业结构体系,拓宽专业内涵,活化专业方向,大力发展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专业,扶持和发展新兴交叉专业的要求,中长期期间拟申办新专业8个,申办专业方向主要以制造、电子信息、财经、艺术传媒、旅游、农业经济等专业门类为主,到2015年,专业数量达到30个。

(4)建设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

在现有和新建专业中,建设7个校级重点专业,在此基础上创办2-3个特色专业,并申报省级骨干重点专业。

到2015年左右基本形成专业结构合理、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符合社会需求、专业数量与学校规模相适应、专业水平普遍提高、专业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格局,提升学校整体水平。

(三)创新机制,深化师资培养体系,

1.总体目标:

学校的发展依赖于一支技能过硬、业务精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十二五期间,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适应学校发展、具有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2.重点任务:

(1)建立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制度。

健全教师评价体系。

(2)每年投入10万元用于师资建设,鼓励教师到国内的大学、企业、科技机构进修、考察和交流,强化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建设,优先为重点专业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

到2015年,争取每个专业均有1—2名市、区级名师,2名以上教师成为省级学科带头人;

4名教师成为市级学科带头人;

20名教师成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或教学能手,35名专业教师在济南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进前六名。

(3)加大教科研力度,力争每年投入教科研工作3万元,实现每个教研组均有区级以上研究课题的目标;

50名以上的教师论文获省、市级以上一等奖,20名教师的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四)深化教改,构建质量提升体系

总体目标:

引导师生形成正确的质量观,以提高学生的及格率、优秀率、通过率为核心,中专部以学生的技能培养为核心,狠抓教育教学改革,结合专业实际,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兴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具体目标:

1.深化质量的意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满意度,规范课堂教学,提高通过率。

2.根据学校教学发展的规划,落实教学工作管理制度、教学工作考核制度,推进精细化管理。

3.加强调研,稳步推进改革课程设置,突出质量意识,聚焦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效益,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4.加强教研组建设,根据课程特点,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尤其加大教师常规工作的督导和检查力度,改进和规范课堂教学。

(五)实施爱心教育,完善德育“四心”育人体系

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适应社会发展为目标,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努力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富于特色的德育模式。

到2015年,德育工作以“四心教育特色”为育人载体,理顺拓展德育有效途径,丰富德育内容,创新育人形式,基本形成各教育阶段纵向衔接、教育内容分层递进,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课外活动联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横向贯通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打造人文校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努力构建良好的和谐的学校德育文化,营造一流的校风;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抬起头来,使他们成为有正确的发展方向,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具有良好个性心理品质,能适应将来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

1.德育组织网络化。

在五年内,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学校为主渠道,党政齐抓共管、家庭社会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营造全社会关心的育人氛围。

2.德育内容体系化。

按照德育大纲的要求,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努力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年级德育目标、内容、途径体系。

3.德育工作全员化。

建立和完善培训和考核制度,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德育。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实现市级以上名班主任2-3名,校级骨干班主任占在任班主任50%以上的目标;

逐步增加持证上岗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人数;

逐步发挥学生干部队伍的自我管理作用。

4.德育制度科学化。

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改进和完善学生管理的各项制度,特别是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班级量化考评、班主任绩效考核、学生成长导师制考核、资深班主任激励机制等五项德育评价机制,使之更加科学,容易操作,对我们的工作更具指导意义。

5.德育管理有序化:

学校德育管理有序进行,严格按照有关德育制度办事,按照学校、班级学期德育工作计划实施,做到管理思路清晰,管理方法科学,管理目标人性,

6.德育科研规范化。

在学校科研室指导下,进一步强化德育科研制度,规范德育科研程序,监督和指导德育科研的操作过程,进一步规范德育科研档案。

7.德育效果最优化。

巩固平安校园、绿色校园、区级文明单位成果;

进一步打造“四心教育”特色。

(六)完善招生、就业、培训体系,使学生进出成良性循环

1.招生目标:

实现每年招生目标稳定在1500人以上,奋斗目标2000人。

2.就业目标:

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满意率达到95%以上。

3.培训目标:

每年进行劳动力转移上岗培训500人;

岗位培训300人;

创业培训100人。

(七)塑造校园精神,提升办学品质。

1.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二期工程,提升师生对学校文化建设内涵体系的认同度,基本完成显性文化建设任务,计划2—3年完成。

2.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三期工程,建构“自强”校园文化体系。

与学校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内容充分融合,逐步形成学校文化管理的核心要素,塑造校园精神,营造学校人文化氛围,增强师生的凝聚力、向心力。

3.以内涵提升打造学校特色项目。

十二五期间,继续着力打造与校训“厚德强技”契合的学校特色项目,即以强化德育实效为重点的“四心育人特色”项目和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滚动式教学法”教改特色项目,提升学校特色文化内涵,使学校成为一所名符其实的特色学校。

4.努力提升学校形象。

加大宣传力度,力争宣传成绩保持在全区教育系统前六名,做到及时、全面、准确反映学校改革与发展中取得的亮点与成绩,提高宣传质量,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的知名度、认可度、美誉度。

四、工作措施:

(一)科学定位,创新办学理念

要实现学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客观地认识校情,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学校定位,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中长期期间,学校要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以就业教育为支点,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

在办学理念的引领下,进一步完善学校办学思想的理论体系,以此推进学校办学模式、办学体制改革,严格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全力打造学校办学品牌,使师生员工更加明确学校办学方针、办学目标、发展规划等,逐步形成更加统一有力的共同价值趋向。

探讨实施干部、教师外出学习制度、校内交流制度、理念运营制度,借鉴优秀职教资源为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加强党建工作,形成师德风尚。

1.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实效。

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继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加强党的先进性教育,组织“党员示范岗”、“我为党旗添光采”等活动;

做好青年党校工作,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认真执行“三推三示两票决”制度,按要求发展师生党员;

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积极开展矛盾排查调处,妥善处理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教育教学创设安全稳定的环境。

2.关注教师工作状态,尊重师生主体地位。

完善教代会制度,开展师德标兵、道德模范的评选活动;

完善送温暖、扶贫帮困等保障机制,关心教职工生活,实施“健康工程”。

培植师德精神,实施灵活的人本管理制度,继续实施师德报告会制度,增强教师工作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

力争实施教师办公环境优化提升工程,逐步实现教师信息化办公模式。

加大学校社团工作力度,增强社团活动实效;

创新团队活动形式,开展“走青春路、做育花人”和“两争一创”活动。

(三)创新培养机制,优化师资队伍。

1.实施教师读书工程。

落实学校《教师读书工程实施方案》,教务处于学期初向教师推荐优秀阅读书目,每两个月举办一次教师优秀读后感评选或教师读书交流论坛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2.继续实施“聘、培、赛、派、研、创”师资队伍培养办法,实行教师定期学习培训制度,建立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制度,加大外出学习培训密度;

引进高级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逐步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水平。

3.实施“名师培养工程”。

通过内部激励机制,使每个专业都有一到两名名师,每两个月举办一次名师示范活动,以此打造一支优秀名师队伍,充分发挥教师名片的示范带动作用。

以良好的教风促学风,以作风引领内化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素养,增进教师队伍凝聚力、向心力,以勇于奉献的良好风貌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4.实施教师学科转型制度。

结合学校师资队伍现状,科学分析教师专业发展实际,加强校内师资的培养能力,逐步实现文化课教师向专业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向技师过渡,提高双师型教师含金量。

(四)争取资金支持,优化办学条件,提升实训水平。

1.争取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等上级部门的政策、资金支持,以完成顺利征地扩建学校及新建实训楼、4S汽修车间等基建项目的重大任务。

2.每年合理投资,对现有实训场地进行优化,使实训车间布置更加合理、空间充分利用,实现校内实训基地的规模化。

3.充实实训设备,充实动漫、3G等新兴专业的实训设施;

更新数控、汽修等专业的部分实训设备;

积极推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借企业资源实现学生实习与对外营业相融合。

4.每年合理投资,实施骨干示范专业创建工程,以完成十二五期间争创省、市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新增省、市级骨干示范专业的目标。

(五)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办学质量。

1.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完善、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落实课堂、实践教学检查制度,加强教研组建设,认真做好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使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

2.加强专业设置的前瞻性、科学性、规范性;

按照市场需求,及时增设符合人才需求的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优化长线专业,规范现有专业,做好未来几年专业发展规划。

3.狠抓实训教学,严格落实“安全实训十不准”和“六讲六零三精心”制度,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提高实训课质量与效率;

改革实训教学训练方式,培植“滚动式教学模式”改革;

增加感知教学和模拟实习,采用观看专业教学光盘、企业参观学习、教师讲解等感知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了解;

坚持学生技能“天天练、周周比、月月赛,每学期一次技能大赛”制度,实现教中学、学中做、练中赛规范化、常态化,强化学生技能,创新技能预备队训练机制,确保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的获奖率、优秀率。

4.关注课堂教学质量,针对不同专业对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有机的整合,并做到“五个结合”,实现文化课“用得上”,让学生感兴趣、听得懂、学得会。

5.实施“名生”培养工程,分别于5月、12月举行第十二届、十三届师生技能大赛、技能比武,评选学校的技能之星;

创新“名学生”的训练模式,实现校内外培养有效衔接。

6.强化教科研工作,以学校中心课题为主线,结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学校小课题研究为载体,促进教科研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

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修订教学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通过“目标激励、制度规范、情感凝聚、评价引导”,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化考核。

7.加大科技创新活动力度,探讨适合职业学校特点的科技创新活动模式。

(六)实施爱心教育,增强德育实效。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定期举办班主任培训班,加强班主任业务培训,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引导班主任对新形势、新问题的思考,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班级工作水平;

加强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探讨个别学生缀学的深层次原因及解决办法,使学生真正进的来,留的住;

继续实行班主任、班级量化考核,完善考核制度;

加强班级工作指导、加大服务力度。

2、坚持德育“四心教育”育人特色。

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积极开展“校园满天星”特色活动,不断凝练“校园满天星”特色活动的品质,完善“校园满天星活动”的长效机制,使活动制度化,常态化。

实施“知、励、创”分层德育工作机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认识自我、找回自尊、树立自信、培养特长、张扬个性。

3、认真开展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以“四个学会”为教育主线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开展“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月”系列活动;

组织新生军训,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加强组织性、纪律性,磨练意志品质,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

开展“文明礼貌月”系列活动,净化学生思想,使学生养成文明习惯;

坚持课外阳光运动、会操比赛等制度,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习惯。

4、加强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教育。

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规来规范学生的行为,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开设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训相关课程,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就业创业教育、挫折教育,突出对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5、开展感恩和仁爱教育。

利用各种节假日,开展相应的感恩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和仁爱精神;

成立“爱心基金”组织,培养学生从物质、精神上去关心、帮助周围的人;

以主题班会、征文和演讲比赛等活动为载体,评选学校“感恩之星”;

把感恩教育成果纳入品德行为考核和先进个人评选,纳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评估。

6、加强法制教育、安全防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生中开展心理调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矫正;

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举办法制教育讲座、安全教育讲座、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安全、法制教育主题板报等形式,提高全体师生的法制意识、安全防范意识。

(七)创新工作机制,狠抓招生就业与培训。

1、加强招生工作。

十二五期间,充分调研了解市场,调整专业设置。

坚持政策招生、全员招生措施,积极探索联合办学新模式,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力求达到节约、高效、低成本、完成每年招生任务。

2、完善就业体系。

通过“引企入校、办校进厂、校企联合”等途径,拓宽、深化校企合作的广度、深度,强化“双进”活动实效,增强企业为学校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校企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化;

大力推行“产教结合、半工半读”办学模式,引进企业运行模式;

保证毕业生就业质量,实施“名生对接名企”策略,充分发挥“学生名片”的影响力;

拓宽社会服务功能,实现办学模式层次化、多元化。

利用学校现有师资、实训资源多形式开办各类短期技术培训班,密切与农业、劳动等部门合作,实现师资、设备、场地、信息等方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

3.强化社会服务功能。

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充分利用学校优质的实训、师资条件,灵活采取长短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模式,举办“全日班”、“业余班”、“假日班”“学分制班”“夜校”等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加强农民工培训、劳动力转移及就业培训工作,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及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充分发挥学校实训基地的服务功能,以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八)提升服务水平,精细学校管理。

1.牢固树立服务思想,强化服务意识,做到精细学校管理、强化常规管理、规范后勤管理,提升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增强学校的服务能力,为师生营造安全、舒适、洁净、明亮的人性化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2.以制度完善加强常规管理,注重制度制定实施的科学化及落实情况;

加强领导干部执行力建设,明确相关部门职责,严格工作标准,落实管理工作情况。

继续推行首问负责制、夜间值班等制度,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3.加强对关键部位、关键环节的精细化要求,完善校舍安全信息,规范后勤管理细节,做到校园美化、净化、亮化,逐步营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以精细化标准提升学校整体管理水平。

4.提高安全意识和防控能力,完善食堂管理制度,健全和落实校园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杜绝恶性事故发生,保证学校安全,构建文明校园、和谐校园。

(九)塑造校园精神,提升办学品质。

校园教育文化建设是一个学校的气质,是一个学校的内涵。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按计划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建构自强文化体系,让整个校园成为洋溢着文化气息的倾心校园,成为充满智慧灵光的和谐校园。

1.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二期工程,提升师生对学校文化建设内涵体系的认同度,采取得力措施确保特色项目出特色,重点打造以楼宇内部、班级、走廊、宿舍、实训车间等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基本完成显性文化建设任务。

2.建构“自强”校园文化体系。

与学校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内容充分融合,逐步形成学校文化管理的核心要素,塑造校园精神,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改变师生的精神面貌,营造学校人文化氛围,增强师生的凝聚力、向心力,从而构建和乐、和睦、和爱、和谐的教育大家庭,使老师身心舒畅、干劲十足,使学生健康成长、蓬勃进取。

继续着力打造与校训“厚德强技”契合的学校特色项目,即以强化德育实效为重点的“四心育人特色”项目和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滚动式教学法”教改特色项目,提升学校特色文化内涵,使学校成为一所名符其实的特色学校。

把握正确的宣传和舆论导向,及时、全面、准确反映学校改革与发展中取得的成绩。

抓好校内校园网、校广播站、宣传栏等媒体宣传,及时更新校园网,使全校师生及时了解学校动态。

加强校外媒体宣传力度,对学校重大活动要做到活动前有正确舆论,活动中有现场记录,活动后有后续报道,使活动宣传成系列、重内涵。

提高宣传质量,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的知名度、认可度、美誉度。

2010年6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