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及其对有机染料的光催化降解剖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5306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及其对有机染料的光催化降解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及其对有机染料的光催化降解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及其对有机染料的光催化降解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及其对有机染料的光催化降解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及其对有机染料的光催化降解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及其对有机染料的光催化降解剖析.docx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及其对有机染料的光催化降解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及其对有机染料的光催化降解剖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及其对有机染料的光催化降解剖析.docx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及其对有机染料的光催化降解剖析

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报告

姓名:

何沐学号:

222012316210050

日期:

2015.4.20同组人:

殷万强田小飞

实验名称: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及其对有机染料的光催化降解。

一、预习部分

1、纳米TiO2的性质和应用:

纳米粉体是指颗粒粒径介于1~100nm之间的粒子。

由于颗粒尺寸的微细化,使得纳米粉体在保持原物质化学性质的同时,与块状材料相比,在磁性、光吸收、热阻、化学活性、催化和熔点等方面表现出奇异的性能。

TiO2俗称钛白粉,白色无定形粉末。

溶于氢氟酸和热浓硫酸,不溶于水、盐酸、硝酸和稀硫酸;与硫酸氢钾或与氢氧化碱或碳酸碱共同熔融成钛酸碱后可溶于水。

相对密度约4.0,熔点1855℃。

TiO2主要有两种结晶形态,金红石型(A型)和锐钛矿型(R型)。

纳米TiO2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比表面积大,表面张力大,熔点低,磁性强,光吸收性能好,特别是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强,表面活性大,热导性能好,分散性好等。

纳米TiO2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利用纳米TiO2作光催化剂,可处理有机废水,其活性比普通TiO2(约10μm)高得多;利用其透明性和散射紫外线的能力,可作食品包装材料、木器保护漆、人造纤维添加剂、化妆品防晒霜等;利用其光电导性和光敏性,可开发一种TiO2感光材料。

如何开发、应用纳米TiO2,已成为各国材料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2、纳米TiO2的制备方法:

目前制备纳米TiO2粉体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

物理法和化学法。

2.1物理法

制备纳米TiO2粉体的物理法主要有溅射,热蒸发法及激光蒸发法。

物理法制备纳米粒子是最早的方法,它的优点是设备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易于操作和易于对粒子进行分析,能制备高纯粒子,还可制备薄膜和涂层。

它的产量较大,但成本较高。

2.2化学法

制备纳米TiO2粉体的化学方法主要有液相法和气相法。

液相法包括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和W/O微乳液法;气相法主要有四氯化钛气相氧化法。

液相法反应周期长,三废量较大,虽然能首先得到非晶态粒子,高温下发生晶型转变,但煅烧过程极易导致粒子烧结或团聚;气相氧化法具有成本低、原料来源广等特点,能快速形成锐钛型、金红石型或混合晶型TiO2粒子,后处理简单,连续化程度高。

但此法对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

2.2.1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TiO2:

纳米颗粒从液相中析出并形成包括两个过程:

一是核的形成过程,称为成核过程;另一是核的长大过程,称为生长过程。

当成核速率小于生长速率时,有利于生成大而少的粗粒子;当成核速率大于生长速率时,有利于纳米颗粒的形成。

因而,为了获得纳米粒子必须保证成核速率大于生长速率,即保证反应在较高的过饱和度下进行。

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TiO2是利用CO(NH2)2在溶液中缓慢地、均匀地释放出OH-。

在这种方法中,不是加入溶液的沉淀剂直接与TiOSO4发生反应,而是通过化学反应使沉淀在整个溶液中缓慢地生成。

向溶液中直接添加沉淀剂,易造成沉淀剂的局部浓度过高,使沉淀中夹有杂质。

而在均匀沉淀法中,由于沉淀剂是通过化学反应缓慢生成的,因此,只要控制好生成沉淀剂的速度,就可避免浓度不均匀现象,使过饱和度控制在适当范围内,从而控制粒子的生长速度,获得粒度均匀、致密、便于洗涤、纯度高的纳米粒子。

该法生产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便于工业化生产。

优势:

纳米粒子粒度均匀、致密、性能优良。

缺点:

SO42-或Cl-等无机离子的引入,需反复洗涤除去离子,工艺流程长、废液多、产物损失较大、完全洗净无机离子较困难、粉体纯度不高。

2.2.2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是制备纳米粉体的一种重要方法。

它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其反应中各组分的混合在分子间进行,因而产物的粒径小、均匀性高;反应过程易于控制,可得到一些用其他方法难以得到的产物,另外反应在低温下进行,避免了高温杂相的出现,使产物的纯度高。

但缺点是由于溶胶凝胶法是采用金属醇盐作原料,其成本较高,其该工艺流程较长,而且粉体的后处理过程中易产生硬团聚。

溶胶凝胶法原理: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粉体,是利用钛醇盐为原料。

原先通过水解和缩聚反应使其形成透明溶胶,然后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后转变成凝胶结构,将凝胶陈放一段时间后放入烘箱中干燥。

待完全变成干凝胶后再进行研磨、煅烧即可得到均匀的纳米TiO2粉体。

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钛时,影响粉体质量的因素:

在溶胶凝胶法中,最终产物的结构在溶液中已初步形成,且后续工艺与溶胶的性质直接相关,因而溶胶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醇盐的水解和缩聚反应是均相溶液转变为溶胶的根本原因,控制醇盐水解缩聚的条件是制备高质量溶胶的关键。

因此

(1)溶剂的选择是溶胶制备的前提。

(2)溶液的pH值对胶体的形成和团聚状态有影响。

(3)加水量的多少会影响醇盐水解缩聚物的结构。

(4)陈化时间的长短会改变晶粒的生长状态。

(5)煅烧温度的变化对粉体的相结构和晶粒大小的影响。

总之,在溶胶凝胶法制备粉TiO2体的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影响粉体的形成和性能。

因此应严格控制好工艺条件,以获得性能优良的纳米TiO2粉体。

优势:

合成温度低、成分容易控制、允许掺杂大剂量的无机物和有机物、颗粒细、纯度高、化学均匀性好、工艺设备简单等。

缺点:

通常要灼烧、原材料价格昂贵、干燥时收缩性大。

2.2.3微乳液法:

微乳液法是一种制备纳米粉体的新型方法.微乳液是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通常为醇类)、油(通常为碳氢化合物)和水(或电解质溶液)组成的透明的、各向同性的热力学介稳体系.超细粉的制备是通过混合2种含有不同反应物的微乳液实现的.反应机理为:

当2种微乳液混合后,由于胶团颗粒的碰撞,发

生了水核内物质的相互交换和传递,化学反应就在水核内进行.一旦水核内粒子长到一定尺寸,表面活性剂分子将附在粒子的表面,使粒子稳定并防止其进一步生长.微乳液中反应完成后,通过超离心或加入水和丙酮混合物的方法,使超细颗粒与微乳液分离,用有机溶剂清洗去除附在粒子表面的油和表面活性剂,最后在一定温度下干燥、煅烧得到超细粉。

优势:

不需加热、设备简单、操作容易、制备的粉体粒径较小且均匀。

缺点:

由于使用了大量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很难从获得的最后粒子表面除去这些有机物,成本高。

2.2.4TiCl4气相氧化法:

其核心技术是反应气体如何成核的问题。

该法以氮气作TiCl4的载气,以氧气作氧化剂,在高温管式气溶胶反应器中进行氧化反应,经气固分离,获得纳米TiO2粉体。

在此过程中,停留时间和反应温度对TiO2的粒径和晶型有影响。

目前德国Degussa公司P-25粉末光催化剂是通过该法生产的。

3、TiO2光催化反应机理:

光催化反应基本途径:

当能量大于TiO2禁带宽度的光照射半导体时,光激发电子跃迁到导带,形成导带电子(矿),同时在价带留下空穴(矿)。

由于半导体能带的不连续性,电子和空穴的寿命较长,它们能够在电场作用下或通过扩散的方式运动,与吸附在半导体催化剂粒子表面上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或者被表面晶格缺陷俘获。

空穴和电子在催化剂粒子内部或表面也可能直接复合。

空穴能够同吸附在催化剂粒子表面的OH或H2O发生作用生成HO·。

HO·是一种活性很高的粒子,能够无选择地氧化多种有机物并使之矿化,通常认为是光催化反应体系中主要的氧化剂。

光生

-电子也能够与O2发生作用生成HO2·和O2·等活性氧类,这些活性氧自由基也能参

与氧化还原反应。

该过程如图所示,

可用如下反应式表示:

HO·能与电子给体作用,将之氧化,矿能够与电子受体作用将之还原,同时h+也能够直接与有机物作用将之氧化

纳米二氧化钛可对废水进行光催化降解,与传统的污水处理相比较具有明显的节能、高效、污染物降解彻底等优点,对环境中污染物的治理有着重要作用。

4、影响纳米TiO2光催化活性的因素:

光催化氧化活性主要取决于TiO2的制备条件、光催化反应条件等,因此对TiO2活性进行改进是提高光催化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重要途径之一。

4.1离子掺杂对光催化TiO2晶型及活性的影响

金属离子的掺入可在半导体晶格中引入缺陷位置或改变结晶度等,影响了电子—空穴的复合或改变了半导体的激发波长,从而改变了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

4.2制备条件的影响

4.2.1焙烧温度对光催化TiO2活性的影响

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的晶相、表面形貌的影响很大。

陈芸芸等发现在500℃以下焙烧,所得氧化物主要为无定形的TiO2,550℃以上焙烧,金红石相TiO2是主要的相态;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TiO2的比表面积急剧减小,尤其是高温700℃焙烧后,金红石相TiO2的比表面积降至5m2?

g。

以甲基橙为降解物的模型化合物,研究了TiO2/Ti网的光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600℃焙烧的TiO2/Ti网具有最高的光电催化活性,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显著降低其催化活性;焙烧温度对催化剂表面的晶相影响极大,考虑到催化剂的活性受制备条件的影响较大,随着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煅烧温度的改变,TiO2催化剂的晶型、晶粒尺寸、比表面积等都会发生变化,综合各个方面的影响,600℃应是最适宜的催化剂制备温度。

冷文华等人报道了金红石TiO2光电催化降解苯胺,其中催化剂的制备温度也是600℃。

4.2.2制备工艺对光催化TiO2活性的影响

目前在国内外,制取纳米TiO2的方法很多,诸如溶胶-凝胶法、沉淀法、水解法、水热合成法、反相胶束法、等离子体法、激光化学法、溅射法、电解法、喷雾法和热解法等,其中张敬畅等[11]以廉价的无机盐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等条件制备了纳米TiO2,实现了干燥晶体化一步完成。

制得的纳米TiO2粒径多在3~6nm之间,呈球型,纯度高,热稳定性好

粒度分布均匀。

4.3光催化反应过程中的影响

4.3.1pH对光催化TiO2活性的影响

适当调节光催化剂TiO2表面的pH,是提高光催化效率的新途径。

在光催化氧化处理溶液中,pH能改变颗粒表面的电荷,从而改变颗粒在溶液中的分散情况。

当溶液pH接近TiO2等电点时,颗粒之间容易团聚成大颗粒。

当悬浮液pH远离等电点时,由于颗粒相互之间的排斥力,其在溶液中分散度好,通常情况下,催化剂分散得越好,受UV照射的面积越大,产生的电子—空穴对越多,同时空穴迁移到TiO2表面积越多,光催化活性就越高。

4.3.2外加氧化剂对光催化TiO2活性的影响

目前辅助提高光催化的助剂主要有:

氧气、双氧水、Fe3+、臭氧、氧化铁等。

理论上它们有如下作用:

①增加捕获电子数量,避免电子—空穴的重新复合;②产生更多的OH·和氧化性物种;③提高对中间产物氧化率。

氧气对阻止e-和h+复合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在较高的BS初始浓度(0.41mmol/L)下,通入O2能显著提高降解速率,但在较低的BS浓度(0.05mmol/L)下,通入氧气对降解几乎没有影响;Haarstrick等报道,氧气是形成双氧水的主要分子来源,当喷射纯氧气代替空气时,反应速率会提高四倍,在酸性条件下,由于氧气生成的水的步骤如下

:

生成的双氧水是一种强氧化剂,在UV的照射下能迅速产生两个OH·或者同e-反应生成OH-和OH·,

4.3.3光照对光催化TiO2活性的影响

光催化所用辐射光多为紫外光或近紫外光部分,人工光源多为光强度大且波长可调的高压汞灯、低压汞灯、中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荧光灯、黑光灯、紫外灯、氙灯,波长在100~400nm,太阳的谱中有一部分近紫外光(300~400nm),占太阳辐射的4%~6%左右,可作为激发能量。

在低光强[<1×10-5mol/(m2·s)]时有机物降解速率与光强呈线性关系;中等光强[>2×10-5mol/(m2·s)]时降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