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一局集团战略发展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36385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建一局集团战略发展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建一局集团战略发展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建一局集团战略发展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建一局集团战略发展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建一局集团战略发展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建一局集团战略发展分析.docx

《中建一局集团战略发展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建一局集团战略发展分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建一局集团战略发展分析.docx

中建一局集团战略发展分析

 

题目:

中建一局集团战略发展分析

摘要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我国建筑行业间的竞争也在不断的加剧,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这20年间,许多民营建筑企业、国际建筑公司纷纷进入我国的建筑市场,使得我国在建筑行业存在的资源优势在逐渐丧失,而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何调整自身的定位,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全面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是一个急需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中建一局集团作为研究对象,在充分了解企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剖析,并利用SWOT方法进行战略分析,最后对企业的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措施提出相关建议。

第1章导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企业战略的思想最早起源于20世纪中后期的西方。

我国企业接触企业战略思想的时间相对较晚。

面对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化机制逐步完善、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等经济形势,我国大型国有建筑业企业就要实施发展战略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在此情形下,我们需要去对大型国有建筑业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进行相关的研究。

中建一局集团目前在我国建筑业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对中建一局集团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不仅有利于这家企业的发展,促进其成为市场化、国际化的大企业,也可以为其他大型建筑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1.2研究思路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

首先,对企业发展战略的理论进行简要介绍,并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接着,简要介绍中建一局集团的发展情况;然后,利用SWOT方法对中建一局集团进行战略分析;最后,分析中建一局集团的战略选择,并对战略实施措施提出建议。

第2章文献综述

2.1企业发展战略的理论概述

2.1.1企业发展战略的内涵

20世纪中后期,管理学家们企业战略的概念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安德鲁斯(KennethR.Andrews)认为,企业战略是一种将企业的目标和经营活动结合起来的决策模式。

安索夫(IgorAnsoff)在《公司战略》一书中指出,战略由产品与市场机会、增长向量、协同效应和竞争优势这几种要素构成。

波特(MichaelE.Porter)在《战略是什么》一文中指出,战略的本质是企业选择一套与竞争对手不同的经营方案,以获得独特的竞争力。

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提出了“5P”的战略定义,即:

计划(Plan)、模式(Pattern)、定位(Position)、观念(Perspective)和策略(Ploy)。

2.1.2企业战略分析方法

目前,常用的企业战略分析方法主要有波士顿矩阵法,即将企业的产品归为4种类型:

明星产品、瘦狗产品、问好产品、金牛产品。

这种分析方法的目的是要使企业开发的产品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内外因素九宫格法,该方法是将企业集团的各个部门或者子企业放在9个方格中进行分析,进而分析出一个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

以及SWOT分析法,该方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企业战略分析方法,也是本篇文章所使用的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找出企业内部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以及企业外部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然后使用矩阵的形式将它们进行匹配,进而制定战略。

SWOT分析法的矩阵形式如图2.1所示。

图2.1SWOT分析矩阵

2.2建筑业企业发展战略的相关研究

2.2.1国外相关研究

KaleandArditi(2002)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美国100多家大型建筑业企业进行研究,发现竞争模式和竞争范围为美国建筑业企业战略所包含的两个层次。

其中,竞争模式有以下4种:

基于产品或服务质量的竞争,基于产品、服务或过程创新的竞争,基于成本的竞争,基于时间的竞争。

竞争范围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狭窄的竞争范围,即建筑业企业集中所有资源只针对市场的一个部分,以创造独特的竞争优势;第二种是广泛的竞争范围,即建筑业企业将资源分散在市场的不同部分,进而创造广泛领域的竞争优势。

Trejoetal.(2002)对资源分配的竞争力和能力评价理论进行研究,提出了建筑业企业战略决策的方法:

首先识别企业的战略竞争力,然后评价企业能力以认知企业现有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明确企业现有竞争力与战略竞争力之间的差距,最后依此分配人力资源以实现最优化。

2.2.2国内相关研究

张青林(2002)提出,我国建筑业企业应通过提升以技术创新为主的竞争力、塑造技术密集和资源叠加型企业、打造企业品牌等方式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曾肇河(2004)提出,我国建筑业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价值链管理能力:

以服务业务为中心进行营销资源组合,集中材料设备采购,开发劳动力资源,等。

王延树等(2008)指出,我国大型建筑业企业需要不断建立竞争优势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是资源合理配置。

邓飞等(2011)分析了我国建筑业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建筑业可从行业监管、绩效管理、人才培养、建设科研和行业推广等领域进行突破,进而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缩小与国际建筑企业的差距。

第3章中建一局集团的发展概况

3.1发展历程

中建一局集团在1953年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响应社会主义建设。

承接的第一项任务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设,主要负责一汽工程的全部施工工作。

1956年,第一辆国产汽车开出了装配线,实现了中央政府三年建成一汽的目标。

1973年成立了国家建委第一工程局,随后改名为国家建工总局第一工程局,1997年“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正式成为了有限责任制公司。

2007年,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完成整体的重组改制,成立了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3.2发展现状

目前,中建一局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了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的骨干企业。

近年来,中建一局集团承建了国家游泳中心、上海中银大厦、北京地铁4号线和中央电视台等标志性工程,累计获得了约600余项奖项。

2013年,中建一局集团全年新签合同额1633亿元,营业收入达575.7亿元,增长率分别为33.6%和19.2%。

3.3组织结构

中建一局集团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由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总工程师、总经济师和股东来共同管理和监控集团经济活动的运行。

图3.1中建一局组织结构图

3.4区域布局

中建一局集团在国内各区域和主要城市都设有办事处或子公司。

具体而言,中建一局集团有北京公司、华北公司、华南公司、东北公司、西南公司、华东公司和山东公司等子公司,市场范围覆盖全国。

同时,中建一局集团也和一些国外建筑公司保持合作关系,如法国SAE和日本大成建设等,涉足海外工程的建设。

3.5产业结构

中建一局集团的产业布局主要是以房屋建筑为主,其次还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海外工程项目。

房屋建筑一直是中建一局集团的主业,涉及公用建筑、工业建筑、国防工程和民用住宅等多个领域。

一些标志性工程的承建使中建一局集团的房屋建筑产业不断壮大,创造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

基础设施是中建一局集团的一项重要业务。

2003年开始,中建一局集团从小规模的市政项目转向更宽的领域,陆续承接地铁、高速公路、铁路站房和污水处理厂等项目。

目前,在基础设施资质方面,中建一局集团已经具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承包专项资质等。

中建一局集团的投资开发业务主要涉及房地产开发、融资建造和城市综合开发建设等。

近年来,中建一局集团以建造和投资作为“双轮”驱动,从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延伸。

1981年,中建一局集团开始涉足海外市场。

目前,中建一局集团在海外的重点是俄罗斯市场,同时也在扩展中东欧市场、中南美市场、非洲市场和东南亚市场。

2010年,中建一局集团建立了国际工程事业部,专门负责海外工程。

第4章中建一局集团的战略分析

4.1企业发展目标

目前,中建一局集团的战略是“1135”。

具体为:

锁定一个目标,即“成为中国建筑旗下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子企业”;实施一个战略,即“品牌兴企”;明确三个关键路径,即“优化产业结构与加强公司化建设、深化和创新三大营销战略、推进以大项目部制为核心的三大建设”;抓好五项重点工作,即“领导班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企业文化建设、运营体系建设、监督与评估体系建设”。

4.2企业外部环境

4.2.1宏观环境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为建筑业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图4.1展示了我国的实际GDP增长率。

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2012年期间,我国实际GDP的增长率一直稳定在7%以上,平均增长率达到10%。

图4.1实际GDP增长率(单位:

%,2000—2012年)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网站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大环境下,建筑业增加值逐年提高。

图4.2展示了建筑业增加值的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2012年期间,建筑业增加值增长较快。

具体而言,2000年,建筑业增加值仅为5522.29亿元;2012年,建筑业增加值达35491.34亿元,约为2000年的6.4倍。

另外,建筑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也有所上升。

图4.2显示,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值波动幅度趋于稳定。

图4.2建筑业增加值的情况(2000—2012年)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网站

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投资活动也较为活跃。

图4.3展示了建筑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2003—2012年期间,建筑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加。

具体而言,2003年,建筑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924.39亿元;2012年,建筑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3738.97亿元,是2003年的4倍。

不过,2003—2012年期间,建筑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每年的增长率有较大差异。

其中,2010年的增长率较高,为40.6%;2006年的增长率较低,仅为0.6%。

图4.3建筑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情况(2003—2012年)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网站

固定资产投资为建筑业企业的生产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生产要素(即资本)。

与此同时,建筑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一直处于正向增长的发展趋势。

从图4.4可以看出,2003年,建筑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约为17500元/人;2011年,建筑业企业劳动生产率达44000元/人,是2003年的2.5倍。

不过,建筑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有下降趋势。

具体而言,2004年的增长率在20%左右;2011年的增长率接近10%。

图4.4建筑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情况(2003—2011年)

资料来源:

《中国大型房地产业与建筑业企业年鉴2012》和《中国大型房地产业与建筑业企业年鉴2006》。

上述分析从建筑业增加值、建筑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角度描述了建筑业快速发展的现状。

此外,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也体现在建筑业企业数目大量增加这一方面。

图4.5展示了建筑业企业数目的情况。

可以看出,在2002—2011年期间,建筑业企业数目快速增长,大量企业不断涌入建筑业市场。

具体而言,2002年,建筑业企业有47820家;2011年,建筑业企业多达72280家,是2002年的1.5倍。

这表明,建筑业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提高。

图4.5建筑业企业数目(单位:

个,2002—2011年)

资料来源:

《中国大型房地产业与建筑业企业年鉴2012》。

综上,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建筑业蓬勃发展。

这有利于中建一局集团的壮大,为其长期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宏观环境和发展前景。

然而,建筑业竞争程度愈发激烈,也给中建一局集团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4.2.2微观环境

企业外部的微观环境主要指企业面临哪些竞争对手。

对于中建一局集团而言,竞争对手既有中国建筑旗下的其他工程局,也有中国建筑系统之外的其他大型建筑业企业。

但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