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03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528586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德战争0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苏德战争0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苏德战争0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苏德战争0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苏德战争0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德战争03Word文件下载.docx

《苏德战争03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德战争03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德战争03Word文件下载.docx

随着战争的发展,部分人员再度由半履带式装甲车运载。

此外,摩托化步兵师通常有一个拥有三十至五十辆装甲作战车辆的装甲营或是一个强击炮营。

这两种装甲师只是在坦克对步兵的数量比例上不同。

装甲师里的四至六个步兵营,约有一百六十辆坦克。

摩托化步兵师里的六个步兵营,约有五十辆坦克。

这些装甲部队(在德国称为机动部队)原先编成装甲军,每个军有两个装甲师和一个摩托化步兵师。

装甲师执行突击任务,摩托化步兵师是一支支援部队和后盾。

两至三个装甲军编成装甲集群,即以后的装甲集团军。

它的坦克可以多达八百辆,还有装甲步兵和摩托化步兵以及支援部队。

德国人在1941年底以前所取得的那些胜利,有一部分功劳应归功于大量使用坦克以及强调机动性和果断处置。

德国人清楚地懂得坦克和步兵的相互依赖关系,并给步兵和支援部队配备适当的装备,使他们能以坦克的速度运动并作战。

摩托化师更是两者皆擅长,因为它的装备和组织形式使它能象装甲部队和步兵部队一样作战,能巩固先头装甲师取得的战果。

另一方面,也不大会出现步兵束缚装甲军的机动性或使它迁就大量徒步跟进的步兵师的运动速度的情况;

而且孤军深入和翼侧过于暴露的风险,一般来说,也是不足为虑的。

火力支援主要不是靠炮兵提供,而是由攻击地面目标的飞机、坦克和履带式装甲强击炮提供。

苏联T—34坦克出现之前,德国坦克一直是世界上最好的。

德国坦克的电台和光学仪器在整个大战中始终稳居首位。

1941年德军装甲兵的主力是二十二吨的III型和二十三吨的IV型坦克。

德国步兵对装甲强击火炮的依赖可能大于对坦克的依赖。

大战快结束的时候,德国生产的强击火炮多于坦克。

早期的装甲强击炮无炮塔,无顶盖,用履带式坦克底盘,有装甲,车上装有一门火炮。

它原先是为步兵提供近距离火力支援而设计的,提供支援的方法是用火炮进行直接瞄准射击。

这种装甲车辆体形很低。

早期型号顶部敞开,车组成员可以耳闻目睹周围的战斗,不会遇到坦克车组成员在确定方位和识别目标时所遇到的困难。

这种炮几乎不能转动,整个炮车实际上都得对准目标。

但是,这种炮可以像有炮塔的坦克一样迅速转向另一个目标,只要路面硬实,没有障碍。

强击炮还有比坦克优越的地方。

它制造较容易,有较厚的前装甲和较大口径的火炮。

强击炮归炮兵管辖,不属于坦克兵。

它编成营,每个营有十八辆作战装甲车,后来增加到三十一辆,以后又改为强击炮旅。

大战结束前,出现了由一支混编步兵部队和有四十五门强击炮组成的强击炮旅。

这些强击炮营是德军战斗序列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美国和英国均无类似的编制。

因此,不应把它同自行火炮相混淆。

自行火炮的履带式装甲车底盘只是提供可活动的炮台,用间接瞄准向目标射击。

强击炮则和坦克一样,是一种与敌人进行近战的战车。

早期型号的火炮甚至连进行间接瞄准射击的必要装置都没有。

1940年和1941年的强击炮通常装在III型坦克底盘上,有一门口径为75毫米、炮管是口径二十四倍的低初速火炮或一门低初速105毫米榴弹炮,其目的是用榴弹射击点目标、步兵或炮手。

为了更有效地对付敌人坦克,低速火炮和榴弹炮逐渐被口径75毫米,炮管是口径四十三倍和四十八倍的火炮所取代,它用实心弹攻击坦克,用榴弹支援步兵。

因此,虽然强击炮营由炮兵指挥,其作用与装甲营相差甚微,实际上,可以相互代替。

它的反坦克性能确实令人生畏。

到1944年,强击炮兵自称已摧毁敌坦克二万辆。

鉴于他们取得如此大的成功,苏军也装备了自己的相类似的火炮,叫做自行火炮,其战术运用与德军完全一样。

在德军中,装甲部队和反坦克部队的任务与炮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随着战争的发展,要区分它们各自的任务范围更加困难。

虽然强击炮的两项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反坦克,但是,依然使用了由反坦克部队指挥的反坦克歼击炮。

其中,最轻型的是装在N型或十六吨的捷克坦克“煽动者”底盘上的口径为75毫米,炮管是口径四十八倍的火炮。

它们同样具有强击炮的那两个用途。

真正的反坦克歼击炮是出现在战争后期的1943年和1944年。

那时,88毫米炮装在V型(豹式)和VI型(虎式)坦克车体上,叫大黄蜂式(后叫犀牛式)和斐迪南式(后叫象式)[江左注:

71倍径88毫米炮,加IV号底盘为犀牛,加V号底盘为猎豹,加电动VI号底盘为大象。

]。

战争临近结束时,情况更复杂,德国装甲部队、强击炮部队和反坦克部队除了有大量直接瞄准射击的装甲战斗车辆外,还都装备了履带式带装甲的自行野炮和中型火炮,这些火炮,有的是装在II型或法国坦克底盘上的105毫米黄蜂式榴弹炮,有的是装在III型和IV型底盘上的150毫米熊式和野蜂式榴弹炮。

它们是用间接瞄准射击目标的。

尽管德国人由于善于使用坦克部队,在早期取得那么多的胜利,但是他们进入俄国时只有十九个坦克师和十四个摩托化步兵师。

其余一百一十二个师都是徒步的步兵师。

其原因是,德国人的坦克和车辆产量有限,油料缺乏。

无疑,当时两种类型的装甲师都需要大量增加,可是在德国人取得初期的胜利之后,连步兵部队也深感不足。

在以后整个大战期间都是如此。

虽然装甲部队起的作用引人注目,但是它们也有严重的局限性。

坦克不能在夜间作战,对路面要求高,在大森林中和沼泽地上用途有限。

春秋两季路面泥泞,致使许多坦克部队行动不便。

即使履带式车辆能继续前进,也由于运送补给品和油料的轮式车辆深陷泥潭,最终还是不得不停下来。

坦克在遭到步兵猛烈攻击时,实际上很难长时间地固守阵地。

德军的主要战斗单位是步兵师。

它的组织形式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效仿,苏联和日本陆军尤甚。

基本单位是步兵团,三个团编成一个师,每个团有三个营,每个营有三个连和一个中型机枪和迫击炮连。

团里有自己的反坦克连和一个配备75毫米和150毫米近程火炮的步兵炮连。

师直属部队中有一个反坦克营和一个有四十八门火炮(主要是105毫米榴弹炮和150毫米榴弹炮)的炮团。

德国人的装备构造简单,但是质地优良,大多数是新近设计和制造的。

老式的1898年式栓式步枪仍是单兵武器,但是全自动冲锋枪和41年式导气管式自动装填型步枪已经在使用。

不过,主要的步兵武器还是轻型和中型34式机枪和迫击炮。

炮兵一向是以其机动性和火力的灵活性为特点。

要利用这种特点,炮兵必须由一个尽可能高级的指挥官指挥,而不能分配给下面的部队。

分配下去,通常要造成浪费。

这一点已被世界各国的炮兵所认识和接受。

然而,这个原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常为德军所忽视。

德国炮兵,因为没有集中使用,没有发挥出它的火力效能,而且,由于统帅部后来只依靠飞机、坦克和装甲强击炮来提供大量近距离支援,炮兵不那么受人重视。

戈林在纳粹党统治集团中占有特别优越的地位,这使德国空军成为一个独立的军种。

在理论上,它与陆军是平等的。

早期德国空军的主要任务是支援地面部队。

这点在轰炸机部队的组成上得到反映,它是由航程和载弹量有限的轻型双引擎飞机组成,例如容克88、道尼尔17和亨克尔111。

这些飞机可用于战术支援,但不适合战略轰炸。

因此,不能把战斗推向敌后方或敌国纵深地区。

1943年到1945年期间,无论白昼或黑夜,德国与英美的空战很少停止过。

西方远程战斗机和重型轰炸机对德国本土的攻击使德国人集中力量生产战斗机,并把部分双引擎轰炸机改装成战斗机。

轰炸机力量受到忽视,逐渐衰落。

当敌对国空中力量增强时,德国空军被迫转入守势,无法采取进攻行动或给德国陆军以足够的战术空中支援。

德国作战飞机设计精致,局限于几种型号,容易改进以适应广泛的用途。

为了维持新式飞机的生产,德国人依靠改装和改进,而不是制造完全新型的飞机。

标准的单引擎战斗机是梅塞施米特(梅)109,它在二万英尺高空最大速度每小时约为四百英里。

很长一段时间里,它是世界上最佳的飞机。

双引擎轰炸机是梅110,它的活动半径远比梅109大,在二万英尺高空的最大速度每小时只有三百六十英里。

对地面攻击的主要飞机是容克87俯冲轰炸机(或称斯图卡),它是单引擎的,有别致的反鸥形机翼。

由于外部的炸弹架和固定式起落架,它的最大速度减至每小时二百五十英里。

除非条件非常有利,否则它没有战斗机护航是不能作战的。

标准的运输机是容克52,它是三引擎下单翼飞机,大战前是民用飞机。

德国空军的活动范围远比人们通常所想的空军活动范围大。

当然,这是因为它有用战斗机来保卫德国本土和占领国的任务。

此外,它还有别的防御任务,例如发出空袭警报,指挥探照灯和口径32毫米以上的高炮等。

在其他国家军队中,高射炮兵是炮兵的一部分。

而德国的高射炮兵一直到1942年还属于空军,只配属给陆军进行防空。

结果很多火炮,尤其是88毫米高初速机动高炮被当作反坦克炮或地对地野战炮使用。

伞兵部队属于德国空军。

但是空降兵又是陆军的一部分。

大战期间,德军兵力不足,空军受命自己去征召大量的人在战场上执行地面作战任务。

因为戈林反对改训他的官兵去充当陆军的增援部队,希特勒同意空军增加由空军将领和军官指挥的步兵师。

这类师共增加22个。

他们的战斗力低下,无法与陆军或武装党卫军相比,因为这些师组建太仓促,没有精通专业的领导和正规的训练。

在东欧战争和德国社会生活中,纳粹党卫军起着显著的作用。

这个组织包括普通党卫军和武装党卫军。

普通党卫军着军装,但没有武器。

除基干分子外,其他成员都是业余的,不拿薪金。

组织经费来自成员的捐款和党费,政府不管。

它在军事上不起多大作用。

武装党卫军在大战前称为冲锋队,原先是希特勒控制下的准军事快速预备队。

它驻在军营,费用来自税收,它的各级专职人员不能参加武装部队。

反过来说,它通常也不接受在陆、海、空三军中服过役的人员入队。

冲锋队原来的兵力很少,及至大战爆发时也不超过四个团。

希特勒组建很多党卫军师是否要把它们作为制约德国陆军的政治工具呢?

这是值得怀疑的。

因为党卫军充其量不过是希特勒的私人卫队和武装政治警察。

然而,大战开始后,很多成员渴望行动起来,他们认为在战斗中发挥卓越的、至少是引人注目的作用是符合纳粹党的利益的。

冲锋队开始迅速扩大,改称武装党卫军,并且开始时就有一些德军军官想再到党卫军里服役。

与德军一样,招募士兵受到种族的限制。

原先,只招北欧日耳曼人和坚信纳粹党的政治思想的人。

结果,其成员通常是一些政治上的极端分子或盲从者,有时是一些有犯罪倾向的人。

后来,招募范围开始扩大到德国的侨民和日耳曼民族,尔后又扩大到几乎所有民族。

它的军事组织接近于德军的组织,但有不同的军衔和组织名称。

在战场上,着陆军军服,使用陆军武器,有自己的坦克团和炮兵团,训练自己的军官和军士。

按顺序,它在人员和武器配备上总是优先于陆军。

尽管党卫军是陆军指挥下的大兵团的组成部分,它和陆军的官兵通常不能交换。

在极个别的情况下,党卫军军官也指挥陆军兵团。

大战临近结束时,有一些陆军参谋也被调到党卫军,而且还征召了义务兵。

并非每个党卫军成员都是战犯,但党卫军里确有大量战犯和前集中营卫兵。

总之,武装党卫军的野战部队也抽调人员看守集中营,实施报复,包括杀害犹太人、共产党人、游击队嫌疑分子以及无辜的人质。

对其他人的杀害是由党卫军特别行动队和党卫军特遣队进行。

这些部队是由海德里希的保安局和保安警察征召和控制的。

希特勒是武装党卫军的最高统帅,他的指挥是通过党卫军的一号头目希姆莱执行的。

没有希姆莱的授权,党卫军任何一支部队都不能谴散或进行战略调动。

党卫军军官有权通过正式的党卫军渠道见到希姆莱。

这样,党卫军也就有权直接向上反映情况,而不受任何上级陆军指挥部的约束。

在军事行动中,党卫军部队受陆军的指挥,不过只要可能,总是给他们执行单独的任务。

对他们特别强调宣传作用,很多出风头的事交给他们干。

但是,有时人们夸大了他们的军事效能和重要性。

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士气很高,但在战术运用上却常常出问题。

按照轻视他们的德国陆军的观点,他们的作战伤亡大而战果小。

总的看来,德国武装党卫军的战斗力不亚于陆军,因为他们有充足的武器装备和狂热情绪,这就弥补了它在军事素养上的缺陷。

大战结束前夕,党卫军作了绝望的挣扎。

他们认为一旦落入敌人或当地百姓手中,由于身上刺的明显标记,很可能使他们死于非命。

最后,德国总共增加到三十八个党卫军师和一些旅。

别国的党卫军很多是没有战斗力的。

原先,德军中没有类似苏军政委制度的独立政治机构。

大战后期由于遭到日益增多的挫折,纳粹党骨干(即督导官)被派到所有高级参谋机构,施加政治影响,巩固政治上的信心。

武装党卫军最终成了制约陆军的有效力量。

无疑,为了保卫希特勒和纳粹政权,它会毫不犹豫地拿起武器反对陆军。

通过希姆莱和他的军官,党卫军和整个德国警察组织结成一体,1943年以后,它又与帝国和普鲁士内务部挂了钩。

在这方面,希姆莱的党卫军这个独立王国相当于苏联贝利亚的内务部。

隶属德国警察头目希姆莱领导下的有穿制服和便衣的所有民警部门、边防警察、国家秘密警察(即盖世太保)、保安警察和保安局。

保安局的头目是海因里希,此人原是一名海军军官,后来被迫离开海军。

保安局本来是纳粹党情报局,用来对付有其他政治信仰的德国人。

它是民警组织的附加机构,其任务是刺探政治和军事情报。

它的工作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的情报局相重叠。

后者的头目是海军的卡纳里斯将军,希特勒的政治和军事组织与斯大林的共产主义帝国这类组织有很多相同之处。

1941年6月,苏联仿效德国的军事样板成立了最高统帅部。

1933年以前苏联一直是模仿德国,后来由于希特勒上台,苏联和德国军事上的联系中断了。

苏联的国防体制是陆海军各有自己的人民委员部(即以后的各部)。

空军还不是单独的军种,而是陆军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苏军最高统帅部这个组织与别的军事强国的这种组织相似,它包括陆军和海军的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所属机构和各主要兵种的监察和指挥部门。

国防部有自己的情报组织,它是总参谋部的一部分,在全世界有间谍网,但不负责反情报工作。

然而,苏联最高统帅部和军事系统与外国根本不同的是,它把建制上的政治委员制度和秘密警察组织结合在一起。

军队里的政治委员制度开始于十月革命时期。

那时,一些可靠的共产党员被派到军队里监视作为军事专家留在红军中的沙皇军官中的可疑分子。

营以上各级首长中都任命一名政委,他的级别和职权与这些军官相同,对所属官兵的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战斗力负责。

这样的政治军官权力很大,其中包括可以否定指挥官的命令。

政委与指挥官相比,其权力大小和地位高低要受苏联国内政治形势的左右。

到1934年,紧张的政治气氛有所缓和,军事指挥官的指挥权得以充分发挥。

接着来了个大清洗,包括军队在内的各阶层中数以百万计的重要人物被镇压或监禁,政委再次提高到和军事指挥官平起平坐的地位。

这可能导致了军事素质的下降。

1940年,由于在芬兰的失败,政委的权力再次减小,降为政治副职,不插手军事指挥,只是协助管理军队的行政和福利,负责政治教育和宣传工作。

这也是1941年的情况。

虽然政委无权象从前那样干涉指挥官的作用和指挥权力,但是,他们仍可以通过自己的政治部门汇报军事指挥官的表现。

政委是苏军中的党代表。

他们穿军衣,佩带所委任的军阶肩章和袖章,而真正的识别标记则是袖子上一枚明显的有镰刀和锤子的红星。

有时虽然暂时而正式地取消了政委和政治指导员的职称,但是政治委员的组织机构始终存在,即便权力受到限制或换用别的名称。

在部队里,政委通常是消息最灵通的人,因为,除了有他的政工干部外,还有可靠而热心的党员、共青团员、刚提拔的军士、士兵组成的宣传网。

他们受过训练,是用讲演和宿舍里谈话方式传播官方宣传内容的积极分子和鼓动者。

还可以依靠他们汇报思想倾向不良或有离心思想的人的情况。

战地指挥官和政委有时可以变换,因为多数政委在军队里度过了成年,在军事上常常和指挥官一样能干。

在战斗中,军事指挥官伤亡时政委可以接过指挥任务。

在大战期间,很多人愿意或者被指派为指挥官。

同样,也有受过训练并且是可靠的指挥官被任命为高一级的政工干部。

指挥官和政委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因他们的人品而有差异。

有时,他们的关系很和睦。

但是,很多情况下要看当时的政治气氛。

如果镇压或清洗迫在眉睫,没有人会相信旁人。

这时,政委为了保全自己,就会同可怕的内务部秘密警察亲密合作。

于是,他们自己便成为人们仇恨的对象。

在更高级的指挥部门,如和平时期的军区和战时的方面军和集团军司令部里,所有重要的作战命令,若无指挥官、参谋长和政工人员组成的军事委员会的联合签名,一概无效。

这个政工人员可能是部队里的高级政治军官(政委),但通常是莫斯科任命的党的文职干部或政委。

1942年10月之后,这些文职官员授了军衔。

因此,集团军以上的指挥责任由军事委员会这一集体共同承担,指挥官和政工人员则是三人执政的主要成员。

克里姆林宫想用这种方法防止发生暴动或政变。

秘密警察组织是完全独立的,并且不同于政工干部和政委的组织。

苏联的国内安全是内务人民委员部的职权范围,它负责维护法律和秩序,负责管理警察、消防队、监狱和民众档案。

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和民主国家的内务部(或内政部)的主要区别是,内务人民委员部有一支很大的内卫军,它由若干个师组成,装备坦克和火炮,它有集中营警卫部队,车运警卫部队和边防军。

虽然他们穿着普通的卡其布军服,但肩章和帽子不同,不属于陆军。

他们是从每年征召的新兵中挑选出来的政治上可靠的士兵。

在军事和政治方面,他们是制约苏联军队的力量。

有些方面,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军人和德国武装党卫军的情况颇为相似。

其中很多人,即使用当时苏军的标准来衡量,也是特别残忍的。

在紧急情况下,内务人民委员部的部队由陆军指挥,内务人民委员部里有的将军成为陆军指挥官。

与德国武装党卫军不同的是,内务人民委员部的部队一般不到最前线去,而是守卫重要的中心,留在后面收容掉队者,或对有溃散危险的部队施加威胁。

他们还承担押送任务。

除了这些军事上的责任外,1941年时,内务人民委员部还管辖国家安全总局。

该组织实际上是国家秘密警察,也是克格勃的前身。

秘密警察的责任是在国外收集各种政治和军事情报,在国内和国外进行反情报工作。

它的谍报系统与情报部的军事情报系统相似,但不受其管辖。

在驻国外大使馆中,在国外的贸易和文化使团中、在军队中、在工业、农业、体育、音乐等各部门中,甚至在共产党内部都有秘密警察组织。

在军队里,师以上各级指挥机关中都有秘密警察代表,他们组成专门的部门。

他们是军官,穿军衣,佩带所属部队的领章。

秘密警察的军官被派到团里,有时也被派到营里。

在军队里,他们的真实身份军官自然都知道。

但是,他们的活动网是秘密的。

有一些告密者,出于害怕或想捞到好处,汇报他们的上级和同事们的情况。

秘密警察有自己了解情况的途径,他们收集情报的对象,包括军官、士兵、政委以及秘密警察中的同事。

在大清洗中,秘密警察中自己遭受到镇压或流放的比例也是相当高的。

1941年时,苏联海军规模不大,并无战斗力。

在大战期间起的作用甚微。

黑海的制海权很快就被德国空军夺去,德国和捷克的船只可以安全地利用近海水域。

在主要江河和深入内地远至普里皮亚特沼泽地的运河里,苏联海军还有一些江河炮艇舰队。

在波罗的海,苏联海军变得令人感到奇怪地被动。

苏联海军对付波罗的海德国海军优势的装备是足够的,但是波罗的海舰队受到水雷障碍和德国海、空军的牵制,只好困守在列宁格勒和喀琅施塔得港内。

总的说来,波罗的海和黑海舰队被视为能给地面作战提供海军陆战队的一支后备力量。

在北冰洋,海军的活动只限于近海作战和潜艇袭击。

在对德作战后不久,苏联军事指挥部重新组成。

在战地没有专为最高统帅部办公的地方。

整个大战期间,它一直在和平时期的办公楼里。

斯大林是事实上的最高统帅,他一直呆在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里。

他通过毗邻的通讯中心以及波斯克列贝舍夫领导下的秘书处,用高频无线电话或电报同战地司令官保持经常的联系。

大战开始后两周,建立了两个委员会,形成了新的指挥机构。

一个是国防委员会。

该委员会级别较高,它负责政治、经济和军事各个方面的战争指导。

斯大林是主席,最初的成员有莫洛托夫、马林科夫、伏罗希洛夫和内务人民委员部首脑贝利亚。

政治局其他成员根据需要列席。

第二个委员会是大本营,它主要是军事性质的,负责指导陆、海、空作战。

斯大林任主席,第一批委员只有莫洛托夫、铁木辛哥、伏罗希洛夫、布琼尼、沙波什尼科夫、朱可夫和N·

库兹涅佐夫。

其他军队代表,包括参谋部和支援兵种的头头,在需要时列席会议,国防委员会和政治局成员有时参加大本营的会议。

斯大林是一切活动的中心,会议不是在他的克里姆林宫办公室里进行,就是在他的莫斯科郊外的别墅里进行。

虽然铁木辛哥已辞去了国防部长职务(事实上的部长是斯大林),国防部依然存在。

总参谋部和各兵种的参谋部只是大本营的执行机构而已。

大本营里很快就有一批高级军官,有的是正式成员,有的是吸收进来的,主持制订各种计划。

这些人有瓦杜丁、华西列夫斯基、安东诺夫、沃罗诺夫、什捷缅科、费德林、戈洛瓦诺夫和诺维科夫。

有些人是参谋人员或兵种的专家,或战地司令官。

很多人常在关键性军事行动中被派去指挥或协调方面军的行动。

除布琼尼外,所有军官都有一定的才干。

苏联海军司令和空军的代表也是大本营的成员。

按理说,斯大林在国防委员会和大本营中居于首脑地位,所以,他既是成员又是主席。

但是,在公众的心目中,德国6月22日入侵,苏联遭到惨败,显然使这位独裁者认识到自己判断的错误,在短时间内他不再突出自己的首脑地位。

然而,可以肯定,他丝毫没有放松对国家事务的控制。

在这之后,他开始埋头研究军事问题。

他作为第一把手来指导战争,在决定一切重大的政治、军事问题方面,只能由他拍板定案。

除了革命时期当过政委和对波兰的短期战争中当过人民委员外,他在军事上没有经验。

他在这方面的天才也许远不如希特勒。

沉默寡言、谨小慎微的科涅夫在1944年底当德热拉斯问到战争领导人的才能时,批判地评价了伏罗希洛夫、布琼尼和沙波什尼科夫。

在谈到斯大林时,他说这个独裁者能卓越地掌握战争的全局,因而指导战争非常成功。

除此之外,他未作其它评论。

科涅夫自然要说些好话。

他所说的,尤其重要的是他所没有说的,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他的真实思想。

无疑,斯大林作为一个政治家和国家元首,完全能对战争中较大的战略问题和经济问题作出判断,采取行动。

然而他作为大元帅,实际上是靠命令和恐吓,亲自严密地控制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