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更新与改造管理工作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52843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备更新与改造管理工作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设备更新与改造管理工作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设备更新与改造管理工作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设备更新与改造管理工作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设备更新与改造管理工作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备更新与改造管理工作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设备更新与改造管理工作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更新与改造管理工作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设备更新与改造管理工作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设备经济寿命也可通过计算得来,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K0——设备的原始投资;

P——设备经营费用的逐年增长值;

T0——设备的经济寿命。

四、折旧寿命

设备折旧寿命是指按国家有关规定或企业自行规定的折旧率,将设备总值扣除残值后的余额,折旧到接近于零时所经历的时间。

折旧寿命的长短取决于国家和企业所采取的技术政策和方针。

一般折旧寿命介于技术寿命或经济寿命与自然寿命之间。

设备更新工作执行标准

SBGL-07-002

2-1

一、针对企业设备生产能力的薄弱环节,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企业各种设备的生产能力的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其中必然有影响企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薄弱环节。

设备更新就应该从这些薄弱环节入手,抓住关键,加强对生产能力较弱设备的更新力度和速度,提高企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二、组成合理设备结构

设备结构合理化是企业设备改造和更新的重要目标。

企业设备结构合理与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察:

1.役龄结构

役龄是指设备在生产中使用的时间。

役龄结构是使用不同时间的设备在设备总数中所占的比例。

由于技术上的进步,新设备不断出现,这些新设备应有一个合理的比例。

企业的设备保持一个合理的役龄结构,是企业生产经营良性循环的基础。

2.新度结构

新度结构是指设备的新颖程度,它同设备的役龄结构相似。

新度结构指标可以反映企业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和设备更新的快慢。

设备新度指标可用下式计算:

设备新度=设备净值/设备原值

3.技术水平结构

技术水平结构是指不同技术水平的设备之间的比例关系,它

2-2

可以从设备的工艺结构和性能结构等方面来考察。

不同类型的企业,产品特点不同,所用设备不同,因此对设备结构的要求也不同,设备更新的内容和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二、设备更新与原有设备维修和改造相结合

由于企业资金和能力的限制,设备更新工作只能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

当企业条件不具备时,不可上得过快、过猛,必须量力而行。

因此,加强设备的维修和改造,仍是企业设备管理的重点,两者应结合进行。

三、设备更新方式

设备更新方式,从内容上可分为设备原型更新和设备技术更新;

从更新的顺序上可分为逐台更新和整批更新。

1.设备原型更新

设备原形更新是指同型号设备的以旧换新。

其优点是有利于维修;

缺点是没有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现代化水平,因此也不可能大幅度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设备技术更新

它是用性能上先进的设备代替陈旧落后的设备。

这种更新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因而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产品质量。

但这种更新需要投资较多,因此需认真地进行调查研究和可行性分析。

生产设备更新期确认标准

SBGL-07-003

4-1

一、设备更新期确定因素

设备是否需要更新,不仅要根据设备的新旧程度或使用期限长短,而且更应看经济效益如何。

也就是说,在确定设备是否需更新时,不仅要考虑设备物质寿命的技术寿命,更要考虑设备的经济寿命,即设备更新期。

影响设备经济寿命或更新期的主要因素有:

1.效能衰退。

所谓效能衰退是指现有设备与其全新状态相比较,在运作效率上降低。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物质磨损,致使其效率逐渐衰退;

与此同时,设备的维持费逐年增加,从而导致必须对设备进行更新。

2.技术陈旧。

技术陈旧是指由于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产生了新型设备,而现存设备与新型设备相比较而言运作效率低,生产费用高,从而导致对设备进行更新。

3.资金成本。

资金成本是指购置新设备所支出的资金或投资的成本。

它的大小对设备的经济运行寿命有一定的影响。

二、设备最佳更新期的确定标准

1.目的

为了在确定设备是否更新时,更好地考虑经济效益,可以通过计算设备最佳更新周期来确定。

2.定义

所谓设备最佳更新周期,是指根据设备的经济与寿命所确定

4-2

的设备更新周期。

就是说根据设备的折旧费和使用费之和最低的年限,来确定设备的经济寿命,也就是确定设备的最佳更新周期。

这是因为这两笔费用之和最低时,更新设备最合理。

三、确定方法

设备折旧费是设备原值减去残值后与使用年限之比。

设备使用费包括设备维护保养和修理费、能源消耗费、设备事故停产损失与效率损失费等。

设备使用年限与设备的年平均折旧费成反比例关系:

设备使用年限越长,年平均折旧费越少;

设备使用年限越短,年平均折旧费越多。

设备使用年限与设备的年平均使用费成正比例关系:

设备使用年限越长,年平均使用费用则越多;

设备最佳更新周期

4-3

备使用年限越短,年平均使用费用则越少。

将这两笔费用合计起来,就是年度设备的总费用。

总费用最低的年限,就是设备的最佳更新周期,如上图所示。

图中A点即为设备的最佳更新年限。

根据上述原理,在不考虑资金利率和残值的情况下,设备的平均年费用的计算公式为:

y——设备的平均年费用;

C0——设备原始价值;

n——设备使用年限;

G——年低劣化增加值;

T——设备最佳更新期。

年低劣化增加值是指由于设备使用时间增长,每年维持费的增加额。

若使设备的平均年费用最小,则:

例:

某设备原始价值为1280000元,每年低劣化增加值为12800元,则:

4-4

即设备的更新期为14.14年。

在考虑到设备残值和利率的情况下,首先需要计算出各年的等值年费用,然后选择与最低等值年费用相对应的年限作为设备最佳更新期。

设备的等值年费用计算公式如下:

CN——等值年费用;

C0——设备最初投资额;

Sn——设备使用n年的残值;

Cn——第n年设备维持费;

i——年利率或企业的资金利润率;

n——年期。

设备成新率确定标准

SBGL-07-004

一、定义

成新率是反映机器设备新旧程度的指标。

二、确定成新率方法

1.使用年限法

(1)使用年限法的含义是设备的使用年限与其成新率的降低成正比。

用公式表示:

成新率=(1-已使用年限/规定使用年限)×

100%

(2)使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是:

①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情况正常,没有超负荷或设备利用率较低等情况发生。

②规定使用年限比较合理。

规定使用年限并非会计折旧年限,因为会计折旧年限较多地考虑财务成本核算方面的需要。

虽然会计折旧年限与设备使用寿命有一定联系,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加快回收设备成本,折旧年限有缩短的趋势。

规定使用年限的含义就是“经济使用年限”,即它短于物理寿命年限(设备老旧至无法使用的年限)长于会计折旧年限。

“经济使用年限”考虑了设备使用到一定年限时,其维修费用由于设备老化加快而突然增长,或由于技术进行等因素,该设备比当前同样规格新型设备的能耗增加很多,因而在经济上不再合算,此极限即为“经济使用年限”。

③价值较低的设备可采用使用年限法计算成新率。

2.综合分析法

以使用年限法为基础,再用以下系数进行调整,即以年限法算出的成新率乘以下系数:

(1)设备利用系数

正常使用的设备,以每月两班制为基础,每班使用时间约7小时,如果少于或多于此时间,应乘以小于或大于1的系数(常用的系数为0.85~1.15)

(2)设备负荷系数

以设备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正常使用负荷为基准,小于或大于此负荷时,应乘以小于或大于1的系数(常用的系数为0.85~1.15)。

(3)设备使用和维护保养状态系数

根据企业对设备维修和维护保养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乘以小于或大于1的系数。

设备维修和维护保养制度各企业均有,但实际执行情况差别较大,因而直接影响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新旧程序(常用的系数为0.9~1.1)。

(4)设备原始制造质量系数

确定本系数时,应了解设备是国产还是进口以及进口国家,如果是国产的,应了解是名牌产品还是一般产品。

一般来说,进口设备质量优于国产设备,名牌产品质量优于一般产品,但又有

较多例外,故在确定此系数时应较慎重(常用的系数为0.9~1.1)。

(5)故障率系数

如果发现设备在近期(半年)以内故障发生的频率较高,应适当降低其成新率。

(6)工作环境系数

若设备周围工作环境较差,如室内腐蚀性气体、液体较多、粉尘较多等,应适当降低其成新率。

综合分析法适用于价值中等的设备。

3.技术鉴定法

技术鉴定法,是用技术分析的方法来确定设备的成新率。

用于技术鉴定法费时费力,故一般用于价值较高的设备。

二、确定成新率的原则

1.设备各组成部分对于设备的重要性分级

以金属切削机床为例,由于它是用来加工机器零件的,而被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又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床的精度,所以机床精度的检验占总体评分的55%,而其他如操作系统、润滑系统、运动系统、电气系统及外观等占较小的比例。

机床精度指数是机械制造行业用以衡量机床综合精度的常用指标,现用以计算机床的精度综合值,以便于评分。

2.设备各部件的复杂程度分级

以汽车为例,发动机是汽车内最复杂的部件,也是最易发生故障的部件。

如果它发生故障,将直接影响汽车的运行,因此,发动机的技术状态评分占汽车评分的较大比例。

3.设备各组成部分价值大小分级

以锅炉为例,锅炉本体(包括锅炉筒体、水管、炉墙、炉条运行机构、加煤机构等)约占锅炉总价值55%以上。

此外,鼓、引风机及出渣、除尘系统占锅炉总价值的30~35%。

故以上两部分的评分占较大比例。

机床成新率确定标准

SBGL-07-005

一、概述

机床技术鉴定的方法有仪器测定法和肉眼观察法两类。

机床几何精度和工作精度的检测属于仪器测定法,机床运动系统的发热和振动也应通过仪器测定以取得有关数据。

操作系统的灵活与否,既可用仪器测定(如用拉力计测定操作手轮的旋转力矩),也可用手试,凭经验判别操作手轮(或手柄)是否灵活、轻便及丝杠是否有“虚量”(即丝杠与螺母之间的间隙是否过大)。

其他如润滑系统、机床外观等,一般用观察法进行鉴定。

电气系统的技术状态可以用仪器(如万用表等)结合观察法确定。

二、常用机械成新率确定方法

常用的机械成新率确定方法是评分法(也称权重法),得分数即为成新率。

1.机床精度

由精度指数确定,其计算公式如下:

T——精度指数;

Tp——精度实测值;

Ts——标准精度值;

n——实测项数。

机床精度的满分为55分。

评分范围如下:

几何精度及工作精度分别计算T值,然后算出算术平均值。

2.操作系统

变速及溜板操作手轮或手柄是否灵活轻便,丝杠与螺母之间的间隙是否过大。

此项满分为6分。

3.润滑系统

润滑油泵出口压力是否达到额定值,油管是否有泄漏,油路是否畅通。

此项满分为10分。

4.运动系统

包括主轴箱、进给箱的齿轮传动系统,各部件轴承有无振动

及发热,各滑动面有无拉伤。

此项满分为8分。

5.电气系统

电控柜中电流开断装置如磁力起动器(带有热保护)、交流接触器、空气断路器(带或不带短路过载保护),以及各种继电器如热继电器、时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过电流继电器等触点有无烧损或接触不良,工作是否正常。

电动机在运转中是否有发热(温升超过正常值)。

电动机的温升允许值因其绝缘等级不同而异,一般用温度计法和电阻法测定,可请企业电气专业人员配合。

此项满分为15分。

6.外观及其他

(1)机床附件是否齐全,安全保护装置是否完好,外观有无锈蚀、碰伤及油漆剥落等。

(2)如机床为数控机床,则应检查数控(电脑)系统及液压系统。

①电脑系统先检查输入(包括软盘或磁带输入及人工编程输入)是否顺利,然后检查机床各部位动作程序是否按输入所要求的程序进行。

对于“闭环”系统,不应检查各部件的位置精度(如重复定位精度)是否达到精度要求,各种误差是否能按预定要求自动补偿。

②液压系统则应检查油泵出口压力能否达到额定值。

油管及油缸有无泄漏。

各阀(包括方向阀、流量阀、压力阀)动作是否正常,液压驱动部件是否有爬行等。

(3)评分标准:

数控机床的精度仍占55分,电脑系统占20分,液压系统占10分,其余占15分(操作系统3分、润滑系统3分、电气系统4分、外观及其他5分)。

锅炉鉴定与成新率确定标准

SBGL-07-006

一、目的和方法

锅炉系统是一个整体,组成锅炉系统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运转不良,都将直接影响锅炉的燃烧和运行,所以用技术鉴定法测定锅炉的成新率时,应将锅炉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测定其成新率。

此技术鉴定法是按10吨以上水管式蒸汽动力锅炉为对象来测定的,鉴定采用评分法。

二、锅炉筒体及水管(35分)

1.锅炉内壁有无腐蚀(点蚀及片蚀)及水垢(以近期定期检查记录为准)。

(12分)

2.锅炉炉墙有无变形或破损。

(10分)

3.水冷壁管及对流管有无变形。

(5分)

4.炉条运行机构(包括炉片是否掉落)及加煤机构运行是否正常。

(8分)

5.此外,应检查最近一次的定期检验记录,如在水压试验或亏损探伤检验时发现锅筒存在裂纹,应属于不安全运行范畴,视其裂纹部位、长度、宽度及裂纹方向扣减成新率25~35分。

若裂纹情况严重时,锅炉应停止运行,此时本设备属于不合格(待修理)设备,总成新率应降至40%以下。

三、仪表

检查一次仪表(即炉前仪表)与二次仪表(即控制室仪表)

数值是否相符(如压力、水位及温度的仪表,其中压力及水位仪表最为重要)。

仪表是否按规定要求定期检验,锅炉安全阀是否按规定的要求定期检验。

如控制室兼有微机控制,应将显示屏数值与一次仪表数值相核对。

(15分)

四、鼓、引风机及出渣、除尘系统(50分)

1.鼓风机、引风机在运转中机体有无异常振动,轴承有无异常发热,锅炉炉膛负压是否因鼓、引风机的正、负压力值未达到规定值而异常。

(18分)

2.出渣机出渣是否连续,机构运行是否正常。

3.除尘器(麻石、水幕、旋风、布袋等)是否堵塞、泄漏、器体破损或锈蚀。

检查烟囱冒烟色度是否正常(在锅炉燃烧正常时,烟囱冒烟的色度与除尘器是否正常工作有关)。

4.锅炉出口汽压是否稳定,省煤器是否泄漏,给水系统的水泵出口压力是否达到预定值,水处理(离子交换)系统工作是否正常,除氧系统(热力除氧或真空除氧)工作是否正常。

5.以上为10吨以上水管式蒸汽动力锅炉的评分办法。

10吨以下快装锅炉、各型热水锅炉等可参照本评分标准进行。

压力容器成新率确定标准

SBGL-07-007

一、压力容器常见缺陷

1.表面裂纹

主要表现在焊缝处,少量表现在筒体和封头等处。

2.腐蚀

当容器内介质为强腐蚀性时,压力容器内部(少量表现在外部)最易发生腐蚀。

腐蚀分为均匀性腐蚀和非均匀性腐蚀,后者危险性较大。

3.变形

包括筒体及封头部位的局部鼓包或凹陷。

一般由于容器内局部过热、腐蚀、冲刷造成的局部变形危险性较大,而外部机械性(如钝物撞击)损伤造成局部变形危险性相对较小,但须注意是否有裂纹产生。

4.材质劣化

压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内部高温或介质与容器金属产生的化学反应,材质可能发生脱碳、增碳、氮化、氧化,因而使材质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危及压力容器的安全。

检查的方法一般采用无损表面金相检验(如便携式金相显微镜等)方法。

二、压力容器成新率的确定

1.一般应根据专职检验人员所判定的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来确定。

(1)1级——成新率为95~100%。

(2)2级——成新率为80~95%。

(3)3级——成新率为60~80%。

(4)4级——成新率为35%~60%。

(5)5级——按报废处理。

2.在每一级中成新率定为上限、中间值或下限,应根据专职检验人员所填写的《在用压力容器检验结论报告》、《在用压力容器原始资料审查报告》、《在用压力容器内外部表面检查报告》、《在用压力容器壁厚测定报告》、《在用压力容器探伤报告》、《在用压力容器化学成分、金相分析、硬度测定报告》、《在用压力容器耐压试验报告》及《压力容器安全附件检验报告》的具体内容确定。

设备状态监测工作标准

SBGL-07-008

一、目的

设备状态监测是指用人工或专用的仪器工具,按照规定的监测点进行间断或连续的监测,掌握设备异常征兆和劣化程度。

状态监测通常是通过测定设备的一个或几个单个的特征参数,例如振动、温度等参数,检查其状态是否正确。

当特征参数小于允许值时,则可认为是正常的,倘若超过允许值时即可认为是异常的。

若参数值将要达到某个设定极限值之前时,就应判定安排停机修理。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对设备进行定期或连续监测时,必须及时掌握并记录故障发展的趋势,对使用寿命进行预测、预报、实现状态监测的要求,做好故障趋势分析。

二、设备状态监测划分

设备状态监测按其监测对象和状态来划分,可分为两个方面的监测:

1.机器设备的状态监测:

指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

例如根据设备的振动、温度、油压、油质劣化、泄漏等情况,对泵类、压缩机、机床等进行监测。

2.生产过程的状态监测:

指监测由几个因素所构成的生产过程状态。

例如监测产品质量、流量、成分、温度或工艺参数量等。

三、设备状态监测方法

1.由监测人员凭感官和普通仪器,对设备的技术状态进行检

查、判断,这是目前在机械设备监测中最普遍采用的一种简单监测方法。

2.利用各种监测仪器对整体设备或其关键部位进行定期、间断或连续监测,以获得技术状态的图像、参数等确切信息,这是一种能精确测定劣化和故障信息的方法。

设备改造工作标准

SBGL-07-009

设备改造是指应用现代技术成就和生产经验,改变现有设备的结构,给旧设备装上新装置、新附件,改善现有设备技术性能,使之适应生产需要。

一、生产设备改造形式

1.设备改造可以是设备的改装,也可以是设备的技术改造。

2.设备的改装,是为了满足增加产量或加工要求,对设备的容量、功率、体积和形式的加大或改变。

例如,对设备以小拼大,以短接长,多机串连等。

设备的改装,是满足生产要求所必须的。

它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减少新设备的购置与制造,节省投资等。

但是,单纯地改装并不能提高设备的现代化水平。

3.设备的技术改造,或叫设备的现代化改造,是把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应用于企业的现有设备,改变现有设备落后的技术面貌。

例如,将旧机床改造为程控、数控机床,或在旧机床上增设精密检测装置等。

设备的技术改造,能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消耗和成本,从而能够全面地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

随着设备的技术改造,企业的生产技术将进入一个新的水平,这是设备改造的主要形式。

二、设备改造合理性的确定

设备改造的经济合理性,要与消除设备磨损的其他方式,如大修理、更新等对比进行研究。

设备改造与更新相比,在经济上是否合算,可用设备改造效果系数来表示。

设备改造在经济上的合理条件是:

Kr+Km+Se<

Knαβ+Sα

Kr——与改造同时进行的大修理费用;

Km——改造费用;

Se——设备使用成本损失,其数值等于改造后的设备与新设备加工单位产品成本之差,乘以大修周期内的产品产量;

Kn——新设备的价值;

α——改造后设备生产率与新设备在第一次大修前生产率的比例系数;

β——改造后大修理周期长度与新设备在第一次大修前使用周期长度的比例系数(Em);

Em= 

1-(Kr+Km+Se)/(Knαβ+Sα)

Sα——旧设备未折旧完的费用损失。

因此,设备改造效果系数

当Em>

0时,设备改造较更新在经济上是合算的;

Em<

0时,设备改造更新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

Em=0时,设备改造与更新在经济上效果相同。

三、设备改造方法

1.从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