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校本教程一年级下册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527260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趣味数学校本教程一年级下册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趣味数学校本教程一年级下册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趣味数学校本教程一年级下册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趣味数学校本教程一年级下册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趣味数学校本教程一年级下册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趣味数学校本教程一年级下册Word下载.docx

《趣味数学校本教程一年级下册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趣味数学校本教程一年级下册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趣味数学校本教程一年级下册Word下载.docx

制作七巧板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材料也只是一些普通文具:

一支笔、一把尺、一把剪刀和一块纸板或纸张,如喜欢可准备少许彩色笔。

1、首先,在纸上画一个大正方形,把它分为十六个小方格。

2、再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画一条线。

3、在上面的中间连一条线到右边的中间。

4、再在左下角到右上角画一条线,碰到第二条线就可以停了。

5、从刚才的那条线的尾端开始一条线,画到最下面四分之三的位置,从左边开始数,碰到线就可停。

6、最后,把它们图上不同的颜色并在黑线条出剪开,你就有一副全新的七巧板了。

活动目的:

1、让学生先模仿,反复组拼、分解七巧彩卡里的“示范图案”,熟悉各拼板间的几何关系,初步了解组拼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竞争意识。

2、通过两幅组合使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在愉快的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同时有助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课前活动准备:

七巧板一套

(一)、按图分解

1、同桌合作按照七巧彩卡里的“示范图案”练习拼搭。

比一比,哪一桌最快?

拼的时候既要快又要能记住图案的名称。

2、小组之间开展比赛,看哪一个同学拼得快?

在拼装中,熟悉七巧板各拼板之间的几何关系。

3、了解七巧板的组拼方法。

4、学生自由拼出七巧彩卡里的全部图案。

(二)、组合拼图

1、让同桌相互协作进行拼装。

2、学生也可自行设计,比一比,哪一桌最形象。

3、教师在巡视中发现问题的图案或学生拼搭困难的图案,让会拼的学生上台演示。

4、学生分组完成一个两幅图组合题,题材不限。

活动目的:

1、同一图案可以通过智力七巧板不同的结构组合拼搭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思维方式。

2、在多次接触七巧板,学生基本熟悉了智力七巧板的组拼规律和技巧,引导学生进入创作阶段。

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物:

动物、自然景观、日常生活用品等,经过抽象化后,均可作为创作题材。

用“智力七巧板”表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

(一)、一拼多图

以滑梯为例,让学生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拼装出来。

1、公布拼装内容:

滑梯

2、用多种完全不同的方法,开始拼装。

3、给予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

4、如学生拼装的种类不多,教师可给予适当的提示。

(二)、观察创造

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事务。

2、分析结构,将所观察到的事物抽象化。

3、将抽象化的图形用“智力七巧板”表现出来。

用长方形、正方形的白纸,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和教师要求,折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

1、通过各种感官折纸活动与思维运动,把抽象的思维具体化、表征化,凸显学生的能力水平与个性色彩,有助于教师更准确地评价学生。

2、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正方形、长方形的纸若干张

(一)折长方形

1、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纸,将其在桌上铺平。

2、将其对折使其两对相邻角重合,得到的图形就是长方形。

(二)折正方形

1、拿一张长方形的纸,沿一条直角边对折,使相邻的两条边重合。

2、再把多余的纸裁掉即得到正方形。

(三)折三角形

1、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将铺平在桌上。

2、找出正方形的两个对角,沿着对角对折,得到的图形就是三角形。

3、再依次对折,得出的都是三角形。

1、学生通过用火柴棒拼出各种图形,从而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火柴棒若干

(一)用火柴棒拼出正方形

1、先把一根火柴棒放平,作为正方形的一条边。

2、紧邻一条边,将火柴垂直向下摆放作为正方形的另一条边。

3、依次类推,将其四条边紧密相连,得出的图形就是正方形。

4、让学生动手操作,以多跟火柴棒作为正方形的一边拼图。

(二)用火柴棒拼三角形

1、拿一根火柴棒放平作为三角形的一条边。

2、紧邻这条边依次放两根火柴,使两根火柴棒的端点重叠在一起。

3、依次再拿两根火柴棒作为三角形的底边,按照上面步骤再拼成三角形。

(三)用火柴棒拼成长方形

1、先把一根火柴棒竖放作为长方形的宽。

2、再将两根火柴棒拼接作为长方形的长,垂直于竖放火柴的一端。

3、3、以此类推,分别摆好长方形的宽和长,使其组成一个完整的长方形。

(四)、学生小组合作拼组合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

1、让学生在拼数字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字的认识。

2、能通过火柴棒的摆放游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字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对火柴棒的摆放,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

这是火柴,它是用来干什么的?

生1:

点火。

生2:

我在课外书上看到还可以拼数字和图形。

生3:

我也见到过。

是吗?

那你能不能摆摆数字呢?

一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其他学生:

我们也会摆。

行,你们可以同桌或前后桌找个伴一起拼拼看。

全班学生自由组合拼摆,得到0-9这些数字的摆法。

你们在哪里见过这种形状的数字?

电视;

电子表;

书上;

生4:

304路公交车。

二、新课:

我们不仅可以在生活中见到这种形状的数字,我们还可以用移动火柴棒

的办法来做数字游戏呢?

出示:

2+3=6

学生:

2加3不等于6。

你们能想办法只移动一根火柴棒让这个算式变成正确的吗?

学生同桌或前后桌组合作完成,反馈:

把2移动一根火柴棒变成3。

我也是2变成3。

太棒了,都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表达。

你们都是这样做的吗?

认为不是

这样的可以发言。

我是0+3=3

不对,我刚才试过,这样要移动两根火柴棒,老师只规定我们移动一

根火柴棒。

大家都动了脑筋,我看刚才有些小朋友做的不过瘾,再来玩几题吧。

独立或小组练习:

3+5=7;

6+0=13;

9+9=13;

15-9=0;

9-0=3

反馈:

请把你的结果用一句完整的话向大家表达。

三、试一试:

请你移动下面算式中的一根火柴棒,使其等式成立。

12+5=3

四、练一练:

1、在下面的算式中去掉一根火柴后,使其等式成立。

2+6=7

2、在下面的算式中去掉一根火柴后,使等式成立。

3+3=8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小圆片、个位十位数字表若干

1、学生用一个小圆在数字表里边摆放,可以摆放在个位表示1个1得出数字1,摆放在十位上表示1个10得出数字10。

2、再用两个小圆摆放,全部摆放在个位得出数字2,十位和个位各摆放一个得出数字11,如果全部摆放在十位上表示两个十就是20。

3、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操作,分别用3、4、5.....9个小圆摆放数字表,并记录分别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数字。

如3个小圆片可以摆放出四个数,那么4个,5个呢,可以渗透一些初步的排列、组合的知识。

4、根据摆放小圆及其记录下来的数字,引导学生得出个位和十位的关系,最终得出数的组成规则,在此过程中灵活运用数字加减法则。

活动七:

1、认识正方体,了解正方体各个面的关系.。

2、通过动手操作,知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正方体的认识。

3、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前准备:

正方体、水彩笔

1、先准备一个正方体,用水彩笔分别在正方体的各个面标上数字1到6。

2、将正方体展开,分别找出各个面的对立面,可以根据每个面上的数字来识别各个面。

3、学生动手练习正方体的各种展开图(共11种),根据标有数字的展开图确定相对面。

附展开图:

1、了解九宫格,知道九宫格的特征。

2、学生学会找规律填数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九宫格图表

1、出示九宫图,老师作填图说明。

2、学生按要求自由填数教师做指导。

3、将1--9填到3X3的九宫格中使横竖斜三边和相等。

填法:

画两个九宫格,将1--9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入九宫格。

发现有四边符合题意并把所有的数字都又到了。

再把九宫格转45度,其中两数和为15的不再一线。

4、总结:

上九下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八六为足,五居中央。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把连续的九个自然数填入图中,每组派代表说明。

6、小组合作练习,将3到11填到九宫格中,方法一样,老师予以指导。

活动九:

1、培养学生对数的正确认识及对数的加减法的正确和灵活运算。

2、增强学生对数的组成的进一步认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0-9数字卡片十张和空白卡片若干二十以内加减法算式卡片若干

一、复习数的组合

二、新授

1、出示卡片,找朋友。

(1)、教师拿出准备好的算式卡片,分发给学生。

(2)、学生仔细观察,快速运算,找出得数相同的卡片来。

(3)、把得数相同的卡片举起,并分别说出得数。

(4)、得数相同的朋友之间互相认识。

2、试一试,你能行。

(1)出示空格算式练习。

(2)明确题目要求。

(3)学生动脑思考,分成小组,共同讨论。

(4)交流、汇报。

3、填数竞赛。

(1)讲解比赛规则。

(2)把学生分成三个人一小组,两人比赛,一人裁判。

(3)小组内交换角色,重复游戏,看谁计算得又快又准。

(4)小组间进行填数找卡片比赛。

(5)拿出一些还没写完整的卡片,让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卡片组成的数填写加减法运算等式。

三、总结

1、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快速运算的能力。

2、学好数数,能为其今后学好数学打下基础,特别对有规律填数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数字卡片

1、复习数数,从1数到100,单数单数地,数一遍,双数双数地数一遍。

2明确活动规则。

(说1到100中的任意一个数,把这些数一个接一个递加上去,谁说到100,谁就赢。

或者从100开始依次减去说出的数。

3、以小组为单位,从特定的一个数开始三个三个依次递加进行活动。

如从5开始,3为递加基数,第一个学生说出8,第二个说出11,轮流下去,说错者则淘汰。

小组可自行制定数字。

4、老师巡视,对获胜者予以表扬。

5、继续以小组为单位,以90--100之间的数开始,一个一个地递减说下去,说错者淘汰。

如从97开始,8为递减基数,则依次说出91、83、75等。

6、老师说出开始数字和递加或递减基数,学生抢答,用准备好的数字卡片拼出答案。

对抢答正确学生予以鼓励。

7、分小组进行活动,老师辅导、监督。

活动十一:

活动目的1、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课本之外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故事。

2、提高学生喜欢数学的兴趣。

每位同学可通过看书或上网查阅,收集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学故事,数学名人,数学知识,也可以编创。

时间不超过5分钟

活动过程

1,老师示范将准备好的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故事一:

看电影趣事

  小芳和小花是姐妹,他们从家里出发去附近的电影院看电影,小芳一个小时可以走五公里的路,小花走得比较慢,一个小时走3公里左右。

他们在出发一个小时之后,姐姐小芳忘记了东西返回家拿,然后再去追妹妹小花,这个时候,小花依然依自己原来的速度前进,到最后,两个人一起到达了电影院,那么,从家里到电影院究竟有多远呢?

故事二:

  分组

  暑假期间,班上有一个社会调查需要大家去做,为了方便调查,要将同学们分成15组左右,在班上,有赵钱孙李周几个同学,为了让分组的姓氏不同,究竟如何进行分组呢?

故事三:

小兔子开店

  小兔的百货商店今开开业,狐狸买了一瓶酒付了10元,小兔找给他3元。

晚上整理一天的收入时,发现狐狸付的10元是假币。

小兔一着急,这下可亏大了,大哭起来。

其它小动物听到了哭声都跑了过来。

小熊笨笨说:

“赶紧去找狐狸要回亏的钱。

大家帮忙算一算,小兔亏了多少钱,再去向狐狸要钱。

这些趣味数学故事都是很有趣的,大家可以好好思考一下咯。

不管怎么样,都是在对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思维进行锻炼。

希望小朋友能够多多动脑哦。

 

2、学生听完故事或思考其中的问题。

3、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

4、老师适时予以指导,并对答对同学予以奖励。

5、分小组将准备好的小故事。

老师巡视指导。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能较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通过人民币之间的单位换算熟悉数学运算,巩固人民币的单位换算。

4、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准备前活动:

纸币硬币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出示以元为单位各类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观察并说说它们的图案、颜色各有什么特征?

并读出来。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师生之间做换钱游戏。

(1)教师先分别出示面值是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并提问:

“用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和老师兑换,应该用几张?

A.指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结果,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B.让学生将换的结果摆在桌面上。

.

(2)接着教师再出示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

(3)让学生用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和老师兑换,应该用几张?

2、让学生拿出1角和1分的硬币各数枚跟同学兑换知道10个一分是1角。

3、把学生分成小组,小组间进行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4、教师予以指导。

三、巩固练习

2元+9元=( 

) 

6角+9角=( 

)角=( 

)元( 

)角 

4元9角=( 

78角=( 

)角

四、小调查:

回家后调查一下自己熟悉的商品价格,每人至少调查3种:

①这些商品是用什么方法标价的?

②它们各表示多少钱?

五、小结:

这些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学到了什么新东西?

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活跃学生对数字加减法的思维。

纸和笔

1、教师出示所需填写的图形。

2、学生动脑思考填填看。

3、与同学交换图形,互相检验。

4、学生自己任意写一数字,在填填看图形中填写完整,并由教师检查。

5、教师总结规律,横竖两端数字之和都等于中间的数字。

6、学生分小组设计图形和要求并共同完成填数。

1、以生活中有关“规律”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积极动脑,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3、培养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水彩笔、塑料棒

一、复习,找找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1,3,5,( 

),9

(2)1,4,7,10,13,( 

,19

(3)1,1,2,3,5,8,13,( 

,34 

(4)2,4,8,( 

),32,64 

(5)1,4,9,16,( 

二、找规律涂一涂,画一画。

1、★★☆★★☆☆☆☆☆☆☆

2、◇◇◆◇◇◆◇◇◆◇◇◇

3、○○●○○●○○○○○○

(1)学生观察图形的排列规律,想一想,按图形变化的规律,涂一涂,画一画。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规律并画出,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

三、按规律画图。

试一试:

请你仔细观察这列图:

△○□△○□△○□△○□

这是用△○□这3个图形按一个△、一个○、一个□的规律排列的,你还能用这3种图形排出和上面不一样的规律吗?

四、摆一摆。

□□○○○□□○○○□□ 

-----------------------------------------------------------------------

○○◇○○◇○○◇ 

-----------------------------------------------------------------------------

五、总结:

找图形排列规律的关键是要仔细观察图形呈现出的形状、颜色、数量的变化来发 

现规律。

刚才小朋友们涂得真漂亮,正是因为物体的排列有了这些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丰富多彩,我相信,只要小朋友们多注意观察,多动脑筋,一定能创造出更多更新的规律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1、加深学生对前后、左右、上下位置的体会,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2、培养学生用前后、左右、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学生每人自备物品一个

1、组织学生在教室外排好队,男生站左边,女生站右边。

2、说一说,上面是几楼,下面是几楼。

3、女同学从楼梯左边下楼,男同学从右边下楼。

4、听口号做动作,向左、向右、向后转,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迈一步,左脚踩两下,右脚踩地一下,举起右手,举起左手等动作。

5、我说你做。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5人小组,让学生轮流指挥其余四个人,如某人站在前面,某人站在后面等,指挥者指挥其余四个人按要求做。

6、每个学生将自己准备的东西集中在一起,然后小组内按要求摆放东西,一人发令,其余四个人按要求做,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所摆东西的位置,并用语言在小组内描述出来。

1、通过摆一摆、想一想、算一算等活动,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小棒若干

一、导入

教师用小棒摆出数字“9”,通过增、减、移小棒,变成下面的数字“8、6、5、3”。

这些小棒变来变去的有趣吗?

这里面藏着什么奥秘呢?

别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摆小棒!

二、游戏活动:

提出活动要求:

先用小棒摆成数或等式,然后移动一或两根小棒使数最大或等式成立。

1、摆数字:

同学们,像这样的数字,你们知道有哪些?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出示用小棒摆的数字。

(2)说一说这些数字和我们平时写的有什么不同?

(3)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数字?

(4)数一数这些数字它们分别用了几根小棒摆出来的。

(5)根据数字所用小棒的多少进行分类。

同桌互相合作,请一组学生上台分一分,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

2、变数字:

(1)将摆的数字1增加1根小棒,它会变成成几?

猜一猜、摆一摆、说一说。

(2)将摆的数字8减少1根小棒,它会变成成几?

在这些数字中你还可以用增加或减少1根小棒,使它变成另外一个数。

(3)将摆的数字3移动1根小棒,它会变成成几?

找一找还有哪几个数字也可以这样变的。

3、变算式:

兔妈妈出门采蘑菇去了,临出门,她给小白兔出了道计算题,瞧,这就是小白兔做的作业。

对了吗?

嗯,粗心的小白兔把计算做错了。

现在请你只移动一根小棒,帮小白兔把错题订正过来。

(1)3-3=6 

(2)7-2=3 

同桌的小朋友互相搭档,可以怎样改正?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移动过程。

三、全班总结,小组派代表谈体会。

四、拓展,摆图形,变图形。

1.通过小组合作尝试阅读游戏说明书,获取数学信息,运用学过的加法进行游戏。

2.在数学游戏活动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用数学的乐趣。

3.在小组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倾听,分享,质疑,创新的能力。

扑克牌(每种花色1—10)

(一)出示游戏规则,分小组尝试看说明(一边抓牌,一边算牌上数的和,和大于10就算淘汰,和最大的人获胜,和一样大时抓牌数量少的获胜。

(二)小组交流经验,体会,五局以后,交流玩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有哪些体会?

(当我的牌接近10的时候,我就不抓了,因为他们爆了,我就赢了。

(三)在全班同学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明晰游戏规则,体会和发现:

原来可以这样玩啊!

在小组分享,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获胜诀窍。

(四)运用规则和经验,感悟赢的秘诀。

(五)通过大家的交流,别人的小窍门对你有启发了吗?

我们再玩几局,看看你能赢吗?

重新组小组游戏。

学生初步感知间隔现象,了解间隔现象。

小刀小木棒

1、让学生伸出右手,让学生初步感知间隔现象。

五根手指之间有四个间隔。

2、教师例举生活中的间隔现象。

如:

爬楼梯的层次问题、锯木头的段数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看起来比较简单,但计算起来比较容易发生错误。

爬楼梯遇到层次问题,主要是要明白几楼与几层楼梯是不同的,楼数比楼梯层数多1。

3、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间隔现象。

4、练习:

(1)把一根粗线均匀的小木棒锯五次,学生观察锯成了几段。

(2)学生计划把一根小木棒锯成五段,试试需要锯几次。

5,、出示趣味数学题《中间间隔几人》。

15位同学排成一列横队,从左边数尧尧是第10名,从右边数亮亮是第10名。

  请你算一算:

尧尧和亮亮中间隔着多少人?

解:

可以这么想:

  从左数,尧尧是第10名;

从右数,亮亮是第10名。

10+10=20,可是全部只有15人,说明多出的5人(20-15)是重复计数了,即,这5个人都被数了两次。

 要求尧尧和亮亮中间隔着几个人,还应该再从5人中将尧尧和亮亮减去。

即:

  10+10-15-2=3(人)

1.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对所学的计算方法加以巩固。

2.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能力,以及竞争的意识。

(若干个棋子,白纸一张,筛子)

(一)明确游戏要求与规则。

1、明确游戏规则。

每个小组都设计一张火星探险图,图中就是我们要走的路线图:

共50格,从1到50,1是起点,50是胜利的终点。

掷一次筛子,朝上的面是几,就将棋子加几并放在相应的位置,再根据要求移动棋子。

小组中比一比,看谁先到终点。

2、扫清语言障碍。

每一格的周围都有相应的要求,请全班学生一起把这些要求读一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