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远程教育自考题传染病防治知识问答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21391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WHO远程教育自考题传染病防治知识问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WHO远程教育自考题传染病防治知识问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WHO远程教育自考题传染病防治知识问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WHO远程教育自考题传染病防治知识问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WHO远程教育自考题传染病防治知识问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WHO远程教育自考题传染病防治知识问答Word文档格式.docx

《WHO远程教育自考题传染病防治知识问答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HO远程教育自考题传染病防治知识问答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WHO远程教育自考题传染病防治知识问答Word文档格式.docx

4)补充报告

对漏报病例应作补充报告。

5)转卡报告

非本医疗部门服务范围内的传染病人,由诊治医疗单位填写报告卡,直接向患者的“现住址”(患者发病时实际的地址)所在地.区的疾病控制机构做转卡报告。

4.什么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冈疾病、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5.设置感染性疾病科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防止传染病病原病体污染医院环境,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要相对独立,应设置在相对远离普通门诊、利于人流物流隔离、标识明确的地方。

6.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要求是什么?

感染疾病科要设置专用隔离病房,在普通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还应达到以下要求:

1)应设在建筑物的一端,远离儿科、新生儿、母婴室、重症监护病房(ICU)等病房,设单独的出入口。

2)有条件的医院应设单独的传染病区,与普通病房之间应设隔离区。

3)病房内分为污染区(包括病室、病人卫生问、污染端等)半污染区(包括缓冲间、内走廊、治疗室、护士站、医护办公室等)、相对清洁区(医护通过间、卫生间、小餐厅等),三区应分区明确,设有实际屏障,其问应有缓冲区,方便医务人员穿脱隔离防护服装和就地消毒;

不同传染病病人应分室安置,各病室内应有卫生间(含盥洗、浴、厕设施)防止交叉感染。

7.控制传染病流行的3个主要环节是什么?

1)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8.传染病医院隔离区怎么划分?

传染病医院的隔离病区应划分为:

三区(相对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两缓冲(带)、两端(清洁端、污染端)、两走廊(内走廊、外走廊)。

各区域应有明显的标识和界线,如用醒目的颜色区别或用文字图标,以时刻提醒工作人员严格遵守隔离规范。

1)清洁区——没有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传染病医院的办公区、职工生活区等。

综合医院感染疾病科工作人员更衣室、配餐间、防护用品储物间等。

2)半污染区——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传染病隔离区内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内走廊、通过问、缓冲间等。

3)污染区——已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感染疾病科门诊病人候诊检查区、诊室污物处置室、患者检查室、标本存放室、X拍片室。

病房中病人的病室、洗漱间、外走廊、污染端等。

4)隔离区——所有房间均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方向从洁到污。

并保证空气在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之间不能对流。

各区之间的缓冲区域均要设置非手触式流动水洗手设备或快速手消毒剂,并应备有盛放使用过的防护用品的带盖容器,如隔离衣、口罩、帽子、防护目镜、手套、鞋套、防护服等按规定的容器放置并处理。

9.传染病院工作人员进入病区和穿戴个人防护流程是什么?

医务人员上班进入更衣室,将所有清洁衣物脱掉,更换刷手衣(上班专用内衣),穿工作鞋→在相对清洁区与半污染区之间的缓冲区穿防护服、戴帽子、口罩、手套→进半污染区医生、护士办公室→进病房前在半污染与污染区之间缓冲区加穿隔离衣,第二层口罩、防护镜、帽子、手套、鞋套→进入病房。

10.传染病院工作人员出病区和脱卸个人防护流程是什么?

在病房门外缓冲区脱鞋套,解隔离衣袖带,腰带,摘第一层手套→解隔离衣领带,轻脱隔离衣,将外面卷起放入带盖容器中,摘防护镜,脱第二层帽子,摘第二层口罩、手套,分别放置在不同功能的容器中,洗手、消毒→进入半污染区医护办公室→下班前在半污染区与相对清洁区之间缓冲区脱防护服、帽子、口罩、手套,分别放置在相应的容器中,洗手、清洁消毒口、鼻、耳道后脱刷手服→沐浴更衣离开病区。

11.医疗废物处置流程是什么?

医用垃圾均需由隔离区外的清洁工用专用垃圾袋与病区清洁:

[两人配合将污染垃圾袋放入双层垃圾袋中,扎紧袋口,注意保持双层垃圾袋外面清洁→用专用垃圾贮存箱密闭贮存,后送焚烧。

12.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定义什么?

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明确诊断为其它疾病的肺炎病

例:

(1)发热(腋下体温≥38。

C);

(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4)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颁布的2006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

13.什么是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两周内发生的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2例或2例以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有流行病学相关性是指病例发病前曾经共同居住、生活、工作、暴露于同一环境,或有过密切接触,或疾病控制专业人员认为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其它情况。

14.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发现与报告如何进行?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后,应立即报告医疗机构相关部门,由医疗机构在12小时内组织本单位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注明“不明原因肺炎”并进行网络直报。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立即向当地县级疾控机构报告,并于24小时内将填写完成的传染病报告卡寄出。

县级疾控机构在接到电话报告后,应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县级疾控机构要将发现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情况及时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医务人员在发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医院应立即组织本院专家组进行会诊,并进行网络直报,同时向县级疾控机构报告。

县级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不具备相应诊治条件的乡镇、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时,应立即将其转至县级及以上医院进行诊治,由接收病例的医院进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网络直报。

各级疾控机构在日常疫情监测中,要每日主动监视和分析网上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数据,分析是否有同一时间、空间或特定职业的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发生。

15.医源性废水如何处理?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含门诊部)须对医疗污水进行消毒处理,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防止污染:

要防止传染病病原菌的排放和对环境的污染。

对可能排出大量传染病病原菌的传染病院、结核病医院和传染病房及受到传染病病原菌污染的污水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达到相应的医院污水排放标准方可排放。

(2)分类处理:

对含有某些化学毒物的废水废液要尽量单独收集,分别处理,防止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进入综合排水系统。

(3)严格排放:

对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必须单独收集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排入综合污水系统。

(4)执行标准:

对医疗污水应视其排污去向,按不同的要求进行处理,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

当医疗污水排放到有集中污水处理厂的城市下水道时,以解决生物性污染为主,可采用一级处理;

当医疗污水排放到地面水域时,应根据水体的用途和环境保护部门的法规与规定,对污水的生物性污染、理化性污染及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全面处理,应采用二级处理。

(5)确保效果:

医疗污水可选用加氯消毒法、臭氧消毒法、二氧化氯消毒法等方式进行消毒处理,有专人负责,并注意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

(6)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接受当地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监测与技术指导。

16.医疗机构中污物怎么分类?

医疗机构中的污物包括有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包括:

感染性废弃物、病理性废弃物、损伤性废物(医用锐器)、药物性废弃物、化学性废弃物。

针对控制传染性的、医源性感染来说,主要是应加强感染性废弃物的管理与处理。

17.感染性废弃物是指什么?

感染性废弃物,指可能含有病原菌(细菌、病毒、寄生虫或真菌)的废弃物。

其主要包括:

①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②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③含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④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⑤废弃的血液、血清;

⑥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

18.一次性医疗器具使用后如何处理?

1)医疗机构必须对每个科室使用后一次性医疗器具(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等)的数量进行登记,并和医院定点处置单位的数量核对一致,严防人为流失。

2)凡参与一次性医疗用品处理的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并加强个人防护。

3)在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城市与地区,采用一次性锐器盒收集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及其他锐利物者,一般情况下可不进行消毒、毁形(有特殊要求的除外),用有标识的黄色袋盛装后,交由指定的处置单位作焚烧等无害化处理。

4)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地区,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要求,自行就地处置其产生的医疗废物。

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的,应当符合以下基本

要求:

(1)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和输血器等物品必须就地进行消毒毁形,并及时作焚烧处理。

不能焚烧的,应当消毒毁形后集中填埋。

(2)一次性使用输血袋、采血后的一次性使用注射器可放入专用收集袋直接焚烧:

不能采用焚烧方法的,必须先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浸泡60min(针筒要打开)后,经毁形后作集中填埋处理。

(3)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使用后先剪下针头部分,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浸泡60min以上,放入专用的收集袋。

(4)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应使用毁形器进行毁形,然后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浸泡60min以上;

没有接触人体的一次性注射器只毁形不需消毒。

(5)明确没有污染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如输液袋(瓶)、配制药物的针筒等,使用后不需浸泡消毒,只需毁形。

19.预检分诊的目的是什么?

1)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

2)防止医疗机构交叉感染。

20.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是什么?

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是:

1)接种门诊总面积应有不少于40m。

的专用房。

室内地面硬化、清洁明亮、空气流通。

2)接种门诊要有候种室(宣传教育、反应观察)、预诊室(登记、询问、体检)、接种室(疫苗接种应分室或分区,卡介苗应设专室),各室有明显的标志牌。

受种者在接种时有专门的出入口

3)接种门诊与普通门诊、注射室、病房、放射科分开,并保持一定的距离。

4)接种门诊要定期进行室内消毒。

5)接种室与儿童保健体检分室进行。

6)每室应有宣传材料、规章制度和接种操作规程。

21.预防接种门诊的服务对象是什么?

服务对象以0—12月龄儿童的基础免疫和适龄儿童的加强免疫为主,逐步扩大到其他疫苗的接种。

22.儿童计划免疫中的“七苗九病”具体指什么?

“七苗”是指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

“九病”是指各疫苗相对应的结核、乙肝、麻疹、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流脑和乙脑。

23、各种疫苗的接种途径是什么?

卡介苗为皮内接种,脊髓灰质炎为口服,乙肝疫苗和百白破疫苗为肌肉注射,其余均为皮下注射。

24.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是什么?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为:

卡介苗接种1剂次;

乙肝疫苗接种3剂次;

脊灰疫苗口服4剂次,前3剂次为基础免疫,第4剂次为加强免疫;

百白破疫苗接种5剂次,前3剂次为基础免疫,第4剂次为加强免疫;

第5剂次使用白破疫苗加强免疫1剂次;

麻疹疫苗接种2剂次,第2剂次为复种。

基础免疫要求在12月龄内完成。

25.未完成基础免疫的14岁内儿童应尽早进行补种。

在补种时掌握什么原则?

未完成基础免疫的14岁内儿童应尽早进行补种。

在补种时掌握以下原则:

1)未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儿童,按照免疫程序进行补种。

2)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规定剂次的儿童,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

3)未完成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3月龄~6岁儿童使用百白破疫苗;

7~11岁儿童使用白破联合疫苗:

12岁以上儿童使用成人及青少年用白破联合疫苗。

4)未完成脊灰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4岁以下儿童未达到3剂次(含强化免疫等),应补种完成3剂次。

4岁以上儿童未达到4剂次(含强化免疫等),应补种完成4剂次。

5)未完成麻疹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未达到2剂次(含强化免疫等),应补种完成2剂次。

26.村级接种点的要求是什么?

农村地区根据人口、交通情况以及服务半径等因素,设置覆盖1个或几个村级单位的固定预防接种点,实行按月(双月)进行预防接种,每年提供不少于6次预防接种服务。

27.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簿)是如何建立的?

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簿)的建立:

1)预防接种证、卡(簿)按照受种者的居住地实行属地化管理。

2)在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的承担预防接种]:

作的接种单位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

未按时建立预防接种证或预防接种证遗失者应及时到接种单位补办。

3)设有产科的医疗卫生单位,要告知新生儿监护人及时到居住地接种单位建立预防接种证、卡(簿)。

4)户籍在外地的适龄儿童寄居当地时间在3个月及以上,由现寄居地接种单位及时建立预防接种卡(簿),无预防接种证者需同时建立预防接种证;

要向流动儿童监护人宣传,及时到寄居地接种单位办理接种卡(簿)和接种证。

5)接种单位应在接种证上加盖公章.

6)预防接种证、卡格式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28.什么是预防接种副反应?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29.什么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下列情况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一)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二)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三)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四)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五)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

(六)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30.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的原则是什么?

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的原则是:

1)在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

2)接种单位对儿童实施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作好记录;

3)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当报告;

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接种单位负责在儿童入托、入学后及时补种等。

31.医院感染的定义是什么?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

由于感染有一定的潜伏期,因此医院感染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的病人。

32.医院感染如何分类?

根据感染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分为:

1)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免疫机能低下病人由自身正常茵群引起的感染。

即病人在发生医院感染之前已是病原携带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引起自身感染。

2)外源性感染指由环境他人处带来的外袭茵群引起的感染。

包括:

①交叉感染在医院内或他人处(病人、带菌者、工作人员、探视者、陪护者)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

②环境感染由污染的环境(空气、水、医疗用具及其它物品)造成的感染。

如由于手术室、空气污染造成的病人术后切口感染,注射器灭菌不严格引起的乙型肝炎流行等。

33.预防医院感染的重点对象是什么?

住院病人中凡有气管插管、多次手术或延长手术时间、留置导尿、应用化疗、放疗、免疫抑制剂者,以及老年病人,均应视为预防医院感染的重点对象。

34.如何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只要加强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将近2/3的医院感染是可预防的。

1)改进医院建筑与布局医院建筑布局合理与否对医院感染的预防至关重要。

对传染病房、超净病房、手术室、监护室、观察室、探视接待室、供应室、洗衣房、厨房等,从预防感染角度来看,为防止细菌的扩散和疾病的蔓延,在设备与布局上都应有特殊的要求。

2)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制度是人们长期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和处理、检查各项工作的依据。

包括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探视制度等。

隔离旨在将污染局限在最小范围内,是预防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无菌操作规程是医护人员必须遵守的医疗法规,贯穿在各项诊疗护理过程中。

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应从医院感染、保护病人健康出发严格执行制度、常规及实施细则,并劝告病人与探视者共同遵守。

3)做好消毒与灭菌处理消毒与灭菌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项有效措施。

4)加强清洁卫生工作清洁卫生工作包括灰尘、污垢的擦拭和清除,也包括对蚊虫、苍蝇、蟑螂、鼠类等的防制。

进行清洁卫生工作时,必须注意不要扬起灰尘,避免播散污染。

医院内不应使用扫帚与掸子,拖布的头最好能卸下以便消毒。

病房的清洁卫生工作,宜在污染后立即进行。

其顺序应由污染较轻的病房开始,逐步进入污染较严重的区域,最后处理病人公共活动场所。

医护人员工作地点亦应进行清洁卫生打扫。

5)采取合理的诊断治疗方法使用抗菌药要有的放矢,应用抑制免疫疗法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旌,如先治疗慢性病灶防止自身感染,定期检查白细胞动态与其他监测,提供药物预防等。

对易于将微生物引入体内的诊断治疗要切实做好消毒、灭菌工作,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6)及时控制感染的流行控制感染流行主要包括寻找传染来源与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与消毒措施。

7)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是通过监测取得第一手资料,分析医院感染的原因,发现薄弱环节,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并通过监测来评价各种措施的效果。

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

环境污染监测、灭菌效果监测、消毒污染监测、特殊病房监测(如烧伤、泌尿科病房、手术室、监护室等)、菌株抗药性监测、清洁卫生工作监测、传染源监测、规章制度执行监测等。

监测工作应作为常规,定期、定点、定项目地进行。

对感染的记录要求详细具体,并以病房为单位定期统计分析。

8)改善工作人员的卫生与健康条件所有医院工作人员均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若有不适或疑为传染性疾病,应立即报告,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并根据需要注射有关疫苗,必要时还可进行被动免疫或药物预防。

医护人员还应做好个人防护,一是防止将病菌传给自身或带出病房;

二是防止将病菌传给房内的易感者。

个人防护中主要是穿戴个人防护装备(衣、帽、鞋、手套、口罩)以及洗手消毒。

35.人禽流感患者胸部影像学检查有哪些表现?

H5N1亚型病毒感染者可出现肺部浸润。

胸部影像学检查司表现为肺内片状影。

重症患者肺内病变进展迅速,呈大片状毛玻璃样影及肺实变影像,病变后期为双肺弥漫性实变影,可合并胸腔积液。

36.如何诊断人禽流感?

1)流行病学接触史

(1)发病前1周内曾到过疫点,有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可能。

(2)与被感染的家禽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密切接触史者。

(3)与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者有患病的可能。

2)诊断标准

(1)医学观察病例有流行病学接触史,1周内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者。

与人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在1周内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者。

对于被诊断为医学观察病例者,医疗机构应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预警病例报告),并对其进行7天医学观察。

(2)疑似病例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和临床表现,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甲型流感病毒H亚型抗原检测阳性或核酸检测阳性者。

(3)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和临床表现,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特定病毒或采用RT-PCR法检测到禽流感H亚型病毒基因,且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4倍或以上升高者。

37.人禽流感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急性起病,初起发热,体温一般在39~C以上,伴有全身酸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上感样症状。

约半数病例出现肺部感染,查体可发现双肺干湿性罗音。

少数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导致肺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最终因出现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大多数患者病情较轻,少数患者病情较重。

病情恶化的主要危险因素有:

感染病毒亚型;

年龄较大或较小;

治疗较晚:

出现肺炎、肝损害、肾损害等多种并发症。

38.流感及流感样病例的定义是什么?

具有发热(体温≥38℃),伴有咳嗽或咽痛、全身酸痛等症状,缺乏其他实验室确定诊断依据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即为流感样病例:

具有实验墅依据的流感样病例即判为流感确诊病例。

39.流感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流感潜伏期一般1~3日,短者数小时,最长可达7日。

流感的症状通常较普通感冒重,主要为突然起病,以高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为主,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相对较轻或不明显。

少数病例可有腹泻水样便。

发热3~5日后消退,但患者仍感明显乏力。

年幼和老年流感患者、原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受抑制的病人感染流感,病情可持续发展,出现高热不退、全身衰竭、剧烈咳嗽、血性痰液、呼吸急促、紫绀。

双肺有干哕音,x线检查可发现多

种肺部阴影等一系列肺炎表现。

其病因有原发性流感病毒肺炎,继发性细菌性肺炎,以及混合性细菌病毒肺炎。

前者抗生素治疗无效,多于一周内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继发细菌性肺炎常见于己患慢性心肺疾患者,常见病原菌为肺炎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三型。

1)单纯型流感:

为最常见类型,急起畏寒,发热可达39℃~40℃、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