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结合考试必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520148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结合考试必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西结合考试必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西结合考试必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西结合考试必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西结合考试必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西结合考试必备Word文件下载.docx

《中西结合考试必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结合考试必备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西结合考试必备Word文件下载.docx

合并有心脑肾疾病、糖尿病及其他内分泌疾病等)、临床检查(身高、体重、步态及体态的检测,测量血压,测量骨盆大小等)及特殊检查等方面作出诊断。

  2.实验室检查

  

(1)测量妊娠体重、宫高、腹围及胎儿发育指数此为反应孕期胎儿正常发育的重要

  方法。

  体重增长:

正常情况下孕期母亲体重增长12kg左右,孕末期每周增长0.5kg。

子宫底的高度增长:

一般认为,宫高在30cm以上提示胎儿已成熟。

腹围增长:

孕16—42周腹围增长在2lcm左右。

胎儿发育指数:

胎儿发育指数=宫高(cm)一3(孕月+1)。

正常值为-3~+3。

  

(2)超声测量法临床可用胎儿双顶径的大小及增长来估计妊娠周和胎儿发育。

  (3)胎盘功能检查雌三醇(E3)测定:

孕晚期连续多次测定尿E3值≤41.6µ

mol/h,提示功能严重损害;

E3降低50%以上者,提示胎盘功能减退;

E3值≤27.7µ

moL/24h,提示胎盘功能严重损害;

E3值≤13.9µ

moL/24h,则可发生胎死腹中。

血清胎盘泌乳素的测定:

孕晚期正常值14µ

g/L,低于4µ

g/L示胎盘功能减退,常有胎儿窘迫。

尿雌激素/肌酐比值测定(E/C):

如大于15为胎儿正常,11—15为警戒值,≤10为危险值。

  (4)B超探测正常的羊水暗区为40—78mm,小于30mm为羊水过少,提示胎盘功能减退或胎儿宫内缺氧。

  (5)胎儿成熟度的检查

  (6)胎儿先天性畸形的宫内诊断

  (7)胎儿宫内安危情况的判断胎儿在宫内的安危取决于有无宫内缺氧及胎儿在宫内的储备能力。

其方法有以下几种:

胎动监护:

胎动次数减少或消失,为胎儿宫内缺氧的警告。

胎心监护:

正常胎心率为120一160次/分。

胎儿心电图的探测。

  三、处理原则

  病因繁多,在治疗上应针对各种不同病因给予不同的处理和治疗。

还可配合中医辨证治疗妊娠合并症。

总之,预防为主、严密监护、早期诊断和积极处理是提高围生质量的关键。

 中医对女性生殖器的认识

  外阴,中医古籍称之为阴户,又名四边;

阴道,称之为子肠、产道、地道;

子宮,称之为女子胞,又称胞宫、胞脏、子脏、子处、子宫、血室;

子宫颈外口,称为子门、子户;

处女膜,称为五门、龙门、胞门。

输卵管为卵子与精于结合的场所及运送受精卵的管道。

  1形态为自两侧子宫角向外伸展的管道,长8一14cm。

内侧与宫角相连,外端游离,根据输卵管的形态不同,分为4部分:

①间质部:

长约1cm。

②峡部:

紧接为间质部外侧,管腔较窄,长约2—3cm。

③壶腹部:

在峡部外侧,管腔较宽大,长5—8cm。

④伞部:

输卵管的最外端,游离,开口于腹腔,管口为多须状组织。

多为1—l.5cm,有“拾卵”作用。

2012中西医助理医师妇产科学:

内生殖器阴道

  阴道位于真骨盆下部的中央,呈上宽下窄的管道,是性交的器官、月经血排出及胎儿娩出的管道。

前壁长约7—9cm,与膀胱和尿道相邻,后壁长约10—12㎝,与直肠贴近。

  阴道由黏膜、肌层和纤维层构成。

阴道黏膜为复层鳞状上皮覆盖,无腺体,受性激素的影响有周期性变化.阴道壁富有静脉丛,受创伤后易出血或形成血肿。

女性骨盆概述

  一、骨盆的组成

  包括骨盆的骨骼(骶骨、尾骨及左右两块髋骨)、骨盆的关节(耻骨联合、骶髂关节及骶尾关节)、骨盆的韧带(骶、尾骨与坐骨结节之间的骶结节韧带和骶、尾骨与坐骨棘之间的骶棘韧带)三部分,

  二、骨盆的分界

  以髂耻线为界,将骨盆分为假骨盆(又称大骨盆)和真骨盆(又称小骨盆、骨产道)。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指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是经脉系统的主体,又称“正经”。

  《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全身只有十一条,缺少“手厥阴心包经”的名称,少“手少阴心经”的内容。

  一、名称

  十二经脉的名称由手足、阴阳、脏腑三部分组成。

  《素问·

金匮真言论》:

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

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府者为阳。

少肝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十二经脉分别为:

  手三阴经:

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经:

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阴经:

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足三阳经:

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二、分布

  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四肢,纵贯全身。

六条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部,六条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头面、躯干。

  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

(以正立姿势,两臂下垂拇指向前)

  手足三阳经:

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手足三阴经:

1)手三阴经:

分布在上肢内侧,其排列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2)足三阴经:

分布在下肢内侧,其排列为内踝上8寸以下,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内踝上8寸以上,太阴在前,厥阴在中,

十二经脉的属络表里关系

  《灵枢·

海论》指出:

“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

  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有属络关系,即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阴阳配对,在脏腑阴阳经脉之间形成了六组表里属络关系。

十二经脉络属脏腑表

阴经

属脏

络腑

阳经

属腑

络脏

手太阴

大肠

手阳明

手少阴

小肠

手太阳

手厥阴

心包

三焦

手少阳

足太阴

足阳明

足少阴

膀胱

足太阳

足厥阴

足少阳

月经病

月经病,多违期,量色质,变常序。

致病因,主次理:

寒热湿,外邪欺;

忧思怒,内伤里,房室累,劳倦疲。

经早至;

多属热;

渐迟至,多寒邪;

错杂至,肝郁结。

实量多,虚淡色,热紫红,寒纯黑;

瘀为患,血块泻。

1.经期异常

经先期,热与虚。

补中汤,气虚与。

阳盛热,清经散;

肝郁热,黑逍遥;

阴虚热,两地汤。

经后期,寒虚滞。

温经汤,实寒休;

暖宫丸,虚寒求;

补元煎,血虚救;

乌药汤,气滞疏。

经愆期,气血伤。

逍遥散,肝郁畅,固阴煎,肾虚商。

期延长,瘀虚热。

桃四物,合失笑,祛血瘀,能活血;

两地汤,二至丸,养阴液,退虚热。

2.经量异常

经量多,虚与热。

气虚者,淡清测;

举元煎,升固摄。

血热者,红紫色;

保阴煎,清凉折。

若血瘀,紫黑色;

失笑散,化活血。

经量少,虚与痰。

滋血汤,血虚予。

桃四物,血瘀逐。

归肾丸,肾虚补;

苍导痰,湿痰除。

3.经行异症

经行衄,称逆经;

气血逆,热为病。

肝郁火,胁胀疼;

引经汤,血下行。

肺阴虚,潮热咳;

滋肺肾,顺经汤。

经行泻,脾肾虚,治求本,调经辅。

谷不化,参苓术。

五更作,宜温补;

四神丸,合健固。

间期血,精元充,阳内动,血妄动;

肾阴虚,滋阴血,二至丸,两地合;

湿热蕴,清湿热,清肝淋,加减成;

瘀血留,化淤血,逐瘀汤,止血良。

4.痛经

经行痛,称痛经;

腹与身,两处分;

经前发,为实证;

经后作,虚证明。

气血滞,胸胁胀;

宜运行,膈逐汤。

阴虚寒,热痛减,便清长,温经商。

寒湿凝,冷痛凉;

经色暗,腹逐汤。

湿热注,腹灼痛,连腰骶,清调尝。

气血虚,疠痛长;

调补养,圣愈良。

肝肾亏,腰狻胀,脉沉细,凋肝场。

5.经闭

经闭症,分虚实;

虚血枯,实邪隔;

妊亦闭,细辩之。

肝肾亏,腰腿酸;

归肾丸,细调养。

气血虚,面色苍;

养荣汤,甚堪尝。

虚血燥,五烦潮;

一阴煎,养阴调。

气血瘀,胁腹胀;

府逐瘀,气滞商。

痰湿阻,胁满闷;

导痰丸,合佛手。

6.崩漏

崩漏病,本一症;

淋沥漏,注下崩;

热虚瘀,冲任损;

急治标,缓图本;

漏养血,崩固升。

血热者,分虚实;

滋虚热,保阴煎;

清实热,用固经。

肾虚者,分阴阳;

左右归,快煎尝。

脾虚漏,益气摄;

宜固本,止崩汤。

血瘀者,小腹痛;

四物予,失笑散

药理学

洋地黄类药物的禁忌症:

肥厚梗阻二尖窄,

急性心梗伴心衰;

二度高度房室阻,

预激病窦不应该。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刺迷胆碱洋地黄,升压电复抗失常

(注:

“刺迷”为刺激迷走神经)

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方法

p>

两碱激素色甘酸、肾上抗钙酮替芬。

两碱——茶碱类药物、抗胆碱能类药物

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色甘酸——色甘酸二钠

肾上——拟肾上腺素药物

抗钙——钙拮抗剂

酮替芬——酮替芬

重度哮喘的处理

一补二纠氨茶碱、氧疗两素兴奋剂

一补——补液

二纠——纠正酸中毒、纠正电解质紊乱

氨茶碱——氨茶碱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氧疗——氧疗

两素——糖皮质激素、抗生素

兴奋剂——β2受体兴奋剂雾化吸入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休感激、慢活乱,重点保护心肺肾”

“休”——补充血容量,治疗休克

“感”——控制感染

“激”——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慢”——缓慢输液,防止出现心功不全

“活”——血管活性物质的应用

“乱”——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

急性腐蚀性胃炎的处理

禁食禁洗快洗胃,蛋清牛奶抗休克。

镇静止痛防穿孔,广谱强效抗生素。

对症解毒莫忘了,急性期后要扩张。

休克的治疗原则

上联--扩容纠酸疏血管;

下联--强心利尿抗感染;

横批--激素

还珠格格与降糖药

OHA有如下几类

1.磺脲类:

刺激胰岛素分泌,降糖作用好;

2.双胍类:

不刺激胰岛素分泌,降低食欲;

3、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等等。

记忆第一类药物时可如此联想:

磺,皇,皇帝,所以甲苯磺丁脲是第一代。

而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甲嗪(美比哒)等第二代可联想成还珠格格。

 急性支气管炎痰热咳嗽证、阴虚咳嗽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1.痰热咳嗽

  【症状】咳嗽痰多,色黄粘稠,难以咯出,甚则喉间痰鸣,发热口渴,烦躁不宁,尿少色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

  【治法】清肺化痰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

  2.阴虚咳嗽

  【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痒,声音嘶哑,午后潮热或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润肺,兼清余热。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1.风寒咳嗽

  【症状】咳嗽频作,喉痒声重,痰白稀薄,鼻塞流涕,头身痛楚,或有发热,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

  【治法】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杏苏散加减。

  2.风热咳嗽

  【症状】咳嗽不爽,痰稠难咳,口渴咽痛,鼻塞流涕,发热恶寒,汗出头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加减。

儿腹泻的中西医病因病机

  1.中医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

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小儿脾胃薄弱,运化功能不足,感受外邪,或乳食不当,调护不当,久病久泻,致使宿食停滞,损伤脾胃阳气。

脾虚则运化失司,胃弱则不能腐熟水谷,中阳之气下陷而为泄泻。

  2.西医病因病机可分感染因素与非感染因素。

而感染因素又分消化道内和消化道外感染,非感染因素主要有内在因素和气候因素。

消化道内感染包括细菌、病毒以及原虫感染。

常见的细菌感染为大肠杆菌(包括致病性、产毒性和侵袭性大肠杆菌等),其次为空肠弯曲菌、耶尔森氏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道菌群失调常引起白色念珠菌肠炎,病毒感染则以人类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为主要病因,其他如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

原虫感染如肠滴虫及肠梨形鞭毛虫、结肠小袋虫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肠炎。

消化道外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中耳炎及其他急性感染性疾病。

内在因素主要是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

气候因素,如寒冷使腹部受凉,肠蠕动亢进。

 一、疱疹性口炎的中西医病因

  中医认为多由外感风热乘脾,心脾积热,或虚火上炎所致。

外感风热之邪,内应于脾胃,风热挟毒上乘于口而发为口疮;

或调护失宜,喂养不当,恣食肥甘煎炒之品,邪热内积心脾,心火上炎,外发为口疮。

或素体虚弱,或久病久泻,气阴两虚,虚火上炎,熏灼口舌而生疮。

  西医认为本病主要为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所致。

  二、疱疹性口炎的辨证论治

  1.风热乘脾

  【症状】以口颊、上颚、齿龈、口角溃烂为主,甚则满口糜烂,周围粘膜色红,疼痛明显,拒食,烦躁不安,口臭,涎多,或伴发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疏风清热,泻火解毒。

  【方药】凉膈散加减。

环球网校整理

  2.心火上炎

  【症状】舌上、舌边溃烂,色赤疼痛,烦躁多啼,口干欲饮,小便短黄,舌尖红,苔薄

  黄,脉数。

  【治法】清心泻火。

  【方药】泻心导赤汤加减。

  3.虚火上炎

  【症状】口腔溃疡较少,呈灰白色,周围色不红或微红,口臭不甚,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神疲颧红,口干不渴,舌红,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引火归元。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肉桂。

1.鹅口疮的病因及临床特征

  2.心脾积热证、虚火上炎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一、鹅口疮的病因及临床特征

  1.病因本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多见于营养不良、慢性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

新生儿可因奶头、乳具污染而传播,也可在出生时经产道感染。

中医认为本病系胎热内蕴、口腔不洁,感受秽毒之邪,致心脾积热,邪热上乘于口舌;

亦有因先天禀赋不足,气阴两虚,或后天乳食调护失宜、久病、久泻之后,阴液耗伤,虚火上炎于口舌而发为本病。

  2.临床特征口腔粘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样白膜。

初起时,呈点状和小片状,微凸起,可逐渐融合成大片,白膜界线清楚,不易拭去。

如强行剥落后,可见充血、糜烂创面,局部粘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但不久又为新生白膜覆盖。

偶可波及喉部、气管、肺或食管、肠管,甚至引起全身性真菌病,出现呕吐、吞咽因难、声音嘶哑或呼吸困难。

  二、心脾积热证、虚火上炎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1.心脾积热环球网校整理

  【症状】口腔舌面满布白屑,面赤唇红,烦躁不宁,吮乳啼哭,大便干结,小便短黄。

舌红,苔薄白,脉滑数或指纹青紫。

  【治法】清心泻脾,解毒泻火。

  【方药】清热泻脾散加减。

  2.虚火上炎

  【症状】口舌白屑稀散,周围红晕不著,或口舌糜烂,口干不渴,颧红,手足心热,虚烦不寐,大便干结。

舌红少苔,脉细数或指纹色红。

  【方药】六昧地黄汤加肉桂。

  【例题】引起鹅口疮的病原是什么?

白色念珠菌

【要点】

  1.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2.湿热熏蒸证、寒湿阻滞证、瘀积苔黄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一、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1.生理性黄疸50%~90%的新生儿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但全身情况良好,且为自限性,不需治疗,预后良好,故称生理性。

其特点是:

  

(1)黄疸出现时间较晚:

一般在出生后2-3天(早产儿3-5天)。

  

(2)黄疸持续时间较短:

足月儿生后10-14天消退;

早产儿可延至3-4周完全消退。

  (3)黄瘟程度较轻:

血清总胆红素峰值足月儿<

221umol/L(12.9mg/dL);

早产儿<

257µ

mol/L(15mg/dL)。

  (4)血清胆红素性质:

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结合胆红素不超过34µ

mol/L(2mg/dL)。

  (5)伴随病证:

均无伴随病证,一般全身情况好。

  (6)其他:

预后良好,一般不需特殊治疗。

  2.病理性黄疸系由于某些病理因素所引起的黄疸(高胆红素血症)。

  

(1)黄疸出现时间较早或太晚:

一般在生后24小时或36小时内即见,或于生后1周或数周出现。

  

(2)黄疸持续时间长:

足月儿常超过2周,早产儿常超过3-4周,或黄疸退而复现。

  (3)黄疸程度较重:

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峰值超过221µ

mol/L(12.9mg/dL);

早产儿超过257µ

mml/L(15mg/dL),结合胆红素超过34µ

mol/L(2mg/dL)。

  (4)黄疸进展快:

血清胆红素每日上升超过85µ

mol/L(5mg/dL)。

均有伴随病证。

预后随原发病而异,多需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湿热熏蒸证、寒湿阻滞证、瘀积胎黄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1.湿热熏蒸

  临床多见,主要表现为阳黄。

  【症状】目黄、身黄,其黄鲜明,哭闹不安,呕吐腹胀,乳食不思,尿黄便结,或伴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利湿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加味。

  2.寒湿阻滞

  本型主要表现为阴黄。

  【症状】目黄、身黄,其色晦暗,黄疸持续不退,精神差,吮乳少,易呕吐,小便黄,四肢欠温,腹胀便溏,或大便灰白,舌质淡,苔白腻,指纹色淡。

  【治法】温中化湿退黄。

  【方药】茵陈理中汤加味。

  3.瘀积发黄

  【症状】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晦滞,日益加重,腹部胀满,右胁下痞块,神疲纳呆,小便短黄,大便不调或灰白,舌紫暗有痕斑痕点,苔黄或白,指纹紫滞。

  【治法】化瘀消积退黄。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1.液体疗法是纠正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恢复和维持血容量、体液平衡的重要措施。

输液前,要对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性质、程度有正确的估计,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补充方案。

液体疗法计算主要包括累积损失、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等三个部分。

  2.液量计算

  

(1)补充累积损失量

  ①定输液总量(定量):

轻度脱水30~50mL/kg;

中度脱水50~100mL/kg;

重度脱水100~120mL/kg。

计算总量先给2/3,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小儿体液组成已接近成人,补液量应酌减1/4~1/3。

  ②定输液种类(定性):

输液种类根据脱水性质决定。

原则先盐后糖,即先补充电解质后补充糖液。

通常对低渗脱水应补给2/3张含钠液;

等渗脱水补给1/2张含钠液;

高渗脱水补给1/3-1/5张含钠液。

若临床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可先按等渗脱水补充。

  ③定输液速度(定速):

补液速度取决于脱水程度,原则上先快后慢。

如重度脱水,尤其对于有明显血容量和组织灌注不足的患儿,应首先快速应用2:

1含钠液,按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于30分钟至1小时内静脉输入,以迅速改善循环血量和肾功能;

其余累积损失量于8~12小时内输完。

高渗性脱水患儿的输注速度宜稍慢。

  

(2)补充继续损失量在开始补液时造成脱水的原因大多继续存在,如腹泻、呕吐、胃肠引流等,以致体液继续丢失,如不予以补充又成为新的累积损失,应给予补充。

此种丢失量依原发病而异,且每日有变化,必须根据实际损失量用类似的溶液补充。

体液继续损失量一般每日10~40mL/kg,予以1/3~1/2张含钠液。

  (3)补充生理需要量尽量口服补充,对不能口服或口服量不足者可静脉滴注1/4~1/5张含钠液,同时给予生理需要量的钾。

长期输液或合并营养不良者,应注意蛋白质的补充。

轻度酸中毒的症状不明显,常被原发病所掩盖。

较重酸中毒表现呼吸深而有力,唇呈樱挑红色,精神萎靡,嗜睡、恶心、频繁呕吐、心率增快、烦躁不安,甚则出现昏睡、昏迷、惊厥等。

严重酸中毒,血浆pH值<

7.2时,心肌收缩无力,心率转慢,心输出量减少,周围血管阻力下降,致低血压,心力衰竭和室颤。

半岁以内小婴儿呼吸代偿功能差,酸中毒时其呼吸改变可不典型,往往仅有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等。

脱水程度指患病后累积的体液丢失量,一般根据精神、神志、皮肤弹性、循环情况、前囱、眼窝、尿量及就诊时体重等综合分析判断。

常将其分轻、中、重三度。

  1.轻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5%以下(30~50mL/kg)。

患儿精神正常或稍差;

皮肤稍干燥,弹性尚可;

眼窝、前囱轻度凹陷;

哭时有泪;

口唇粘膜稍干;

尿量稍减少。

  2.中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的5%~10%(50-100mL/kg)。

患儿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皮肤干燥、弹力差;

眼窝、前囱明显凹陷;

哭时少泪;

口唇粘膜干燥;

四肢稍凉,尿量明显减少。

  3.重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的10%以上(100~120mL/kg)。

患儿呈重病容,精神极度萎靡,表情淡漠,昏睡甚至昏迷;

皮肤灰白或有花纹,干燥,失去弹性;

眼窝、前囱深度凹陷,闭目露睛;

哭时无泪;

舌元津,口唇粘膜极干燥;

因血容量明显减少可出现休克症状如心音低钝,脉细而快,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尿极少或无尿等

 1.疏风解表法主要适用于外邪侵袭所致的表证。

使用时需辨明风寒、风热。

辛温解表常用荆防败毒散、葱鼓汤;

辛凉解表常用银翘散、桑菊饮;

解暑透表常用新加香蕾饮;

透肌解表常用宣毒发表汤。

小儿应用发汗剂要慎重不宜量大,不宜反复使用。

  2.止咳平喘法主要适用于邪郁肺经所致的咳喘证。

寒痰内伏,治以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常用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

痰热闭肺,治以清热化痰、宣肺平喘,常用定喘汤、麻杏石甘汤。

咳喘久病,多累及于肾,常在止咳平喘方剂中加温肾纳气的药物,如蛤蚧等。

  3.清热解毒法主要适用于邪热炽盛的实热证。

按邪热之在表在里,属气属血,入脏入腑分别选方。

如病邪由表入里,常用清热解毒透邪的栀子豆鼓汤,葛根苓连汤;

阳明里热者,常用清热生津的白虎汤;

湿热滞留胃肠,常用清热解毒化湿的白头翁汤、茵陈蒿汤:

热;

入营血常用清热解毒凉血的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神犀丹;

痈、毒、疔、疮常用清火解毒的黄连解毒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