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重点知识汇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5191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经济师重点知识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级经济师重点知识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级经济师重点知识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级经济师重点知识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级经济师重点知识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经济师重点知识汇总.docx

《中级经济师重点知识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经济师重点知识汇总.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级经济师重点知识汇总.docx

艾德教育:

www.艾德.com

第六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1、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

价值形态、收入形态、产品形态     

2、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3、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

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GDP=C+I+G+(X-M))     

4、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

生产要素收入(包括工资、非公司企业业主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公司税前利润)、非生产要素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5、非生产要素包括:

企业转移支付和企业间接税、资本折旧 

6、我国统计实践中,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7、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 

8、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C+I=C+S 

9、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C+I+G=C+S+T 

10、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I= S+(T-G)+(M-X)、C+I+G+(X-M)= C+S+T 

11、三部门条件下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涉及的部门是:

企业、消费者(居民)、政府部门 

12、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

 

1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是: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是等于收入。

 

14、凯恩斯消费理论主要由三个假设构成:

第一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第二是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

第三是,凯恩斯认为消费对收入的比率,即“平均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上升而下降的。

 

15、储蓄是收入中减去消费的余额。

从公式Y=C+S可得:

 S=Y-C 16、乘数又称作倍数,它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同其他变量所发生的连锁反应的大小或倍数之间的关系。

投资乘数,即指在一定的消费倾向下,投资的增加可导致收入和就业量按投资量成倍地增加。

  

第七章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1、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而出现的:

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     

2、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

劳动的投入数量、资本的投入数量、劳动生产率、资本的效率     

3、索罗余值:

GA=GY-αGL-βGK     

4、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核心是通过技术进步、制度创新、改善管理来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     

5、经济波动的一般大原因:

投资率的变动、消费需求的波动、技术进步状况、预期的变化、经济体制的变动     

6、价格指数就是用来反映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商品价格水平变化的趋势和变化程度的相对数     

7、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成正比;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成正比;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总产出的变化成反比;如果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的增长,价格总水平就有可能上升     

8、如果本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高于外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本国货币就会贬值,以本币表示的汇率就一定会上升。

反之,如果本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低于外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本币|环球网校提供|就会升值,以本币表示的汇率就会下降。

当外国价格总水平稳定或上升,而本国价格总水平下降时,本币也会升值,以本币表示的汇率就会下降。

     

9、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标准,凡是在规定年龄内在一定期间内的失业人口情况:

没有工作、当前可以工作、正在寻找工作     

10、自愿失业包括:

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由于市场信息不完全和工作交换而引起的失业属于摩擦性失业;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失业属于结构性失业。

 

11、需求不足型失业,也叫非自愿失业,或者叫周期性失业。

由于经济衰退导致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失业属于周期性失业。

 

12、关于GDP(国内生产总值)指标:

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提出“绿色GDP”概念是为了强调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    

13、当使用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模时,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应该采用现行价格 

14、全要素生产率是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15、两因素分解法:

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GQ=GH+GP 

16、三因素分解法:

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 

17、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总需求和总供给、各类商品交易数量。

 

18、二元结构理论把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分为两个部门,包括现代的城市工业部门、传统的农村农业部门  

第八章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

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2、经济调节职能包括:

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进行总量调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对经济结构的调节、对进出口贸易、国际收支等国际经济关系的调节和控制等方面     

3、经济调节主要运用:

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4、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包括: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价格总水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宏观调控的目标冲突:

①经济增长目标与增加就业目标——互补关系;②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与价格稳定目标——存在冲突和矛盾。

 

5、如果政府把经济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通常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一般情况下,这会导致价格水平上升或通货膨胀;如果政府把稳定价格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通常要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情况下,这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6、当经济运行处于过热状态并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当把稳定物价目标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而当经济运行处于在衰退阶段,出现经济停滞或滑坡、失业率高时,则应把增长目标或增长就业目标作为主要调控目标,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7、政府在选择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时,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综合考虑原综合考虑原则:

综合考虑原则、适度原则、政策的相互配合原则 

8、在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就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而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有国家计划和规划。

在需要扩大需求时,采用减税、扩大财政支出的政策;在需要抑制需求时,采用增税、压缩财政支出的政策。

 

9、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

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利率、汇率、窗口指导     

1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方式有四种:

双松、双紧、一松一紧和均为中性。

 

 第九章  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1、根据货物移动方向,国际贸易可分为:

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     

2、按照商品形式,国际贸易可分为:

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3、影响一国出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

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汇率水平的高低、一国出口贸易水平的高低     

4、影响一国进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

一国的经济总量或总产出水平、汇率水平、一国进口贸易水平的高低同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的高低也有直接的联系     

5、政府对进口贸易的干预主要采取关税限制和非关税限制两种方式,即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6、非关税壁垒包括:

进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自动”出口限制、进口押金制、最低限价制等等    

7、政府干预出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是:

出口补贴     

8、资本流动的内在动力则是:

资本流动给流出国和流入国都能带来收益 

9、外国直接投资的方式有:

在东道国开办独资企业、收购或合并国外企业、与东道国企业合资开办企业、对国外企业进行一定比例以上的股权投资、利润再投资 

10、随着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当前主要的国际贸易理论有: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11、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是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观点 

12、政府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干预目的:

保护国内产业、维持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3、外贸依存度的概念:

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出口额占其GDP的比重。

我国目前的主要任务是要优化进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努力缓解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

 

14、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

(1)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收益率的差异促使跨国流动,从收益率较低的地方向收益率较高的地方流动。

(2)由于汇率变动产生的国际资本流动以及国际收支造成的国际资本流动。

(3)由于各种风险因素造成的国际资本流动。

(4)由于其他因素造成的国际资本流动。

比如,投机、规避贸易保护、国际分工等。

 

15、对资本流入国来说,资本流入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是:

.短期资本流入易造成国内金融秩序混乱;加重外债负担;有可能引发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对长期投资利用不当,还可能沦为资本输出国的附庸 

16、由于资本流动的作用是双重的,故世界各国的政府都对资本流动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

干预的手段主要有:

①实行外汇管制;②颁布专门的政策法规与条例;③对偿债能力进行控制;④制定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利用政策手段对资本的国际流动加以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