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经济学复习范围之一Word文件下载.docx
《税收经济学复习范围之一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收经济学复习范围之一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试述西方学者关于政府征税理论依据的各种学说。
习题一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
1.BCD2.CD3.D4.D5.CD
二、判断对错:
1.×
2.√3.×
4.×
5.√6.√
1.市场失灵:
现实中,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所需的必要条件不可能同时完全具备,这时,就可能出现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方面运转失灵的现象,经济学界将市场机制这种固有的缺陷称为市场失灵。
2.外部效应:
是指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之间或私人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效益之间的非一致性。
3.庇古税:
是指对负的外部效应的发起者的单位产出征收一定数额的税,该数额应等于使其产量为社会最优产量的边际损失。
四、简答题及论述题
答:
经济调节说是凯恩斯学派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关于征税的理论依据的理论。
该学说认为,国家征税出了可以筹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外,国家还可以运用税收政策,调节经济运行,即调节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再分配国民收入与财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调节有效需求,稳定经济发展。
同时,该学派还认为累进制征收的所得税是调节经济的一个“内在稳定器”,有了“内在稳定器”的作用,政府减税或增税的幅度就不必过大,从而有利于保证税收负担相对稳定。
2.试述西方学者关于政府征税理论依据的各种学说。
有关政府征税的理论依据,即政府为什么征税一直是经济学界所关注的问题,很多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并形成了各自的学说,归纳起来,具有代表性的学说主要有:
(1)公需说:
也称“公共福利说”,认为国家的职能是为满足公共需要和增进公共福利,国家征税就是为了满足这种需要。
代表人物主要是17世纪资本主义初期的重商学派和德国重商主义的官房学派的学者,如法国的波丹、德国的克洛克等。
(2)交换说:
也称“利益说”、“买卖说”、“代价说”,产生于17世纪,盛行于18世纪自由竟争时期。
认为国家征税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人民应为国家纳税以相互交换。
人民为公共事业纳税,无非是为了换取和平而付的代价。
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重商主义者霍布斯、古典学派亚当·
斯密。
(3)保险说:
产生于18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梯埃尔。
认为国家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人民应向国家支付报酬,国家犹如保险公司,人民犹如投保人。
(4)牺牲说:
产生于19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有经济学家法国的萨伊、英国的穆勒。
认为税收对于国家来说是一种强制征收,对于人民来说是一种牺牲。
(5)义务说:
产生于19世纪末资本主义从自由竟争进入垄断时期。
该学说反对交换说、保险说的观点,认为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就有课税权,税收则是人民的一种义务负担或牺牲。
该观点强调的是国家的权利与人民的利益。
(6)掠夺说:
产生于19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
认为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公共需要,是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利,对其它阶级的一种强制掠夺。
(7)社会政策说:
产生于19世纪末,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社会政策的财政学家瓦格纳和美国著名财政学家塞里格曼。
认为税收是矫正社会财富和财富分配不公的手段,是实现社会政策目标的有利工具。
征税不应单纯理解为有无财政收入问题,而应包括矫正分配不公的目的。
(8)经济调节说:
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是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
这一学说认为,国家征税除了为筹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外,更重要的是运用税收手段调节经济运行:
即调节资源配置;
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调节有效需求,稳定经济。
习题二
1.威廉·
配第针对英国税制弊端提出()的一般课税原则。
A.确实B.公平C.便利D.节省
2.西方财税学界认为,把课税原则首先明确化、系统化的第一人是()。
A.威廉·
配第B.尤斯蒂C.亚当·
斯密D.瓦格纳
3.瓦格纳在继承和发展斯密关于税收公平和效率原则的同时,明确提出了()原则。
A.平等B.确实C.财政收入D.国民经济
4.最早提出税收弹性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斯密D.瓦格纳
5.税收弹性反映了税收对经济变化的灵敏程度,当ET<1时,表明()。
A.税收与经济的增长无关B.税收与经济同步增长
C.税收的增长快于经济的增长D.税收的增长慢于经济的增长
6.为实现税收效率原则,在设置税制时要求()。
A.选择部分商品征税B.对弹性大的商品征税C.对弹性小的商品征税D.对所有商品普遍征税
7.衡量税收公平的标准主要有()。
A.成本原则B.机会原则C.负担能力原则D.受益原则
8.利用受益原则来衡量税收公平有其无法解决的问题,如()。
A.公共品的分割问题B.税率结构问题C.转移支付问题D.经济资源盈利机会的评估问题
9.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可以以()为依据来测度。
A.收入B.所得C.支出D.财富
1.在现行累进所得税制度下,舒适但低收入的工作和不舒适但收入高的工作对一个人来说是无区别的。
假定现在为比例税率,则这个人可能会选择舒适的工作。
2.亚当·
斯密的税收原则主要强调平等和效率两方面,他并没有把保证财政收入作为税收的一项原则。
3.一般来说,应当选择税源充裕而收入可靠的税种作为主体税种以保证税收的财政原则的实现。
4.税收弹性是指财政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率。
5.由税收导致的经济决策的变化,很可能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作用,带来经济效率的损失。
6.一般而言,衡量税收公平原则标准的机会原则较适用于对自然资源的课税,而不适用于对人力资源课税。
7.财产代表着纳税人独立的支付能力,拥有等量的财产就会给纳税人带来等量的收益。
()
1.税收原则2.税收弹性3.税收的经济效率4.税收的制度效率
四.简答题与论述题
1.简述亚当·
斯密的课税原则。
2.税收效率原则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3.请结合税制建设评析税收公平和税收效率之间的关系。
4.简述税收对实物资本投资的影响。
习题二答案
1.BCD2.C3.CD4.D5.D6.CD7.BCD8.ABC9.ABCD
2.√3.√4.×
5.√6.√7.×
1.税收原则:
是一国政府在设计税收制度、实施税法的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尊则,也是考察和评价一国税收制度优劣、考察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
现代税收原则主要包括税收财政原则,税收公平原则和税收效率原则。
2.税收弹性:
税收弹性是指税收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率。
税制设计应当使税收具有较好的弹性,一般来说应使ET≥1。
3.税收的经济效率:
政府通过征税把数量既定的资源转移给公共部门的过程中,应尽量使不同税种对市场经济产生程度不同的扭曲(偏离帕累托最优)而对经济造成福利损失(税收超额负担)最小化。
4.税收的制度效率:
税收制度效率也称税收行政效率,是指在税制实施过程中的行政费用(成本)最小化,税收行政费用包括征税费用和纳税费用。
1776年,亚当·
斯密在其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了他的闻名于世的四大税收原则。
(1)平等原则:
即人民应在可能的范围内,按各自能力来承担政府的经费开支。
(2)确实原则:
纳税人应纳的税赋必须是确定的,不得随意变更,完纳的日期、完纳的方法、完纳的数额,都应当清楚明白。
(3)便利原则:
纳税手续尽可能简化,使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最为方便。
(4)最少征收费用原则:
即在征税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费用开支,使人民付出的,尽可能等于政府所得的收入。
税收效率原则就是要求政府征税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率。
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和税收的制度效率原则。
(1)税收经济效率原则,旨在考察税收对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机制运行的影响状况。
即政府通过征税把数量既定的资源转移给公共部门的过程中,应尽量使不同税种对市场经济产生程度不同的扭曲(偏离帕累托最优)对经济福利造成的损失(税收超额负担)最小化。
也可以理解为检验税收经济效率的标准就在于税收的额外负担最小化和额外收益最大化。
(2)税收制度效率原则,旨在考察税务行政管理方面的效率状况。
税收制度效率也称为税收行政效率,是指在税制实施过程中的行政费用(成本)最小化,而税收行政费用又包括征税费用和纳税费用,即衡量税收的制度效率既要考虑税务机关的征税费用,也要考虑纳税人的纳税费用。
所以,检验税收制度效率的标准在于税收成本占税收收入的比重,即税收制度效率最终看是否以最小的税收成本取得了最大的税收收入。
(1)税收的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是税收的两大原则,可以说,现代社会中,这两大原则始终贯穿在各国税制建设中。
税收的公平原则要求条件相同者缴纳相同的税,而对条件不同者应加以区别对待。
(2)税收的公平与效率是密切相关的,从总体上讲,税收的公平与效率是互相促进、互为条件的统一体。
首先,效率是公平的前提。
如果税收活动阻碍了经济发展,影响了GDP的增长,尽管是公平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税收作为一种分配手段是以丰裕的社会产品为基础的,而没有效率的公平便成了无本之木。
所以,真正的公平必须融合了效率的要求,必须是有效率的公平。
其次,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
尽管公平必须以效率为前提,但失去了公平的税收也不会是高效率的。
因为税收不公平必然会挫伤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甚至还会引致社会矛盾,从而使社会生产缺少动力和活力,自然也就无效率可言。
因此,真正的税收效率必须体现公平的要求,必须是大体公平的。
当然,税收的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并不是绝对的,就某一具体的课征活动来说,两者会有矛盾和冲突。
例如,商品课税可以通过各类奖限政策促进合理配置资源和发展生产,一般认为是有效率的,但由于它背离了量能纳税的原则,有时会造成纳税人的苦乐不均;
通常又被认为是不公平的。
再比如,所得课税具有负担合理、课征公平的优点,但它距离经济运转过程较远,很难直接调节生产和流通,又有效率不高的缺点。
正因为如此,在税制建设和征收管理上才有公平与效率难以兼顾的说法。
(3)在具体的税制建设中,只有同时兼顾公平与效率两个方面的税制才是最好的税制。
但就具体的税种来说,往往不是低效率、高公平,就是高效率、低公平,高效率、高公平的最优结合是少有的。
所以,就某一具体的税收政策来说,公平与效率并重,并不一定是理想的状态。
因此,对税收公平与效率的研究必须跳出具体的税种或税收政策的圈子,从整体税制建设来思考,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性主要也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
仅就某一个税种来说,可能是以公平或以效率为主的,但作为多个税种集合的税制,通过各税种的互相补充,完全有可能组成一个公平与效率兼备的好的税制。
此外,有些国家从本国国情出发或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目标,在建设本国税制时实行以公平或效率某一方面作为侧重点的税收政策,从而形成效率型税制或公平型税制,这样的税制往往更具实践价值。
如发展中国家实行“效率型”税制比之实行“兼顾型”税制更能促进本国经济腾飞,发达国家实行“公平型”税制更有益于社会安定。
总之,把税制的设计同本国的具体情况和长远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显然是对公平与效率两者更深层次和更高层次的兼顾。
4.简述税收对实物资本投资的影响。
(1)公司所得税从资本的边际报酬率和资本的边际使用成本两个方面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两个方面的作用相反,其对企业投资的净影响取决于公司所得税制对投资报酬率和资本使用成本的影响力度大小。
如果税率t不变,最终影响投资决策的将是公司税制中税收条款规定对资本的影响。
任何旨在使资本成本下降的税收措施或优惠条款,都将刺激企业的投资意愿。
(2)各国的公司所得税制度中,激励投资的税收措施大多集中于加速折旧制度和投资抵免制度。
第一:
关于税收折旧问题。
税收折旧通常会大于经济折旧,因为各国税制中大都有加速折旧制度。
在加速折旧制度下,企业应提取的折旧总额不变,但它使企业在整个折旧年限中提取的折旧集中在资本使用的前期,使折旧的提取呈现前高后低,企业得到延期纳税的好处。
第二:
关于投资税收的抵免问题。
公司所得税法中往往规定允许企业用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直接冲减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额,该比例即为投资税收抵免率。
投资税收抵免可以使企业减少应缴纳的所得税税额,也就是降低了企业购置资产的有效价格,从而降低了企业资产的使用成本。
(3)除了加速折旧和投资抵免外,还有投资补贴、免税期、亏损结转等其他鼓励投资的税收政策。
习题三
一、名词解释
1.税收乘数2.政府支出乘数3.平衡预算原理4.基尼系数
二、简答与论述题
1.简述凯恩斯学派关于税收与经济增长的一般关系原理。
2.试论述供给学派政策主张。
习题三答案
1.税收乘数:
税收乘数反映了税收与国民生产总值变化之间的关系,一般表示为△Y/△T=-b/(1-b)。
税收乘数为负值,表明税收变动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呈反方向,即税收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减少,税收减小,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2.政府支出乘数:
政府支出乘数反映了政府支出与国民生产总值变化之间的关系,一般表示为△Y/△G=1/(1-b)。
政府支出乘数为正值,表明政府支出变动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呈同方向,即增加政府支出,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减少政府支出,国民生产总值减少,且国民生产总值增加或减少量是政府支出的1/(1-b)倍。
3.平衡预算原理:
由于Y=C+S+T=C+I+G,如果同时考虑税收和政府支出两个因素,即同时增加税收和增加等额的政府支出,仍然可以保持预算平衡。
这就是所谓的“平衡预算原理”。
由于政府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即使在平衡预算条件下,预算规模的扩大仍具有扩张效应,原因就在于增加税收的收缩效应小于增加等量政府支出的扩张效应。
4.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在洛伦茨曲线的基础上形成的用来表示收入分配状况的一个指标,它是由意大利统计学家C·
基尼在1921年提出的。
基尼系数用公式表示为A/(A+B),基尼系数通常介于0到1之间,基尼系数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公平。
若基尼系数等于0,即A=0,B=1,表示收入分配是绝对平均的,若基尼系数等于1,即A=1,B=0,表示收入分配是绝对不平均的。
二、论述题
(1)凯恩斯学派的理论基础是“有效需求学说”,主张国家必须干预经济发展,通过扩大政府投资和支出以弥补私人投资和消费的不足。
根据Y=C+S+T=C+I+G的基本原理可知,通过调节社会总需求,可以影响国民生产总值的水平,政府可以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变动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2)税收乘数反映了税收与国民生产总值变化之间的关系,一般表示为△Y/△T=-b/(1-b)。
每单位税收变动引起国民生产总值变动的数量为-b/(1-b)。
当然,这种分析没有考虑税收的超额负担问题。
如果考虑超额负担,税收扩张所导致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减少可能远不止b/(1-b)。
(3)政府支出乘数反映了政府支出与国民生产总值变化之间的关系,一般表示为△Y/△G=1/(1-b)。
(4)如果同时考虑税收和政府支出两个因素,即同时增加税收和增加等额的政府支出,仍然可以保持预算平衡。
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用减税的方法刺激生产。
减税是供给学派全部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的精髓,也是供给学派最主要的政策主张。
按照供给学派的理论,税收会对人们的工作、储蓄和投资积极性产生负效应,损伤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储蓄和投资的积极性,从而不利于社会总供给的增长。
减税是刺激供给、摆脱经济滞胀的最有效手段。
供给学派主张减税政策,主张通过降低税率,促进产品供给的增加,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
(2)大幅度削减政府预算支出。
在减税的同时,供给学派主张削减政府预算支出,其理由为:
首先,政府支出有负效应;
其次,为了保证支出的需要,必须提高社会的总税负,高的税负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全社会总产出的下降;
第三,如果实行减税政策,而不削减政府开支,必然会造成政府预算赤字,如果为弥补赤字扩大债务规模,有可能使市场利率上升,影响投资的增加。
因此,供给学派强烈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削减政府预算支出,特别是大幅度削减社会福利性开支,降低津贴和补助金额,严格领受条件。
习题四
1.影响一国宏观税负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经济发展水平B.经济结构C.政治体制D.国家职能的大小
2.一般来说,经济学中用()来衡量一国经济对税收的承受能力。
A.相对税率B.宏观税率C.边际税率D.平均税率
3.税负转嫁最基本的条件是()。
A.税制结构B.价格能否自由变动C.税基的宽窄D.商品的供求价格弹性大小
4.在市场结构等其他条件既定下,税负转嫁的程度取决于()。
A.税制结构B.税基的宽窄C.市场预期D.课税商品供求价格弹性的大小
5.当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于商品供给价格弹性时,税负()的可能性大,税负转嫁规模较小。
A.前转B.消转C.后转D.混转
1.当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于商品供给价格弹性时,税负向后转嫁的可能性大,当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小于商品供给弹性时,税负前转的可能性大。
2.政府对商品征税,无论是以生产者还是消费者为纳税人,也不论是从量税还是从价税,对税收的归宿和转嫁不产生多大影响,基本上都是由消费者承担税负。
3.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单个厂商面对市场既定价格无能为力,政府征税后,从短期看任何厂商都无法将其税负转嫁出去。
4.只要某种税的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就发生了税负转嫁。
5.税负转嫁要受种种条件的制约,最基本的条件是商品或要素的价格能否自由变动。
1.税收负担2.宏观税负4.税负转嫁
习题四答案
1.ABD2.B3.B4.ABCD5.C
1.√2.×
3.√4.√5.√
1.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因向国家缴纳税款而承受的货币损失或经济福利损失。
2.宏观税负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税收收入占当期新增财富的比重,一般用税收收入占国民(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反映。
3.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在名义上缴纳税款之后,主要以改变价格方式将税收负担转嫁给他人的过程。
习题五
一、判断对错
1.从经济效率目标考虑,一种好的税收所造成的额外负担应当最小化;
从公平目标考虑,税收还有助于实现社会所要求的收入分配状况。
2.根据拉弗曲线,提高税率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增加政府收入。
减税有时反而会增加政府收入,而且还能够刺激供给。
3.为使税收超额负担最小化,商品课税的税率应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成反比。
二、名词解释
1.拉弗曲线2.一般税3.弹性反比法则
三、简答题
简要分析供给学派的税制优化理论。
习题五答案
一、判断对错:
1.√2.√3.√
1.拉弗曲线是由美国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阿瑟·
拉弗设计的。
根据拉弗曲线,提高税率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增加政府收入;
2.一般税是指对所有商品普遍课征的税收。
从社会公平角度分析,一般税很容易课及一般生活必需品。
而对生活必需品课税,税负具有明显的累退性,有悖公平原则。
3.弹性反比法则是指为使税收超额负担最小化,商品课税的税率应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成反比,需求价格弹性小的商品应实行高税率,弹性大的商品应实行低税率。
(1)关于什么是最好的税制。
供给学派并未直接定义什么是最好的税收制度,也未对这种税收制度应具备的特征给以明确的刻画,但在许多论述中包括着对最优税制的看法:
理想税制是倡导效率但也兼顾公平,拓展税基和降低名义税率是协调公平与效率的最好办法,而传统上以高累进税率去获取公平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既损害效率,又未能改进公平分配。
(2)关于刺激供给的税收理论(拉弗曲线)。
根据拉弗曲线分析,提高税率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增加政府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