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习惯养成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自主学习习惯养成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主学习习惯养成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6)和书交朋友,广泛阅读。
(17)不读不健康书籍,不看不健康光盘,不浏览不健康网站。
(18)爱护书籍,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
(19)早到后能设法早读。
(20)常写读书笔记,注重知识的积累。
六、认真书写的习惯
(21)读写姿势端正,会准确执笔,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执笔处离笔尖一寸。
(22)书写工整,作业、卷面洁净,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
(23)文字和符号规范,格式美观,符合老师的要求。
七、自评互评的习惯
(24)在学习过程中,能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鼓励自己与他人。
八、搜集资料的习惯
(25)能利用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渠道主动搜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拓宽自身的知识面。
(26)对搜集的各种资料能实行分析、归类、整合。
九、动手实践的习惯
(27)能积极、主动地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
(28)工具准备充分,不丢三落四。
(29)能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十、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30)在校时能完成作业再去玩,对作业中的错误能即时订正。
(31)尽早完成家庭作业,睡前交家长检查。
(32)睡觉前对当天学习的内容能实行回忆。
(33)认真完成,并仔细自查作业。
自主学习习惯养成小结
自主学习习惯,广泛存有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觉性的实施这个课题的展开。
下面将这个阶段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实行总结。
一、引导好作业环节,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使用规范的语言。
2.坚持认真审题的习惯。
从审题中,掌握一个问题从哪几方面展开分析的做法,通常审题可按以下顺序实行:
(1)弄清题意;
(2)回忆是否曾做过相同或类似题型;
(3)对必要的习题采用特殊的方法;
养成这种习惯来解题,取得较高的收益,锻炼了思维,又巩固知识。
现在班上绝大部分同学一拿笔写字,都是认认真真,再也不草草了事。
二、引导好预习环节,养成带着目的自主预习的习惯
首先我对学生的预习提出一个要求。
先粗读,粗略浏览教材的相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
再细读,对重要内容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知识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
预习前我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
每天在新课前检查预习任务的完成。
起初,学生对这种详细的自主预习颇不习惯,也不理解。
我采用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例如:
1、用故事引出预习愿望,,预习的目的便自然达到了。
2、实行预习比赛;
可开设一次预习课,让全班同学同时预习一节内容,比一比谁能达到预习要求。
出于竞争心理,几轮下来,学生也就学会怎样预习了。
经过这段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的自学水平也提升了。
三、引导好上课环节,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
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
(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
(2)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
(3)听懂重点、剖析难点;
(4)听好课后小结。
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在课堂中我总把一部分时间留给学生的,让学生能充分参与讨论与练习,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讨论问题,积极提问,积极地参与评讲习题和练习。
这样,学生的大脑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既锻炼了思维,又无形中实行了创造性活动,在学生思维方法指导上要求学生:
(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
(2)深思;
(3)善思,即根据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
(4)树立批评意识,学会反思。
现在,学生思考积极了,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一种自觉行为,形成终身学习的水平,以适合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跟上当前科技迅猛的步伐。
关于自主性学习的理论探讨
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主性学习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门话题,自主性学习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门话题。
自主精神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先决条件,对自主性学习的深入探讨是新课改顺利深入推动的重要课题。
作者不揣浅陋,试对该问题略作分析。
一、研究现状
从时间上看,国外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于80年代,到90年代末已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现在已经处于成熟期。
国内的研究始于90年代,相差20年之久,且发展缓慢,仍处于发展期。
所以,国外研究是国内研究的理论基础。
从研究对象上看,国外学者注重研究对象的多元化,尽量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群体,研究对象分散化。
而国内学者的研究对象则相对集中,侧重研究混合型学生群体。
从研究方法来看,国外自主学习研究以实证性研究为主,思辨性研究为辅,正如高吉利所统计的一样,“在过去13年,国内发表的自主学习研究文章中思辨性研究占了80%,而实证性研究只有20%”。
从研究内容来看,国外自主学习研究主要涉及自主学习的定义与内涵,自主学习的层次与原则,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自主学习的条件,促动或制约自主学习的因素,自主学习者的特点,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自主学习的文化适宜性,自主学习中心的建立,自主学习培养的策略、途径,自主学习培养的策略、途径、模式以及自主学习这训练的内容与方法等。
国内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国外研究成果的介绍引进和国内环境中自主学习水平培养的方法两大方面,涉及面较窄,很多层面的研究还未展开,如制约自主学习的主、客观因素,语言技能训练中的自主学习水平培养,课堂外自主学习水平培养等。
从研究成果上看,国外已经出版了20多部专著,发表的学术论文更是不计其数,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自主学习理论,为国内的自主学习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国内自主学习研究当前进展较大,专著7部,主要有:
庞维国的《自主学习:
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徐锦芬的《大学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中国社科,2007),郑金洲的《自主学习》(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本社的《自主学习》(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林立的《自主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自主课堂100个精彩片断》(开明出版社,2006),金延风等的《自主与引导:
基于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引导策略研究》(2004,5)。
另外以“自主性学习”为关键词的学术论文五百余篇。
总体而观,我国对自主性学习的研究还存有以下问题:
1.重介绍、轻实用性研究。
具有代表性的是刘景福介绍了基于项目的自主性学习模式,但是是否在基础教育阶段课堂上是否适用,没有具体案例支持。
2.重理论、轻实践。
这是高校教师的通病,理论晦涩难懂,缺乏实践的支撑,文章不够鲜活,借鉴价值不大,但是在理论探讨方面能对该课题提供一些支持。
3.源于实践,缺乏升华。
这是一线教师的弊病,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素材,也实行了反思,但是理论素养不足,往往失之于宽泛。
但是因为直接来自实践,能够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鲜活的一手资料。
二、概念界定
关于自主性学习的概念界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翻检学术论著作,多有不同。
鉴于此,我们选择几例定义略微分析,稍作品评,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1.所谓自主学习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使用知识的水平,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学习。
2.所谓自主性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来说,它是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相对应的概念。
其典型特征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自我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对学习进展和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对学习结果实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具体包含自我识别、自我选择、自我培养、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五个方面。
自主性学习是体现了学习者主体性的学习。
我们认为,该定义有以下几个优点:
(1)表述简洁。
该定义仅仅从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这个要素实行界定,简单明了,易于理解。
(2)把握本质。
该定义抓住学习者主体性这个本质固定性,没有学习者的主体性,就无所谓主体性学习。
(2)外延广泛。
该定义能够囊括各种类型的自主性学习,既包括课堂环境下的自主性学习,也包括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又可涵盖学习者自学这种情况。
定义2和3在我们看来仅仅一种比较成熟的自主性学习模式,主要适用于科研人员。
(3)适用面广。
自主性具有层次性,在独立学习和教师主宰课堂两种情形中间存有不同层次的过渡体,即自主性学习是一个连续体,完全独立的学习主要适用于自主性很强的科研人员,教师完全主宰课堂的情形在现实教学过程中也不多见,因为一讲到底、不考虑学生的反应既不经济,效果也不见得好。
一般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基本上都介于两个极端之间,因而该定义适用于这三种情形。
(4)解释性强。
很多定义仅仅涉及自主性学习的某个方面,因而该定义能够对其他定义做出很好的解释。
例如,定义1是课堂情境下教师如何为学生自主性学习创造条件;
定义2解释的是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如何使用元认知水平监控整个学习过程;
定义3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面临问题情境时,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使用元认知水平对学习过程实行监控以确保学习过程顺利实行。
四、特证分析
自主性学习具有哪些特征呢?
根据知网检索的结果来看,当前有三位学者对这个问题实行初步探讨。
1.胡祥发提出自主性学习有四个特征:
1.研究性。
这种学习的研究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局限于书本上和教师讲的现成结论,而是实行多角度的分析或不同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开放性。
置学生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学习环境中,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方法和渠道。
3.能动性。
能动性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4.过程性。
学生通过诸如方案设计、查找资料、动手实践、调查等亲自实践,能够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
【8】
简评:
(1)将研究性作为自主性学习的特征反映了该学者对自主性学习概念的误读。
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是自主性比较强的学习方式,它属于自主性学习范畴。
与一般自主性学习相比较来说,研究性学习还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探究性三大特征。
即将学习者置于结构不良的现实情境下,让学习者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
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结果是未知的,这需要学习者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综合使用各种方法,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实行探索,因而研究性学习所要求的自主性与一般自主性学习要强很多。
因而研究性是研究性学习的本质特征,如果将其视为自主性学习的重要特征,混淆了共性与个性的界限。
简来说之,研究性学习一定具备自主性,而自主性学习未必就具有研究性。
(2)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的本质特征之一。
因为对于一个结构不良情境,基于学生千差万别的知识经验,建构的解决方法必然具有多样性。
我们能够很容易地找到反例,例如学生在使用数学公式解答问题时能够充分表现主体性,但是公式和结论有可能具有唯一性,因而开放性未必是自主性的本质特征。
(3)能动性是自主性学习的本质特征之一。
因为在学习过程中,目标知识必然是超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因而学生要实现知识目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有意义的联系,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使用成熟的知识策略来实现新知意义的生成。
(4)过程性理应是自主性学习和非自主性学习的共性,即便是在满堂灌的授课模式下,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也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只不过这个过程很大水准上是他主的。
2.屈林岩认为自主性学习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
自觉性表现在学习这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能对学习活动实行积极的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以达到自己所预期的学习目标。
【9】
目标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距离,学习者只有充分自觉地使用元认知水平才能成功地超越这个距离,实现新知的建构。
3.阮庚梅认为自主性学习有主体性、研究性、过程性、建构性和互动性五个特征。
【10】
自主性属于自主性学习的本质特征,这里不再赘述;
建构性属于学习的共性;
互动性和研究性一样,并非自主性学习的特征。
总来说之,经过以上讨论,我们认为自主性学习具有主体性、自觉性和能动性三大特征。
五、自主性学习的内涵
自主性学习是一种理念,它必然体现在学习的各个环节。
但是因为学习非常复杂,包括很多类型,例如:
概念和原理的学习,问题解决,批判性和创造性学习,学习策略,品德形成与培养等,这些学习情形千差万别,自主性如何体现,也很难用一个模式来分析。
我们从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当前学术界对问题解决类型的学习有一定研究,其中刘景福的探索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略作介绍。
【11】
自主性学习其典型特征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自我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对学习进展和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对学习结果实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1)自我识别。
是指学习这在成长的过程中对自己已有知识、技能、水平、意向、兴趣、爱好、特长、性格有着清晰的理解。
(2)自我选择。
是指学习者能根据社会需求,学习目标或课程内容,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学习模式、学习策略或学习方法等。
(3)自我培养。
是指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和个人特长的需求实行自我教育,包括持续端正自己的学习动机、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健全自己的体质和心理状态。
(4)自我评价。
是指学习者经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学习作风、学习态度实行实事求是的全面检查,找出该肯定和不做的地方。
(5)自我调控。
是指学习者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自己的学习动机和目标,更好地分配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等。
该文主要从元认知的角度对自主性学习的内涵实行解读,具有较大的价值,对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等问题解决类型比较实用。
但是在课堂情境下的自主性学习内涵当前学术界很少涉及,还没有看到专门论述。
我们结合案例略作探讨。
【案例】在讲人民版必修一第九专题第三课《走向多极化》一节中,我们设计图片导入如下:
教师表现图片和附文:
中国送联合国60华诞的贺礼
“世界和谐钟”
这座“世界和谐钟”呈青铜色,大钟上有双龙,张口昂首,神态生动。
钟面雕刻和平鸽、和平树及祥云,下方镌刻联合国六国文字表达的“和谐”一词,钟体的下口雕刻有海浪纹,两个撞击点设计为地球图案,象征着爱好和平的绝绝大部分人共同生活在“地球村”。
(2005年10月)
问题设计:
阅读图片和文字材料,思考问题:
这则新闻材料表达了什么思想?
请你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实行说明。
师:
生:
世界和谐。
你的论据是是什么?
新闻标题讲了“世界和谐”。
除过世界和谐这个关键信息外,还能从材料中提取哪些有效信息?
双龙、和平鸽、和平树、六国文字、地球村。
很好!
刚才的观点能否涵盖这些信息?
不能完全,因为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结论中忽略了这个重要信息。
现在重新做一下概括,看看能否得到新的结论?
中国人民期盼世界和谐。
非常好!
概括地简洁、准确。
我们以后要全面提取有效信息,根据史论结合的原则,得出和材料一致的结论。
从这个案例来看,一个导入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既涉及到问题解决,也涉及到情感培养,这是两类不同情形的学习类型。
这两个问题的解决要求学生根据情境所含的信息和以往的知识经验作出回答。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例如自主阅读材料、自主提取有效信息、自主概括和自主评价。
教师指导地位也恰如其分,对学生概括不准的问题实行引导,并对概括的方法和原则实行了说明。
该案例比较成功,有效地落实了教学目标,也给我们观察课堂情境下自主性学习的内涵提供了有力支持。
课堂情境下如何体现自主性学习的精神?
我们能够总结出一下几个方面:
1.教师精于指导。
这包括教师精选材料,巧设问题。
让学生在美好的、能够激活思维的学习情境中积极思考,这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
教师对学生回答的结果积极引导,对方法即时总结升华,对材料中的情感因素实行阐发,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协助学生成功地构建知识目标、水平目标、方法目标、情感目标。
如果没有教师一番准备的苦工、教学艺术的使用,学生的兴趣就不可能被激发,思维不可能被激活,自我反思水平不可能被使用,自主精神的培养也就成了空话。
换句话说,自主性学习的实施关键在教师。
2.学生主动配合。
在某一节课中,主题、知识、水平、情感等目标是固定的,学生不能作出选择。
而且课时有限,内容丰富,要顺利建构知识,学生只有高度集中注意力,遵循教师的引导,积极思考,使用策略知识,构建新知,并在教师指导下对生成的知识实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
换句话说,学生的积极配合是自主性学习落实的最终落脚点。
总来说之,课堂情境下自主性学习的实施要靠师生的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实行,具体来讲,就是教师指导是自主性学习的前提条件,学生积极配合是自主性学习的根本落脚点。
六、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学习
当前一些研究成果经常将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学习之间的关系混淆,对该问题有必要实行一下厘清。
我们列表比较如下:
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学习
概念界定体现学习者主体性的学习学习者在一定的指引下,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洁具问题的活动。
能够引起变化、与探求活动相联系,并随之形成一系列问题的学习。
特征主体性、自觉性、能动性主题性、自觉性、能动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探索性。
主体性、自觉性、能动性、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和独创性。
根据上表,我们能够发现,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虽然是三种不同的概念,各自特征及侧重点均有所不同,但三者的联系紧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层次递进
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三者在独立性和创造性上有逐渐增强的趋势,三种学习方式体现出层次递进的关系,我们能够认为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属于自主性要求层次不同的自主性学习。
(2)相互关联
自主性学习是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的前提。
只有确立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学习者自主发展的需要来组织教学活动,学习者才会有研究和创新的兴趣和需要,才可能有所发明和发现。
研究性学习能够强化自主学习水平。
研究性学习能通过组织学生面向生活、社会、自然等方面,展开内容丰富、形式各样的问题研究,进一步拓宽学习领域,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指导和协助学习者学会主动探究知识,并使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个过程对自主性要求明显较高,从而为学生自主性水平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是创新性学习的前提,创新性是自主性学习的最终目标。
没有自主谈不上创新,没有研究无法创新;
反之,没有创新,自主与研究性学习也失去了目标,从而丧失了学习的意义。
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迎接日新月异的未来世界的挑战,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要造就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必定是具备高度独立性自主的人,必定是善于探索、勇于探索的人。
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
以“自主为前提、研究为手段、创新为目的”实行学习,实现三种方式的转换与升华,是使学习者真正“学会学习”,早就创新人才的必经之路。
七、自主与他主•有效性学习
在学校教育情境下考察自主性学习,必然会涉及到自主与他主这对命题。
我们提倡自主性学习是否就要削弱教师的指导地位?
自主与他主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它们与有效学习存有什么样的关系?
这个系列问题我们不能回避。
自主与他主是一个此消彼长的一对矛盾,统一于有效教学这个更大的主题。
绝对的自主和他主在学校教育情境下非常少见,更多的情形是处于绝对自主与他主两极的中间,自主性的强弱势一个问题的连续体。
我们列表如下:
科学探究自主性的不同水准【12】
基本方面科学探究自主性的不同水准
1.问题
学习者探究科学性问题学习者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学习者从所提供的问题中选择,据此提出新的问题学习者探究的问题来自教师、学习材料或其他途径,但问题不那么直接,需要有所改变或体会其含义学习者探究直接来自教师、学习材料或其他途径的问题
2.证据
学习者针对问题收集事实证据学习者自己确定什么可作为证据并实行收集学习者在他人的指导下收集某些证据数据直接给出,学习者实行分析。
数据和分析方法都给了学习者。
3.解释
学习者从证据出发形成解释学习者总结事实证据之后作出解释学习者在得到指导的情况下收集证据形成解释使用证据形成解释的可能途径已知证据已知
4.评价
学习者使解释与科学知识相联系学习者独立地考察其他事实来源、建立事实与与已有解释的联系学习者被引导到科学知识的领域和来源可能的联系被给出
5.发表
学习者阐述和论证自己的解释学习者用合理的、合乎逻辑的论据表达自己的解释学习者阐述自己解释的过程得到了他人指导学习者阐述自己解释的过程得到了广泛的指导表达的步骤和程序都被给出。
多学习者自助探究的水准少
少教师和学习材料指导的水准多
由上表可知研究性学习领域里的自主性强弱的变化,通过该表也能够了解课堂情境下自主与他主之间的此消彼长的关系。
自主性的强弱与有效教学之间关系如何?
所谓有效教学,从微观上讲,指的是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从宏观上讲,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如果片面地追求自主性的落实,有可能使教学目标无法顺利完成,妨害了有效教学的实现。
因而我们理性的做法是:
在确保有效教学的前提下适度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根据上面的案例,如果仅仅表现图片和设计问题,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确切的保证,但是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讨论图文材料的主题,这样占了更多的时间,有可能导致教学任务难以顺利完成,从而妨害了有效教学。
这个案例中,教师处理是比较妥当的,在信息提取和内容概括方面发挥学生主体性,在学生建构知识不够准确的情况下即时指导,这样一来既实现了教学目标,又节约了宝贵的时间,能够说是实现了自主与他主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