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酸药抑酸药胃粘膜保护药之欧阳德创编Word文档格式.docx
《制酸药抑酸药胃粘膜保护药之欧阳德创编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酸药抑酸药胃粘膜保护药之欧阳德创编Word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和胃酸时产生CO2,可引起嗳气、腹胀,继发性的胃酸分泌增加,口服后可被肠道吸收,导致碱血症和碱化尿液。
氢氧化铝:
抗酸作用较强、起效缓慢,作用持久。
作用后产生的氧化铝有收敛、止血和致便秘作用。
长期服用可影响肠道对磷酸盐的吸收。
氧化镁:
中和胃酸作用强,作用缓和而持久,不产生CO2,肠道难吸收,不会引起碱血症。
产生的氯化镁可引起腹泻。
氢氧化镁:
抗酸作用较强较快,Mg2+有导泻作用,少量吸收后经肾排出,如肾功能不良可引起血镁过高。
三硅酸镁:
抗酸作用较弱,作用慢而持久,在胃内生成胶状二氧化硅对溃疡面有保护作用。
碳酸钙:
抗酸作用较强,作用快而持久。
可产生CO2气体,进入小肠的Ca2+可促进胃泌素的分泌,引起反跳性胃酸分泌增加。
常用的抑酸药
1.抗胆碱能药—M1胆碱受体阻断剂
药理:
具有选择性的抗胆碱能药物,对胃壁细胞的毒蕈(xun)碱受体有高度亲和力,而对平滑肌,心肌和唾液腺等的毒蕈碱受体的亲和力低,故应用一般治疗剂量时,仅能抑制胃酸分泌,而很少有其它抗胆碱药物对瞳孔、胃肠平滑肌、心脏、唾液腺和膀胱肌等的副作用
禁忌症:
①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②孕妇禁用。
③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
常用药物:
哌仑西平(Prenzepine〕、替仑西平(Telenzepine)、佐仑西平(Zolenzepine)等。
与哌仑西平相比,替仑西平具有作用强,而佐仑西平具有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
哌仑西平:
成人口服常用剂量为50mg,1日2次,早晚餐前一个半小时服用。
疗程以4~6周为宜。
症状严重者,1日量可加大到150mg,分3次服。
需长期治疗的病人,可连续服用3个月。
2.H2受体拮抗剂:
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H2受体拮抗剂按药理作用可分四代,其中第一代代表药物为西咪替丁、第二代代表药物为雷尼替丁、第三代代表药物为法莫替丁、第四代代表药物为罗沙替丁。
第三代的法莫替丁为强效品种,第四代的罗沙替丁为生物利用度最高的品种。
组胺与H2受体拮抗剂结合后,首先激活作为受体一部分的腺苷酸环化酶,催化胃壁细胞的ATP生成cAMP,最后在H+-K+-ATP酶和蛋白激酶参与下分泌胃酸,H2受体拮抗剂能选择性地与组胺H2受体结合,竞争性地拮抗组胺对H2受体的作用,从而抑制胃酸分泌。
化学分类
中文名
外文名
生物利用度%
能否透过血脑屏障
抗雄激素作用
对细胞色素P450系统的影响
第一代
咪唑类
西咪替丁
cimetidine
60~80
能
有
第二代
呋喃类
雷尼替丁
ranitidine
50~60
透过量较少
无
较小
第三代
噻唑类
尼扎替丁
nizatidine
90~95
不能
法莫替丁
famotidine
40~50
第四代
哌啶甲苯类
罗沙替丁
roxatidine
90~100
用法及用量:
西米替丁:
口服:
每次200-400mg,1日800-1600mg;
静脉注射或滴注:
每次200-600mg,4-6小时1次,1日剂量不宜超过2g。
也可直接肌肉注射。
西米替丁可透过血脑屏障,干扰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少数可有精神障碍,因此有肝性脑病者禁用。
雷尼替丁:
口服,一次150mg(一次1片),一日2次,或一次300mg(一次2片)睡前1次。
法莫替丁:
口服,20mg/次,2次/d或睡前1次服20-40mg;
缓慢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20mg,1日2次(间隔12小时)。
法莫替丁抑制胃酸分泌的能力较雷尼替丁强7.5倍,较西米替丁强40倍。
法莫替丁作用时间长,每12h给药1次,能够持续有效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
不透过血脑屏障,不抑制细胞色素P450药物代谢系统,因而无明显药物间相互作用。
尼扎替丁:
作用于雷尼替丁相似,但生物利用度更高,不抑制肝药酶,无抗雄激素作用,也不影响血催乳素浓度。
罗沙替丁抑制胃酸的能力和雷尼替丁大致相同,他的生物利用度不受进食影响,不需用空腹服药;
不受抗酸药影响,可同时应用抗酸药,缓解疼痛。
副作用:
头痛、头晕、乏力、嗜睡、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心率增加、血压升高、颜面潮红、月经不调、肝、肾功能损害和粒细胞减少等;
具有抗雄性激素作用,停药后可消失。
孕妇和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哺乳妇女使用时应停止哺乳。
3.质子泵抑制剂:
药理机制:
质子泵抑制剂本身是一类无活性的前体药,进入肠道吸收以后进入血液,由于其为弱碱性,所以很快就被吸引到壁细胞分泌小管的高酸环境中,在胃壁细胞的管池及分泌小管的细胞膜上分布着H+-K+-ATP酶,该酶是介导胃酸分泌的最终途径,能将细胞外的K+泵入细胞内,而将H+泵出细胞外,H+与CL–结合形成胃酸。
质子泵抑制剂(PPI)通过非竞争性不可逆的对抗作用,抑制胃壁细胞内的质子泵,产生较H2受体阻滞剂更强更持久的抑酸效应。
因而对基础、夜间胃酸和五肽胃泌素、试餐等刺激的胃酸分泌有极明显的抑制作用,是目前已发现的作用最强的一类胃酸分泌抑制剂。
常用药物及用法:
奥美拉唑(洛赛克):
口服20mg/次,1-2次/d;
静滴40mg/12小时;
奥美拉唑(OME)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质子泵抑制剂,在通常剂量(20-40mg/d)下,可抑制24小时酸分泌≥90%,迅速控制症状和使溃疡愈合。
兰索拉唑(达克普隆):
口服30mg/次,1-2次/d;
潘妥拉唑(泰美尼克):
在酸性条件下较OME化学稳定性好,生物利用度高,与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无相互作用,副反应很少;
口服40mg/次,1-2次/d;
静滴40mg/12小时。
雷贝拉唑(波利特):
药物解离能力强,对质子泵的抑制速度和强度优于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不经细胞色素P450酶药物系统代谢,主要通过非酶代谢途径代谢转化成硫醚,无药物间相互作用;
口服10mg/次,1-2次/d;
埃索美拉唑(耐信):
埃索美拉唑(ESO)是单S型异构体的质子泵抑制剂,ESO与OME相比,仅小部分通过肝脏的细胞色素P450药物系统代谢,因此药物首过代谢率低,血浆浓度高,生物利用度高达89%,24小时内对胃酸的抑制作用更持久更有效。
同时吸收迅速,口服后约1-2小时血浆药物浓度达到高峰。
口服40mg/次,1-2次/d
PPI不良反应较小,迄今总体上的临床报道与评价较好。
如奥美拉唑,它在人群中的耐受性较好,仅约有1%患者出现头痛、腹泻、便秘、腹痛、恶心、呕吐和胃肠胀气反应,极少发生红斑、丘疹、瘙痒、眩晕、肢端麻木、嗜睡、失眠和疲倦反应。
不良反应:
恶心、胀气、腹泻、便秘、上腹痛等;
皮疹、胆红素升高也有发生,一般是轻微和短暂的,大多不影响治疗;
长期使用本品可能引起高胃泌素血症;
严重肾功能不全及婴幼儿禁用;
严重肝功能不全者慎用,必要时剂量减半。
胃粘膜保护药
具有保护和增强胃黏膜防御机能的一类药物统称为胃黏膜保护剂。
胃黏膜保护剂的作用不仅在于保护胃肠道黏膜屏障,还具有细胞保护作用,并能促进粘液分泌,增强粘液屏障作用。
这类药物进入胃肠道后可迅速与黏膜结合,尤其是与受损黏膜相结合后形成薄膜,覆盖在黏膜表面,使之不再受到各种有害物质(消化液、药物等)的侵袭,起隔离作用。
黏膜保护剂还可促使消化道黏膜细胞分泌黏液等保护性物质,有促进黏膜修复的作用。
1胶体铋:
胶体铋是一种复合性铋盐。
在酸性环境中与蛋白质螯合,从而构成一层防止酸和胃蛋白酶侵袭的保护屏障;
与粘液形成一种复合物,构成防止H+弥散的屏障。
胶体铋还可减少胃蛋白酶的排出和活性,促进前列腺素的分泌,对胃粘膜起保护作用。
同时干扰HP的代谢,使菌体与粘膜上皮失去粘附作用,有杀灭HP的作用。
临床常用药物:
枸橼酸铋钾,胶体果胶铋
慢性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有便秘、恶心、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等副反应,还可出现舌苔、牙齿黑染、黑便等,大量长期应用可发生脑病。
2硫糖铝:
是硫酸化二糖和氢氧化铝的复合物,在酸性胃液中,凝聚成糊状粘稠物,附着于胃、十二指肠粘膜便面,阻止胃蛋白酶侵袭溃疡面,有利于粘膜上皮细胞的再生和阻止氢离子向粘膜内逆弥散,促进溃疡的愈合。
硫糖铝能吸附胃液中得胆盐,对促进溃疡愈合有一定的作用。
本药宜在每次进餐前1小时服1g,连服4-6周为一疗程。
副作用轻微,如便秘、口干、皮疹、眩晕、嗜睡等。
3前列腺素:
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能抑制胃酸的分泌,增加胃十二指肠粘膜粘液/碳酸氢盐分泌,增加粘膜血流量,加强胃肠粘膜的防卫能力,使胃粘膜免受酸、NSAIDs、酒精、胆汁等因子的损害,加速粘膜修复。
不良反应主要是腹泻,孕妇慎用,能引起子宫收缩。
4其他:
用于保护胃粘膜的药物还有铝碳酸镁、替普瑞酮(施维舒)、双八面体蒙脱石(思密达)、生长抑素、表皮生长因子等。
铝碳酸镁作用于病变部位,可持续阻止胆酸和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损伤,迅速中和胃酸,增强对胃粘膜保护因子的作用。
替普瑞酮能促进胃粘液中重碳酸盐、糖蛋白和磷脂等防御因子的分泌,前列腺素的合成,改善胃粘膜血流,促进溃疡愈合。
双八面体蒙脱石对胃肠道粘膜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与粘液糖蛋白结合,提高粘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能力。
生长抑素可抑制胃酸的分泌,促进溃疡愈合。
表皮生长因子促进粘膜的再生和修复,促进前列腺素的合成,增强胃粘膜屏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