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50995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6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docx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docx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修订版〕

1总则

一、安全性评价的定义

安全性评价也称“危险性评价”或“风险评价”,它是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系统中人、机、物、环境的安全性进行预测和度量的一种科学方法。

对机械工厂进行安全性评价,既可使宏观管理抓住重点,分类指导,也可为微观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

二、适用范围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适用于机械工业生产性企〔事〕业单位。

2评价原则

安全性评价分为危险程度分级和安全性评价分级。

一、危险程度分级

危险程度分级是指企业实际拥有的生产作业设备、设施固有危险的容量指数。

分为:

级——低度危险;

级——中度危险;

级——高度危险。

企业设备设施及物品的拥有量的多少和大小,决定了企业危险程度的大小,企业规模的大小,也决定了危险程度的高低。

〔计算方法见附录1〕

二、安全性评价分级

采用千分制分级法,按企业生产的作业环境、生产设备设施的安全状态和管理效果分为:

级〔特级安全级〕——950分以上〔含950分〕;

级〔安全级〕——800~949分;

级〔临界级〕——500~799分;

级〔危险级〕——500分以下。

危险程度分级是为企业宏观管理提供固有危险程度的基础数据,而安全性评价分级则是为企业微观管理提供本质性的安全状态信息。

3评价程序

一、自评

企事业单位成立专业评价小组,实施设备、设施100%自评,填写报告书,上报主管部门并提出安评认证申请。

4评价方法

一、在安全性评价过程中各级评价均应按照危险等级划分计算方法,首先确认工厂的危险等级,然后按照安全性评价项目〔见附录2〕逐项进行评价。

〔1〕综合管理评价,主要是评价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预防事故发生的组织措施的完善性和对事故发生的控制能力。

〔2〕危险性评价主要评价生产设备、设施及物品的危险性大小及预防事故发生的技术措施的可靠程度。

〔3〕劳动卫生和作业环境评价主要是评价生产作业环境带来的危险与危害而引起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可能性的大小。

二、评价采用资料核对、抽查考核和现场查证的方法。

〔1〕抽评原则:

综合管理评价对人员抽查考核数量不少于现场〔或在册〕数量的10%。

设备设施评价,按设备设施及物品的拥有量〔H〕比例抽样:

H≦10全部抽样

10﹤H≦100抽10只

100﹤H≦500抽10%

H﹥500抽5%且不少于50台

③评价项目可按评价检查表计算得分〔见附录3〕

5附则

附录1:

机械工厂危险等级划分及计算方法

根据机械工厂主要设备设施按下表所列每项拥有总量及易燃易爆物品储存量,分别按每项分为Ⅰ、Ⅱ、Ⅲ类,并由此通过相应的计算公式计算确定机械工厂的危险等级。

计算公式:

式中:

T——企业危险程度

NⅠ、NⅡ、NⅢ——分别表示Ⅰ、Ⅱ、Ⅲ类危险容量存在状态的次数。

CⅠ、CⅡ、CⅢ——分别表示Ⅰ、Ⅱ、Ⅲ类危险容量的指数,反映Ⅰ、Ⅱ、Ⅲ类危险容量对企业危险的影响程度,为便于计算,取三个整数作为基准分别取CⅠ=10,CⅡ=20,CⅢ=30。

NⅠ=∑〔HⅠ=1〕

NⅡ=∑〔HⅡ=1〕

NⅢ=∑〔HⅢ=1〕

这里,HⅠ、HⅡ、HⅢ分别表示Ⅰ、Ⅱ、Ⅲ类危险容量状态分布,用1或0表示,假设企业某设备〔设施〕及物品危险容量处于某类时,用1表示,否则为0。

危险等级按危险程度的大小来划分。

企业的危险程度分为高度危险、中度危险和低度危险。

根据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机械工厂危险的试验,确定危险等级划分为:

T﹥23时高度危险

13≦T≦23中度危险

T﹤13低度危险

机械工厂危险等级划分表

设备〔设施〕及物品名称

单位

危险容量

Ⅰ类

Ⅱ类

Ⅲ类

RI

HⅠ

RⅡ

HⅡ

RⅢ

HⅢ

1

锅炉

T

10以下

10-40

40以上

2

乙炔发生器

M3/h

5以下

5-20

20以上

3

煤气发生炉

M3/h

1000以下

1000-5000

5000以上

4

工业气瓶

40以下

40-100

100以上

5

闪点小于28℃易燃易爆物品储量

T

10以下

10-50

50以上

6

轻质易燃易爆物品储量

M3

50以下

50-200

200以上

7

冲剪压机械

30以下

30-60

60以上

8

木工机械

5以下

5-10

10以上

9

起重机械

30以下

30-100

100以上

10

机动车辆

40以下

40-100

100以上

11

制氧机

M3/h

50以下

50-300

300以上

12

电力变压器

KVA

400以下

400-800

800以上

13

锻锤

T

1以下

1-4

4以上

14

熔炼炉

T

10以下

10-20

20以上

15

压力容器

Mpa·m3

130以下

130-750

750以上

16

汽油及液化气槽车

T

100以下

100-500

500以上

17

金切机床

100以下

100-500

500以上

18

试验台站

1

3及以上

总计

NⅠ

NⅡ

NⅢ

说明:

表中将危险容量分成Ⅰ、Ⅱ、Ⅲ类;RⅠ、RⅡ、RⅢ分别为Ⅰ、Ⅱ、Ⅲ类危险容量的范围;HⅠ、HⅡ、

HⅢ分别表示Ⅰ、Ⅱ、Ⅲ类危险容量存在的状态分布,存在于危险容量范围内取1,否则取0。

计算举例:

例:

某机械工厂危险设备〔设施〕及物品的拥有量或储存量如下表所示,试求该厂危险级别。

序号

名称

单位

危险

容量

序号

名称

单位

危险

容量

1

锅炉

T

16

10

机动车辆

60

2

乙炔发生器

M3/h

21

11

制氧机

M3/h

0

3

煤气发生炉

M3/h

0

12

电力变压器

KVA

1900

4

工业气瓶

70

13

锻锤

T

71

5

闪点小于28℃易燃易爆物品储量

T

3

14

熔炼炉

T

0

6

轻质易燃易爆物品储量

M3

54

15

压力容器

Mpa·m3

80

7

冲剪压机械

71

16

汽油及液化气槽车

T

0

8

木工机械

7

17

金切机床

50

9

起重机械

114

18

试验台站

0

根据该厂危险设备〔设施〕及物品拥有量及储存量,按危险容量的多少分别填入机械工厂等级划分表,得出:

NⅠ=∑〔HⅠ=1〕=3

NⅡ=∑〔HⅡ=1〕=5

NⅢ=∑〔HⅢ=1〕=5

依计算公式:

得=15.56

因为13≦T≦23,所以该厂危险等级属中度危险。

机械工厂危险等级划分表

设备〔设施〕及物品名称

单位

危险容量

Ⅰ类

Ⅱ类

Ⅲ类

RI

HⅠ

RⅡ

HⅡ

RⅢ

HⅢ

1

锅炉

T

10以下

0

10-40

1

40以上

0

2

乙炔发生器

M3/h

5以下

0

5-20

0

20以上

1

3

煤气发生炉

M3/h

1000以下

0

1000-5000

0

5000以上

0

4

工业气瓶

40以下

0

40-100

1

100以上

0

5

闪点小于28℃易燃易爆物品储量

T

10以下

1

10-50

0

50以上

0

6

轻质易燃易爆物品储量

M3

50以下

0

50-200

1

200以上

0

7

冲剪压机械

30以下

0

30-60

0

60以上

1

8

木工机械

5以下

0

5-10

1

10以上

0

9

起重机械

30以下

0

30-100

0

100以上

1

10

机动车辆

40以下

0

40-100

1

100以上

0

11

制氧机

M3/h

50以下

0

50-300

0

300以上

0

12

电力变压器

KVA

400以下

0

400-800

0

800以上

1

13

锻锤

T

1以下

0

1-4

0

4以上

1

14

熔炼炉

T

10以下

0

10-20

0

20以上

0

15

压力容器

Mpa·m3

130以下

1

130-750

0

750以上

0

16

汽油及液化气槽车

T

100以下

0

100-500

0

500以上

0

17

金切机床

100以下

1

100-500

0

500以上

0

18

试验台站

1

0

3及以上

0

总计

NⅠ

3

NⅡ

5

NⅢ

5

说明:

表中将危险容量分成Ⅰ、Ⅱ、Ⅲ类;RⅠ、RⅡ、RⅢ分别为Ⅰ、Ⅱ、Ⅲ类危险容量的范围;HⅠ、HⅡ、

HⅢ分别表示Ⅰ、Ⅱ、Ⅲ类危险容量存在的状态分布,存在于危险容量范围内取1,否则取0。

第一章综合管理评价

1综合管理评价概述

综合管理评价是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共14个项目,计230分。

1.1综合管理评价涵义

1.1.1安全管理(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下同)是以生产经营活动为中心,以保证职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和健康,保护国家财产不受损失和不断促进生产发展为目的的计划、组织、监督、协调、控制。

也就是说,设计组织一种环境,使身在其境的每一个人都能为全体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以及为工厂的安全有效地工作。

企业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各项工作都发生直接的联系,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是要求企业全体人员参与的全员、全面、全过程的综合管理。

1.1.2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是通过一定的法律、法规、制度、规程、运行程序、组织机构等把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安全生产工作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既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职责和权限,又能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

1.1.3综合管理评价基本上以人及其活动为对象,其任务是评价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中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预防事故发生的组织措施的完善性。

评价层次涉及到企业的决策层和执行层、各类人员安全素质高低和对不安全行为的控制能力。

评价范围涉及到企业每一个部门,如生产、计划、供销、技术、设备、财务、劳资、教育、基建、保卫部门以及所有分厂、车间、班组,评价他们参与安全生产的能力和发挥的作用。

综合管理评价不是单纯评价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而是评价企业经理(厂长)领导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1.2为什么把综合管理评价作为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

1.2.1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安全管理为适应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两个转变”和振兴机械工业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条件。

通过综合管理评价,标准企业行为,协调和解决安全生产工作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促进和引导企业劳动安全卫生工作与企业深化改革同步规划、同步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