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涵类型与实施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50870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涵类型与实施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涵类型与实施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涵类型与实施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涵类型与实施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涵类型与实施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涵类型与实施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涵类型与实施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涵类型与实施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涵类型与实施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

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1];

是一种基于劳动,传承人的“劳动基因”,通过劳动促进人的“完成”,借助劳动教育融通德智体美,达成五育融合,以实现“完整的人”的一种教育活动。

(一)劳动是人的本性(基因),劳动教育是“完成”人的基础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提出,从理念上来看,更加突出劳动在人的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

从劳动及其功能上看,已将劳动视为人的本性,即视劳动为人类独有的特性,视劳动为人的生存与发展延续“基因”。

“劳动创造人的本身”[2],在人类的形成与发展中,劳动已经成为“人”的基因。

如果不“劳动”,人的“基因”将会变异,进而异化为“物”与退化为“动物”,“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了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3]。

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成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4]。

因此,从某种层面上说,劳动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基因”。

“它是人的此在本身的存在,是只能这样理解的概念。

”[5]哲学人类学研究的结论指出,人是未完成性的,动物是完成性的。

因为动物的身体器官及其功能从出生时起就是特定性和专门化的,是一种传承性的先天本能,即每一种动物从出生时起就拥有自己所属的领域,能够依靠先天性传承的本能获得一定的生存方式,从而生存下去。

而人的器官及其功能却是非特定性和非专门化的,人在生存本能方面是贫乏的、未完成性的,这是人在生物学上的弱点。

“人较动物而言,在本质上是非决定的。

此即人的生命并没有遵循事先决定的路线,事实上自然只是使人走完了一半,另外的一半尚待自身去完成。

”[6]因此,人类必须通过后天的努力和不断的劳动学习,才能获得生存的能力,也才能改变生存状态。

“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

”[7]只有通过劳动,才能使参与劳动的个体的身体机能得到锻炼,提升身体各部分的生理机能,发挥人体器官所应有的功能,促进人的“完成”。

“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存在”[8],才能促进人的“完成”,以人的方式存在,即劳动是“完成”人的基础。

(二)劳动教育是基于劳动的教育,劳动是劳动教育的必要条件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基于劳动,为了学生学会生存与生活、学会劳动与创造而开展的一种劳动性教育。

人类生活的世界中,一切都是由劳动所创造和改变的,因此劳动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是人类活动的真实内容,也是人类社会各种活动的基本形式。

因此,劳动必然是教育活动所必需的,即劳动必然是劳动教育的前提与基础、内容与形式。

劳动成为教育内容和方式既是人的本性决定的,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和要求。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9]的教育活动,更凸显了劳动是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这一理念。

新时代劳动教育关注教育的劳动性和劳动的教育性之结合。

有劳动未必有劳动教育,但没有劳动肯定没有劳动教育,劳动是劳动教育的必要条件。

劳动教育是通过劳动进行的教育,只有保持“劳动”本身的教育性,才是学校中有目的、有计划的劳动教育,也才能在劳动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中小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感知、感悟、体验与实践,以习得劳动技能,提升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劳动素养。

劳动是劳动教育的依仗与手段,离开劳动就没有劳动教育,即要保持教育的劳动性。

(三)劳动教育是五育融合的粘合剂,指向“完整的人”培养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我国教育方针始终强调的教育路径,指引着我国中小学教育以劳动促进人的“完成”,借助劳动教育融通德智体美,五育并举,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从而实现“完整的人”的目标。

“完整的人”是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古希腊时期就已提出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文艺复兴时期提出培养多才多艺的“巨人”。

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科学与“技术的逻各斯被转变成依然存在的奴役状态的逻各斯。

技术的解放力量——使事物工具化——转而成为解放的桎梏,即使人也工具化”,导致人的片面发展,成为单向度的人(One-DimensionalMan)[10]。

针对科学主义和工具理性的弊端,马克思主义者进一步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学说,指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已的全面的本质”[11]。

“完整的人”是人发展的必然追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也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

1.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是五育融通的粘合剂

全面发展教育是指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使学习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

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教育的本质涵义是指通过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受教育者多种素质的综合性教育”[12],因而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缺乏劳动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不全面的教育,严格说来就是有缺陷的教育,“只要社会还没有围绕着劳动这个太阳旋转,它就绝对不可能达到均衡”[13]。

各育各有其基本任务,不能相互代替,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个整体,其中劳动教育既可以作为相对独立的一种教育形式,又可以融入其他各育之中,成为其他各育的重要抓手或载体,与其它各育有着内在的关联性,是各育得以融通的粘合剂。

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教育形态,中小学劳动教育有其独特的内容与形式、手段和目的要求,它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社会生活生产活动、学科知识实践,以及职业行业技术性或服务性等方面开展。

劳动教育可以在校内开展,也可以在校外开展。

在校内,可以将劳动教育渗透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开发学校实验田,农作物种植和动物养殖等。

在校外可以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以培养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从而提升学生劳动素养,为他们终身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从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来看,劳动教育与其他各育相互交融,并且是其他各育开展的有效路径。

劳动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部分,热爱劳动是一种美德,通过劳动教育能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中传授的生产知识和技能,也是一种智育活动;

生活中的美是由劳动创造的,劳动教育的过程就是创造美的过程,感受美和体验美的过程,劳动教育渗透美育。

同时,劳动教育活动中身心得到锻炼,身体机能得到形成和增强,本身就是一种体育。

因此,劳动教育能将“德、智、体、美”融合一体,将其他各育中习得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运用与实践,促进学习者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

2.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完整的人”的重要途径

人的德性最基本的内容表现为劳动价值观、劳动素养。

勤劳是一种美德,是人的品德素养的基础。

人的德性是在劳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中养成的,社会道德规范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与发展的,道德规范与劳动方式、生产方式有着直接的联系。

“只要与生产方式相适应,相一致,就是正义的;

只要与生产方式相矛盾,就是非正义的”[14],因此,劳动和劳动教育对一个人的德性形成与人格健全具有特殊意义。

人的德性和人格健全是在社会劳动与实践中获得,同时又在社会劳动与实践中逐步提升与完善的,因此,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重要途径。

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以及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态度等是社会主义公民品德的重要内容,需要通过劳动教育来培养。

中小学德育明确提出,要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进行社会主义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基础性教育,通过劳动教育能将生活世界与教育世界联系起来。

“劳动教育具有立德、益智、健体、育美等较为全面的教育功能。

”[15]劳动教育的过程有利于学习者正确劳动态度的培养、劳动能力的提高、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

通过劳动教育,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与意义,从而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同时,由于劳动需要参与者付出一定的精力和艰辛,需要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责任感和意志力,养成诚实守信的品格。

在劳动中,学生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助人,学会谦让、宽容,学会自省、自律,最终健全人格,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劳动教育有助于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而劳动素养是其中最基本的素养,也是“完成”人和“完整的人”的基本素养与表现,以及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从某种层面上看,通过劳动和劳动教育可以传承人的“劳动基因”,使“人”成人,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认识到劳动创造人本身和人类社会,进而敬畏劳动、崇尚劳动的同时,将掌握的学科知识与生活世界联系起来,以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第一,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用劳动的观点思考人和世界。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人是劳动的产物,劳动是人的“基因”。

人类的存在及其本质都是由劳动决定的,人类通过劳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自身。

在劳动过程中,人类把“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自己意识的对象”,把自身的内在自然和外在自然分化、对立开来。

“人类社会区别于猿群的特征又是什么呢?

是劳动。

”[16]通过劳动创造人化的自然和改造社会,确证人的本质及现实存在。

其次,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

社会是在生产劳动中形成与发展。

劳动内在地包含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通过劳动或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促进了人的生存与发展。

第二,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学生掌握劳动技能,获得劳动体验,体会劳动艰辛,从而尊敬劳动;

同时,通过劳动获得一定的劳动成果,从而分享劳动喜悦,增强热爱劳动的情感。

而且,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生活生产中的问题,需要学生努力自主解决,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劳动性的教育,能让学生树立热爱劳动的正确态度和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而教育性的劳动,则让学生懂得劳动的价值,从而培养起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品质。

第三,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

通过劳动教育,学生能习得必要的劳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具体的劳动创造中体验劳动带来的幸福与快乐。

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动手,更需要动脑,将学习的学科知识与生活世界联系起来,手脑并用、知行合一。

在劳动中,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学会生活,也能促进学生机体的健康发展和智力的提升,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由于知识创新与技术发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在艰苦的劳动中、在劳动的探索中创造出来的,劳动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思维等。

因此,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同时融通各育,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完整的人”的教育目标。

02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类型

中小学劳动教育是一种教育性的劳动。

劳动教育课程的具体内容是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心发展状况等,充分利用区域社会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合适的学生生成与发展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开展多种形式劳动教育新形态。

《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类型有以下三种类型:

1.日常生活劳动

日常生活劳动是指向自我的,可以理解为一种自我服务性教育活动和生存性教育,旨在提升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教育是为了美好的生活,而美好的生活首先需要人学会生存。

因此,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要进行日常生活劳动的教育。

中小学劳动教育中的日常生活劳动,其本质上是生活教育。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小学开展的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不是普通或日常的生活劳动全部,而是通过带着教育性的生活劳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养成劳动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也就是传承人的“劳动基因”,让学生能成人、成长,懂生活、能生活、会生活。

同时,通过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日常生活知识,形成日常生活技能,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学校可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联合家庭和社区,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教育。

如在放学以后,以及周末或节假日,可以联合家长,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等,安排适量的家庭劳动作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也可以让孩子到敬老院等处开展日常生活协助性的劳动,从而树立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

同时,学校需要开办家长学校,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与劳动观,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合力,培育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学生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正确的生活情趣,从而使学生能够快乐的生活。

2.生产劳动

中小学生产劳动是指体验性、实验性和创造性劳动,可以理解为一种专业化劳动教育,指向提升学生的专业化技术性劳动生产能力。

生产劳动教育是为了未来美好的生活,培养学生具有专业化劳动生产能力和创造性劳动生产能力。

中小学劳动教育是一种学习性和实验性劳动,是一种做中学的教育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生产劳动,不是一种休闲娱乐性劳动或纯粹的生产劳动,如养花养宠物,或是到工厂、农田进行即时性的劳动,而是一种具有教育性、文化性和学习性的劳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所学的学科专业知识与思考,走进生产劳动场所,开展一种验证、实验、体验与创造性的劳动。

在此,一定要将所学的学科知识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将相关的学科基本概念与范畴、普遍规律与原则、策略与方法等“静态”性的知识,与具体的生产劳动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理解所学学科知识的现实价值,将其重新建构为自我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劳动生产能力。

中小学生产劳动是促进中小学生认知和行为统一的桥梁,必须创设条件提供多种多样的生产劳动形式,如,学科知识练习性生产劳动、学科知识实验性生产劳动、学科知识实习性生产劳动。

中小学生产劳动也是一种基于专业与技术、通过专业与技术、为了专业与技术而进行的劳动教育。

专业化技术性劳动是学校劳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

中小学专业化技术性劳动不同于旧式的体力劳动,也有别于“通用技术教育”,侧重于培育掌握生产劳动的硬技术和软技术,为更好的生存生活与创造奠基。

通过专业化技术性劳动教育,一方面,让学生理解生产劳动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即一种软技术,认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从而敬畏科学与技术,树立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同时,也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感知到由于人类劳动的形态正处于不断演进之中,生产劳动形态也在不断变化,生产劳动过程中的专业化和技术含量逐步增加,当下及未来的生产劳动是无法依靠简单的体力劳动进行和完成的,从而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劳动生产中的价值作用,热爱科学与技术。

另一方面,通过专业化技术性生产劳动,学生能在学习尝试与探究中,掌握一定生产劳动新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即一定的“硬技术”,将来能够开展有创造性生产劳动。

因此,在中小学生产劳动教育内容的选择与设定过程中,必须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生产与科技发展的实际,结合学生的实际,体现时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劳动中的运用,如需要考虑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媒体时代的新型的产业或生产方式不断出现,劳动形态多样化,“互联网+”形式下需要的生产知识、生产技术等内容。

3.服务性劳动

服务性劳动是指向他人的,为他人生活提供服务的教育活动。

通过服务性劳动,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助人为乐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根据中小学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生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等,联系社区实际,选择与设计出有利于社区和谐发展的结构化的服务性劳动,以志愿者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服务性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提升服务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中小学服务性劳动必须保持其教育性,服务内容由学校与社会互相协调,将服务性的劳动与学校相关课程内容联系起来,学生将在学校中学习的知识、技能服务于社区,为社区群众服务,力所能及地解决社区出现的问题。

中小学服务性劳动的行动之前,需要进行前期调查,以制定合理科学的服务性劳动方案,确定适切性的服务劳动项目。

活动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在服务性劳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既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生存生活能力,也为社区带来一定的效益,满足服务性劳动与学习的要求,与社区实现双赢;

在服务性劳动结束后,注重服务性劳动评估,学生自己、教师以及社区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监督、评价,以发挥服务性劳动价值,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深挖服务性劳动的深层价值,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和生存技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服务性劳动必须是以学生为主导,在项目开展之前需要对项目所涉及的教育资源、社会支持条件、存在的安全风险,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制定相关的预案。

慎重选择服务性劳动的类型,确保服务性劳动的教育性和适切性,同时,在服务性劳动的课程安排上,需要有一定的灵活度,可以打破教学行政班,允许学生自选加入不同的服务性劳动小组。

通过学校与社区的沟通与协作,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发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高结构化的服务性劳动课程。

为提高服务性劳动的效能,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投入度等,增强服务性劳动教育的效果,加强引导学生对服务性劳动各个环节进行反思,但不能过度干预,防止弱化学生的能动性。

03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为了确保劳动教育在中小学常态、有序、有效的开展,应进一步落实劳动教育的课程化,尝试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他学科教学和教育活动之中。

1.劳动教育课程化,保障有序有效开展

为了确保劳动教育在中小学有序有效开展,必须使其课程化,将其真正纳入中小学教学总体计划之中,设置为一门显性课程,按照显性课程的要求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才能保障该课程的常态化开设。

首先应通过政策规定,明确劳动教育是中小学一门必修课程及其课时。

进一步加强宣传《劳动教育的意见》相关规定,明确劳动教育在中小学教育过程的作用和地位,从而引起每一位教育者重视劳动教育。

在中小学真正将劳动教育视为一门必修课程,列入课程表和学校评价体系之中,并将参与劳动教育情况列入升学计分之中。

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劳动教育课时与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课时合在一起集中开展,也可以分散安排。

明确并保证劳动教育课时,三到九年级可以单列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与课时,普通高中阶段必须按照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足课程与课时,并作为学校考评的重要依据。

但也要注意劳动教育课程的强度要适当,同时,必须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制定《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指导纲要》以及实施细则,加强监督与指导。

可以将家政服务、生活自理和生活基本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等内容列入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

结合生活、生产、社会服务等方面具体的生产性、技术性、职业性内容开发劳动教育课程内容。

在校内,通过组建兴趣小组、团队活动的形式;

在校外,利用课外时间开展社会公益劳动、志愿服务活动。

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根据国家相关的劳动教育课程文件,制定劳动课程计划、劳动课程标准和劳动课程方案。

将劳动教育列入中小学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制定相应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化管理文件,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组织机构》等,以改变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随意性和无序状态。

根据劳动教育总目标,结合年级学生身心特点,把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总目标分解成年级阶段目标,编制年级中小学劳动教育目标,设计与制定《年级/学段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年级/学段劳动教育序列主题活动实施方案》等,以明确中小学劳动教育目标,从而开展标准化、阶段化、序列化劳动教育活动,做到各学段劳动教育目标内容与组织实施相互衔接。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分类分层进行,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分学段、分年级、分类别进行设置。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必须体现梯度与序列。

同时,中小学劳动教育必须保持其趣味性、丰富性、开放性与自主性。

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统筹与策划,以保持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系统性。

由于中小学劳动教育没有教材,相关学术研究尚处在探索阶段,有必要从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入手,对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重新梳理,并将其转化为中小学劳动教育规范化的形式和内容。

如,可以根据中小学劳动教育目标和课程内容,结合不同学段的学生认知水平,整合劳动教育素材,编写劳动教育校本教材,并据此设计教案供各学段、各年级使用,保障劳动教育目标、内容的有效落实,避免劳动教育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为了保证中小学劳动教育有相对稳定的内容,各地可以根据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特点,建立固定的劳动教育基地。

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共青团组织和“少工委”可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联合,共建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和劳动教育实验区,共同关注与支持中小学劳动教育。

同时,加强宣传,对劳动教育开展得好的地方和学校要及时报道与推广,以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督导,将劳动教育设置与实施是否达标视为学校达标以及参与精神文明学校建设评比的基本条件之一。

在关于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中,可在学生档案记录袋中单独设置栏目,记录学生参加劳动教育的态度、次数、心得与成果等,并提出明确达标的要求。

将这些记录作为学生的升学、评优中的重要参考内容,或可促进劳动教育课的有序有效开展。

2.劳动教育与其他课程和教育活动相融合

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劳动能力,达成“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标,单一形态的劳动教育难以承载新时期劳动教育功能的实现。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必须走整合化的实践路径,实现劳动教育与学科课程、各类活动课程深度融合。

为此,在中小学各门学科教学活动中,必须进行劳动教育课程化和学科课程“劳动化”。

即在学科课程教学中,将学科知识教学转化为劳动学习内容,增加学科课程的劳动实践。

同时,在学科课程教学中,加强“五育融合”,达到五育并举。

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学科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从三维目标转向“五育”目标,融劳动教育于其中。

如,在中小学政治、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注重劳动观念和态度教育,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和形成良好的劳动品格;

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注重劳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从而提升相关的职业技能,为从事未来的职业做准备等。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注重将直接劳动教育和间接劳动教育、学科劳动教育和活动劳动教育、个人劳动教育和集体劳动教育、校内劳动教育和校外劳动教育多形态劳动教育充分融合,将劳动教育与学科课程知识有机结合,构建起整合性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加强城乡学生劳动教育交流与体验,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