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ppt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95076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PPTX 页数:46 大小:21.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pptx

《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ppt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pptx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现代史)发展线索,1949,1956,1966,1976,1978,过渡时期,十年探索,十年文革,两年徘徊,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新中国成立,三大改造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筹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1)召开:

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

(2)内容:

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

它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部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时代表们陆续进入中南海新华门,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政策全文第一章总纲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基于民主集中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府。

第三条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并付之以行使国家权力的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课堂探究】为什么说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1949年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民主党派、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特邀代表662人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代表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国家最高政权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2,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3,规定了国家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筹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2)内容:

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大会一致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国名;确定了首都、国旗、纪年、代国歌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1950年确定),“人民日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标志:

(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决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2)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

赵建成开国大典(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历史轶事】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1.你知道开国大典为什么在下午三时举行吗?

2.开国大典上受阅的飞机究竟是26架,还是17架?

3.开国大典上为什么设置54门礼炮,齐鸣28响?

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朱德总司令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大典阅兵现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2)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开国大典阅兵现场,12,二人民政权的巩固,1.新中国面临的严峻形势

(1)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

人民解放军仍在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

(2)为了巩固人民政权,新中国必须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克服财政经济上的巨大困难。

(3)还要面对美国发动的侵朝战争给国家带来的安全威胁。

人民政权的巩固,1.土地改革:

(1)背景: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尚有约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就旧中国一般的土地状况来说,大体是这样的:

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70-80%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的剥削农民。

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和其他人,却总共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土改运动中解放区农民打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标语,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全国解放后的新情况,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同年起,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规定了没收、征收和分配土地的原则和办法。

1952年冬,全国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台湾省外,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任务。

人民政权的巩固,1.土地改革:

(2)过程:

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到1953年春,全国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都已完成。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影响:

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土地,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

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人民政权的巩固,2.稳定物价:

(1)原因:

材料一1949年国民党逃跑时劫走的金银材料二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材料三新中国刚成立时,有些人怀着不同的心情。

公开宣称:

中国共产党人进得了城市,却管不了城市。

他们打天下能得90分,而治理经济却要得0分。

1949年4月1950年2月,上海物价上涨20倍,不到一年里全国发生四次物价上涨。

国家财政困难。

投机商人的不法行为导致物价上涨,市场混乱。

人民政权的巩固,2.稳定物价:

(2)措施:

采取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同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通过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3)结果:

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

到1952年底,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国民党留下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投机商的囤积居奇:

1949年4月1950年2月,上海物价上涨20倍,不到一年里全国发生四次物价上涨。

人民政权的巩固,3.抗美援朝:

(1)背景: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侵略朝鲜。

朝鲜半岛及“三八线”地图,美军在仁川港登录,人民政权的巩固,3.抗美援朝:

(1)背景:

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严重威胁到中国国家安全。

美国报刊登载的美军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的消息,美军第七舰队闯入台湾海峡,人民政权的巩固,3.抗美援朝:

(2)过程:

1950年10月,应朝鲜政府要求,党中央决定入朝作战,毛泽东派遣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

经过五次战役,中朝军队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美国被迫同意进行谈判。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人民政权的巩固,3.抗美援朝:

(2)过程:

志愿军入朝后,国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有力地支持了抗美援朝战争。

经过边谈边打,反复较量,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抗美援朝运动,板门店签字仪式,人民政权的巩固,3.抗美援朝:

(3)影响:

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志愿军涌现出30多万英雄模范和功臣,他们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

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造就了国内前所未有的团结统一和社会稳定。

杨根思(1922年11月6日-1950年11月29日),革命烈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1950年11月29日在朝鲜战场阻击美军南逃任务战斗中牺牲,时年28岁。

罗盛教(1931年4月22日-1952年1月2日)1952年1月2日,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英勇献身。

罗盛教牺牲后,朝鲜政府为他修建了纪念碑和墓,并授予罗盛教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和一级国旗勋章,志愿军政治部授予罗盛教“中国人民志愿军爱民模范”称号。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外交方针: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包括“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

同时,中国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苏联(1949.10.2)保加利亚(10.4)罗马尼亚(10.5)匈牙利(10.6)朝鲜(10.6)捷克斯洛伐克(10.6)波兰(10.7)蒙古(10.16)民主德国(10.27)阿尔巴尼亚(11.23)越南(1950.1.18),印度(1950.4.1)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瑞典(1950.5.9)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英国最早承认中国的西方大国(1950.1.6)1954.6,互设代办处,社会主义国家,代办级应该是指两国还没有正式建交,由代办担任驻该国的最高代表,权限有限。

外交关系主要有以下分类:

正式的外交关系。

以双方互派常驻使节为特征。

(大使级)不完全外交关系。

指双方长期保持互派代办的关系。

(代办级)非正式的外交关系。

指双方通过正式外交代表机构以外的渠道保持外交接触。

(联络处),外交关系有多种形式,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可以分为大使级、公使级和代办级三种。

大使级外交关系最高级别的外交关系。

大使,全称为“特命全权大使”,是最高一级的外交使节,享有比其他两个等级(公使、代办)的外交使节更高的礼遇,有权请求驻在国元首接见,与驻地国高级官员谈判。

公使,全称为“特命全权公使”。

公使为外交使节的第二等级,但实质地位、职务以及所享受的外交特权与豁免与大使相同。

有些国家在大使馆中设有公使,此类公使与特命全权公使不同,是使馆中仅次于大使一级的外交官司。

代办级外交关系是使馆馆长因故缺位时,由代办担任驻该国的最高代表。

代办的担任者一般是作为首席官馆员的政务参赞。

参赞作为外交官的一种,其外交地位仅次于大使、公使。

有些国家的参赞还分为公使衔参赞、参赞、或一等参赞、二等参赞。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参加日内瓦会议:

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1)时间:

1954年4月

(2)特点:

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

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3)结果:

因美国的阻挠,会议并未解决朝鲜问题。

由于中国的努力,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

(4)作用:

显示了新中国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1)1953年12月,中印谈判时,周恩来首次提出。

(2)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同两国确认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周恩来,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4.参加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1)时间:

1955年4月

(2)特点:

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3)成果:

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

(4)影响:

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