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46万公斤品牌绿茶清洁化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5063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6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46万公斤品牌绿茶清洁化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年产46万公斤品牌绿茶清洁化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年产46万公斤品牌绿茶清洁化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年产46万公斤品牌绿茶清洁化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年产46万公斤品牌绿茶清洁化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46万公斤品牌绿茶清洁化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产46万公斤品牌绿茶清洁化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46万公斤品牌绿茶清洁化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产46万公斤品牌绿茶清洁化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产46万公斤品牌绿茶清洁化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46万公斤品牌绿茶清洁化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年产46万公斤名优绿茶清洁化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县**茶业有限公司

企业性质:

有限责任公司

法人代表:

李亚琴

建设地点:

**县安场镇东坝村复兴组

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

(2)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轻工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深度规定》(QBJS5-2005);

(3)农业部《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

(4)原国家计委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及现行财税制度;

(5)《关于做好2012年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有关工作的通知》工信厅联企业〔2012〕122号

(6)贵州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黔党办函【2007】44号)《关于落实茶产业发展专题汇报会有关事项的通知》;

(7)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7】6号);

(8)国家有关部委、行业协会颁布的相关技术规范、法规和标准。

1.2项目概况

1.2.1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在**县安场镇东坝村复兴组

1.2.2建设规模与目标

建成年产46万公斤名优绿茶清洁化加工生产线一条,实现销售收入4600万元,实现利润550万元,缴税230万元,新增就业100人。

1.2.3主要建设条件

(1)资源条件

**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所产茶叶耐冲泡,品质稳定,质量好,是贵州省主要产茶县之一。

是省委、省政府所列黔北四个茶产业重点县之一,被遵义市委、市政府列为继湄潭、凤冈之后的茶产业第三大县,并在“十一五”期间实现茶园面积15万亩的目标。

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县茶园面积将达到40万亩,其中白茶将达到15万亩以上。

(2)交通运输条件

**县地处黔北边陲大娄山脉东北部山区,位于遵义市北部中心地带,在北纬28°09′-28°51′,东经107°4′-107°42′之间,县城南距遵义140公里,北距重庆220公里,贵阳295公里,是渝南、黔北经济文化的重要交汇区域,古有“黔北门户”之称。

南可通遵义、贵阳,北可去道真、重庆、四川,而且东接通了务川、凤岗、湄谭,西接通了桐梓的断头路,初步建成了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型公路网络,交通“瓶颈”制约的状况得到了缓解。

(3)建设用地及公用工程情况

项目建设地址位于**县安场镇东坝村复兴组,占地面积17亩,土地已落实到位,正在办理土地使用证。

项目建设地水电等配套实施齐全,交通方便,有利于本项目生产以及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

(4)社会协作条件

**县城区和主要乡镇均已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和宽带网,实现信息传输数字化,通讯条件较好。

周边教育、医疗、餐饮、金融、商贸等配套设施较为完善,为职工提供了生活方便,社会协作条件较好。

(5)投资环境及政策条件

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7】6号);贵州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黔党办函【2007】44号)《关于落实茶产业发展专题汇报会有关事项的通知》;农业部《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为**县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条件,且被省委、省政府列为黔北四个茶产业重点县之一,被遵义市委、市政府列为继湄潭、凤冈之后的茶产业第三大县。

随着国发2号文件精神的深入落实,将会给项目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

1.2.4项目总投资和效益情况

项目规模总投资为1500万元。

其中包括固定资产投资105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450万元;项目前期已设备购置费205.25万元,总体形象进度达13.68%,需新增投资1294.75万元,资金来源为企业银行存款以及公司上年度经营收入。

截至2012年6月25日,该公司账户余额为9623360.54元,项目新增投资有保障。

项目完成后,达产年可实现营业收入4600万元,实现税后利润550万元,缴税230万元。

本项目新增就业人员100人,新增人员占企业现有职工的116%。

项目总投资收益率(ROI)30.96%,财务内部收益率29.47%,财务净现值(ic=12%)1920万元(均为税后),投资回收期3.42年(不含建设期),因此项目经济效益可观,盈利水平较高。

项目单位具备成熟的工艺技术路线及先进设备,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其产业化实施对于促进公司以本地丰富的茶业资源为依托,带动茶产业升级和工业集聚,树立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带动地方特色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为了项目顺利实施完成,早日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申请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无偿资助100万元。

1.2.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表1-1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生产规模

“**”名优绿茶

公斤/年

46万

2

产品方案

“**”名优绿茶

公斤/年

46万

3

年工作日

251

4

全厂占地面积

m2

11339

**县安场镇东坝村复兴组

5

全厂建筑面积

m2

6498

其中:

原有建筑面积

m2

3650

**县原公司厂房

新增建筑面积

m2

6498

**县安场镇东坝村复兴组

6

全厂职工定员

186

其中:

管理及技术人员

30

生产工人

156

本次新增定员

100

7

主要材料需用量

茶青

吨/年

1840

包装材料

吨/年

5

8

年新增运输量

吨/年

2360

其中:

运入

吨/年

1900

运出

吨/年

460

9

动力需用量

万Kwh/年

30

2.5万Kwh/月

M3

1000

84吨/月

11

项目规模总投资

万元

1500

含铺底流动资金

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1050

建设期贷款利息

万元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450

12

年营业收入

万元

4600

达产年

13

年缴纳增值税

万元

209

达产年

14

年营业税金及附加

万元

21

达产年

15

年总成本费用

万元

3637

达产年

其中:

固定成本

万元

403

达产年

可变成本

万元

3234

达产年

16

年经营成本

万元

3470

达产年

17

年利润总额

万元

733

达产年

18

年缴纳所得税

万元

183

达产年

19

财务评价指标

总投资收益率(ROI)

%

30.96

静态投资回收期

3.42

不含建设期

财务内部收益率

%

29.47

税后

全投资财务净现值

万元

1920

税后(ic=12%)

20

盈亏平衡点(BEP)

%

35.57

生产期平均值

 

二、企业基本情况

2.1基本情况

企业名称:

**县**茶业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李亚琴

注册资本:

人民币300万元整

企业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

注册时间:

2008年6月12日

企业住所:

**县安场镇关井村幸福组

经营范围:

茶叶种植、精制茶加工、销售

2.2企业概况

2.2.1项目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郑新伟,男,汉族,30岁,硕士学位,茶业评审专业,中级职称,公司项目负责人兼总经理,该同志发扬黔北人特有“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从茶商到办厂,从厂到公司,从公司到走规模经营打品牌。

本着“以人为本,质量第一;以顾客为中心,创新品质品牌”的方针,坚持以“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好,人弃我予,人取我弃”的经营宗旨,奉行高质量、低价位的市场核心战略,开发了“**”牌翠芽、毛峰等系列名茶。

为贵州省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2.2企业职工构成

公司现有职工86人,其中大学以上学历15人,大专以上学历18人,中专以上学历20人,其余生产工人48人,公司建有室验室、检测中心等。

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香型绿茶”、“卷曲型**白茶”等新产品。

近两年申请专利9项,目前正积极争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2.2.3企业管理

**县**茶业有限公司在总结和吸收成功企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符合自身实际的管理模式,并向全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发展。

公司从原料购买、生产技术操作、设备保养维护到产品质量检测都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作保证,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

公司本着“以人为本,质量第一,以顾客为中心,创新品质品牌”的方针,坚持以“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好,人弃我予,人取我弃”的经营宗旨,奉行高质量、低价位的市场核心战略,开发了“**”牌翠芽、毛峰等系列名茶。

**茶业用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深化管理,不断加大品牌宣传和产品推广力度,使“**”牌翠芽、毛峰等销往全国各地,而且还远销港、澳及东南亚等地区。

进一步带动了该地区茶产业的飞速发展。

现在的**茗茶已发展成为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并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之一。

项目产品“**”牌翠芽、毛峰等系列名优茶,是公司自主专利技术开发的“花香型绿茶”、“卷曲型**白茶”等新产品;集成了公司多项自主专利技术,市场供不应求,产品远销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

 

三、产品需求分析和改造的必要性

3.1项目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茶叶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宽松的政策环境为贵州茶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005年,中央1号文件全面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进一步调动和激发了茶农发展茶叶生产的积极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惠及了广大农村和亿万农民。

依托科技服务,对茶树良种育苗补贴、建园补贴等政策的实施,加速了茶业的发展及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7】6号),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将茶产业的发展纳入农村产业发展进行规划,认真解决加快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推进我省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把加快茶产业发展作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工作,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作为落实生态强省战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重大举措来抓”。

到2015年,力争茶园面积达到300万亩,实现产值100亿元。

这些目标的确定使全省各级政府对茶产业发展的认识统一了思想。

继黔党发[2007]6号文件之后,贵州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黔党办函[2007]44号)关于落实茶产业发展专题汇报会有关事项的通知,到2020年,全省茶叶发展面积规划到500万亩以上,要求“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建茶园40万亩,“十二五”期间每年新建30万亩,“十三五”期间每年新建20万亩。

因此,今后几年贵州茶叶发展将面临好的机遇,呈现出极速增长的强劲势头。

**县多为碳酸岩类岩石分布,属亚热带黔北高原黄壤地带,土壤类型以黄壤和山地黄棕壤为主,土壤多呈酸性,土层深厚、通透性好,是茶树生长的最佳土壤。

**远离大城市和重点工矿区,无工业污染,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类标准,水质良好,未受任何污染。

这些都是白茶生长的绝佳环境,成就了白茶生产不可复制的优势。

**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所产茶叶内含物、水浸出物较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