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6课三国鼎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50569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6课三国鼎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6课三国鼎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6课三国鼎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6课三国鼎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6课三国鼎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6课三国鼎立.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6课三国鼎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6课三国鼎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6课三国鼎立.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6课三国鼎立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6课三国鼎立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东汉末年的四分五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

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学习“西晋的统一”的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二、课程标准

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及这三者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时间、经过和历史意义,探讨曹操在这两次战役中的胜败原因。

掌握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及经过。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讨论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质疑、讨论、分析,探究历史知识,了解三国统治者采取的发展经济的措施,理解三国鼎立的历史进步性。

提高分析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和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评价重大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三国时期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认识到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启迪自己的学习生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

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教师:

同学们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吧?

读过这部小说吗?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值得同学们今后有时间好好欣赏的一部文学巨著。

本课的学习,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这部小说,现在我们就来学习

第16课《三国鼎立》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说明:

展示课题“三国鼎立”,并在课题下面小字注明本课主要内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教师: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波澜壮阔、英雄辈出的时代,我们要探究三国形成的历史,还得首先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说起。

(一)混战中的崛起——官渡之战

教师: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子目内容,了解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是什么样的?

学生:

军阀混战。

展示: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图》

 

教师:

正如课本上哪句话描述的那样?

学生:

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有不少地方百里无人烟。

教师:

有一句诗也形象地描述了当时的社会情景。

展示:

在图上展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教师:

这句诗出自《蒿里行》,作者是

学生:

曹操。

展示:

曹操:

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教师:

当时在北方众多军阀中有两大军阀脱颖而出,曹操是其中之一,另一位是?

学生:

袁绍。

教师:

当时形势是怎样的?

学生:

袁绍势力很大,想消灭曹操,从而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

教师:

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文子目一,了解官渡之战。

教师:

利用课件地图演示官渡之战的经过。

问:

看懂了吗?

学生:

看懂了。

教师:

然后重新演示,同步让学生看图示叙说官渡之战的经过(给画面配音)。

展示:

战役

时间

双方

兵力

结果

影响

官渡之战

200年

曹操

3、4万

曹操以少胜多,

大败袁绍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袁绍

10余万

教师:

根据学生回答展示填写内容。

教师:

引导学生分析曹操胜利的原因。

情景剧表演:

学生表演“曹操赤脚迎许攸”

展示:

“夜袭乌巢”图

学生:

“挟天子以令诸侯”,获取政治上的主动。

学生:

垦荒耕田,发展生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解决军需问题。

学生:

善于用人。

教师:

相比之下,袁绍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

骄傲轻敌。

学生:

不善于用人。

(二)统一中的失败——赤壁之战

过渡:

曹操统一北方后,写下《龟虽寿》

展示:

《龟虽寿》(部分)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教师: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满足于统一北方吗?

他的雄心壮志是什么?

学生:

挥师南下,统一南北。

教师:

当时南方有哪几个强大的军阀是他最大的障碍?

学生:

孙权、刘备

教师:

他们分别有谁得力辅助?

学生:

周瑜、诸葛亮

教师:

你知道有关刘备与诸葛亮的成语故事吗?

学生:

知道。

三顾茅庐。

教师:

刘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终得相见,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教师:

面对曹操的咄咄逼人之势,孙权、刘备做如何对策?

请同学们自学了解赤壁之战这一部分。

教师:

利用课件地图演示赤壁之战的经过,问:

看懂了吗?

学生:

看懂了。

教师:

重新演示,同步让学生叙说赤壁之战的经过(给画面配音)。

展示:

战役

时间

双方

兵力

结果

影响

官渡之战

200年

曹操

3、4万

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孙权

10余万

赤壁之战

208年

曹操

20多万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孙刘联军

5万

教师:

根据学生回答展示应添内容。

展示:

曹操在战乱时、连天火光中狼狈策马逃命的电视剧中的画面。

教师:

赤壁之战,使曹操元气大伤,分析曹操失败的原因。

学生:

曹操自恃兵力雄厚,骄傲轻敌

学生: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不服南方水土。

学生:

孙、刘联军正确的策略。

教师:

最根本的还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

教师:

比较两次战役,失败者共同的原因都是——

学生:

骄傲轻敌。

教师:

这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

骄兵必败。

展示:

在表格下面展示“骄兵必败”。

(三)并立中的发展——三国鼎立

教师:

赤壁之战后,曹操、孙权、刘备三方力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

经过赤壁之战,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

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

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

三方势力势均力敌,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教师:

请同学们自学第三子目内容,了解三国的建立及三国经济的发展。

展示:

三国鼎立形势图

教师:

按三国大体地理位置板书三国名称,要求学生在旁边分别填写三国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教师:

1、三国中第一个国家“魏国”的建立时间220年作为三国时期的开始时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229年。

2、刘备的国号为什么称“汉”?

因为他是汉室宗亲,以恢复刘家汉朝为名,笼络人心,又因为成都在四川,为了研究历史的方便,所以史称“蜀”,也叫“蜀汉”,与前面的汉朝区别开。

指出3、古今地名对照:

建业,今南京;夷洲:

今台湾

教师:

三国建立后,都想积蓄力量伺机消灭对方,也怕自己薄弱被对方消灭,所以三国统治者都注意法生产。

三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各是怎样的?

看书77页,标注回答。

强调:

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说不完的三国故事,品不尽的三国人物。

三国时期波澜壮阔、充满生机,常引后人追思。

三国的建立,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请同学们课下研讨。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16课三国鼎立(新人教版)

第16课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

2、了解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3、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及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4、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材料,学会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通过表演课本剧,加深对有关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正确方法,为以后学好历史打下基础。

3、学生通过课堂分组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并能得出简单的结论。

4、学生通过欣赏与三国鼎立相关的文学作品——配乐诗,学会从文学作品中感受历史的意境,领悟历史的内蕴。

5、学生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开庭审判”,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看法,学会如何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提高对历史的思辩能力。

6、学生通过联系课文所学的知识,对社会现象做出评述,懂得“以史鉴今、古为今用”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对课本剧的编写与排演,理解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认识到团结合作对解决问题所起的重要作用。

2、通过历史情境想象和观看影片,使学生感受到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产生对和平的向往,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意识到现在生活的美好。

3、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部统一局面的形成这一历史过程,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同三国鼎立局面的

2、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讨论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分析法、绘图法

四、课时划分:

一课时

五、课时类型:

新授课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三国鼎立》片头曲

2、说起三国,群星璀璨,彼此斗智斗勇的年代,同学们都知道有哪些人物呢?

投影幻灯片显示三国及东汉主要人物:

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

3、首先,我们来看与曹操有关的一场战役—→第一子目:

官渡之战。

二、讲授新课

(一)官渡之战

1.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后来爆发了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割据一方的军阀,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在北方众多军事集团中,最主要的有两个:

曹操和袁绍。

从实力上讲,袁绍在各个方面都优于曹操,但是曹操却最终在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中打败了袁绍,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这场战役是什么?

(官渡之战。

2.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第74页《官渡之战形势图》以及第二段的内容,学生看完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完成官渡之战概况表。

时间

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

袁绍和曹操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曹操胜利

¡Á¡ÂÓÃ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74页第一段的内容,问:

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打败袁绍统一北方呢?

(政治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招揽人才。

经济上:

垦荒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4.教师讲解:

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过渡)教师出示材料:

“既生瑜,何生亮?

”这是赤壁之战中一位著名历史人物说的一句话。

“瑜”是谁?

(二)赤壁之战

(周瑜。

)“亮”又是谁?

(诸葛亮。

)赤壁之战又是怎么回事呢?

现在我们来一起学习赤壁之战。

二、赤壁之战

1.教师讲解:

曹操统一了北方,又想乘势统一全国。

但这时南方有两股势力可以和他相抗衡。

一个是江东的孙权,一个是依附于荆州的刘备。

割据江东的孙权,统治比较稳固。

依附于荆州的刘备,自称是东汉皇族的后裔,在军阀混战中,不甘寄人篱下。

他听说诸葛亮有安邦定国之策、济世安民之术,便请他出来相助,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

2.教师展示课本第75页《赤壁之战形势图》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5、76页赤壁之战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后分组讨论整理,完成赤壁之战的概况表。

时间

公元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和孙刘联军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曹操失败

作用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教师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