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常规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50460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护理常规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康复护理常规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康复护理常规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康复护理常规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康复护理常规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康复护理常规新.docx

《康复护理常规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护理常规新.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康复护理常规新.docx

康复护理常规新

康复护理常规

【概述】

康复护理是护理学的一部分,是针对损伤、慢性病和残疾的患者在其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家庭与社会生活、经济状况、职业等方面发生功能障碍或改变时,能够及时满足他们的需求,提供有效的专业知识服务,积极预防并发症,恢复自我照顾能力,并能维持其理想的健康状态。

【一般护理】

1、入院宣教。

2、保持病室整洁、安静、安全、舒适。

3、按医嘱分级护理。

4、按医嘱给予饮食护理。

5、生活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

6、指导患者正确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7、做好基础护理,协助患者生活护理。

8、按时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及肺部感染。

【专科护理】

1、评估患者的残疾状况(智力、心理、运动、脏器功能等)和ADL(日常生活能力),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计划。

2、鼓励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加强主动训练。

3、注意保持良好的体位摆故。

4、加强二便护理。

5、熟悉各类康复治疗及程序,配合康复医师、治疗师做好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的协调工作。

【健康指导】

1、根据康复治疗和疾病类别、特点,制定适合患者的饮食计划。

2、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克服各种心理障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促进功能恢复。

3、重视患者个人卫生,预防并发症(压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发生。

4、做好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护理及功能训练的方法,指导家属督促患者实施康复计划,巩固治疗效果。

脊髓损伤护理常规

【概述】

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

脊髓损伤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性损伤的部位和性质。

【一般护理】

1、卧硬板床休息,保持脊柱平直位。

2、根据Braden评分和跌倒评分结果,床旁悬挂预防压疮及跌倒警示牌。

3、为脊髓损伤患者翻身时,应在固定好颈、胸、腰、双下肢情况下进行同步协调翻身。

4、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保持床单元整洁,预防压疮发生。

5、预防并发症发生,注意观察呼吸及排便情况,鼓励患者进行主动或被动运动,循序渐进地进行上下肢、翻身、坐起、轮椅、站立、行走训练。

6、指导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多纤维素饮食,适量饮水。

7、预防泌尿系统感染,保持大便通畅。

【专科护理】

1、饮水计划:

和病员一起制订合适的饮水计划,并指导和监督病员执行。

2、清洁间歇导尿:

评估患者残余尿量,制订导尿频次,实施导尿计划,记录残余尿量。

3、膀胱、直肠功能训练,每日1-2次。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按计划饮水,每日饮水总量1650-1800ml。

2、多进食粗纤维食物,如香蕉、芹菜、韭菜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饮品,如:

浓茶、咖啡等。

3、每日1-2次自我检查皮肤情况。

4、指导病员正确选用轮椅,教会病员轮椅维护相关知识。

5、每日作呼吸训练2-3次,预防呼吸道感染。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概念】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自主神经受损,使膀胱排尿功能絮乱或者丧失,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可分为无抑制性膀胱、反射性膀胱、自主性膀胱、感觉麻痹性膀胱、运动麻痹性膀胱等。

【一般护理】

1.保持会阴部清洁。

2.保留导尿期间按保留导尿护理常规。

3.每1-2周行尿常规检查一次,注意有无尿量感染。

4.保护患者的隐私。

【专科护理】

1.和患者共同制定饮水计划。

2.合理安排间歇导尿时间,避免影响日常生活及日间其它康复治疗,避免影响夜间睡眠。

3.准确记录残余尿量,根据残余尿量安排导尿次数。

4.膀胱功能训练每日1-2次。

5.指导并教会患者或照顾者行自家清洁导尿。

【健康指导】

1.膀胱功能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鼓励患者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

2.保留导尿期间适当多饮水,达到自行冲洗膀胱的目的。

3.定时开放尿管,每次排尿时有意识的做正常排尿的动作,同事叩击耻骨上区。

4.行间歇导尿期间,严格按要求饮水(饮水计划),应保持每次膀胱残余尿量不超过500ml。

5.导尿前先自排小便。

神经源性大肠功能障碍

【概念】

神经源性大肠功能障碍是指与排便相关的神经损伤后,由于排便中枢于高级中枢的联系中断。

缺乏胃结肠反射,肠蠕动减慢,肠内容物水分吸收过多,最后导致排便障碍,神经源性大肠功能障碍分为反射性大肠和迟缓性大肠。

【一般护理】

1.保持床单整洁,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压疮发生。

2.营造一个适合排便的环境。

3.肠鸣音回复后,不论损伤平面如何,都应鼓励患者行排便训练。

4.尽量少用药物,可使用大便软化剂,用量个体化。

【专科护理】

1.行直肠功能训练:

腹式呼吸、腹式按摩、穴位刺激、肛周刺激、肛门内外括约肌刺激等,坚硬的大便应该用手抠出。

2.使用栓剂(如开塞露)时应越过括约肌,贴近肠壁上,注意勿损伤肠壁。

3.每日1-2次模拟排便。

4.如果患者能坐直到90°,应让患者坐在便池或坐便椅上,让重力协助排便。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进食高纤维、高容积和高营养的食物。

2.尽量沿用伤前的排便习惯,根据出院后的情况适当调整排便训练时间。

3.避免长时间使用缓泻剂。

4.鼓励并愿积极参与排便训练,并坚持长期训练。

四肢骨折护理常规

【概念】

四肢骨折是由于暴力、创伤和骨骼疾病所造成的上下肢骨折。

常见的有肱骨干骨折、肱骨裸上骨折、尺桡骨干双骨折、Colles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和胫腓骨骨折。

【一般护理】

1.卧床休息,保护骨折部位,避免在损伤。

2.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多纤维素的食物,多饮水。

3.安医嘱采取止痛措施。

【专科护理】

1.观察肢断血液循环及活动情况,注意有无神经、血管损伤及肢体肿胀。

2.做好石膏固定的观察和护理。

3.做好骨牵引的护理。

4.鼓励患者对换肢近端与换肢远端未被固定的关节进行功能训练。

根据患者的能力逐渐从被动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到抗阻力运动。

【健康指导】

1.保持环境的安全性,预防跌倒等再次损伤。

2.长期坚持功能锻炼。

3.讲解夹板、石膏、外固定支架的应用注意事项,指导患者使用轮椅,步行辅助物,提高患者自我照顾能力。

4.定期复查。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常规

【概念】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指用人工髋关节代替和置换病、伤的髋关节,是僵硬、强直或畸形的髋关节恢复无痛、有运动功能的一种手术方法。

其适应症包括:

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关节炎、类风湿和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脱位的晚期病变、髋关节创伤、股骨头、颈部及股骨近端的骨肿瘤截除术后、髋关节感染临床治愈而遗留关节功能障碍者、对病变髋关节的其他手术失败者等等。

【一般护理】

1.鼓励患者增强康复信心,兵接扫康复训练的目的,使其能主观主动地参与到康复训练中来,避免急于求成和过于谨慎。

2.体位指导:

可平卧或半卧位,患侧髋关节屈曲<90°,患肢外展30°并保持中立,两腿间放置外展支架或厚枕,必要时准备合适的防旋鞋。

3.预防压疮的发生:

可利用健肢活动带动患肢,每小时抬高臀部离床,停顿5-10s后放下。

4.训练床上排便:

注意放置便盆时,臀部抬起足够高度并避免患者的外旋及内收动作。

应用女士尿壶因避免过多食用便盆,增加髋部运动。

【专科护理】

1.指导下肢及训练方法:

等长收缩训练:

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10s后放松,在绷紧,放松,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

等张收缩训练:

作肢腿抬高、小范围的屈膝屈髋活动,小退下垂床边的踢腿练习。

支腿抬高时要求足跟离床20cm,空中停顿5-10s后放松。

2.关节活动训练:

指导其健肢、换肢旳足趾及踝关节充分活动,患肢屈膝屈髋时,髋关节屈曲度<90°,并避免内收、内旋。

3.指导正确用拐杖上下楼练习:

上楼时,患者健腿先上,患腿后上,拐杖随后或同时。

下楼时拐杖先下,患腿随后,健腿最后。

4.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

如股骨骨折、髋臼骨折或磨穿、神经血管损伤、假体脱位、血栓、感染、异位骨化、假体断裂、假体松动等。

【健康指导】

1.拐杖使用至无疼痛及跛行时方可放弃,最好终生使用单手杖,以减少术侧髋关节的磨损。

2.预防和控制感染。

3.术后6-8周内避免性生活,性生活时要防止术侧下肢极度外展,并避免受压。

4.避免重体力活动及需要髋关节大范围剧烈活动的运动项目,以减少术后关节脱位、骨折、假体松动等问题。

5.避免髋关节放置在易脱位的姿势。

6.避免在不平整或光滑路面行走,以防跌倒。

7.保持换肢经常处于外展中立位,术后6-8周内屈髋不要超过90°。

8.出现数测髋关节任何异常情况,均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常规

【概念】

全膝关节置换是指用人工膝关节代替和置换病、伤的膝关节,使僵硬、强直或畸形的膝关节恢复无痛、有运动功能的一种手术方法。

其主要适应症包括:

退变性膝关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膝关节病变晚期、创伤性膝关节炎、大面积膝关节骨软骨坏死、感染性关节炎后遗的关节破坏、涉及膝关节方面的肿瘤等。

【一般护理】

1.鼓励患者增强康复信心,并介绍康复训练的目的,使其能主观主动点参与到康复训练中来,避免急于求成和过于谨慎。

2.体位指导:

抬高患肢、鼓励肢体活动,休息时肢体保持在伸直位,以防屈曲挛缩。

3.深呼吸锻炼,预防肺部感染。

4.保持负压引流通畅并记录。

5.密切观察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

【专科护理】

1.CPM机训练:

持续被动运动时早期膝功能锻炼的主要手段,一般在术后第二天开始,初次活动范围为0-45°,每天2次,每次1小时,每天增加活动范围5-10°。

2.被动锻炼同时要加强主动锻炼: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练习,仰卧位,做大腿肌肉屏紧放松运动,直腿抬高运动,每日2-3次,每次3组,魅族运动10次。

术后3天,患肢无明显肿胀是可取坐位,在床边做小腿运动。

3.术后5天,可下床战力,扶助行器行走,患肢不负重。

【健康指导】

1.小腿部垫枕,膝关节悬空,使膝关节保持伸直位,防止膝关节屈曲挛缩。

2.术后6-12周,膝关节活动度0-125°,可行自行车、踏车、散步、游泳练习,术侧下肢逐步负重。

3.术后24周。

换肢无肿胀,平稳良好后,可缓慢跑步,可参加适度体育活动。

4.术后2、6、12个月,及以后每年一次拍摄X线片复查膝关节。

截肢术后康复护理常规

【概念】

截肢是指肢体全部或部分切除,其通过关节者称为关节离断。

截肢的目的是将已失去生存能力、危害生命安全或没有生理功能的肢体截除,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并且通过残肢训练及安装假肢,以代偿失去肢体的部分功能,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一般护理】

1.心理护理:

与患者及家属建立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关系,有利于咨询、讨论和治疗。

2.保持合理的残肢体位:

膝上截肢,髋关节应伸直且不能外展;膝下截肢,膝关节应伸直。

3.指导患者术后尽早离床,进行关节活动和肌力训练,以预防关节挛缩。

【专科护理】

1.残肢塑形。

残端用弹力绷带包扎,促进残端软组织收缩,以保持残端圆锥形或圆柱形,有利于假肢的佩戴。

2.今早穿戴临时假肢行站立位平衡训练、迈步训练、步行训练,强调一旦穿用临时假肢就不要再乘坐轮椅,坚持每日训练5-6小时。

3.穿戴永久性假肢后的训练:

①上肢假肢的假手训练包括:

加收在身体各个部位的开展动作,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更要进行离手交换的训练。

②下肢假肢的训练:

强调对各种异常步态的矫正,对几种特殊路面的训练,灵活性训练,倒地后站起来训练,对运物体训练,对突然意外做出快速反应能力的训练等。

【健康指导】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