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实施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9881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实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实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实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实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实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实施Word文档格式.docx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实施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实施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实施Word文档格式.docx

不是

溶剂油

50

液碱

1.5

30

60

甲硫醇钠

3

乙醛肟

5

3.1主要原料及产品危险性分析

1、乙醛肟

⑴化学品中文名称:

化学品英文名称:

acetaldehydeoxime

分子式:

C2H5NO

分子量:

59.07

⑵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吸入后对鼻、咽喉、肺部有刺激作用。

皮肤和眼接触有刺激性。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有毒,具刺激性。

⑶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⑷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本品会自动氧化形成具有爆炸性的过氧化物。

燃烧分解时,放出有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能腐蚀铁及其它金属。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⑸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若是液体,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若是固体,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⑹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⑺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⑻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酸。

⑼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⑽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33628 

UN编号:

2332

包装类别:

052

包装方法:

桶装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夏季最好早晚运输。

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

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2、氯气

国标编号23002。

CAS号7782-50-5。

分子式Cl2。

分子量70.91。

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蒸汽压506.62kPa(10.3℃);

熔点-101℃;

沸点-34.5℃;

溶解性:

易溶于水、碱液;

密度:

相对密度(水=1)1.47;

相对密度(空气=1)2.48;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6(有毒气体);

主要用途用于漂白,制造氯化合物、盐酸、聚氯乙烯等。

⑴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

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

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的表现;

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

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

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

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

慢性影响:

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⑵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

属高毒类。

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性气体。

急性毒性:

LC50850mg/m3,1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家兔吸入2~5mg/m3,5小时/天,1~9个月,出现消瘦、上呼吸道炎、肺炎、胸膜炎及肺气肿等。

大鼠吸入41~97mg/m3,2小时/天,3~4周,引起严重但非致死性的肺气肿与气管病变。

污染来源:

氯多用食盐电解而得,主要用于冶金、造纸、纺织、染料、制药、农药、橡胶、塑料及其它化工生产的氯化工序,并用于制造漂白粉、光气、颜料,用以鞣皮以及饮用水的消毒等。

在氯的制造或使用过程中,若设备管道密闭不严或当检修时均可接触到氯。

液氯灌注、运输和贮存时,若钢瓶口密封不良或有故障,可有大量氯气逸散。

生产管理不良,也可造成大气污染。

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

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

它几乎对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作用。

燃烧(分解)产物:

氯化氢。

⑶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①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器:

定电位电解式②常用快速化学分析方法:

萤光黄检测管法、联苯胺指示纸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

气体速测管(北京劳保所产品、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⑷实验室监测方法:

甲基橙分光光度法(HJ/T30-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

⑸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1mg/m3

中国(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10mg/m3(一次值)

0.03mg/m3(日均值)

中国(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①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

65(表2);

8(表1)

②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二级0.52~15(表2);

0.60~18(表1)

三级0.78~23(表2);

0.90~28(表1)

③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m3):

0.40(表2);

0.50(表1)

⑹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米,大泄漏时隔离450米,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应流入事故应急池,然后进入厂内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防护措施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穿带面罩式胶布防毒衣。

其它: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急救措施

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清水冲洗。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

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本品不燃。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处灭火。

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雾状水、泡沫、干粉。

3、甲硫醇钠

分子式:

CH3SNa

分子量:

70.79

包装:

罐装

备注:

用于染料,制药行业,可用于蛋氨酸的制造和橡胶硫剂的中间体.纯品为白色结晶体,日光暴晒及高温下易融化分解.有恶臭气味.溶液呈强碱性,与酸起反应产生甲硫醇气体.

质量指标:

外观

无色或棕黄色液体

备注

CH3SNa含量(%)

25~~28

NaOH游离碱(%)

≤0.5

Na2S硫化钠(%)

≤0.3

4、液碱

别名:

苛性钠、烧碱、火碱、苛性曹达。

NaOH

性质:

纯品为无色透明液体。

相对密度2.130,熔点3184.4℃,沸点1390℃。

市售烧碱有固态和液态两种:

纯固体烧碱呈白色,有片状、块状、粒状和棒状,质脆;

纯液体烧碱称为液碱,为无色透明液体。

工业品多含杂质,主要为氯化钠及碳酸钠等,有时还有少量氧化铁。

当溶成浓液碱后,大部分杂质会上浮液面,可分离除去。

固体烧碱有很强的吸湿性,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所成溶液呈强碱性,有滑腻的触感和苦味,能使红大气层石蕊试纸变蓝色,使酚酞溶液呈红色。

也易溶于乙醇及甘油,不溶于丙酮、乙醚、乙酸。

与酸相遇则起中和作用而成盐和水。

有皂化油脂的能力,生成皂与甘油。

极易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分变成碳酸盐。

与氯、溴、碘等卤素发生歧化反应。

与金属铝锌及非金属硅、硼等反应放出氢。

腐蚀性极强,对皮肤、纤维、玻璃、陶瓷等均有腐蚀作用。

用途:

是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用途极广。

化学工业用于制造甲酸、草酸、硼砂、苯酚、氰化钠及肥皂、合成脂肪酸、合成洗涤剂等。

纺织印染工业用作棉布退浆剂、煮练剂、丝光剂和还原染料、海昌蓝染料的溶剂。

冶炼工业用制造氢氧化铝、氧化铝及金属表面处理剂。

仪器工业用作酸中和剂、脱色剂、脱臭剂。

胶粘剂工业用作淀粉糊化剂、中和剂。

另外,在搪瓷、医药、化妆品、制革、涂料、玻璃等工业都有广泛应用。

安全与防护:

烧碱属一级无机碱性腐蚀物品,危规编号:

95001。

液碱用槽车或贮槽装运;

存放于通风、干燥处。

失火时可用水、黄砂及各种灭火器扑救。

烧碱有极强腐蚀性,皮肤触及时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溅入眼内时应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严重时送医院治疗。

3.2生产过程中化学腐蚀的危害因素

本生产过程中,由于氯气、液碱具有腐蚀性,因此对建构筑物、管道、设备、仪表、电气设施,均会造成腐蚀破坏,影响安全生产。

3.3噪声危害

生产过程中,设备产生的振动、机械设备转动产生的噪声对人体均可产生不良影响,如损伤耳膜、听力下降,严重时引起耳聋。

3.4静电、雷电的危害

生产过程中,在有易燃、易爆存在的场合,静电放电、雷电放电均可成为引起爆炸的点火源,导致火灾、爆炸事故发生。

3.5职业安全卫生防护的措施

(1)防火、防爆措施

对厂内防火,防爆要求等级高的厂房。

生产过程中如果发生泄漏则可能和空气形成爆炸性气体。

在这些场所采用防爆电器设备,在设备和管道上进行可靠的静电接地。

严禁动火,吸烟,用锤子敲打设备的管道,以免发生爆炸,严格执行企业防火防爆规范,各装置及厂房间留有安全距离和通道。

(2)防尘、防毒、防腐蚀措施

在各种原料贮运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为了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对各装置采取了密封措施,并设排尘、除尘装置、矿渣、煤渣不能采取密闭输送的,则采取增湿措施,防止粉尘飞扬。

为了防止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危害,应采取措施防止这类气体外逸,尽可能采用负压操作,对于带压操作的设备和管道,除对焊缝进行严格的检查外,还应进行水压及气密性试验。

尽量采用敞开式厂房,以保证良好的通风。

岗位分析室、中央化验室易产生有毒气体,应设置通风柜,以确保良好的操作环境。

酸、碱均具有强腐蚀性,对其设备和管道应防止泄漏,对有防腐蚀要求的平台、地坪、采用相应的耐腐蚀材料,在操作岗位设水冲洗器。

配备防毒面具,并发放劳保用品(工作服、眼镜、手套)。

(3)防噪声措施

对产生噪声的设备如风机、等除进出口管道加消音器外,有的还设置隔音操作室从而降低了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4)防电、防雷击措施

根据车间的不同环境特性,选用防腐、防水、防尘、防爆的电气设备,并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和接地保护。

对较高的建筑物设置屋面避雷装置,烟囱设避雷针,高出厂房的金属设备及管道均考虑了防雷接地以防雷击。

(5)防机械损伤,防高温措施

所有转动,运转机械均有安全可靠的保护设施,防止因机械运动而发生意外人身伤害。

装置内设置必要的操作平台,梯子护拦、安全梯等,主要生产装置设有更衣室、卫生间。

第四章应急物资储备情况

4.1灭火器材:

8kg干粉灭火器25个,35kg干粉灭火器2个,二氧化碳灭火器4个,分别存放于车间、罐区,库房及配电室。

4.2消防栓2个,消防水龙带150m,

4.3储罐区设有围堰和事故应急池

4.4公司共有防化服两套,分别存放于车间和氯气库房套。

4.5抢修器材:

公司各车间均配备电、气焊及其它维修设施。

4.6具体设备及器材如下表:

序号

设施、器材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安装、配置地点

灭火器

40

车间、库房及罐区

2

室内消防栓

SS100\65-1.0

6

车间

消防泵

循环水池

4

消防水池

200m3

事故应急池

80m3、30m3

车间南、储罐区

消防管网

DN100

300

车间及罐区

7

消防栓

DN65DN80

消防水龙带

150

9

防化服

车间及氯气库房

事故柜

11

应急照明灯

车间及配电室

第五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5.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根据事故危害程度和应急救援的需要,公司设有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和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部,负责应急救援的日常管理工作。

一般事故(储罐出现渗漏、滴漏)和较大事故(储罐泄漏、车间内有危害)由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应急救援。

重大事故(储罐泄漏,厂区外受到危害)由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应急救援的同时,应立即上报当地政府请求应急救援。

5.2组成人员

5.2.1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人员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

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下设现场指挥部

5.2.2现场指挥部组成人员

指挥:

副指挥:

通讯:

值班联系电话:

5.3主要职责

5.3.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部门关于环境安全的方针、政策及规定,组织制订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3.2组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队伍,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5.3.3负责应急防范设施(备)(如堵漏器材、环境应急池、应急监测仪器、防护器材、救援器材和应急交通工具等)的建设;

以及应急救援物资,特别是处理泄漏物、消解和吸收污染物的化学品物资(如活性炭、木屑和石灰等)的储备;

5.3.4检查、督促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督促、协助有关部门及时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跑、冒、滴、漏;

5.3.5负责组织预案的审批与更新(企业应急指挥部负责审定企业内部各级应急预案);

5.3.6负责组织外部评审;

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5.3.7协调事件现场有关工作;

负责应急队伍的调动和资源配置;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上报及可能受影响区域的通报工作;

负责应急状态下请求外部救援力量的决策;

5.3.8负责保护事件现场及相关数据

5.3.9接受上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指令和调动,协助事件的处理;

配合有关部门对环境进行修复、事件调查、经验教训总结;

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的培训,根据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向周边企业、村落提供本单位有关危险物质特性、救援知识等宣传材料。

在明确企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职责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明确总指挥、副总指挥及各成员单位的具体职责。

第六章预防与预警

6.1环境风险源监控

公司针对不同的风险源采取了不同的监控方式,如下表:

分类

安全设施名称

材质

用途

位置

1、检测报警

设施

压力

温度

PT100M27×

不锈钢

流量

DN40PN16

切断阀

2、设备安全

防护设施

防护罩

碳钢

安全防护

转动设备

避雷针

40米

钢架

避雷

车间外侧及罐区

防晒设施

防冻保温

保温

漏电保护器

过载保护器

配电室

静电接地设施

3、防爆设施

防爆电机

物料输送

28

防爆灯

照明

36

4、作业场所

防护栏

事故应急池及罐区

5、安全警示

标志

禁止烟火、注意安全等

警示

若干

6、泄压和

止逆设施

止逆阀

H41H-1.6C

聚丙烯

止逆

真空泵

调节阀

衬四氟DN40PN16

安全阀

0-0.1MP

铸钢

安全泄压

氯气缓冲罐

吸收设施

吸收、中和设施

冷却设施

冷却

7、紧急个体

处置设施

500w

车间、配电室

洗眼器

BD-510

车间、冰机房、锅炉房

8、逃生避难设施

安全通道

车间内部楼梯两个

6.2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6.2.124小时有效的报警装置为固定电话,接警单位为公司保卫科,电话:

6.2.224小时有效的内部、外部通讯联络手段为固定电话,公司办公室电话:

第七章信息报告与通报

公司依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有关规定,制订了紧急情况的报告制度。

7.1内部报告

公司内无论何人、何时发生事故,应立即通知公司生产部和车间调度,公司生产部接到泄漏报警后迅速通知相关车间,要求查明发生事故的部位和原因,然后报告生产部。

公司生产部接到报告后,并马上报告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通知各有关部门,启动公司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下达按应急救援预案处置的指令同时通知指挥部成员,由指挥部成员通知各应急救援队成员迅速赶往事故现场,到达现场的人员要有专人记录名单,现场核对后报公司生产部。

7.2信息上报

当公司的事件已经或可能影响到外部环境时,公司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件。

相关部门

联系电话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火警

环保局

第八章应急响应与措施

8.1响应机制

公司针对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企业内部(生产工段、车间、企业)控制事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